廣州高新區出臺“中醫藥10條” 打造“黃埔杏林”創新谷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5-18 點擊:次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開發區中醫藥產業專項扶持政策,“中醫藥10條”重點在推動中醫藥領域人才高地建設、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臺、打造“黃埔杏林”創新谷、鼓勵中醫藥成果產業化、推進生物醫藥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建設中醫藥智能裝備創新高地、鼓勵基金投資等方面,提出多個國內首創、全國領先的突破性政策,集聚全球高端中醫藥資源,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
近年來,廣州高新區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并將中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產業發展。目前,該區獲批藥品生產許可證的中藥生產企業有21家,中藥批準文號超過450件,占廣州市總數的1/3;全區中醫藥產業年營收超過100億元。伴隨“中醫藥10條”出臺,廣州高新區形成了多維度、系統化的生物醫藥產業政策供給體系,將進一步助力該區創建生物醫藥政策創新試驗區,打造更優產業生態。
筑巢引鳳
吸引中醫藥高端人才匯集黃埔
發布會上,廣州市黃埔區政府一級調研員楊家偉介紹說,“中醫藥10條”具有精準化、專業化、系統化的特點,精準“把脈”中醫藥發展,爭取政策先行先試,全方位營造最優中醫藥創新環境。
吸引人才精準化是政策的一大亮點。“'中醫藥10條'在國內首次提出中醫藥領域5類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分類支持政策,從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到中醫藥交叉學科領軍人才,單個團隊資助金額最高1500萬元。”楊家偉表示,此舉旨在吸引各類中醫藥領域高端人才,特別是中醫藥交叉融合復合型創新人才前來創新創業,帶領團隊在該區企業或研究機構進行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為該區的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
同時,“中醫藥10條”還鼓勵高層次人才在廣州高新區開展傳承創新交流活動,在全國打造“黃埔岐黃匯”中醫藥傳承交流平臺。鼓勵開展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學術傳承交流、工作室傳承收徒等傳承活動,鼓勵承辦國際國內、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論壇、專業研討會等落地廣州高新區的各類國家級中醫藥高端會議或論壇,該高新區將按實際舉辦費用30%給予支持,每個活動最高補助100萬元。
“'中醫藥10條'很精準地給予5類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包括經費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這給予我們很大鼓舞。”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廣東省中醫院特聘主任導師、廣東省郭氏醫學保健研究所所長郭程湘表示。據了解,廣東省郭氏醫學保健研究所于2020年8月落戶黃埔,與廣州高新區共建廣東暢氣通絡智能佛手研究院。“乘著政策東風,我們將加快中醫智能裝備的研發,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郭程湘說。
產業協同
鼓勵醫工交叉發展
打造“黃埔杏林”創新谷,是“中醫藥10條”提出的一個重要舉措。該政策鼓勵醫工交叉發展,對所建設的醫工結合實驗平臺、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經認定,按其設備購置費等建設經費的30%給予支持,每個平臺最高補助1000萬元;經認定,對特別重大的國家級實驗室,按實際投入建設經費的50%給予扶持,每個最高補助5000萬元。
“經過多年發展,廣州高新區生物醫藥創新要素匯聚、規模壯大、集聚效應明顯,形成了'兩城一島'的產業空間布局。”廣州市黃埔區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偉權介紹說,自2017年起,該區接連出臺了“IAB實施意見”“高端生物制藥8條”“生物醫藥10條”等一系列生物醫藥領域扶持政策,加上此次針對中醫藥產業專門制定的“中醫藥10條”,形成了多維度、系統化的政策供給體系,創新性和扶持力度在國內首屈一指。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藥10條”是國內首次在中醫藥領域打通的中醫藥產業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政策通道,扶持措施系統化,大力支持中醫藥成果產業化、中醫藥成果技術交易,支持建設互聯網醫院,吸引投資基金,形成政、產、學、研、金、用的政策合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服務鏈”深度融合。
“我們把全國中醫藥與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多學科的專家團隊集聚起來開展醫工融合,用交叉學科的力量來發展中醫藥傳承創新。”廣東省新黃埔中醫藥聯合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溫川飆說。據了解,廣東省新黃埔中醫藥聯合創新研究院于2021年落戶黃埔,是廣州高新區與中國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0多家國內中醫藥與信息領域研究機構、高校聯合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工業制造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區域之一,也是科研機構開展成果轉化最便利的一個地方。”溫川飆表示,廣州高新區多元的產業集群,為科研機構提供了實驗應用的場地,而“中醫藥10條”也恰恰抓住了“技術支撐”這一關鍵點,為中醫藥產業化發展“造血”。
隨著“中醫藥10條”發布,廣州高新區的中醫藥事業迎來新的機遇期。廣州市黃埔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鄧霞表示,接下來廣州高新區將重點打造兩個區級中醫重點專科,篩選一批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并推廣運用;逐步完善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機制和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推動中醫藥深度介入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救治;制定一批針對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
先行先試
開辟生物醫藥申報“綠色快車道”
“中醫藥10條”提出,推進生物醫藥先行先試改革創新。2020年8月,廣州高新區與廣東省藥監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在全國首創“省區共同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模式。在省區合作背景下,雙方共同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廣東省藥監局將行政許可事項前移和下沉,大大縮短企業等候檢查的時間。
“通過共建法定檢驗檢測機構技術支撐平臺,讓企業'足不出區'就享受到省級法定藥品檢驗機構的優質服務,提供包括中藥活性成分分析、質量標準研究、安全性研究等服務項目,切實解決企業長期面臨的法定檢驗送檢距離遠、時間長問題。”廣州市黃埔區市場監管局局長田農介紹說。
此外,廣州高新區還設立新藥申報服務中心,為企業新藥申報、許可驗收、符合性檢查等業務提供專業的全周期“一站式”服務,構建生物醫藥申報服務的“綠色快車道”。“對療效好、安全性高、受群眾歡迎的醫療機構中藥成方,我們將積極提供醫療機構制劑注冊與備案申報指導服務,幫助更多優秀中醫藥成果傳承發展,進一步提升中藥產品可及性。”田農說。
目前,廣州高新區集聚了香雪制藥、一品紅、白云山中一藥業等一批中醫藥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奇績醫藥的“金蓉顆粒”是典型的院內制劑成果轉化,獲得近年來該區首張中藥新藥證書;香雪制藥的抗病毒口服液是全國率先應用“中藥指紋圖譜技術”進行質量控制的中藥口服制劑;白云山中一藥業的消渴丸被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位于廣州高新區的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是“中華老字號”企業,擁有“白云山”和“中一”兩大中國馳名商標,企業有著360年歷史,堪稱嶺南中藥發展的“活化石”。
“'中醫藥10條'提出'推進藥品評審制度改革',這對老字號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將促使企業更愿意拿出更多的費用投入到研發的項目中,包括中成藥的產品開發。”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寧娜介紹說,該企業堅持科技創新,擁有專利100多項,自主創新產品和具有發明專利的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