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湘潭經開區吹響制造業發展沖鋒號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8-03 點擊:次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特有的“工業4.0”規劃。該規劃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已由國務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這也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這一發展戰略無疑也給湘潭經開區各個企業指明了方向。
毫無疑問,園區企業的發展情況反映著整個園區的發展活力。《中國制造2025》大幕開啟,園區企業將如何在這場新浪潮中逐浪而起,奮勇向前?
近日,我們走進位于長株潭城市群幾何中心的國家級湘潭經開區,探訪其制造業的龍頭企業泰富重裝、吉利汽車、興業太陽能,發問企業高管、技術人員,了解這些企業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下的發展布局。
泰富重工:自主創新添動力
走進湘潭經開區泰富九華工業園的大門,一幢全鋼結構玻璃幕墻的辦公大樓映入我們眼簾,遠遠望去就像是展翅翱翔的海燕,這與該公司的拳頭產品——海上過駁平臺的內涵十分吻合。
泰富九華工業園占地面積2200畝,總投資35億元。一期項目投資25億元,建設28萬平方米的廠房及配套設施,可充分滿足國內外海工裝備、港口機械設備、散狀物料輸送成套設備的“定制化”市場需求。
步入辦公樓內,現代化的裝修風格、高檔的辦公桌椅,讓第一次來到這里的人們宛如走進了一家星級酒店,感覺到該公司強大的實力和底氣。穿過泰富重工的辦公大樓,我們來到了該公司U型單體聯合廠房,整個廠房面積達20萬平方米,廠房跨度寬100米,相當于28個足球場的面積,這也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單體廠房。
泰富重工的廠房,好比一臺最具原生態的工場舞臺劇。轟鳴的機械加工聲奏響了生產車間里最動聽的音符;起吊、焊接、測量,每一位生產工人精細又熟練的動作儼然是這部舞臺劇優美的舞姿;焊槍、扳手、鐵錘則成為了整臺大戲的主要道具。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對行業技術的嚴苛要求。
泰富重工總經理申小衛是一位有10多年工齡的老職工,對每一項單品技術都了如指掌。他告訴我們,泰富能夠在全國先進裝備制造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倚賴于高端裝備制造所帶來的巨大動力。其中包括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
“這是我國國內最先進、最領先,也是國內首臺焊接機器人。”說著,申小衛將我們拉到一臺令他引以為豪的全新產品焊接機器人面前。他告訴我們,這臺設備不僅可以進行360度自動旋轉無障礙焊接,在焊接角度上可以永遠保持在75度,焊縫接口最為美觀。原先要進行這種類型的焊接需要5-6個工人進行操作,而且操作難度相當大,現在只需要一位普通的焊工對機器人操作遙控器進行微調,便可完成所有的工序,相當于原來人工焊接的4倍效率,大大降低了焊接工人的生產力度和難度。
據介紹,這臺設備是通過泰富集團自主研發后與機器人生產廠家一起合作制造出來的高端設備,具有自動智能跟蹤功能,月均產可以達到10-20噸的生產指標,而且焊縫一次性合格率在98%以上,在生產非標設備的散料運輸行業,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比肩。這一創舉不僅在關鍵技術上進行了突破,也為泰富重工在今年上半年提產加速鉚足了馬力。
泰富重工從建廠投產發展成為我國先進裝備制造行業的領軍企業,2014年銷售收入上百億元,躋身百億企業俱樂部。在去年8月18日北京召開的“2014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上,泰富重工位列中國民企制造業第446位;2014湖南民營企業100強第14位,位列省民企工業制造業10強中第七位。
細細探尋其成功的密碼,最為領先的制造能力,恰恰是其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核心動力。
據申小衛介紹,泰富湖南九華工業園的亮點除了自己研發的產品和先進的生產廠房外,還有一個投資1.2億元打造的12萬平方米露天總裝調試坪,這不僅刷新了我國在該行業領域最大調試坪的紀錄,而且為制造行業優化制造流程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范本。
能夠起吊50噸大型集裝箱、貨物的門座式起吊機;可以延伸長約10公里,并且輸送能力達到1萬噸的雙向礦料運輸設備;用于港口、碼頭、礦山、冶金、水泥廠、儲煤場等散料存儲料場的臂式斗輪堆取料機……一件件大型裝備讓我們感受到了港口、礦山機械設備的魅力。
根據“中國制造2025”規劃,未來十年我國將推動制造業在海洋工程裝備、電力裝備等十大領域實現突破發展。
這對于湘潭經開區和泰富重工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今年6月初,湘潭經開區被授予湖南省“海洋工程裝備特色產業園”。這意味著在湖南的經濟版圖上,湘潭經開區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將成為重要的一個內容。湘潭經開區也有了新的目標:以泰富重裝為龍頭,通過3到5年的發展,推動海工裝備特色產業形成新的千億產業集群。
為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擴大生產規模,泰富重裝集團計劃再投資10億元建造泰富九華工業園二期工程——港口礦山成套設備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該基地占地面積758畝,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主要承擔冶金礦山設備、港口機械設備、海工裝備、大型物料輸送成套設備、起重設備、電子系統裝備等大型設備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制造。二期項目建成后,泰富九華工業園年產值可達300億元,并可成功填補湖南省港口設備、海工裝備制造的空白。目前,該項目建設順利,將于今年年底投產。
吉利汽車:產業發展助“兩型”
“散熱器罩總成工位器具改善:每臺車節約操作時間6秒鐘,每天500臺車節約3000秒,每月26天節約78000秒……”
“行李艙隔板總成工位改善:每焊接一個分總成減少員工行走距離2米,每臺車節省時間4秒,每天節省時間1600秒,減少單個員工行走距離800米……”
“擦凈崗位流程改善:3位員工一年少行走936.36公里,減少彎腰183600次……”
在吉利湘潭生產基地,數十塊牌子講述著吉利不斷在細節上提升效率,不斷在數字上精確到秒、米、次等數字單位。
在“中國制造2025”的十年規劃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赫然在列。然而,在湘潭經開區內首個躋身“百億元”企業的吉利汽車早已嗅到了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并已經為此有了新動作。
2014年7月10日,吉利汽車新能源項目簽約儀式在杭州吉利集團總部隆重舉行,標志著吉利汽車新能源項目正式落戶九華。不久后,湘潭人將可開上本土生產的電動汽車、甲醇動力汽車、乙醇動力汽車。
根據協議,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投資12億元對吉利汽車湘潭公司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生產高檔高性能電動汽車、甲醇動力汽車、乙醇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同時建設甲醇燃料汽車產業化基地,實現甲醇燃料汽車的量產,并率先在出租車上進行示范與推廣。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整車6萬輛、銷售收入27億元,然而,這僅僅只是吉利汽車湘潭經開區基地新能源車項目的一部分。
吉利汽車是我國首家進行甲醇車自主研發的企業,也是目前國內首家獲得國家甲醇車生產資質的企業。研發過程中,形成專利27項、參與2項國家863項目。
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數百輛吉利甲醇出租車已在山西省晉中和貴州貴陽市投入試點運營。迄今為止,吉利甲醇車在安全性、經濟性、環保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各項指標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規劃,到2015年,九華將形成轎車、新能源汽車、皮卡及專用車等各類整車30萬輛,發動機、自動變速箱30萬臺的生產能力,汽車產業產值實現500億元的規模。這里將打造成為湖南省經濟型轎車和專用車以及零部件的重要生產基地,逐步形成涵蓋汽車電子產品制造、汽車金屬鑄件制造、汽車新材料制造、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等領域的零部件生產配套體系,致力于打造輻射長株潭乃至中南地區的國際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王國。
興業太陽能:科技創新促發展
站在湘潭經開區的辦公大樓之上,遠眺園區企業,會發現興業太陽能、吉利汽車、利歐泵業、湘潭鍋爐等企業的廠房銀光閃閃,“風景”獨特。這道“風景”不僅令人賞心悅目,更蘊藏著巨大的綠色能源——興業太陽能與這些企業合作,建立太陽能屋頂電站,目前總裝機容量達50.8兆瓦,刷新了由其保持的20.8兆瓦世界最大屋頂光伏電站的紀錄。這個項目,對經開區,對兩型社會建設會有怎樣的助力?
一組數據或可一窺究竟——每年可節約標準煤9948.44噸,減少排放27551.64噸二氧化碳,326.09噸二氧化硫,節約用水11053.82萬升。
湖南興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制造廠生產總監吳月旺介紹,興業太陽能之所以能夠在光伏行業風雨飄搖的艱難時期逆勢增長,關鍵靠的是“兩條腿走路”: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依靠科技創新帶動產品品質不斷提升;創新商業模式,進行差異化經營。
先來看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實惠。
打開太陽能熱水器,洗澡不花一分錢電費,就能用溫暖的水流沖走一天的疲憊;“敢于吃螃蟹”的人家還用起了太陽能發電設備。然而,目前光伏、光熱設備大多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稱得上既能“吸熱”又會“發電”的“全能太陽能小子”的卻不多。
興業太陽能依靠科技創新,不僅開發出高效太陽能光伏光熱一體化利用技術,而且研發出整體層壓技術、數字化激光焊接技術、全自動高頻焊接技術、光伏電池高效熱管降溫冷卻技術、光電效率和集熱效率檢測技術等,有效克服了光伏光熱一體化難題。
興業太陽能總經理黃波介紹,目前大多數光熱設備采用的是重力熱管,只能豎直放置。興業研發出微溝槽毛細芯熱管,實現了光伏電池熱量快速、高效傳遞。針對光伏光熱一體化組件中容易出現的氣泡、電池片移位、裂片、電池片短路、層壓件整體變形等問題,興業太陽能通過數字化控制手段進行激光焊接,克服了以上問題。
對于該技術的優點與先進性,黃波用一組數字進行了說明:單晶硅基于電池片面積的光電轉換效率高于國外產品0.25%,優于國外光電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性能效率,高于國外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設備價格只有國外設備的40%左右,競爭優勢非常明顯。
該公司的“基于高效熱管的光伏光熱一體化組件關鍵技術開發”項目獲得市科學技術二等獎,依托該技術,興業太陽能還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光伏光熱組件生產線。
目前,興業與中科院、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承擔新能源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任務,多次出色完成了省部級科技基礎課題研究,擁有多項國家專利。截至2014年12月,湖南公司已申請專利123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93項,發明專利30項,其中已獲得專利證書有58項。
再看進行差異化經營所帶來的效益。
國內不少光伏行業以光伏組件制造為主,出口為主,遭遇國外“雙反”調查就折戟沉沙。吳月旺介紹:“興業太陽能是以系統集成為主,既擁有硅料、硅片、太陽能組件、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力,又具備強大的研發實力,能夠通過系統集成,系統完整的產業鏈,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在商業推廣模式方面,興業太陽能也由依靠財政補貼的“金太陽工程”模式向建設—經營—轉讓的BOT模式轉變。興業太陽能建設屋頂光伏電站,依靠收電費實現盈利。吳月旺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光伏電站項目25年內可以保持80%的發電能力,8年內可收回建設成本,相當于有17年的盈利期,可謂是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得益彰。
目前,九華已經初步形成了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集群。2014年,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401.6億元,同比增長33.1%;完成工業總產值850.4億元,增長44%。這一成績的取得,展現出了九華自身良好的產業基礎。在去年的發展基礎上,今年的九華延續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數據顯示,今年1-5月,園區三大主導產業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完成產值76.1億元,增長42%,電子信息產業完成產值42.6億元,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完成產值70.9億元。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中國制造2025”的時代潮流下,湘潭經開區順應歷史潮流,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在制造業發展方面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布局,吹響了嘹亮的沖鋒號。我們深信,有著獨特交通區位優勢的湘潭經開區,在堅實的產業基礎之上,以“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高端發展”為指引,必將打造園區經濟升級版,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下迎來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