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4-09 點擊:次
走進全盟重點項目建設的主戰場——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巴音敖包工業園區,昔日的荒灘如今已布滿連片的廠房、罐區和大型生產裝置,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高新區行政審批和綜合執法服務大廳,大家談論的都是新觀念、新思路、新舉措和改革成果……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不斷完善,高新區正逐漸成為優質企業投資和發展的熱土。
轉型升級助推工業邁向高端
2018年以來,阿拉善高新區把項目建設作為整體工作的總抓手,堅持“以重點項目推動重點工作,以重點工作帶動整體工作”,提出了“美好生活、美好化學”的理念,將生產、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去年,高新區新開工工業項目26個,達產后年可新增產值300億元,且項目技術工藝處于行業領先、產業尖端,產品環保安全、優質高效,產業更趨高端化、終端化。
從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到如今擁有50余平方公里建成區的工業新城,阿拉善高新區的發展歷時20余年。這座承載阿拉善工業夢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現已入駐企業853家,其中工業企業160家,包含年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50多家,建成了以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為主導,多產業交叉耦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構筑起產業類型多元、企業深度融合、產品鏈接緊密、資源高效利用的產業循環共生網絡,形成了企業內小循環、產業鏈中循環、園區間大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成為自治區產業鏈條較為完整、各類生產要素齊全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區以來,阿拉善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39%,工業增加值、經濟總量分別占到全盟的1/3和1/2。
2018年2月26日,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印發的2018年第4號公告發布《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阿拉善經濟開發區”(2006年更名)以“內蒙古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名稱納入最新發布的《目錄》。這一重大利好消息給阿拉善工業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挺進注入“強心劑”。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孔德貴說:“從低端的鄉鎮企業模式起步,做到如今的循環經濟園區,如何讓產業鏈更長、水平更高、技術更精,是我們要著力破解的一個難題。過去,高新區在發展過程中的大招商、大引資和大投入雖然也實現了大的經濟增長,但是面對市場,在經濟波動的前提下,受到的影響也大。如今在經濟下滑、市場疲軟的時候,高新區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就是緣于園區的定位和方向。我們現在不再追求大投入、大回報,而是要穩定的高質量發展。”
如何在阿拉善高新區布局傳統煤焦化產業的轉型升級產業集群?內蒙古三聚家景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海濱說:“我們2013年開始在這里做傳統焦化轉型升級系列項目,主要化解焦化產業過剩產能。通過把煉焦產生的焦爐煤氣綜合利用,建成了14萬噸/年的LNG項目,又建了一個尾氣綜合利用的10萬噸/年液氨項目,在建的20萬噸/年費托合成項目是用焦炭氣化做合成蠟,年消耗焦炭約70萬噸。這批項目總投資近70億元,整個產業鏈打造完成后,每年約120萬噸焦炭實現就地消化,把焦炭轉化成高檔化學品或者一些大宗的化工原料,比如液氨、甲醇、LNG以及費托產品。”
正如曹海濱所說,2018年年底建成的年產20萬噸合成蠟配套清潔化學品項目,是煤化工產業鏈延伸和轉型升級的示范項目,實現了煤化工向石油化工、新材料的跨越,每年消化焦炭70萬噸,將每噸1000元左右的氣化焦做成合成蠟賣到2萬元/噸,價值提升了20倍。這個項目采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的國內首套利用焦炭生產合成蠟的費托合成裝置,生產的高等級合成蠟可完全替代進口,推動煤化工提質、升級、增效。在環保方面,該項目建有硫回收裝置和水處理系統,二氧化硫達到了“近零排放”,污水經過內部處理形成中水回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提供給旁邊的企業做食品級二氧化碳,又形成了園區內產業循環利用。
在阿拉善高新區,內蒙古三聚家景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動實踐,讓人們看到了傳統煤焦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曙光。事實證明,立足于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依靠技術創新,通過煤炭“由黑變白,由白到細”的轉化,推動現代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精細化工融合發展,把舊動能轉化為新動能,傳統產業可以突破發展瓶頸,重獲生機。
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動能
“2006年,我們來到阿拉善創辦企業。12年來,我們扎根在阿拉善這片創業熱土,依靠科技創新,破解了生產過程中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工藝技術等方面遇到的一系列行業性難題,產品品質不斷提升,靛藍年產能突破4萬噸,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2017年,我們完成靛藍產量4.1萬噸,實現產值12.12億元,創造利稅8500萬元;2018年完成產量4.25萬噸,產值突破15.4億元,利稅達1.85億元。”內蒙古泰興泰豐化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朱元久激動地說。
正如朱元久所說,泰興泰豐公司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靛藍產銷企業。也就是說,全世界每生產三條經典“藍”牛仔褲,其中兩條就是由阿拉善出產的靛藍染制而成。如今的阿拉善不只有胡楊林和“英雄會”,在阿拉善高新區,諸多手握國際市場話語權的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推動著阿拉善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浪網內蒙古頻道總編輯曹陽在阿拉善高新區采訪時感慨地說:“以前來阿拉善看過胡楊、穿過沙漠,現在知道阿拉善不只是胡楊林和沙漠的代名詞。看到阿拉善高新區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我感到只要因地制宜、突出區位優勢,即使是在荒漠上,也能挖掘出經濟發展的閃光點。”
內蒙古信泰華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年入駐阿拉善高新區的企業,公司在建項目的高科技含量和集成化生產模式令人倍感振奮。該公司正在加緊建設的二氨基甲苯單體等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后,該公司將成為業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專業度最集中的有關二氨基甲苯單體分離及衍生品開發的高科技企業。“這個項目自動化程度很高,正式運行后這棟大樓1個輪班只需要1名操作人員負責,整個公司包括技術、行政、后勤等全部崗位只需要32個人。”該公司總經理肖志才指著已封頂的主廠房說,“目前,國內使用的二氨基甲苯單體產品大部分依靠進口,成本高昂,嚴重影響下游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制約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們的這個項目,應用從危險廢棄物分解提取二氨基甲苯單體的工藝技術,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又變廢為寶。這個技術取得了5項清潔分離技術國家專利,填補了國際、國內的技術空白,產品品質達到高純級別,遠超國家標準及國際客戶要求。”
目前,高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50%,焦爐煤氣制甲醇、費托合成蠟、甲醇制芳烴,懸浮床焦油加氫等技術國內領先;金屬鈉、靛藍產能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和90%以上,擁有全球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氨基甘油、氯醋樹脂填補國內空白,氯酸鈉、三氯乙烯單套產能和肌酸產能全國最大;工業產品多達100余種,多個產品主導國際、國內市場,具有市場話語權。阿拉善高新區現已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研究開發中心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重點實驗室2個,盟級研究開發中心19個;建成全區首家精細化工高新技術孵化園;消化吸收世界領先技術159項,擁有自主創新技術37項,實用新型專利118項,外觀設計專利4項。
綠色經濟體系的核心是綠色產業體系。阿拉善高新區的發展定位以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契機,建設自治區精細化工創新基地、打造“一帶一路”節點上的“綠色化工”明珠,努力實現產品國際化、產能規模化、產業循環化;發展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億元,2025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在發展布局上,高新區突出園區特色,優化空間布局,推動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形成布局合理、產業突出的綠色生態產業體系。2018年,阿拉善高新區全社會用電量、天然氣用量和公路貨運量,分別增長13%、9%和15%,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下降4元,產品實現量價齊升;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實現歷史新突破,三大主導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