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三大戰略保障區域協調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0-09 點擊:次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協調是治國的統籌藝術,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平衡和推動作用。在我國協調發展的部署和舉措中,區域協調發展是重中之重。我國龐大的人口數量、遼闊的國土面積和巨大的經濟規模,決定了各地區經濟、社會、科技、教育等發展水平很容易出現差距和不平衡。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近10年來,我國區域發展呈現差距不斷縮小、發達地區穩步前進、落后地區加速追趕的基本態勢。因而,對更長時期的研究發現,我國各地區人均生產總值的差異系數從2004年的75.1%下降至2014年的43.5%,呈現快速下降趨勢;各地區人類發展指數(HDI)差異系數從1982年的26.3%持續下降至2014年的7.3%,更是體現了協調發展的重大進步。進一步分析地區發展的趨同趨勢可以看到,家庭基本消費領域最早出現趨同現象,其次是健康等公共服務出現趨同,再次是工資和收入出現趨同,最后是教育趨同。
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的成績與黨和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密不可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區域發展戰略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目前正處于第四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49年到1977年,黨中央提出均衡發展戰略。這一時期,在全國范圍建立了若干大工業基地、大城市集聚地區以及經濟協作區,它們后來成為各區域的經濟增長極、特大城市及高等教育、科技研發基地。第二階段是從1978年到1998年,黨中央提出讓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起來,進而帶動內地發展,“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這一戰略與改革開放政策相輔相成,促使東部地區實現了快速發展。第三階段是從1999年到2014年,分別體現在國家“十五”計劃、“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之中,明確提出了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包括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四大板塊,有力推動了區域協調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區域發展三大戰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這三大戰略融合前面三個階段的四大板塊等布局,構成了第四階段的區域發展戰略,是完善中國經濟格局的大手筆、大布局、大戰略,成為“十三五”時期乃至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引。它不僅把“兩橫三縱”(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縱軸)城鎮化戰略格局所涵蓋的20多個經濟區整合起來,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布、協調發展的區域發展格局,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而且把國內區域發展與周邊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統一起來,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大趨勢,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