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藍皮書:長江經濟帶發展報告(2011~2015)》發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2-09 點擊:次
12月6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長江經濟帶藍皮書:長江經濟帶發展報告(2011~2015)》(以下稱《報告》)指出,形成長江經濟帶整體發展的合力及區域協同的合力效應,亟待國家層面有一個指導區域協同發展的中長期規劃。
華東師大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認為,現在長江流域三大城市群彼此聯動溝通交流少,內部空間形態、未來走向、演進格局如何,需要盡快研究。
《報告》還提出,長江經濟帶產業雷同問題突出,建議建立相關的創新性產業扶持政策。
區域合力效應未形成
《報告》指出,根據當前長江經濟帶發展所處的新階段、新形勢,以及其在國家發展中承擔的重要使命,必須著力突破不利于各個地區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障礙。
《報告》稱,目前各個省市都有各自的五年發展規劃,或更長跨度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但這些規劃放在長江經濟帶整體發展中,都帶有諸如各自為政、互不銜接等問題。 要形成長江經濟帶整體發展的合力及區域協同的合力效應,亟待國家層面有一個指導區域協同發展的中長期規劃。
《報告》認為,這個規劃,要以長江領域的三大城市群規劃為基礎,對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重要任務和保障舉措進行統籌安排,形成區域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為推進長江經濟帶及各個地區的“五大發展”提供科學引導和發展依據。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長江經濟帶目前有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三大規劃,三大城市群內部的交通、產業等各個指標和規劃如何銜接,還不明確,另外三大城市群結合部也沒規劃。
徐長樂表示, 像長三角盡管是一個大的城市群,實際上內部城市化非常鮮明。現在江蘇倡導研究揚子江城市帶,上海提出1+6的大都市圈的構想, 都屬于新的概念,它們與過去國家規劃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什么關系,以及合肥城市群和未來的皖江城市帶未來在新的發展態勢中會如何演繹?這些都值得研究。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認為,建立一個統一的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發展規劃確有必要,現在整體上還沒有一個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發展規劃。 例如長江中游和長江下游怎么連接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在交通運輸和產業等領域搞好互聯互通,都要解決。
“現在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間還有一個幾百公里的空當,雖說城市群之間不一定要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連接起來,但如果在宜昌、萬州等地再發展一個三峽城市群,可能就能填補這個空當。”秦尊文說。
產業趨同突出
《報告》還指出,長江經濟帶各地產業雷同問題突出。區域間存在著產業同構、產能過剩,甚至低水平、低成本過度競爭的情形。政府招商的政績導向,更加重此類傾向。
例如,上海有家電、汽車、鋼鐵等產業,長江沿線的城市南京、武漢、重慶也有類似的產業。上海也有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加工制造業,與重慶的產業布局也有雷同。
《報告》認為,在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中,上海要借鑒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做法,促使首位城市疏解部分產業功能到周邊城市,帶動整個城市群的共同發展。
《報告》稱,城市群發展要在交通上形成大、中、小城市間的“無縫連接”;在產業上形成中心城市、近郊城區、遠郊城鎮的“功能分工”。
這方面,可以積極設立各類促進長江經濟帶一體化建設和協同發展的基礎設施基金、產業引導基金、生態保護基金、公共服務基金,依托這些基金推動成立各類區域性合作組織。
徐長樂認為, 長江流域可以抓住上中下游不同產業定位與互補性,進行合作與分工。下游有海洋經濟,上游有特色資源,旅游、國防、軍工這樣一些產業。“產業協同將是未來關注點,關鍵抓住互補的因素。”
安徽省徽商發展研究院院長程必定認為,上海目前很多低端產業,的確要轉移出去,不過這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長江經濟帶領域很多產業雷同,隨著市場發展,需要逐步走向差異化競爭。比如即便是汽車,也可以有不同類型,以便差異化發展。
《報告》還建議,推行創新產品的產業扶持政策。 設立創新產品的認證機構、對創新產品和率先引進的新興產業給予三年的政策扶持期,防止一哄而起、同質競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