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現代產業園申報正在迅猛增長
國家農業現代產業園申報正在迅猛增長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8-05 點擊:次
國家農業現代產業園,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范、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打破了形式上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其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范圍。產業園以現代農業、現代技術、現代食材、現代體驗區別于傳統農耕田園,對于當下城鄉人具有差異化感受,因而與旅游相關,可觀光,可休閑,可體驗,可延伸產業,可關聯產品。
2017至2019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批準創建了107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年多來,各地堅持姓農、務農、為農和興農的創建宗旨,切實加強創建指導,加大政策支持,推進規模化種養基地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成了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示范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未來三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進入申報爆發期。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決策部署,2017至2019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批準創建了107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年多來,各地堅持姓農、務農、為農和興農的創建宗旨,切實加強創建指導,加大政策支持,推進規模化種養基地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成了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示范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國家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已批準創建107個、認定20個國家級產業園,各地共創建1000多個省級產業園和一大批市縣級產業園。其中,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17年第一批批準創建11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17年第二批批準創建3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18年批準創建21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批準創建4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
從2017年到2022年,全國將批準創建3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因此未來三年將是產業園創建審批的集中期。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由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親自主抓。這是國家常委首次主抓農業,可見創建產業園的重要性及政治高度。產業園項目由各縣級農業主管機構申報,要成立由農業主管領導牽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領導小組,積極重視及配合相關創建工作;當地主導產業的經營企業可以作為參與創建的主體。
按照《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開展2018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的通知》(農計發〔2018〕11號)明確的創建思路、目標任務、創建條件開展創建,并符合以下要求:
產業園主導產業實現“生產+加工+科技”的發展要求,種養規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的全產業鏈開發格局已經形成,農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充分挖掘,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生產、加工、物流、休閑、研發、示范、服務等發展板塊布局合理、相對集中、連接緊密。產業園年總產值超過30億元,主導產業覆蓋率達到60%以上,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60%以上,已建成大型原料生產區或產業帶,形成對二三產業的有力支撐。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1。園區年總產值超過30億元。產業園已經成為品牌突出、業態合理、效益顯著、生態良好的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示范區。貧困地區產業園產業扶貧成效顯著,成為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重要平臺。
中央財政獎補資金按既定方案使用、規范合理支出,突出重點、集中使用、創新方式,重點用于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提升設施環境、科技支撐、品牌培育、產品營銷、折股量化聯農帶農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并取得顯著成效。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進度原則上超過80%。
產業園生產設施條件良好,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高。現代要素集聚能力強,技術集成應用水平較高,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體系健全,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開發應用成效明顯,科研經費投入同比增長5%以上,與3家省級以上科研教育單位設立合作平臺,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職業農民和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或農村實用人才總數達到200人次以上。生產經營體系完善,規模經營顯著,新型經營主體成為產業園建設主體力量。
產業園種養結合緊密,農業生產清潔,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果菜茶等農作物有機肥替代化肥成效明顯,秸稈、農膜得到有效處理或利用,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質量可追溯,產品優質安全,園內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比例達到80%以上。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創新建立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形成合作制、股份制、訂單農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園內30%以上的農戶加入合作社聯合經營,建立了一批“農戶+合作社+公司”、“農戶+公司”等發展模式,農民能夠充分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農業保險覆蓋面廣,在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對接市場、抵御風險、拓展增收空間等方面的作用明顯,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縣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統籌整合財政專項、基本建設投資等資金用于產業園建設,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支撐等方面有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水、電、路、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備。
產業園所在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建立由黨委或政府領導牽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相關重大建設舉措,及時解決重大問題。產業園重點工程進展達到預期目標。政府有效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產業園建設,多企業、多主體建設產業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形成了產業園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產業園如出現 “大棚房”整改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底仍不到位,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直接用于企業生產設施投資補助、建設樓堂館所、一般性支出,發生重大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問題,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提供虛假資料騙取創建資格等情形的,不得申請認定,并視情況追究責任。
申請創建的產業園,原則上不與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已批準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相同。申請創建的產業園,與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已批準和2019年擬申請的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區域,原則上不能重疊。
采取產業園績效自評,產業園所在縣提出認定申請,省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審核推薦,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審定的方式開展評價認定工作。
各產業園在全面總結創建任務完成情況和發展建設情況的基礎上,對照創建方案、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方案和認定條件進行績效自評。
2018年,根據各省(區、市)2016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確定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申請數量。總產值6000億元及以上、6000億元以下的省(區、市),分別按2個和1個控制數申請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超報不予受理。計劃單列市名額計入省指標,由所在省統籌安排申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和廣東省農墾總局可單獨申請創建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自評認為達到認定條件的產業園,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提出認定申請。
省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對申請認定的產業園進行審核并出具意見,符合認定條件的向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推薦。廣東省農墾總局直接報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19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批準工作由省級農業農村和財政部門組織實施,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不再組織創建評審。各地要按照縣級政府申請、省級農業農村和財政部門擇優遴選的方式確定擬列入創建名單的產業園,經分管省領導審定后報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對各省報送的擬創建產業園名單及相關材料進行審查備案。對審查確定為符合條件的,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發文公布;對審查確定為不符合條件的,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直接取消創建資格,不再遞補。符合創建條件的,經公示后可批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經一定時間建設達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標準的,可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通過定期監測、績效評價、實地核查等方式,在批準創建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組織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評價認定工作。中央財政通過獎補方式,對批準創建和通過評價認定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按不同情形予以適當支持。
(1)2017年批準創建但未通過2018年底評價認定的2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底前再組織一次評價認定,屆時未通過將取消創建資格,并按有關規定收回結余資金。
(2)對2018年及之后批準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分兩次安排,第一次在批準創建時安排部分資金,第二次在通過評價認定后安排剩余資金。如兩次認定未通過,不再安排獎補資金,并按有關規定收回結余資金。
(3)對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的省級產業園,中央財政在批準創建時不安排獎補資金,通過評價認定后給予適當獎補。
(4)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用于產業園創建方案明確的建設內容。鼓勵產業園統籌整合相關資金渠道,創新投資、建設、運營方式,通過PPP、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建設產業園。
近年來,各地建設了一大批各類性質的農業園區,農業園區已成為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的增長極。各地的實踐探索,為產業園建設積累了經驗。歸納起來,有五點堅持。
1.要堅持姓農、務農、為農和興農的根本宗旨
這是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這項工作的基本所系、本質所在和根本出發點。姓農,就是要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民為核心。務農,就是要圍繞農業干,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做大做強農業產業。為農,就是要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服務。興農,就是要吸引和集聚現代要素,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使農民、政府、企業多方得利。對此,始終要把姓農、務農、為農和興農作為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根本宗旨,不能偏離這一定位。
總結已批準創建和認定的產業園,有三方面的共同特點:一是基礎好。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參與“全國競標賽”,不是一省地的活動,要優中選優。已認定成功的產業園中有90%處于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有相當部分都是省級創建或認定的農業園區,硬件基礎、制度基礎、工作基礎都非常好。二是上規模。這些產業園高度重視規模和要素集聚,推動建成規模化種養基地,培育多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是高標準。這些產業園高標準農田比重高、規模經營水平高、綠色發展成效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好的農業園區,尤其是產業發展標準高。東坡泡菜產業園、五常大米產業園、潛江龍蝦產業園、洛川蘋果產業園,無一例外把產業做到了全國最大最強。可以說,具備基礎好、上規模、標準高這些條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就有扎實基礎,就不是臨時畫個圈圈,就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07個已經批準創建的產業園,普遍都編制了中長期發展建設規劃,并堅持久久為功,持續用力。高度重視編制過程。一些地方把編制產業園規劃作為形成共識、凝聚力量、聚合資源的過程,認真研究、深入研討,按程序審批,形成統領產業園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強化規劃實施約束。規劃實施中不折騰,不急功近利。廣西橫縣用了近40年時間規劃發展茉莉花產業,一屆接著屆干,一任接著一任做。推動茉莉花產業由無到大、由大到強。目前全縣茉莉花、茉莉花茶產量已占到全國的80%以上。實踐證明,只要堅持以規劃為依據,逐年實施,滾動發展,產業園就定能夠沿著 正確軌道不斷壯大。
4.要堅持產業融合和企業聚合,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已認定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普遍把產業融合和企業聚合作為“牛鼻子”,牽引全產業鏈發展,以優勢資源為依托,推動產業做大做強。以優勢資源為依托推動產業融合。這些產業園,均依托優勢資源,建設農產品生產大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基地與加工互為依托、相生相融的發展格局。以加工園區為依托推動企業聚合。這些產業園,均依托農產品生產大基地,建設了農產品加工園區,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園區內集群發展,形成了上下游協作緊密的生產經營群體,有力地促進現代生產要素的集聚。可以說,產業融合、企業聚合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產業園發展建設的第一要務。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要發揮好政府、企業和農民三方面的作用,三者要分工明確,不能錯位。政府要主導產業園建設管理,已經認定的產業園,普遍成立了高規格的產業園管委會,甚至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牽頭,并國繞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創設和出臺了許多支持政策。企業主營產業發展,產品開發、企業經營、產品營銷等具體業務要由企業、合作社等微觀主體去做,政府不能干預,更不能替代。農民參與經濟活動全過程,要通過政策和機制創新,讓農民參與到產業發展各環節中,并能夠分享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讓發展紅利惠及農民。實踐證明,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產業園就能健康快速發展
我們能為您做什么?
電話
4001180807
010-52665291 010-52665292
怎么聯系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