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產城融合打造皖北高質量發展樣板
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產城融合打造皖北高質量發展樣板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6-29 點擊:次
近年來,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以規劃為引領,繪就宏偉藍圖;以項目為依托,促進生產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品質生活,成為皖北高質量發展的樣板,“阜陽南偏東,皖北小合肥”的品牌形象日益顯現。
近三年,阜合產業園經營收入年均增長率達90%,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達60%,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年均20%以上增長。預計到2020年年底,域內總人口近8萬人,年經營收入可達145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入75億元以上。阜合園區已連續2年獲得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園區考核第1名。
01五大平臺“一帶多園”
沒有光刻膠液晶面板就實現不了彩色顯示。以前,這類產品一直為日本、韓國壟斷。
位于阜合產業園的阜陽欣奕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在分子設計、納米控制、超潔凈控制、純化再生技術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建立了國內第一條彩色光刻膠生產線,打破了國外壟斷局面。
“我們是2013年落戶阜合園區的,自建立以來,一直注重產品技術的開發與創新,布局OLED材料、量子點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擁有可使用專利179項,其中光刻膠相關專利97項。2015年實現量產,產品持續供應合肥京東方等企業。”阜陽欣奕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東說。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合作共建政策優勢及區位優勢,大力實施定點招商、以商招商,在園區南部重點發展汽車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等產業,謀劃建設載貨汽車、新材料、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和綠色食品五個相對集中產業平臺,形成‘一帶多園’的格局。”阜合產業園負責人說。
據了解,阜合產業園投資10億元的先進軌道交通產業園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6家企業即將入駐,屆時會與業已形成的江淮載貨汽車產業平臺形成雙百億的機械裝備制造基地。
與此同時,以欣奕華為主的高新顯示材料產業平臺,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億元,預計2020年達到6億元。“欣奕華二期OLED材料項目已開工建設,將與一期形成超20億元的產能。”阜合產業園負責人說。
阜陽是農業大市,食品工業具有先天優勢。阜合產業園傳承這一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現已集聚洽洽瓜子、麥吉面包等10余個食品項目,2019年產值達6億元。
“2019年來,園區依托阜陽開通高鐵的優勢和長三角融合發展機遇,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加快培育以先進交通裝備為主的智能制造產業,延伸發展物聯網和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長三角產業集聚區。”阜合產業園負責人說,今年以來,園區簽約引進14個項目,其中11個項目開工建設。此外,中科大量子芯片、偉宏裝配式鋼結構及汽車箱體等30個項目正在緊密跟進,園區產業基礎正不斷夯實。
02三生融合 三線并展
阜合產業園是省委省政府著眼于加快皖北地區發展,于2011年12月12日批準設立,省及合肥、阜陽,兩級三方合作共建的省級開發園區。
瀏覽阜合產業園規劃圖,稍加留意便會發現,與南部工業生產線相平行的是中部的生態線和北部的生活線。
“整個園區圍繞生產、生態、生活,規劃構建形成了‘三生融合、三線并展’的空間形態。”阜合產業園負責人說。
至2019年年底,阜合產業園南部生產建設區已擁有企業215家,5家公司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4家公司分別在新三板、新四板掛牌,規上企業23家,實現營收138億元。
“中部,我們利用蘆橋河,打造橫亙園區東西8公里生態科創大走廊,融入‘琴棋書畫劍,詩歌茶酒花’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和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產業,規劃動靜相宜,高潮迭起。”阜合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景觀中心和生態中心即將全面啟動建設。
此外,阜合產業園圍繞北部,加快安置房、商品住宅建設,高起點完善城市社區治理、鄰里服務功能,開展豐富文化娛樂活動。目前已建成并運營1100個床位的省屬醫院1座,48個教學班的中學1座、小學1座,開辦幼兒園3所,建成安置房63萬平方米,一批高品質住宅小區拔地而起。
如今的阜合園區,生產繁忙、生態多姿、生活多彩,三線并展的發展態勢業已初步形成,走上健康發展的大道。
03合作共建打造皖北樣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們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社會發展。”阜合產業園負責人說。
今年1-5月份,該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工業總產值27億元,同比增長23%,規上工業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22%,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億元,同比增長18%。工業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部由負轉正,增長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該負責人表示,根據省委對合肥市的發展定位和合肥市兩會精神,以及南北合作共建園區支持政策延長到2025年的情況,阜合園區正啟動安排“十四五”規劃,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市民高品質生活,促進更高水平的產城融合,著力形成皖北發展的“五高地”和合作共建的示范區,打造皖北樣板。
“計劃到2025年年底,園區建成區面積達14平方公里,實現年經營收入5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工業總產值300億元,財政收入20億元,常住人口16萬人。”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