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設以智慧農業為主題的現代農業園區?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7-09 點擊:次
數字農業園區是指在集中生產、經營、管理的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和組織單元內,運用數字技術優化農業產業鏈,提升園區管理服務水平,實現安全低碳、優質高產、精準高效的生產、管理、服務與運營的新發展模式。
數字農業園區建設存在的不足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農業部、科技部等部委的聯合推動下,我國開啟了不同層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大幕,旨在通過園區集聚科技、政策、資金等優質農業生產要素,實現引領農業轉型發展的目的,一些園區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自動控制技術,提高了生產經營水平。近年來,以智慧農業為主題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節奏明顯加快。
通過園藝科技示范園、都市農業公園等項目建設,創建浙江省現代花卉苗木示范區和浙江省特色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打造現代園藝產業融合發展樣板區。通過與國內外農業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聚焦園藝科技、種苗科技產業,探索產學研合作機制,開展園藝科技研發、孵化、推廣,努力建設成為國家級園藝科技集成孵化平臺。
數字農業園區建設管理的五個維度
統籌科學規劃發展戰略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數字農業園區必須結合園區的區位、產業、資源稟賦,進行定制化的數字農業戰略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目標、框架、業務體系,并配套管理機制,才能實現有序科學建設。
注重綜合性及多功能發展 數字農業園區并不局限于生產功能,可以組合園區多維度優勢,發揮技術推廣、科教培訓、資本集聚和科研轉化等多功能效應,提升數字農業園區發展的附加值。
提高數字農業的優先層級 數字農業園區的建設是系統性工程、全員參與工程,需輔以績效、制度、組織等多種管理手段,提高數字農業的優先層級,達到自頂向下、統一資源的組織效果,才能夠有效調動組織積極性,實現建設目標。
建設運營一體化設計 需要注重將建設期、運營期的財務可持續能力作為數字農業建設的重要指標,納入可行性或規劃研究中。
人才團隊的持續性 數字農業園區建設離不開專業人才隊伍的深度參與,數字化隊伍至少應包括信息化咨詢、項目管理、產品經理、開發工程師、運維工程師等主要角色,并在園區發展中維持團隊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才能確保數字化戰略的持續推進。
數字農業園區發展趨勢
可溯化 區塊鏈技術將帶動更高透明度和公信力的食品追溯機制的建立,并以此倒逼從田間到餐桌全流程的管理變革,更精準的農資投入、更透明的作業過程、更實時的物流管控、更嚴密的市場監管成為未來數字農業園區產業的新常態。
一體化 現代產業園區的理念方法將逐步滲透入數字農業園區建設實踐中,規劃、建設、運營的一體化,全產業鏈的一體化,技術與管理服務的一體化將成為數字農業園區項目實踐的新理念。
低碳化 碳排放成本的上升將促使農業生產過程變革,環境和資源消耗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將成為歷史,科學種養、精準投放、環境友好、產品生態的管理標準將成為數字農業園區的新名片。
智慧化 5G、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將很快帶動農業種養殖生產環節的變革,無人化投飼、無人化作業、無人化車間、實時遠程農情研判等場景將逐步成為數字農業園區的新特點。
對未來數字農業園區而言,可溯化是“生命線”,一體化是“成功學”,低碳化是“準入證”,智慧化是“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