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關于加快培育特色專業園區的通知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9-13 點擊:次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陜辦發〔2021〕16號)精神,推動產業園區提檔升級,支持和引導縣域工業集中區向特色化、產業化、差異化和集群化方向發展,打造一批重點特色專業園區,現就加快培育特色專業園區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理清發展思路
培育特色專業園區是優化縣域工業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內容,是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承載平臺的重要途徑。各地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突出抓好優勢主導產業培育,推動園區走特色發展之路。要按照“一縣一區、一區多園、一園一業”原則,提升縣域工業集中區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以下簡稱“雙創”基地)產業承載水平,突出發展特色產業,延伸特色產業鏈條,推進特色產業集聚,提高園區承載能力,推動園區土地集約利用和綠色節能高效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優化產業布局,實施精準招商,強化項目承載。力爭到“十四五”末,發展50個特色專業園區,特色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65%。
二、明確重點任務,實施特色專業園區“十百千”培育工程
各級工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要圍繞全省產業總體布局,統籌區域產業發展,依托本地產業基礎和優勢,結合園區優化整改工作,重點培育一批產值過5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特色專業園區、過百億元的縣域特色專業園區和過千億元的市域特色產業集群,實施“十百千”特色專業園區培育工程。
(一)培育一批中小微企業特色專業園區。以國家級、省級“雙創”基地以及專業化程度較高、中小微企業聚集多的縣域工業集中區為重點,圍繞“專精特新” “小巨人”等特色產業骨干企業,以催生市場主體、培育規上企業、延伸特色產業鏈條、引導中小微企業聚集發展為目的,進一步完善軟硬件設施,吸引配套型中小微企業入駐,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不斷提升園區中小微企業聚集度,努力培育一批產值過5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特色專業園區。
(二)打造一批縣域特色專業園區。按照“一園一業”的發展思路,打造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產業集聚、配套完善、功能完備的特色專業園區。各縣(市、區)要根據當地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對照全省23條重點產業鏈,明確特色主導產業,推動重點特色產業在園區布局,產業鏈條在園區延伸。聚焦食品、建材、機電、紡織服裝、家具制造等傳統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形成一批提升改造型園區;聚焦新基建、集成電路、智能終端、航空航天、應急裝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型園區,力爭培育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縣域特色專業園區。
(三)形成一批市域特色產業集群。各市(區)要以提升產業鏈、完善區域產業生態為目的,聚焦市域優勢主導產業,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對地理位置相近、資源稟賦相近、主導產業相近的縣域工業集中區進行優化整合,細化產業分工,優化產業布局,形成錯位發展、相互促進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努力形成一批產值過千億元的市域特色產業集群。
三、突出工作重點,強力推進實施
各級工信部門和財政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營造良好環境,制定政策措施,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做好實施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一)優化特色產業布局。各市(區)要深入分析產業現狀,指導所轄各縣(市、區)扎實推進產業園區整合升級,重點打造1-2個特色主導產業。要堅持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并重,推動資源依賴向科技賦能轉變,推動企業向專業園區集中,產業向集群化發展,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處于城市主城區的園區要推動生產要素有效聚集,圍繞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特色產業;處于重點開發區的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工業基礎,大力推動特色主導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處于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的要做好資源深加工,積極發展非能接續產業;處于農產品主產區的要依托當地特色農產品,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向縱深發展,實現一二產業接續融合。處于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聚力打造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循環產業。
(二)高質量編制特色專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各縣(市、區)根據特色產業布局,按照豐富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特色產業的總體要求,組織轄區內園區科學編制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特色產業發展規劃要符合環保、安全、節能等政策要求,明確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企業和項目,要有保障措施和工作舉措,確保規劃內容切實可行并具有操作性。特色專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由縣級政府批復,并嚴格按照產業規劃抓好貫徹落實。
(三)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各特色專業園區要根據產業規劃確定的目標和方向,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精準對接具有引領作用的特色產業大企業大項目,積極吸引上下游關聯配套企業集聚。加大對特色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擴大產業投資,力爭每年實施的特色產業項目占到園區項目總投資的60%以上。
(四)加快園區服務體系建設。各特色專業園區要加快園區布局優化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改造升級,提升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能力。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力度。要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打造技術創新、檢驗檢測等技術性服務平臺,發展信息服務、市場開拓、管理咨詢等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進智慧園區建設。要建立園區重點產業項目融資需求庫,積極對接金融機構和相關產業基金。要進一步加大創業服務力度,積極引進省標準化創業中心落戶集中區或在集中區設點,力爭實現全覆蓋。
(五)推動園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各特色專業園區要強化土地要素配置,積極開展畝均效益評價,鼓勵建設用地的多功能立體開發和復合利用,確保高效益特色產業用地需求。要進一步加大標準廠房建設力度,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高品質標準廠房和研發用房。要積極推動園區能源梯級利用、廢物綜合利用、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推廣綜合能源管理模式,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構建低碳零碳導向的資源能源體系、循環經濟產業鏈。要嚴格執行《工業園區安全生產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加大安全生產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推動園區可持續發展。
四、強化保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一)加大支持力度。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和陜辦發〔2021〕16號文件精神,按照省委調整支持方向、優化使用方式、強化引導作用,整合資金用于支持特色專業園區建設。重點支持特色專業園區的重大特色產業項目建設,以及特色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和設施、智慧園區等園區功能提升建設。
(二)加強組織領導。省工信廳、省財政廳負責全省特色專業園區建設發展的指導協調工作,組織開展特色專業園區申報工作。各市(區)工信部門聯合財政部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培育建設特色專業園區的實施方案。鼓勵建立市級領導聯系特色專業園區工作制度,定期督導調研,聽取情況匯報,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營造發展特色專業園區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績效評價。省工信廳聯合省財政廳將建立特色專業園區特色產業發展績效評價機制,從投入產業、規模效益、企業數量、產業鏈強度、綠色安全等方面綜合評價園區主要指標任務完成情況,依照績效評價結果給予獎補,對排名靠前、工作有效推進的園區給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