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產業興旺的關鍵是科技引領。當下,產業發展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科學界、企業界以及政府部門關于經濟社會發展“賽道化”的共識正逐步形成。記者近日從溫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悉,該園區精準聚焦智慧農業新賽道,通過認真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在智慧農業發展方面的先進案例,強化“賽手”引領、擴容“賽場”空間、推動“賽制”集成,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著力擔當起成渝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科技創新極核功能。
日本農業第六產業模式、美國大農場模式、德國數字農業……在記者面前提及發達國家在智慧農業發展方面的先進案例,溫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智慧農業以智慧生產為核心,智慧產業鏈為其提供信息化服務支撐。”他向記者介紹到,如何將當前國外在智慧農業發展方面領先的案例與溫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自身實際相結合,正是他們目前正在攻克的核心工作。
經過前期不斷的探索,溫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發達國家智慧農業發展方面的先進做法,結合園區實際,并運用于溫江布局智慧農業新賽道工作中。“智慧農業必須走融合發展之路,只有走融合發展之路,才能將農業變成綜合產業,把產加銷融為一體,才能獲得多環節增值價值,從整體上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該相關負責人說道,“智慧農業必須實現專業化,將通過大數據、云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實現農業環境全自動化控制,對農業實施精細化管理,才能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智慧農業也必須提高農民獲得感,在溫江智慧農業發展過程中,將注重組建專業公司,為農民提供專業服務,以團體力量應對市場競爭,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加快成果轉化
將智慧農業科技應用拓展到四大康旅場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溫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國外智慧農業發展先進做法與自身實際相結合,將其運用到了實踐中。“我們通過強化‘賽手’引領,激發競爭活力。”該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園區提通過加大賽手招引,瞄準細分賽道,優化提升“兩圖一表”,繪制產業生態圖譜,建立“單打冠軍”儲備庫。力爭十四五期間引育和推廣農作物新品種100個,轉化農業新技術、新成果60項。
同時,園區擴容“賽場”空間,做強平臺支撐。通過做優場景空間,加快73萬平米川農農創產業園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全力推進2.8萬平方米農高創新中心綜合服務體、19萬平方米川農大大學科技園等科創載體建設。園區還通過推動“賽制”集成,深化融合發展。“園區立足‘三循環’強鏈聚鏈,堅持協同發展思路,加快推動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博覽展示等微觀主體形成產業鏈自循環。”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主動融入成德眉資農業園區聯動發展,與重慶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形成戰略合作,將智慧農業科技應用拓展到“花卉園林游覽、高端民宿體驗、運動健身休閑、康養醫療服務”四大康養旅游場景,探索“公園+”“康養+”“民宿+”等場景營造模式,不斷推動農商文旅體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