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大會召開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05 點擊:次
今天,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大會召開,以“新年第一會”的昂揚姿態,動員全市上下奮力闖出一條以創新集群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蘇州之路。
市委書記曹路寶出席大會并講話,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榮使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集群,推動產業經濟向創新經濟躍升、產業大市向創新強市邁進,全力打造全國“創新集群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
“十四五”時期,蘇州將動態投入超1000億元專項資金,用以支持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
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吳慶文主持大會并作具體部署。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振一、黨組書記李亞平,市政協主席周偉強、黨組書記朱民,市委副書記黃愛軍出席大會。
在講話時,曹路寶對大會主題和召開背景作了生動闡釋。他指出,數字經濟時代是當下抓發展的大背景,產業是蘇州最大的優勢和長板,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集群是推動創新的組織形態。
剛剛過去的一年,蘇州高質量發展成效令人矚目,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10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3800億美元,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實現了“十四五”和現代化建設的良好開局,為全省全國發展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推動創新集群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曹路寶強調
建設創新集群,是數字經濟時代下的蘇州,牢記“國之大者”,扛起使命擔當的戰略抉擇,落腳點在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
站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看蘇州,這片土地不僅是小康宏圖的起筆之處,更是現代化宏圖的勾畫之地。蘇州的發展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承擔著全省經濟“壓艙石”的重大責任。
★要深刻認識創新集群建設是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要通過抓實抓好這項工作,真正實現蘇州制造向蘇州創造轉變、蘇州速度向蘇州質量轉變、蘇州產品向蘇州品牌轉變,全面提升蘇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要深刻認識創新集群建設是我們搶占新賽道主賽道、補齊數字經濟短板的重要舉措,要牢牢把握“創新集群”和“數字經濟”的互促關系,堅定不移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在線新經濟等發展,加速催生壯大一批數字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用數字經濟的蝶變催生創新集群的聚變,使數字經濟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增量;
★要深刻認識創新集群建設是我們鍛造制造業長板、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要牢牢把握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相融關系,通過建設創新集群,努力把蘇州產業的長板拉得更長、把規模做得更大、把競爭力提得更優、與本地經濟結合得更緊,真正實現“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讓創新“鏈”出精彩,讓產業“鏈”向未來。
曹路寶指出
建設創新集群,是數字經濟時代下的蘇州,堅持高點定位,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的系統謀劃,目標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集群。
創新集群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創新資源和產業要素的有機協同性配置,提供的是支撐有形產品的可價值化的知識與創新成果。
創新集群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形成路徑:一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完善創新鏈,是產業集群遞進生成;二是圍繞創新鏈布局賦能產業鏈,是零產業基礎的創造性生成。創新集群本質上是知識的跨界融合,建設創新集群,就要讓創新資源集聚更有濃度、產學研融合更有深度、知識疊加交換更有寬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更有力度。
★要堅持遞進生成和創造性生成并舉,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以蘇州特質創新文化為紐帶,通過優化高品質創新生態,依托高效能創新網絡,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創新機構,發揮高能級創新主體的核心作用,不斷提升集群創新活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釋放數字技術對創新集群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推動產業經濟向創新經濟躍升、產業大市向創新強市邁進,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集群,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全國“創新集群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
曹路寶強調
建設創新集群,是數字經濟時代下的蘇州,匯聚各類要素,打造創新生態系統的聚焦發力,致力于推動各類創新主體相互作用、產生聚合效應。
★要強化創新型企業在創新集群中的核心地位,打造自主創新的“核心圈”、技術共享的“朋友圈”、帶動廣泛的“輻射圈”。要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大跨國公司和國內龍頭企業總部機構招引力度,加快培育總部經濟,在高原上豎起更多高峰。
★要發揮人才團隊在創新集群中的關鍵作用,以智慧哺育創新。搶抓建設國家級人才平臺重大機遇,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研發中心,提供更解渴的政策,依托各行業領軍企業,形成引人聚才的“強磁場”。
★要增強研發機構在創新集群中的策源功能,全力支持姑蘇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提高現有科創平臺建設水平,謀劃布局一批高水平的大科學裝置、公共實驗等新平臺,建設一批全新體制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不斷提升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
★要壯大高校在創新集群中的支撐力量,大力支持各類高校發展,深化與國內外頂尖高校合作。支持蘇州大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以新工科為主要方向,打造成為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國際化辦學主陣地;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等加快建設;支持本地高校發展壯大,構建共生共贏的新型城校關系。
★要突出金融在創新集群中的活水作用,持續深化金融領域改革,探索設立組建蘇州高新技術創業投資集團和創新集群發展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創新領域,支持企業通過境內外主要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要不斷完善創新綜合服務體系,主動搭建各類創新資源要素交流互動的平臺,加快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效率。
曹路寶指出
建設創新集群,必須更好地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當好總體方案的規劃師、創新生態的護林員、主動服務的店小二,推動蘇州創新集群強勢起步、持續領跑。
創新集群建設需要系統規劃、上下聯動、久久為功。要聚焦主導產業、繪制創新圖譜,針對創新能力短板、缺項,重點突破、實現攻關。
數字已經成為集聚創新要素最多、應用前景最廣、輻射帶動作用最強的技術,需要用數字撬動存量、締造增量。要堅定不移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用數字促進跨界融合。
創新集群要素之間的開放程度越高,集群的質態就越好,需要實現更高水平的跨學科開放、跨領域開放、跨地域開放。要積極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圍繞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和環太湖科創圈建設,加快布局新的創新集群;用好中新、中德、中日、海峽兩岸、自貿片區等重大開放創新載體優勢,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環境越好的地方,越容易萌發創新的種子、催生創新的成果,需要倍加珍惜呵護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把綜合環境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勝勢。要持續鞏固“最佳比較優勢”和“最優營商環境”,做好太湖生態保護、長江大保護、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等文章,持續擦亮蘇州古城的金字招牌。
文化是孕育創新精神的豐厚滋養,需要以最深厚的文化底蘊激活最澎湃的創新動能。要推動城市多元文化繁榮發展,在傳承弘揚江南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彰顯開放文化,大力塑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
曹路寶強調
★全市各級領導干部要打破思維定勢、經驗束縛、路徑依賴,勇挑創新集群發展的職責使命。
★要提高本領向未來,成為創新發展的行家里手。
★要追求卓越創未來,在創新集群發展上來一場比學趕超,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在追趕中實現爭先進位。
★要敢于擔當贏未來,拼搏向上、進取攀登,讓創新集群成為蘇州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成為蘇州這座城市的鮮明標識,成為全市上下的不懈追求。
吳慶文在作具體部署時要求
全市上下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深刻認識到打造創新集群是蘇州轉型發展的關鍵路徑,堅定不移把打造創新集群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全力以赴讓打造創新集群成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鮮明風尚。打造創新集群,關鍵要集聚創新要素、促進創新協同,工作開展的主陣地在各開發區,突破點在產業園區。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大力開展科技招商,廣泛匯聚優質創新資源要素,全力打通“政產學研”通道,積極構建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要注重集成性、精準性、可達性,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供給。要建立完善“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的推進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形成多方參與的強大工作合力,推動創新集群建設全面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