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11 點擊:213次
為引導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請于2022年1月20日前將有關意見建議以傳真或電話形式反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
聯系電話:010-68205665
傳真:010-66016906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
2022年1月10日
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2022年1月
目錄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span>
(二)發展目標
二、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
?。ㄈ┘涌礻P鍵技術突破
?。ㄋ模┩晟瓶萍紕撔麦w系
(五)優化標準體系建設
三、構建高質量的供給體系
?。┰黾由墑撔庐a品
?。ㄆ撸┨嵘|量保障水平
(八)強化品牌培育服務
?。ň牛┩茝V新型商業模式
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ㄊ┩七M產業基礎高級化
(十一)加快產業鏈補鏈強鏈
?。ㄊ┥钊雽嵤底只D型
?。ㄊ┌l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
五、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十四)加快綠色安全發展
?。ㄊ澹┤娼ㄔO綠色制造體系
?。ㄊ┮龑ЬG色產品消費
六、優化協調發展的產業生態
?。ㄊ撸┨岣咂髽I差異化發展水平
?。ㄊ耍┙ㄔO高水平的產業集群
?。ㄊ牛┨嵘齾^域協調發展水平
(二十)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體系
七、加大組織保障實施力度
?。ǘ唬┩晟曝敹惤鹑谥С终?/span>
?。ǘ娀咚刭|人才支撐
?。ǘ┘訌姽卜漳芰ㄔO
(二十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ǘ澹┘訌娊M織實施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輕工業在滿足消費、穩定出口、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仍面臨產業集中度不高、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國際知名品牌不多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加快構建現代輕工產業體系,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輕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創新發展生態,深入實施數字“三品”戰略,構建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輕工業制造強國,實現我國輕工業由大到強的跨越。
?。ǘ┌l展目標。到2025年,輕工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占工業比重基本穩定,企業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顯著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更加優化,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位勢明顯提升,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行業經濟穩定運行。工業增加值增速穩定在全國工業水平之上,利潤年均增長5%左右,重點行業利潤率保持在6%以上,主要產品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規模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年均增長10%以上,輕工業科技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左右,重點行業研發投入強度較2020年增長10%。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年均新增100項左右升級和創新消費品。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不斷提高企業差異化發展水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和世界先進制造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內外聯動、東西互濟的產業發展優勢,產業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
——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培育一批消費引領能力強、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輕工產品品牌。百億元以上品牌價值企業超過100家,重點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產業基礎進一步鞏固,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優勢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深入應用,建設5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綠色發展取得新進步。綠色制造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用地面積產出不斷增加,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持續下降。綠色轉型成效顯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二、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
?。ㄈ┘涌礻P鍵技術突破。梳理家用電器、造紙、日用化學品等行業關鍵技術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卡脖子”短板,通過跨行業合作等方式,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行業技術水平。研究制定和定期發布一批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實施關鍵技術“揭榜掛帥”等舉措,深入推進家用電器智能化技術、輕工特種紙基復合材料、食品危害因子發現和智能監控溯源、食品安全檢測等關鍵技術研發與工程化、產業化,加快建立核心技術體系。面向未來重大消費需求,推動建立跨行業、跨學科交流機制,加強戰略性前沿技術超前布局。
專欄1關鍵技術研發工程
家用電器:高速電機、高效熱交換器,智能控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智能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伺服電器和驅動器應用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
造紙:高等級絕緣紙,高純度溶解漿生產技術,特種紙基復合材料,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基等生物質新材料,醫療衛生用紙基材料等。
日用化學品: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化妝品功效和安全評價技術,無氟防蛀技術,洗衣凝珠專用水溶膜,功能化洗衣凝珠關鍵配方技術,特色化妝品植物原料,香料香精生物發酵制造、合成工藝技術,特色天然香料制造技術等。
輕工機械:高速PET瓶旋轉式吹瓶機、高速無菌紙灌裝機、新型洗滌裝備、特殊纖維處理關鍵設備及電氣控制系統、液體食品無菌罐裝包材及設備、毒害物質檢測試劑及設備等。
自行車:自行車變速器、中置電機力矩傳感器,高能效鋰電池安全技術等。
鐘表:機械手表機心精密制造工藝技術、智能手表用微型壓力技術、智能互聯及網絡化技術、基于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時間同步系統等。
衡器:動態電子衡器,無線力與稱重傳感器,收銀衡器,工業衡器,健康衡器等新產品,動態質量測量、多個力與稱重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等。
乳制品和飲料:嬰幼兒配方乳粉功能基料、在線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等。
生物發酵:工業核心菌種、酶制劑產業支撐技術及裝備的創新平臺建設等。
(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統籌創新資源,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深度結合的輕工業創新體系,推進集成創新和產業鏈協同創新。強化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圍繞戰略性、前沿性、引領性技術需求,優化輕工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布局。加強企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一批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發揮平臺型企業創新引領作用,鼓勵企業開展多元化投資和市場化運作,提高創新發展效能。
(五)優化標準體系建設。圍繞產品安全、質量提升、節能環保、網絡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快家用電器、家具、照明電器、嬰童用品、文教體育用品等行業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優化推薦性國家標準供給,推進行業標準“研制一批、廢止一批、轉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訂一批”,鼓勵、規范行業組織積極開展團體標準制修訂,鼓勵企業建立嚴于國標、行標的企業標準。建立老年用品產業標準體系,引領適老化產品發展。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技術組織專業水平,促進技術創新、標準研制和產業化協調發展,加強標準全產業鏈深度服務。推動輕工業標準國際化,加快重要國際標準轉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引領優勢產品標準“走出去”。
三、構建高質量的供給體系
(六)增加升級創新產品。推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圍繞健康、育幼、養老等迫切需求,大力發展功能食品,化妝品,休閑健身產品,益智類玩具,適老化家電、家具、智慧家居產品以及老年休閑娛樂產品等老年用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積極開發適應農村市場的輕工產品。提高輕工業設計水平,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壯大一批設計園區、設計小鎮,支持家用電器、家具、皮革、五金制品、玩具和嬰童用品等行業設計創新。在工藝美術、文教體育用品、禮儀休閑等行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品,借助文娛作品、博物館等推出系列產品。促進優秀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一批傳統工藝研究創新基地、大師工作室,推動“地方小吃”傳統食品工業化。
專欄2升級創新產品制造工程
家用電器:智能節能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洗碗機、感應加熱電飯煲、破壁機、推桿式無線吸塵器、掃地機器人等新興小家電,互聯網智能家電全場景解決方案。
家具:具有文化創意的竹藤休閑家具、環保健康兒童家具、具有特殊功能的老年人家具、輕型環保竹制品等。
皮革:功能性、舒適性及環保性皮鞋、旅游鞋、運動鞋,滿足腳型變化、防滑、定位功能的老年鞋和童鞋,個性化、智能化、功能化箱包等。
五金制品:智能鎖、智能高檔工具等智能五金制品,節水型衛浴五金產品、恒溫衡壓水龍頭產品等。
照明電器:功能型照明產品,智能化、集成化照明系統解決方案。
文教體育用品:智能型文具,加工精細、性能穩定、使用流暢的優質筆產品,利用仿生技術、納米技術研制的高檔毛筆,智能型健身路徑器材,安全性高、體驗好的冰雪裝備及防護用品等。
自行車:時尚休閑、運動健身、長途越野和高性能折疊等多樣化自行車,輕量化、網聯化、智能化的電動自行車等。
日用化學品:具有柔順、防串色、除味、抗抑菌等功能的洗衣凝珠、洗衣香珠、洗碗塊、防串色片等濃縮化產品,適用于母嬰童和老年消費者使用的低刺激洗護產品,植物資源化妝品,高檔彩妝,定制化妝品等。
日用玻璃:輕量化玻璃瓶罐、高檔玻璃餐飲具、微晶玻璃制品等。
玩具和嬰童用品:高安全性、高附加值的教育類、模型類、戶外及運動類等玩具和嬰童用品。
眼鏡鐘表:有害光防護、光敏感防護、抗疲勞、青少年近視管控、成人漸進等多功能鏡片新產品。多功能高檔精品手表,貴金屬手表,非遺傳統技藝高檔時鐘,與健康產業相關的智能手表等。
樂器:適合中小學教學用中高端樂器個性化產品,民族特色樂器等。
功能性食品:針對老年、嬰幼兒、運動人群等特殊人群的膳食食品,營養強化食品,菜肴類、自熱方便以及功能性罐頭產品等。
生物發酵:新型功能發酵制品、發酵水產食品、發酵肉制品、高附加值復合型功能性益生菌發酵食品、食用酵素產品等。
釀酒: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國外消費群體發展多樣化、時尚化、個性化、低度化白酒產品。
制糖制鹽:將糖品從甜味劑發展到食品、藥品、飼料、精細化工、環境、新材料工業用途的產品。高端生態等多品種食鹽及日化、生活鹽產品。
?。ㄆ撸┨嵘|量保障水平。推動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開展質量對標、質量改進等活動,提升產品質量。鼓勵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優化產品舒適性、功能性、個性化等質量體驗。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質量管理融合創新。發揮質量標桿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開展質量風險分析與控制、質量成本管理等活動,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加強檢測能力建設,依托現有檢驗檢測機構,建設一批覆蓋輕工主要行業的高水平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提升檢驗檢測水平。
?。ò耍娀放婆嘤铡M晟戚p工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提升品牌美譽度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品牌競爭力。培育會展、設計大賽等品牌建設交流展示平臺,在家用電器、皮革、五金制品、鐘表、自行車、家具、化妝品、洗滌用品、乳制品、釀酒等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鼓勵第三方機構提升品牌專業化服務能力,加強品牌策劃、培育、評價和宣傳,協助企業開展海外商標注冊、品牌國際化推廣,提升品牌海外影響力。加強品牌宣傳推介力度,推廣具有中國文化、中國元素、中國技藝的產品,樹立行業品牌,促進文化消費。
(九)推廣新型商業模式。鼓勵輕工企業加快模式創新,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構建具有新零售特點的“商品+服務+文化”組合,聯合互聯網平臺企業向線下延伸拓展,建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深層次連接,形成基于數字決策的智慧營銷模式,提升銷售質量。鼓勵發展C2M、B2M等新型商業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消費者個性需求,實現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融合對接,推動傳統制造模式向需求驅動、供應鏈協同的新模式轉型。
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利用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分行業梳理和補齊產業基礎短板。加快補齊眼鏡用樹脂鏡片、功能性綠色皮革化工材料等基礎材料,流漿箱、高效壓縮機等基礎零部件,家電專用仿真軟件等基礎軟件,工業酶制劑等基礎工藝,芯片、功率模塊等基礎元器件,高精度傳感技術等產業技術基礎等短板。深入實施輕工產業基礎相關領域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提高基礎產品質量,提升先進基礎工藝普及率,促進成果創新示范應用。大力開發塑料制品、家用電器、造紙、皮革、食品等行業高端專用裝備。
?。ㄊ唬┘涌飚a業鏈補鏈強鏈。編制家用電器、皮革、五金制品、乳制品等重點領域產業鏈圖譜,圍繞重點環節,建立風險技術和產品清單,加強風險評估,推動補鏈固鏈強鏈。建立定期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產業發展形勢研判,提供信息服務。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標識解析體系作用,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在技術、人才、項目、資金等方面合作,形成融通發展新格局。推動畜產品、谷物食品、水產品等大宗食品的全產業鏈升級。支持乳制品、罐頭、釀酒、糧油等行業建設優質原料基地。
?。ㄊ┥钊雽嵤底只D型。綜合應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開展以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為核心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推動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塑造數字“三品”發展新優勢。引導企業建立智能化管理體系,逐步實現研發、設計、制造、營銷、服務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推動技術、設備、產品和管理提檔升級。支持龍頭企業構建智能制造平臺,鼓勵爭創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在家用電器、家具、皮革、造紙、塑料制品、縫制機械、五金制品、洗滌用品、食品等行業持續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凝練總結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培育一批輕工領域網絡安全示范標桿。
專欄3數字化發展推進工程
家用電器:端到端數字化運營及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生產、質量、供應鏈、設備管理和遠程運維服務等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造紙:智能倉儲和立體庫、制漿造紙生產線運維管理云平臺等。
皮革: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等智能化生產,全流程信息一體化平臺等。
電池:堿性鋅錳電池、鋰離子電池智能化和數字化制造。鉛蓄電池高速、自動化連續極板生產技術,動力型鉛蓄電池自動化組裝線技術等。
家具:整裝云賦能平臺,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家具模塊化生產,智能工廠等。
照明電器:產品在線檢測技術、柔性制造技術,智能化倉儲、物流等。
陶瓷:在成型、施釉等重點環節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水平。
輕工機械:實現智能自動化裝卸料作業的造紙裝備,塑料機械、洗滌設備云控制平臺,全自動吹貼灌旋一體化裝備,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白酒釀造機器人,液態產品包裝生產線智能運維服務系統等。
自行車:零部件高精度加工成型自動生產裝備、“車網融合”技術等。
香料香精化妝品:研發、配方、體驗等過程的智能化數字化升級。
洗滌用品:在工廠總體設計、工藝流程及布局等方面的數字化仿真技術,液體洗滌劑連續智能化高效生產線等。
鐘表:智能化手表裝配線、智能在線檢測技術、柔性制造技術等。
縫制機械:智慧縫制工廠技術,自動化縫制單元技術,立體縫制技術,云平臺及網絡遠程運維技術,智能縫紉機及數控系統等。
樂器:鋼琴專用智能制造設備,電鳴樂器核心技術與產品智能化,“中樂器”智能化技術等。
衡器:稱重傳感器、稱重儀表、收銀衡器、健康衡器等衡器產品智能化。
制糖:在線檢測與智能化控制系統,釀造、產品包裝過程智能化技術等。
釀酒:酒業生態、營銷、生產大數據全產業鏈服務平臺,釀造智能化、包裝自動化制造技術等。
乳制品:全產業鏈的智能化信息采集、監控、分析和控制技術等。
生物發酵:基于大數據機理混合驅動的智能管控系統,發酵過程在線監測與自動控制技術與裝備,智能生物反應器,智能化分離純化裝備等。
焙烤食品糖制品:面包、餅干、傳統蜜餞智能加工設備等。
(十三)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進輕工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工業設計、定制化、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檢驗檢測認證、全生命周期管理、節能環保、生產性金融等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輕工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引導輕工各領域各行業完善服務型制造評價體系。鼓勵企業建立客戶體驗中心、在線設計中心等機構,采集分析客戶需求信息,增強用戶參與設計能力。鼓勵輕工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跨界聯合,在研發設計、運營管理、質量監控等方面開展合作,推動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協同。
五、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ㄊ模┘涌炀G色安全發展。加強有害物質源頭管控和綠色原材料采購,推廣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穩妥有序推進輕工業碳達峰進程,繪制造紙行業低碳發展路線圖。加大食品、皮革、造紙、電池、陶瓷、日用玻璃等行業節能降耗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額標準,樹立能耗標桿企業,推動能效對標達標,大力推廣節能新技術。提高塑料制品、家用電器、造紙、皮革、電池、玻璃制品、罐頭等行業產品回收利用率。在制鞋、油墨、家具等行業,推廣低揮發性有機溶劑工藝,削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引導企業逐步淘汰高耗能設備和工藝,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及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統籌發展與安全,指導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范安全生產條件,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專欄4綠色低碳技術發展工程
塑料制品:超纖合成革制造、高密度高強度發泡塑料芯材清潔制備、生物質基復合制品短流程制造、廢舊塑料薄膜高值化利用等技術。全生物降解地膜、聚合物基智能溫控貼膜等多功能塑料制品。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可消納的包裝材料。超高阻氧透明膜、高阻隔肉類食品收縮膜。
造紙:生物質替代化石能源技術,低能耗蒸煮、氧脫木素、透平風機、污泥余熱干燥等技術和裝備。制漿造紙節水節能技術、植物纖維原料高效利用、廢水處理和回用技術、生物質精煉和纖維素主要組分高值化利用技術等。
皮革:廢液循環技術、廢氣治理技術、無鉻鞣劑及鞣制技術、少鹽無鹽金酸技術、除臭技術、生物制革技術、皮革固廢資源再利用技術等。
電池:鉛蓄電池非鉛板柵、連鑄連軋鉛帶、沖擴網板柵、回饋式充放電電源、鉛冷切粒等先進工藝和智能裝備等。
日用化學品:以植物油脂、微生物、發酵產品等生物來源替代石油來源原料的生產技術,香料香精綠色制造工藝等。
陶瓷:日用陶瓷低溫快燒及短流程生產技術,陶瓷磚坯體的減薄干法生產及免燒生產技術等。
日用玻璃:節能環保型玻璃窯爐,自動化廢(碎)玻璃加工處理系統,低碳燃燒技術、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等。
肉制品:中央廚房及預調理肉制品智能化加工技術、特色菜肴智能化生產技術、傳統醬鹵肉制品自動化加工與節能減排技術、特色休閑方便牛肉制品綠色化加工與節能減排技術等。
糧油加工:大宗油料、糧食綠色加工技術及食品加工過程危害控制技術等。
食品添加劑:綠色加工工藝、天然提取物開發與替代應用等。
生物發酵:先進膜分離、色譜分離、連續離交等清潔生產技術,酶蛋白清液發酵控制技術,氨基酸、淀粉糖、酵母等生物發酵產品的綠色制造技術,硫酸鈣等固體廢棄物、污泥資源化技術,廢水沼氣純化制清潔能源技術等。
釀酒:產區自然生態環境應用研究,釀酒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零碳工廠”“零碳產區”試點等。
制糖制鹽:糖料熱能優化集中控制及高效煮糖系統。甘蔗和甜菜預處理及適應性改造技術、高效澄清過濾技術。食鹽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及鹽業綠色制造技術。
(十五)全面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進輕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完善綠色工廠評價、節水規范、節能規范等標準制定實施,建設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涵蓋主要行業生產企業的綠色工廠、園區、供應鏈體系,培育一批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行業典型模式。指導地方、行業協會建設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和平臺,推動綠色工藝技術研發應用和推廣。推動實施新一輪清潔生產改造、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工業污水資源化利用行動,推進節水工藝提升活動,引導生產企業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提升能源、資源管理水平。
?。ㄊ┮龑ЬG色產品消費。促進節能空調、冰箱、熱水器、高效照明產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綠色節能輕工產品消費。引導企業增強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通過技術改進、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提升綠色產品消費體驗。鼓勵地方政府編制發布和動態更新覆蓋輕工重點領域的綠色產品政府采購目錄(清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節能家電、智能家電下鄉行動。指導行業組織向社會推介在節能節水、健康環保、可循環可降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產品。支持主流媒體多渠道宣傳輕工領域綠色發展成效,引導消費者擴大輕工產品綠色消費。
六、優化協調發展的產業生態
?。ㄊ撸┨岣咂髽I差異化發展水平。聚焦家用電器、家具、皮革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專利布局、標準引領、授權許可、數據支撐、平臺建設等,培育自主生態,不斷增強國際話語權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發展成為領航企業。持續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配置,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和技術升級改造,加強管理創新,實現優勢互補、做優做強。推動大中小企業在工業設計、定制化服務、協同制造、供應鏈管理、生產性金融服務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十八)建設高水平的產業集群。推動現有集群轉型升級,促進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在集群內高度集聚和順暢流通,構建資源高效利用、產業分工協作、企業共生發展的生態體系。推動一批老年用品產業園區向產業集聚區方向發展。選擇單一品種產業規模大和創新能力、制造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集群,推動以產業鏈強鏈補鏈為導向,強化跨區域協同發展和國際合作,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聚焦輕工產業優勢領域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ㄊ牛┨嵘齾^域協調發展水平。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調整優化空間布局,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輕工制造業空間格局。推動上海、天津、廣東、浙江、山東、福建、江蘇等沿海地區廣泛凝聚全球創新要素資源,建立前沿技術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品牌中心,大力發展協同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務型制造。促進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等中部地區加強與沿海地區創新要素對接,積極承接發展輕工先進制造業,培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和優勢的高端制造基地。引導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展輕工特色優勢產業。推進東北地區鞏固提升傳統優勢輕工制造業,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調整優化輕重工業比重。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輕工制造業。
?。ǘ┓e極融入全球產業體系。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提高產品附加值,鞏固美、歐、日等傳統國際市場。發揮輕工業產能優勢,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支持品牌企業在主銷市場投資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在有條件的國家或地區建立經貿合作區。以“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為契機,積極開拓中東、俄羅斯、非洲、東南亞、西亞等新興市場。支持外貿專業市場建設,建設針對東南亞、中亞、東北亞等輕工產品邊境貿易專業市場。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工藝美術、白酒等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輕工產業“走出去”,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加快建立國際化品牌。加強對輕工出口產品國際標準、檢測和認證制度的跟蹤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和產品認證制度,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能力。
七、加大組織保障實施力度
?。ǘ唬┩晟曝敹惤鹑谥С终摺T谳p工領域落實好中央相關財政政策和國務院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等一攬子政策。鼓勵地方根據當地輕工產業發展需要,配合中央政策,提供財稅金融支持,增強產業發展后勁。研究調整部分行業產品出口退稅率。發揮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作用,支持重點輕工領域創新發展和薄弱環節攻關突破。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及地方相關政策作用。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增加技改貸款、發展輕工重點產業投資基金、豐富債券融資工具等方式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提升輕工業發展效能。
(二十二)強化高素質人才支撐。完善輕工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學科建設,加強國際化、專業化人才的引進,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聯合培養模式,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加快建立覆蓋行業、地區、企業三個層次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實施面向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更新工程和專項提升計劃,持續開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輕工大國工匠推薦活動,支持舉辦行業性創新創業大賽,加大對創意設計優秀人才和團隊的表彰和宣傳力度。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健全大師帶徒傳承機制,培育造就一批優秀企業家和具有創作能力的手工藝者。
(二十三)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行業基礎服務和科技創新平臺,加快行業基礎數據信息采集分析、技術創新、研發設計和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出臺強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促進當地輕工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利用行業工業大數據,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經營、運維等全流程的數據匯聚,推動上下游企業開放數據、合作共享。優化檢驗檢測、專業會展、品牌發布、社會責任等行業服務功能,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會展、品牌發布國際交流平臺。加強出口商品原產地簽證,做好自由貿易協定和普惠制的出口實施工作,幫助輕工產品海外享受關稅減免。積極推進檢驗檢疫電子證書國際合作,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ǘ模﹥灮a業發展環境。完善消費品安全風險監管體系,加強對重點輕工產品的質量監管和對電商平臺、短視頻、直播帶貨、微商的經營監管,推動實施缺陷產品召回制度,打擊和曝光輕工產品質量違法和制假售假行為,強化負面警示。加強對產業鏈中生產者集中環節的的監管和治理,防止價格壟斷對市場造成沖擊。加強商標、專利、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選取輕工重點行業構建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遴選若干在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補短板等領域具有代表性成果、發展質量高的輕工示范企業。組織行業發布“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輕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輕工業創新產品、企業先進經驗做法的宣傳,在行業中樹立示范和榜樣,提升企業創新積極性、主動性。鼓勵有條件的城市,運用市場手段,以博覽會、購物節、動漫節、重大賽事活動等為載體,促進輕工相關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ǘ澹┘訌娊M織實施。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結合本地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過程管理,推動工作落實。行業協會要圍繞行業特定需求和共性任務,開展資源整合、關鍵技術攻關、優質產品推介,積極搭建行業戰略研究、科技創新等公共服務平臺。支持行業協會規范化地開展有利于行業發展的各項活動,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行業服務水平、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引導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斷提升職業化能力和水平。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溝通政府與服務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本意見落實效果跟蹤,及時反映行業和企業訴求,確保意見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