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布最新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29 點擊:次
2020年,217家國家級經開區的地區生產總值11萬億元,同比增長5.6%,占國內生產總值為11%;進出口總額7萬億元,同比增長9.2%,占全國進出口總額比重為21.7%;實際使用外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574億美元,同比增長4.8%。
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前30
排名 國家級經開區 省份
1 蘇州工業園區 江蘇
2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
3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
4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
5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6 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7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
8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
9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10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徽
11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12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
13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徽
14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南
15 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 上海
16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北
17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 四川
18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 遼寧
19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20 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
21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陜西
22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南
23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24 杭州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25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26 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福建
27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遼寧
28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林
29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30 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
綜合排名前30位次變化情況
2021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顯示,26家國家級經開區連續兩年保持在前30名,上年4家(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跌出前30名,今年4家(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進前30名。
今年綜合排名前30強中,14家國家級經開區排名上升,其中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名次提升最大,上升4名;8家國家級經開區排名持平;8家國家級經開區排名下滑。
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前30變化情況
排名 國家級經開區
省份
名次變化
22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南 +4
14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南 +3
18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 遼寧 +2
20 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 +2
3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 +1
9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1
10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徽 +1
15 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 上海 +1
17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 四川 +1
23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1
19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新
24 杭州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新
26 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福建 新
29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新
1 蘇州工業園區 江蘇 -
2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 -
5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
6 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
7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 -
8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 -
12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 -
13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徽 -
4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 -1
11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2
16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北 -2
28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林 -3
30 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 -3
25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4
21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陜西 -6
27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遼寧 -8
單項排名情況
利用外資排名前10
利用外資排名前10中,有5家國家級經開區新進前10名,詳情見下表。
排名 名稱 省份 與上年
對比
1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 +1
2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 -1
3 蘇州工業園區 江蘇 +2
4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 -
5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徽 新
6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1
7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新
8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新
9 浙江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新
10 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新
對外貿易排名前10
對外貿易排名前10中,有2家國家級經開區新進前10名,分別是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有5家經開區排名有所下降,其余3家經開區排名持平。
排名 名稱 省份 與上年
對比
1 蘇州工業園區 江蘇 -
2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
3 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 新
4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 -
5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 -2
6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 -1
7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 -1
8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 -1
9 蘇州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 -1
10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 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