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連云港丨市科技局發布“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2-18 點擊:

  連云港市“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
 
 
  新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礎,也是催生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物質先導,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需要新材料的支撐引領。加快推進新時代新材料高質量發展,是連云港市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工作部署和產業強鏈總體要求,加快推進連云港市新材料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規劃。
 
  一、產業背景
 
  (一)面臨形勢
 
  1.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智能化、集成化成為新方向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新材料產業呈現橫向、縱向擴展,上下游聯動的發展格局,新材料技術整體向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與器件集成化方向發展。先進基礎材料向輕質、高強高韌、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低成本、環境友好、復合化、多功能方向發展。關鍵戰略材料向超高集成電路、超低線寬、器件微型化、更多功能化、模塊集成化方向發展。前沿材料朝著輕量化、節能化、綠色化、循環化方向發展。連云港應深刻把握新材料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順應新材料發展的方向,貫徹新發展理念,夯實基礎材料發展根基,提升戰略材料高端化發展水平,把提升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導向,在新一輪新材料產業變革中彰顯連云港力量。
 
  2.國內國際雙循環賦予技術攻關新使命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未來將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材料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我國制造業的“底盤”,新材料領域關鍵材料及其核心技術供給不足、“卡脖子”技術問題凸顯已成為我國參與國際循環的重要掣肘。信息顯示、運載工具、能源動力、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領域的347種關鍵材料中,被國外禁運和實施出口管制的材料達到61種,依賴進口的有156種。雙循環發展戰略對新材料產業通過技術創新保障國內供給,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體系提出了新使命。連云港應打通影響新材料產業國內大循環的堵點,針對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以技術創新支撐產業體系的自主可控,同時努力參與國際競爭,爭取互利共贏。
 
  3.科技革命和研發模式變革帶來新機遇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深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正與新材料產業進行著深度交叉融合,信息、能源、生物等技術在新材料領域得到了廣泛使用,新材料研發模式出現了新變革。以材料基因工程為代表的新模式將推動新材料產業在研發、設計、制造和應用等環節的創新,縮短新材料的研發周期、大幅度縮減研發成本,加快探索發現前沿材料、實現材料的新功能,推動新材料的落地應用。新材料產業已從傳統的“連續化、大規模和大規格制造”逐步向“高精尖、差異化、柔性化制造”方式轉變,“材料設計-材料制造-工程化應用”全鏈條設計開發新模式越來越顯現,更加注重生產過程的安全、高效、低能耗和綠色環保。產業的交叉融合和研發模式的變革將給新材料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連云港應深刻把握新材料研發模式變革的新機遇,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導向,集聚創新資源,完善創新體系,推動研發智能化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4.綠色可持續發展對新材料轉型升級提出新要求
 
  我國已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表明了我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決心。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國家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構建環境管控的長效機制、全面深化綠色發展的制度,行業管理日趨嚴格,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環境治理、安全生產等方面面臨巨大壓力,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刻不容緩。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戰略對新材料企業生產全過程的綠色化及綠色環保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提出了新要求,生態環境材料將受到關注,材料制備與應用向短流程、低污染、低能耗、綠色化生產制造發展。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為全國沿海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成為承載長三角地區、江蘇沿海地區和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區域產業發展所需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基地,促進新材料綠色化發展是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必由之路。
 
  5.新材料對連云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新材料對搶占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先機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更加凸顯。連云港在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發展基礎,新材料產業是連云港市“三新一高”(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主導產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保障產業鏈安全、實現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和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間,連云港要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率先建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離不開新材料的支撐,必須將新材料產業放在基礎性、戰略性地位。
 
  (二)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形成三大重點領域
 
  近三年,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規模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其中工業總產值、出口交貨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7%、3.3%。從產業結構看,2020年新材料工業總產值為274億元,先進基礎材料占新材料工業總產值的89.1%,關鍵戰略材料占10.9%。先進石化材料占新材料工業總產值的64.6%,在所有細分材料領域中占比最多,先進石化材料依然是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的重要增長極。連云港市形成了以先進石化材料為支柱,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配套發展的三大重點領域。
 
  2.龍頭企業發展迅速,關鍵技術打破壟斷
 
  連云港市擁有新材料規上企業98家,高企69家,涌現出一批產品特色鮮明、知名度高、競爭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對產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在先進纖維材料領域,中復神鷹突破干噴濕紡原絲的產業化連續制備技術,實現千噸級T800碳化線投產并連續穩定運行,打破了國外壟斷,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奧神新材料全球首次提出適用于聚酰亞胺纖維干法紡絲成形的“反應紡絲”新方法,建成國際上首條干法紡聚酰亞胺纖維千噸級生產線,打破國外壟斷,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硅材料領域,江蘇太平洋石英是國內唯一自主研發并實現規模化生產高純石英砂的企業,也是國內唯一具備從原礦提純到生產高純石英產品的完整產業鏈的企業,高純石英產品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第一,國際前三。在電子信息材料領域,江蘇聯瑞新材料研發的火焰法制備電子級球形硅微粉的工藝技術及成套裝備與應用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硅微粉生產企業。
 
  3.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區域產業特色鮮明
 
  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初步形成了集群化、特色化、錯位化發展格局。從區域分布看,形成了以東海國家硅材料基地為主體發展硅材料、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為主體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為主體發展石化新材料的總體布局。東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石英玻璃管生產基地,也是唯一提供石英玻璃管生產原料的基地;開發區是國內最大的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生產基地;徐圩新區是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石化新材料基地加快形成。
 
  4.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平臺逐漸完善
 
  連云港市圍繞新材料重點領域大力推動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布局了各類產業基地10個,省級以上公共服務平臺7個,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58家。建有國家級平臺“碳纖維復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具備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試制、檢測、評價一體化技術服務的能力,對突破碳纖維材料短板,加強行業應用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擁有國家級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硅材料深加工產品的檢測提供了重要平臺。引進南京工業大學與徐圩新區共建南京工業大學連云港石化產業研究院、與東海共建南京工業大學東海先進硅基材料研究院,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簽訂全面合作協議,與九三學社省委簽訂全省首個“九地合作協議”。
 
  (三)存在問題
 
  1.“單打冠軍”突出,“聯動發展”不足
 
  連云港在硅材料、碳纖維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石化材料等細分領域涌現出部分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單打冠軍”企業,但整體來看,新材料產業規模偏小、產業鏈條較短,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效應較弱,新材料龍頭企業對行業的牽引帶動作用尚未有效發揮,有“高峰”無“高原”現象依然突出。
 
  2.“卡脖子”技術問題突出,關鍵原材料受制于人
 
  連云港市新材料對其他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性作用不強,重點領域的關鍵工藝、高端成套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賴進口,“卡脖子”技術問題最為凸顯。石化材料的關鍵配套單體、反滲透膜的原材料、高端環氧樹脂材料等嚴重依賴進口。
 
  3.“低端化制造”突出,高端化產品不足
 
  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基礎材料比重過高,戰略材料比重較低,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化產品不足。石化材料以初加工產品為主的供給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深加工不足,終端產品比例不高。硅材料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以低端石英拉管為主,高純石英棒、高純石英管等產品占比不足。
 
  4.創新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材料推廣應用困難
 
  新材料產業發展中“無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現象突出。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等特色領域的創新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企業產品結構單一,尚未形成規模化、成熟的應用市場,聚酰亞胺纖維在各領域的應用仍然在培育期,導致整體產業規模不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總體要求,根據連云港“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港興市”的戰略部署,圍繞“建立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目標,構建“1”高、“2”先、“3”新+X(“1”高即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2”先即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3”新即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海洋新材料,X即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其他新材料)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卓越產業鏈鍛造、區域產業優勢厚植3大工程,以企業、人才、平臺、產品、成果、知識產權、金融等7大行動為支撐,促進新材料產業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延伸,建立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形成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新格局,為建設“強富美高”現代化新港城、實現新時代的“后發先至”提供戰略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引領與協同發展相結合
 
  堅持“四個面向”,把創新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依托創新鏈提升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優化創新鏈,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打造產業鏈為基礎、創新鏈為引領的產業升級版。構建協同聯動機制,推動各區域各板塊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同發展、聯動發展格局,統籌創新資源建立大平臺、大載體,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2.堅持自主發展與開放融通相結合
 
  圍繞產業鏈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方式,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短板技術,優化材料的設計開發和生產制造工藝,加快實現關鍵材料的國產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骨干企業。通過舉辦大型行業活動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統籌利用國際國內科技資源,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能力。
 
  3.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
 
  以下游應用為出發點,強化產用結合,促進上下游協作配套,打通新材料供需瓶頸,推動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供應鏈供給能力。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推動作用,創新行業管理方式,加快產業化應用示范和初期市場培育,聚焦重點領域制定政策激勵,搭建供需對接平臺,開展重點材料的示范應用。
 
  4.堅持產業集聚與綠色發展相結合
 
  引導各區域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引導新材料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合理布局新材料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等各類科技創新載體,提升產業集聚度、創新資源集聚度,形成集聚效應。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降低新材料生產的能耗與排放,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升級,重視新材料研發、生產和使用全過程的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定位
 
  ——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以實現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滿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和新材料“卡脖子”技術為主攻方向,聚焦“1”高、“2”先、“3”新+X的產業體系,做大做強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重點提升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拓展發展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其他新材料,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打造創新能力強、產業規模大、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江蘇省新材料產業重要支點。實現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自主化、先進石化材料規模化、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端化,在優勢材料領域的關鍵環節實現趕超和領跑,在全省形成先發優勢。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強鏈延鏈補鏈”,加快向產業上下游的延伸發展,努力形成有影響力的市場品牌,建成省內有影響力的產業高地。將海洋新材料打造成為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的“金字招牌”和特色亮點,形成全省海洋新材料的新增長極。全面推進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輻射帶動全省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全省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支點。
 
  ——連云港市現代產業體系重要支撐。以應用為導向,按照“聚焦重點、形成規模、突破瓶頸、搶占高端”的總體思路,重點發展市場需求量大、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新材料,推進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目標的實現,充分發揮新材料產業在連云港市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以新材料產業構筑連云港市現代產業體系之核、現代創新體系之核,成為連云港市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再上新臺階,創新體系基本建成,產業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建成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到2025年,形成以開發區為主體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徐圩新區為主體發展先進石化材料,東海為主體發展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連云區為主體發展稀土、碳纖維及高端生物基等材料的總體布局,優勢領域快速發展,集聚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形成4個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力爭突破800億元,成為連云港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江蘇省新材料產業重要支點。
 
  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到2025年,培育百億元以上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00家,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帶動性好的骨干企業。
 
  產業創新體系趨于完善。到2025年,建成3家左右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省級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載體,布局一批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形成布局合理、體系完備的產業創新體系。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到2025年,重點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國內競爭優勢的新材料品種,優勢領域和主導產品的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到2025年,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團隊,培育一批技術精湛、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人才,建設一支規模、結構、素質與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多層次人才隊伍。
 
  三、打造現代化新材料產業發展動能
 
  深度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緊密圍繞連云港市新材料優勢基礎,打造連云港市現代化新材料產業發展動能,圍繞“1”高、“2”先、“3”新+X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卓越產業鏈鍛造工程、區域產業優勢厚植工程。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鍛造新材料產業鏈長板,補齊產業鏈短板,充分延伸產業鏈條,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立足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培育區域新材料產業發展優勢,全面推進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做大做強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3大支柱材料;重點提升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2大潛力材料;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1大特色材料;拓展發展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打造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圖片
 
  (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加強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開發,突破優勢領域自主可控及轉型升級的瓶頸,做大做強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三大領域,重點提升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拓展發展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以“強鏈延鏈補鏈”加快向產業上下游的延伸發展,構建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為建設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提供技術支撐。
 
  1.做大做強三大支柱材料
 
  (1)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圍繞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領域,加強與東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的校企合作,聯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減輕或擺脫對國際供應鏈的依賴,鼓勵龍頭企業加快與應用單位聯合開發各種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零部件及成品,加快培育和擴大應用市場,形成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集群,重點打造碳纖維產業基地。
 
  碳纖維:重點優化PAN原絲提純、連續聚合、紡絲等關鍵工藝,面向航空航天和高速列車,開展高強高模T1100級及以上、M50J級及以上碳纖維制備及量產技術研究,突破48K及以上大絲束碳纖維低成本制備技術,加強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依托碳纖維復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對接產業鏈上下游全面開展碳纖維復合材料的試樣試制與性能檢測服務,重點推動三維編織、多軸向編織、六坐標纏繞等成型工藝的高端制品開發,推進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及軌道交通等領域應用。
 
  聚酰亞胺纖維:以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為目標,開展面向航空航天、軍工的高強高模S30級及以上聚酰亞胺纖維的千噸級量產技術研究,突破高耐熱型纖維、差異化短切纖維的制備工藝,加強原液著色及纖維染色工藝研發,探索開發熱塑型和熱固型聚酰亞胺樹脂、電子級聚酰亞胺薄膜等衍生產品。推進聚酰亞胺纖維在特種防護領域的應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面向國防軍工需求,重點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產能,優化凍膠紡絲工藝,突破超高強型、耐熱型、抗蠕變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制備及量產技術,開展差異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研究,加強民用細旦纖維的研發,逐步推廣應用至涼爽布等高端家紡及服裝面料等領域。
 
  (2)先進石化材料。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為目標,樹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在高端聚烯烴、熱塑性特種聚酯、特種合成橡膠、聚酰胺等領域開展關鍵工藝、關鍵產品的研發,加快推進CO2捕集、回收、利用,加快可降解塑料等項目建設,打造一體化的石化新材料體系。
 
  高端聚烯烴:以提高聚烯烴產品的附加值為目標,加強與南京工業大學、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重點發展乙烯聚合物、丙烯聚合物、乙烯和丙烯聚合物配套原料、C4聚合物等高端聚烯烴產品,開展聚烯烴主催化劑國產替代研究,加快聚乙烯熱水管材及單絲料等產品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生產試驗和性能評價,推進高性能聚烯烴的產業化發展。
 
  熱塑性特種聚酯:充分發揮南京工業大學連云港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研發優勢,重點深化PET的研究與產業化技術,積極承接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熱塑性特種聚酯產品,重點研究PETG、PBT、PTT、PEN等產品,突破PETG關鍵原材料CHDM等技術瓶頸,擴大連云港市熱塑性特種聚酯的產品體系。
 
  特種合成橡膠:開展特種合成橡膠上游原料異戊二烯、環氧氯丙烷、丙烯酸及酯的規模化生產,加快下游異戊橡膠、氯醇橡膠、丙烯酸酯橡膠的工藝研發及生產,提升特種橡膠的耐低溫性、耐臭氧性、電性能和彈性,促進特種合成橡膠在汽車配件、油田機械、電纜護套等領域的應用。
 
  聚酰胺:重點突破聚酰胺關鍵中間體己二腈的技術瓶頸,實現低成本的規模化量產,發展尼龍6、尼龍66、尼龍1010等產品。聯合國內在石化材料領域具有優勢的高校院所開展尼龍46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試制,爭取實現國產替代。
 
  (3)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重點圍繞高純石英材料、硅微粉、新型玻璃等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的轉型升級開展技術攻關,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實現趕超和領跑,有效支撐國家火炬計劃東海硅材料產業基地的建設。
 
  高純石英材料:圍繞新型光源、太陽能光伏、光纖通信、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發展需求,聯合國內相關高校院所,重點研發半導體用高純石英材料,開拓半導體石英國際市場,推動石英材料國際半導體認證,實現高檔石英材料的國產替代。開展合成石英的技術研發,搶占合成石英領域的制高點,著力突破摻雜石英管、石英棒等產品高端化的技術瓶頸。
 
  硅微粉:面向高頻高速覆銅板、高端芯片封裝材料、3D打印材料、齒科材料等硅微粉的下游應用,加快自蔓延低溫燃燒法、高溫熔融噴射法、微乳液法等球形硅微粉制造工藝的研發與優化,重點研究硅微粉的防粘壁、防積碳、粒度調控等關鍵工藝,提升產品的球形度、球化率、磁性異物等關鍵指標。
 
  新型玻璃及陶瓷材料:新型玻璃材料重點突破節能玻璃、光電玻璃等浮法玻璃的產業化技術,開展高端STN級電子工業用超薄浮法玻璃工藝的預研,推動新型玻璃產品附加值提升。陶瓷材料重點發展高致密度精密陶瓷材料和器件,發展石英陶瓷型芯、SiC蜂窩陶瓷、電子封裝陶瓷基板等先進硅基陶瓷材料,拓展向冶金、化工、軍工、環保、電子領域應用端延伸。
 
  2.重點提升兩大潛力材料
 
  (1)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戰略需求,以推進連云港市電子信息材料的自主可控為目標,圍繞先進封裝材料、5G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推進重點產品的應用示范,強化電子信息材料的供給能力,破解“無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局面。
 
  先進封裝材料:突破QFN、BGA、MUF等中高端封裝材料的量產工藝技術。面向2.5D/3D封裝、扇出型封裝、AIP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開展以高端環氧模塑料為主體的先進封裝材料配比的研究與試制,重點推進國產高端環氧塑封料在集成電路封測環節的應用示范,完善環氧模塑料應力的控制能力,提升與其他電子材料的應力匹配度。支持有條件企業開展金屬封裝材料、陶瓷封裝材料的技術研究,完善先進封裝材料體系。
 
  5G材料:圍繞連云港市在建高馳覆銅板項目,重點開展PCB高頻高速覆銅板(PI膜材)材料的技術攻關,針對5G通信基站建設材料的供應短板問題,通過系列化項目招引,開展5G天線(LCP、MPI材料)、微波介質陶瓷材料、高穩定壓電陶瓷、高導熱及EMC材料、終端殼體材料等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
 
  新型顯示材料:優化液晶顯示器件與基礎工藝集成技術,突破OLED材料性能及使用壽命提升的技術難點,開展OLED水氧阻隔膜等光學材料的產業化技術研究,開發可卷繞印刷AMOLED,加強國產PI取向液、OCA膠黏劑等顯示材料的質量優化與應用推廣。
 
  (2)新型能源材料。結合連云港市新型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圍繞光伏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前瞻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優化完善連云港市新型能源材料產業體系。
 
  光伏材料:以突破高轉換率低成本晶體硅的研發生產瓶頸為目標,優化冶金硅提純、多晶硅提純、單晶/多晶硅片加工與切割等關鍵環節的生產工藝,重點發展低成本多晶硅料、單晶硅片、多晶硅片等產品,加快光伏背板膜、EVA等光伏產業配套材料的研制。
 
  鋰離子電池材料:針對傳統電池能量密度低、安全性差、使用壽命短等共性關鍵問題,強化鋰離子電池材料全產業鏈的布局,重點研究高鎳三元材料、錳酸鋰、磷酸鐵鋰等新型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展人造石墨、硬/軟碳、鈦酸鋰及新一代硅基負極材料的技術攻關,研究開發新型高溫隔膜、高電壓電解液、固體電解質、電解液溶劑,提升電解液添加劑的安全性、性能一致性與循環壽命。
 
  3.培育發展一個特色材料
 
  海洋新材料。海洋新材料是連云港市發展海洋經濟、打造海洋特色戰略必爭的領域,以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特色亮點為導向,重點發展海洋風電材料、海工裝備材料、高性能分離膜等海洋新材料,創建海洋領域省級技術創新中心,開展海底通訊材料、輕質高強深海探測材料等前瞻性方向的培育與引進,構筑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海洋風電材料:以適應我國海域和氣候條件為目標,重點開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在海洋風電葉片領域低成本應用的技術研究,破解韌性差、形變量不足、耐磨性及止滑性不佳等問題,開展碳玻混合技術在超大風電葉片制造上的應用,優化碳纖/玻纖一體化混織工藝,完善海洋風電葉片的氣動特性和輕量化結構。聚焦水下基礎、塔架、機艙、葉片等風電關鍵部件,加快海洋風電材料防護技術的研究與試制,開發水下防腐混凝土、塔架有機/無機防腐涂層、葉片防腐膠衣及涂料等防護產品,促進海洋風電材料的產業鏈延伸。
 
  海工裝備材料:以耐海水海洋氣候腐蝕、提升海底耐高壓能力為目標,重點加強大壁厚半弦管、大規格無縫支撐管、鈦合金油井管、X80級深海隔水管、大口徑深海輸送軟管的開發及批量試制,完善SPU/GSPU保溫、多層PP保溫技術,突破深海管道重防腐涂料的應用瓶頸。面向高端船舶、海上鉆井平臺等重大海洋工程裝備,加強海洋船舶防護涂料、海港工程防水材料的研究制造,著力突破腐蝕防護有機涂層及重防腐涂料的國產化技術瓶頸,開展高止裂厚鋼板、高強度雙相不銹鋼寬厚板、船用殷瓦鋼等海洋用鋼的產業化技術研究,開展海洋用鈦合金工程化技術的預研,培育連云港市海洋新材料重要增長極。
 
  高性能分離膜材料:著力提升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納濾膜等分離膜的原材料國產化進程與規模化生產能力,優化鑄膜與涂膜工藝,調控聚酰胺的交聯度和形貌結構,提高分離膜的滲透性與選擇透過性,加快高性能分離膜在海洋環境污染處理中的規模化推廣與應用。
 
  4.拓展發展其他新材料
 
  (1)生物醫用材料。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要、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各種疾病治療和創傷修復的需求,發展醫用診斷材料、醫用包裝材料、醫用植入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重點發展醫學成像與診斷用納米材料、生物基可降解無紡布、組織誘導性生物醫用材料、高分子材料藥物控制釋放系統,齒科材料、骨科材料、生物傳感材料、高端介植入醫用材料及器械,醫用增材制造材料及其配套裝備。
 
  (2)稀土功能材料。面向電動汽車、軌道交通、風力發電、國防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支持建立稀土高效回收的智能化生產與管理模式,突破稀土回收利用的技術瓶頸,重點發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純稀土化合物等,開發高效、節能、長壽命的工業脫硝、汽車尾氣凈化、石油化工用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稀土儲氫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等。
 
  專欄1攻堅關鍵核心技術
 
  圍繞產業自主可控的戰略目標,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解決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材料、關鍵設備、核心器件等“卡脖子”技術問題,引導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1.探索項目攻關新形式。鼓勵龍頭企業積極承擔或參與國家、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鍛造一批“殺手锏”技術。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組建新材料產業聯合創新體,共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研究探索揭榜掛帥、定向擇優、賽馬爭先、聯合招標等新型項目組織形式,形成需求導向明確的協同攻關體系。深化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中科院寧波所、中國化纖協會的產學研深度合作,建立聯合攻關新機制。
 
  2.搭建技術攻關大平臺。通過舉辦重大活動、論壇搭建技術攻關平臺,提升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品牌影響力,做好展示交流、項目推介、招商引資和舉辦報告會、發布會、展覽會等系列活動,搭建新產品、新技術發布交流平臺,促進政、企、智、協多層面信息溝通,推動關鍵行業技術合作。積極舉辦中國(連云港)國際新材料技術大會等大型行業活動,努力打造成為長效性的品牌活動,提升產業知名度,助推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
 
  (二)卓越產業鏈鍛造工程
 
  以提升連云港市新材料全產業鏈水平為主攻方向,推動新材料產業集聚化、集群化、協同化、高端化發展,著力鍛造產業鏈長板,補齊產業鏈短板,充分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依托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石化材料等優勢領域產業鏈,加強招商引資,引進重大項目,打造“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帶動上下游相關環節配套企業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整合、延長和優化,使之成為創新能力強、產業規模大、特色鮮明、在同行業中有較大影響的新材料產業集群。針對海洋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細分領域,重點引進代表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對產業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開展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推進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

 

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連云港丨市科技局發布“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

2022-02-18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連云港市“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
 
 
  新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礎,也是催生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物質先導,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需要新材料的支撐引領。加快推進新時代新材料高質量發展,是連云港市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工作部署和產業強鏈總體要求,加快推進連云港市新材料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規劃。
 
  一、產業背景
 
  (一)面臨形勢
 
  1.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智能化、集成化成為新方向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新材料產業呈現橫向、縱向擴展,上下游聯動的發展格局,新材料技術整體向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與器件集成化方向發展。先進基礎材料向輕質、高強高韌、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低成本、環境友好、復合化、多功能方向發展。關鍵戰略材料向超高集成電路、超低線寬、器件微型化、更多功能化、模塊集成化方向發展。前沿材料朝著輕量化、節能化、綠色化、循環化方向發展。連云港應深刻把握新材料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順應新材料發展的方向,貫徹新發展理念,夯實基礎材料發展根基,提升戰略材料高端化發展水平,把提升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導向,在新一輪新材料產業變革中彰顯連云港力量。
 
  2.國內國際雙循環賦予技術攻關新使命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未來將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材料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我國制造業的“底盤”,新材料領域關鍵材料及其核心技術供給不足、“卡脖子”技術問題凸顯已成為我國參與國際循環的重要掣肘。信息顯示、運載工具、能源動力、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領域的347種關鍵材料中,被國外禁運和實施出口管制的材料達到61種,依賴進口的有156種。雙循環發展戰略對新材料產業通過技術創新保障國內供給,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體系提出了新使命。連云港應打通影響新材料產業國內大循環的堵點,針對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以技術創新支撐產業體系的自主可控,同時努力參與國際競爭,爭取互利共贏。
 
  3.科技革命和研發模式變革帶來新機遇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深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正與新材料產業進行著深度交叉融合,信息、能源、生物等技術在新材料領域得到了廣泛使用,新材料研發模式出現了新變革。以材料基因工程為代表的新模式將推動新材料產業在研發、設計、制造和應用等環節的創新,縮短新材料的研發周期、大幅度縮減研發成本,加快探索發現前沿材料、實現材料的新功能,推動新材料的落地應用。新材料產業已從傳統的“連續化、大規模和大規格制造”逐步向“高精尖、差異化、柔性化制造”方式轉變,“材料設計-材料制造-工程化應用”全鏈條設計開發新模式越來越顯現,更加注重生產過程的安全、高效、低能耗和綠色環保。產業的交叉融合和研發模式的變革將給新材料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連云港應深刻把握新材料研發模式變革的新機遇,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導向,集聚創新資源,完善創新體系,推動研發智能化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4.綠色可持續發展對新材料轉型升級提出新要求
 
  我國已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表明了我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決心。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國家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構建環境管控的長效機制、全面深化綠色發展的制度,行業管理日趨嚴格,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環境治理、安全生產等方面面臨巨大壓力,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刻不容緩。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戰略對新材料企業生產全過程的綠色化及綠色環保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提出了新要求,生態環境材料將受到關注,材料制備與應用向短流程、低污染、低能耗、綠色化生產制造發展。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為全國沿海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成為承載長三角地區、江蘇沿海地區和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區域產業發展所需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基地,促進新材料綠色化發展是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必由之路。
 
  5.新材料對連云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新材料對搶占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先機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更加凸顯。連云港在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發展基礎,新材料產業是連云港市“三新一高”(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主導產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保障產業鏈安全、實現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和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間,連云港要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率先建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離不開新材料的支撐,必須將新材料產業放在基礎性、戰略性地位。
 
  (二)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形成三大重點領域
 
  近三年,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規模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其中工業總產值、出口交貨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7%、3.3%。從產業結構看,2020年新材料工業總產值為274億元,先進基礎材料占新材料工業總產值的89.1%,關鍵戰略材料占10.9%。先進石化材料占新材料工業總產值的64.6%,在所有細分材料領域中占比最多,先進石化材料依然是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的重要增長極。連云港市形成了以先進石化材料為支柱,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配套發展的三大重點領域。
 
  2.龍頭企業發展迅速,關鍵技術打破壟斷
 
  連云港市擁有新材料規上企業98家,高企69家,涌現出一批產品特色鮮明、知名度高、競爭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對產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在先進纖維材料領域,中復神鷹突破干噴濕紡原絲的產業化連續制備技術,實現千噸級T800碳化線投產并連續穩定運行,打破了國外壟斷,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奧神新材料全球首次提出適用于聚酰亞胺纖維干法紡絲成形的“反應紡絲”新方法,建成國際上首條干法紡聚酰亞胺纖維千噸級生產線,打破國外壟斷,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硅材料領域,江蘇太平洋石英是國內唯一自主研發并實現規模化生產高純石英砂的企業,也是國內唯一具備從原礦提純到生產高純石英產品的完整產業鏈的企業,高純石英產品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第一,國際前三。在電子信息材料領域,江蘇聯瑞新材料研發的火焰法制備電子級球形硅微粉的工藝技術及成套裝備與應用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硅微粉生產企業。
 
  3.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區域產業特色鮮明
 
  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初步形成了集群化、特色化、錯位化發展格局。從區域分布看,形成了以東海國家硅材料基地為主體發展硅材料、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為主體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為主體發展石化新材料的總體布局。東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石英玻璃管生產基地,也是唯一提供石英玻璃管生產原料的基地;開發區是國內最大的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生產基地;徐圩新區是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石化新材料基地加快形成。
 
  4.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平臺逐漸完善
 
  連云港市圍繞新材料重點領域大力推動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布局了各類產業基地10個,省級以上公共服務平臺7個,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58家。建有國家級平臺“碳纖維復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具備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試制、檢測、評價一體化技術服務的能力,對突破碳纖維材料短板,加強行業應用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擁有國家級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硅材料深加工產品的檢測提供了重要平臺。引進南京工業大學與徐圩新區共建南京工業大學連云港石化產業研究院、與東海共建南京工業大學東海先進硅基材料研究院,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簽訂全面合作協議,與九三學社省委簽訂全省首個“九地合作協議”。
 
  (三)存在問題
 
  1.“單打冠軍”突出,“聯動發展”不足
 
  連云港在硅材料、碳纖維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石化材料等細分領域涌現出部分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單打冠軍”企業,但整體來看,新材料產業規模偏小、產業鏈條較短,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效應較弱,新材料龍頭企業對行業的牽引帶動作用尚未有效發揮,有“高峰”無“高原”現象依然突出。
 
  2.“卡脖子”技術問題突出,關鍵原材料受制于人
 
  連云港市新材料對其他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性作用不強,重點領域的關鍵工藝、高端成套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賴進口,“卡脖子”技術問題最為凸顯。石化材料的關鍵配套單體、反滲透膜的原材料、高端環氧樹脂材料等嚴重依賴進口。
 
  3.“低端化制造”突出,高端化產品不足
 
  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基礎材料比重過高,戰略材料比重較低,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化產品不足。石化材料以初加工產品為主的供給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深加工不足,終端產品比例不高。硅材料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以低端石英拉管為主,高純石英棒、高純石英管等產品占比不足。
 
  4.創新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材料推廣應用困難
 
  新材料產業發展中“無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現象突出。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等特色領域的創新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企業產品結構單一,尚未形成規模化、成熟的應用市場,聚酰亞胺纖維在各領域的應用仍然在培育期,導致整體產業規模不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總體要求,根據連云港“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港興市”的戰略部署,圍繞“建立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目標,構建“1”高、“2”先、“3”新+X(“1”高即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2”先即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3”新即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海洋新材料,X即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其他新材料)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卓越產業鏈鍛造、區域產業優勢厚植3大工程,以企業、人才、平臺、產品、成果、知識產權、金融等7大行動為支撐,促進新材料產業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延伸,建立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形成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新格局,為建設“強富美高”現代化新港城、實現新時代的“后發先至”提供戰略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引領與協同發展相結合
 
  堅持“四個面向”,把創新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依托創新鏈提升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優化創新鏈,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打造產業鏈為基礎、創新鏈為引領的產業升級版。構建協同聯動機制,推動各區域各板塊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同發展、聯動發展格局,統籌創新資源建立大平臺、大載體,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2.堅持自主發展與開放融通相結合
 
  圍繞產業鏈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方式,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短板技術,優化材料的設計開發和生產制造工藝,加快實現關鍵材料的國產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骨干企業。通過舉辦大型行業活動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統籌利用國際國內科技資源,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能力。
 
  3.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
 
  以下游應用為出發點,強化產用結合,促進上下游協作配套,打通新材料供需瓶頸,推動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供應鏈供給能力。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推動作用,創新行業管理方式,加快產業化應用示范和初期市場培育,聚焦重點領域制定政策激勵,搭建供需對接平臺,開展重點材料的示范應用。
 
  4.堅持產業集聚與綠色發展相結合
 
  引導各區域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引導新材料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合理布局新材料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等各類科技創新載體,提升產業集聚度、創新資源集聚度,形成集聚效應。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降低新材料生產的能耗與排放,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升級,重視新材料研發、生產和使用全過程的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定位
 
  ——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以實現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滿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和新材料“卡脖子”技術為主攻方向,聚焦“1”高、“2”先、“3”新+X的產業體系,做大做強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重點提升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拓展發展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其他新材料,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打造創新能力強、產業規模大、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江蘇省新材料產業重要支點。實現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自主化、先進石化材料規模化、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端化,在優勢材料領域的關鍵環節實現趕超和領跑,在全省形成先發優勢。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強鏈延鏈補鏈”,加快向產業上下游的延伸發展,努力形成有影響力的市場品牌,建成省內有影響力的產業高地。將海洋新材料打造成為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的“金字招牌”和特色亮點,形成全省海洋新材料的新增長極。全面推進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輻射帶動全省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全省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支點。
 
  ——連云港市現代產業體系重要支撐。以應用為導向,按照“聚焦重點、形成規模、突破瓶頸、搶占高端”的總體思路,重點發展市場需求量大、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新材料,推進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目標的實現,充分發揮新材料產業在連云港市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以新材料產業構筑連云港市現代產業體系之核、現代創新體系之核,成為連云港市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再上新臺階,創新體系基本建成,產業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建成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到2025年,形成以開發區為主體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徐圩新區為主體發展先進石化材料,東海為主體發展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連云區為主體發展稀土、碳纖維及高端生物基等材料的總體布局,優勢領域快速發展,集聚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形成4個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力爭突破800億元,成為連云港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江蘇省新材料產業重要支點。
 
  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到2025年,培育百億元以上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00家,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帶動性好的骨干企業。
 
  產業創新體系趨于完善。到2025年,建成3家左右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省級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載體,布局一批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形成布局合理、體系完備的產業創新體系。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到2025年,重點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國內競爭優勢的新材料品種,優勢領域和主導產品的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到2025年,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團隊,培育一批技術精湛、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人才,建設一支規模、結構、素質與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多層次人才隊伍。
 
  三、打造現代化新材料產業發展動能
 
  深度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緊密圍繞連云港市新材料優勢基礎,打造連云港市現代化新材料產業發展動能,圍繞“1”高、“2”先、“3”新+X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卓越產業鏈鍛造工程、區域產業優勢厚植工程。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鍛造新材料產業鏈長板,補齊產業鏈短板,充分延伸產業鏈條,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立足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培育區域新材料產業發展優勢,全面推進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做大做強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3大支柱材料;重點提升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2大潛力材料;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1大特色材料;拓展發展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打造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圖片
 
  (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加強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開發,突破優勢領域自主可控及轉型升級的瓶頸,做大做強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石化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三大領域,重點提升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拓展發展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以“強鏈延鏈補鏈”加快向產業上下游的延伸發展,構建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為建設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提供技術支撐。
 
  1.做大做強三大支柱材料
 
  (1)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圍繞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領域,加強與東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的校企合作,聯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減輕或擺脫對國際供應鏈的依賴,鼓勵龍頭企業加快與應用單位聯合開發各種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零部件及成品,加快培育和擴大應用市場,形成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集群,重點打造碳纖維產業基地。
 
  碳纖維:重點優化PAN原絲提純、連續聚合、紡絲等關鍵工藝,面向航空航天和高速列車,開展高強高模T1100級及以上、M50J級及以上碳纖維制備及量產技術研究,突破48K及以上大絲束碳纖維低成本制備技術,加強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依托碳纖維復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對接產業鏈上下游全面開展碳纖維復合材料的試樣試制與性能檢測服務,重點推動三維編織、多軸向編織、六坐標纏繞等成型工藝的高端制品開發,推進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及軌道交通等領域應用。
 
  聚酰亞胺纖維:以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為目標,開展面向航空航天、軍工的高強高模S30級及以上聚酰亞胺纖維的千噸級量產技術研究,突破高耐熱型纖維、差異化短切纖維的制備工藝,加強原液著色及纖維染色工藝研發,探索開發熱塑型和熱固型聚酰亞胺樹脂、電子級聚酰亞胺薄膜等衍生產品。推進聚酰亞胺纖維在特種防護領域的應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面向國防軍工需求,重點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產能,優化凍膠紡絲工藝,突破超高強型、耐熱型、抗蠕變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制備及量產技術,開展差異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研究,加強民用細旦纖維的研發,逐步推廣應用至涼爽布等高端家紡及服裝面料等領域。
 
  (2)先進石化材料。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為目標,樹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在高端聚烯烴、熱塑性特種聚酯、特種合成橡膠、聚酰胺等領域開展關鍵工藝、關鍵產品的研發,加快推進CO2捕集、回收、利用,加快可降解塑料等項目建設,打造一體化的石化新材料體系。
 
  高端聚烯烴:以提高聚烯烴產品的附加值為目標,加強與南京工業大學、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重點發展乙烯聚合物、丙烯聚合物、乙烯和丙烯聚合物配套原料、C4聚合物等高端聚烯烴產品,開展聚烯烴主催化劑國產替代研究,加快聚乙烯熱水管材及單絲料等產品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生產試驗和性能評價,推進高性能聚烯烴的產業化發展。
 
  熱塑性特種聚酯:充分發揮南京工業大學連云港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研發優勢,重點深化PET的研究與產業化技術,積極承接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熱塑性特種聚酯產品,重點研究PETG、PBT、PTT、PEN等產品,突破PETG關鍵原材料CHDM等技術瓶頸,擴大連云港市熱塑性特種聚酯的產品體系。
 
  特種合成橡膠:開展特種合成橡膠上游原料異戊二烯、環氧氯丙烷、丙烯酸及酯的規模化生產,加快下游異戊橡膠、氯醇橡膠、丙烯酸酯橡膠的工藝研發及生產,提升特種橡膠的耐低溫性、耐臭氧性、電性能和彈性,促進特種合成橡膠在汽車配件、油田機械、電纜護套等領域的應用。
 
  聚酰胺:重點突破聚酰胺關鍵中間體己二腈的技術瓶頸,實現低成本的規模化量產,發展尼龍6、尼龍66、尼龍1010等產品。聯合國內在石化材料領域具有優勢的高校院所開展尼龍46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試制,爭取實現國產替代。
 
  (3)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重點圍繞高純石英材料、硅微粉、新型玻璃等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的轉型升級開展技術攻關,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實現趕超和領跑,有效支撐國家火炬計劃東海硅材料產業基地的建設。
 
  高純石英材料:圍繞新型光源、太陽能光伏、光纖通信、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發展需求,聯合國內相關高校院所,重點研發半導體用高純石英材料,開拓半導體石英國際市場,推動石英材料國際半導體認證,實現高檔石英材料的國產替代。開展合成石英的技術研發,搶占合成石英領域的制高點,著力突破摻雜石英管、石英棒等產品高端化的技術瓶頸。
 
  硅微粉:面向高頻高速覆銅板、高端芯片封裝材料、3D打印材料、齒科材料等硅微粉的下游應用,加快自蔓延低溫燃燒法、高溫熔融噴射法、微乳液法等球形硅微粉制造工藝的研發與優化,重點研究硅微粉的防粘壁、防積碳、粒度調控等關鍵工藝,提升產品的球形度、球化率、磁性異物等關鍵指標。
 
  新型玻璃及陶瓷材料:新型玻璃材料重點突破節能玻璃、光電玻璃等浮法玻璃的產業化技術,開展高端STN級電子工業用超薄浮法玻璃工藝的預研,推動新型玻璃產品附加值提升。陶瓷材料重點發展高致密度精密陶瓷材料和器件,發展石英陶瓷型芯、SiC蜂窩陶瓷、電子封裝陶瓷基板等先進硅基陶瓷材料,拓展向冶金、化工、軍工、環保、電子領域應用端延伸。
 
  2.重點提升兩大潛力材料
 
  (1)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戰略需求,以推進連云港市電子信息材料的自主可控為目標,圍繞先進封裝材料、5G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推進重點產品的應用示范,強化電子信息材料的供給能力,破解“無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局面。
 
  先進封裝材料:突破QFN、BGA、MUF等中高端封裝材料的量產工藝技術。面向2.5D/3D封裝、扇出型封裝、AIP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開展以高端環氧模塑料為主體的先進封裝材料配比的研究與試制,重點推進國產高端環氧塑封料在集成電路封測環節的應用示范,完善環氧模塑料應力的控制能力,提升與其他電子材料的應力匹配度。支持有條件企業開展金屬封裝材料、陶瓷封裝材料的技術研究,完善先進封裝材料體系。
 
  5G材料:圍繞連云港市在建高馳覆銅板項目,重點開展PCB高頻高速覆銅板(PI膜材)材料的技術攻關,針對5G通信基站建設材料的供應短板問題,通過系列化項目招引,開展5G天線(LCP、MPI材料)、微波介質陶瓷材料、高穩定壓電陶瓷、高導熱及EMC材料、終端殼體材料等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
 
  新型顯示材料:優化液晶顯示器件與基礎工藝集成技術,突破OLED材料性能及使用壽命提升的技術難點,開展OLED水氧阻隔膜等光學材料的產業化技術研究,開發可卷繞印刷AMOLED,加強國產PI取向液、OCA膠黏劑等顯示材料的質量優化與應用推廣。
 
  (2)新型能源材料。結合連云港市新型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圍繞光伏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前瞻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優化完善連云港市新型能源材料產業體系。
 
  光伏材料:以突破高轉換率低成本晶體硅的研發生產瓶頸為目標,優化冶金硅提純、多晶硅提純、單晶/多晶硅片加工與切割等關鍵環節的生產工藝,重點發展低成本多晶硅料、單晶硅片、多晶硅片等產品,加快光伏背板膜、EVA等光伏產業配套材料的研制。
 
  鋰離子電池材料:針對傳統電池能量密度低、安全性差、使用壽命短等共性關鍵問題,強化鋰離子電池材料全產業鏈的布局,重點研究高鎳三元材料、錳酸鋰、磷酸鐵鋰等新型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展人造石墨、硬/軟碳、鈦酸鋰及新一代硅基負極材料的技術攻關,研究開發新型高溫隔膜、高電壓電解液、固體電解質、電解液溶劑,提升電解液添加劑的安全性、性能一致性與循環壽命。
 
  3.培育發展一個特色材料
 
  海洋新材料。海洋新材料是連云港市發展海洋經濟、打造海洋特色戰略必爭的領域,以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特色亮點為導向,重點發展海洋風電材料、海工裝備材料、高性能分離膜等海洋新材料,創建海洋領域省級技術創新中心,開展海底通訊材料、輕質高強深海探測材料等前瞻性方向的培育與引進,構筑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海洋風電材料:以適應我國海域和氣候條件為目標,重點開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在海洋風電葉片領域低成本應用的技術研究,破解韌性差、形變量不足、耐磨性及止滑性不佳等問題,開展碳玻混合技術在超大風電葉片制造上的應用,優化碳纖/玻纖一體化混織工藝,完善海洋風電葉片的氣動特性和輕量化結構。聚焦水下基礎、塔架、機艙、葉片等風電關鍵部件,加快海洋風電材料防護技術的研究與試制,開發水下防腐混凝土、塔架有機/無機防腐涂層、葉片防腐膠衣及涂料等防護產品,促進海洋風電材料的產業鏈延伸。
 
  海工裝備材料:以耐海水海洋氣候腐蝕、提升海底耐高壓能力為目標,重點加強大壁厚半弦管、大規格無縫支撐管、鈦合金油井管、X80級深海隔水管、大口徑深海輸送軟管的開發及批量試制,完善SPU/GSPU保溫、多層PP保溫技術,突破深海管道重防腐涂料的應用瓶頸。面向高端船舶、海上鉆井平臺等重大海洋工程裝備,加強海洋船舶防護涂料、海港工程防水材料的研究制造,著力突破腐蝕防護有機涂層及重防腐涂料的國產化技術瓶頸,開展高止裂厚鋼板、高強度雙相不銹鋼寬厚板、船用殷瓦鋼等海洋用鋼的產業化技術研究,開展海洋用鈦合金工程化技術的預研,培育連云港市海洋新材料重要增長極。
 
  高性能分離膜材料:著力提升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納濾膜等分離膜的原材料國產化進程與規模化生產能力,優化鑄膜與涂膜工藝,調控聚酰胺的交聯度和形貌結構,提高分離膜的滲透性與選擇透過性,加快高性能分離膜在海洋環境污染處理中的規模化推廣與應用。
 
  4.拓展發展其他新材料
 
  (1)生物醫用材料。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要、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各種疾病治療和創傷修復的需求,發展醫用診斷材料、醫用包裝材料、醫用植入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重點發展醫學成像與診斷用納米材料、生物基可降解無紡布、組織誘導性生物醫用材料、高分子材料藥物控制釋放系統,齒科材料、骨科材料、生物傳感材料、高端介植入醫用材料及器械,醫用增材制造材料及其配套裝備。
 
  (2)稀土功能材料。面向電動汽車、軌道交通、風力發電、國防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支持建立稀土高效回收的智能化生產與管理模式,突破稀土回收利用的技術瓶頸,重點發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純稀土化合物等,開發高效、節能、長壽命的工業脫硝、汽車尾氣凈化、石油化工用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稀土儲氫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等。
 
  專欄1攻堅關鍵核心技術
 
  圍繞產業自主可控的戰略目標,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解決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材料、關鍵設備、核心器件等“卡脖子”技術問題,引導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1.探索項目攻關新形式。鼓勵龍頭企業積極承擔或參與國家、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鍛造一批“殺手锏”技術。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組建新材料產業聯合創新體,共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研究探索揭榜掛帥、定向擇優、賽馬爭先、聯合招標等新型項目組織形式,形成需求導向明確的協同攻關體系。深化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中科院寧波所、中國化纖協會的產學研深度合作,建立聯合攻關新機制。
 
  2.搭建技術攻關大平臺。通過舉辦重大活動、論壇搭建技術攻關平臺,提升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品牌影響力,做好展示交流、項目推介、招商引資和舉辦報告會、發布會、展覽會等系列活動,搭建新產品、新技術發布交流平臺,促進政、企、智、協多層面信息溝通,推動關鍵行業技術合作。積極舉辦中國(連云港)國際新材料技術大會等大型行業活動,努力打造成為長效性的品牌活動,提升產業知名度,助推連云港市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
 
  (二)卓越產業鏈鍛造工程
 
  以提升連云港市新材料全產業鏈水平為主攻方向,推動新材料產業集聚化、集群化、協同化、高端化發展,著力鍛造產業鏈長板,補齊產業鏈短板,充分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依托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石化材料等優勢領域產業鏈,加強招商引資,引進重大項目,打造“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帶動上下游相關環節配套企業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整合、延長和優化,使之成為創新能力強、產業規模大、特色鮮明、在同行業中有較大影響的新材料產業集群。針對海洋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細分領域,重點引進代表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對產業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開展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推進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国产好爽…又高潮了毛片| 亚洲伊人情人综合网站|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网站30根|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又色又爽又黄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久久毛片少妇高潮|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 免费观看羞羞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日本h番全彩无遮挡h工口| 国产无套内射又大又猛又粗又爽|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无码aⅴ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 青草草在线视频永久免费| 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 乌克兰少妇xxxx做受| 97超碰人人看超碰人人| 国产男同志gay网站|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拍拍央视网出文|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少妇张开双腿自慰流白奖| 中国少妇被黑人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