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加快核心技術攻關 構建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15 點擊:次
今年3月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武漢市政府緊隨其后發布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意見,加快氫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
質子交換膜是氫燃料電池核心組件,它的好壞直接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以往,國內質子交換膜市場基本被國外廠商壟斷。去年底,國家電投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生產線在武漢經開區投產,這也是我國目前全自主、單線產能最大的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生產線,打破了國外壟斷局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清杰:全產業鏈的材料是基礎和核心,我們過去依賴進口,長期受制于國外,成本非常高,產業化受到很大制約。這條生產線建成以后,高端產品實現自強自立、自主生產,這對武漢、湖北乃至中國的氫能產業發展極端重要。
自立之后如何實現自強?唯有加大研發創新,不斷提升產品性能。為了提升質子交換膜的性能,國家電投氫能公司下屬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團隊日以繼夜做著研發和測試工作,目標是將質子交換膜使用壽命提升至超過兩萬小時,其他關鍵技術指標不斷優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質子交換膜研發經理倪江鵬:我們應該要做到從認知、思維以及個人技能各個方面,都區別于以前的思維,打開自己的思路和認知,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關注整個行業發展的技術難點,貢獻自己的力量。
根據規劃
到2024年前
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
將形成年產10萬平方米質子交換膜、
1萬套燃料電池電堆和
5000套電池動力系統的產能
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真:我們經過了四、五年的攻堅克難,現在終于可以將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五大件”——質子膜、催化劑、雙極管、膜電極和電堆,在國家電投氫能科技公司完全實現自主化,所以我們現在有能力,也有意愿當好“鏈長”。我們不僅自主打通了全產業鏈,也會在武漢把我們認可的周邊的相關企業拉攏過來,一起把產業做大做強。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氫能產業的城市之一,武漢已集聚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東風公司等氫能產、學、研機構,以及近年來落戶武漢的雄韜氫能、眾宇動力、國家電投氫能等企業,在氫能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突破、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
根據武漢市政府發布的《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意見》,到2025年,全市氫能產業鏈年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規上企業達到100家,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達到3000輛,建成加氫站35座以上。
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真:首先從國家電投武漢華中基地的氫能班車開始,我們會用上搭載了國家電投自主研發電堆的氫能大巴車,同時我們還會跟經開區相應的企業,包括政府部門進行合作,在經開區大力推廣由國家電投氫能公司所研發的電堆在整個經開區大面積使用,然后輻射到武漢市其他區域。
隨著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入,氫能科研成果將迅速產業化走入市場。一座“聚集了一批國內氫能產業頂尖企業”“掌握了關鍵自主核心技術”“構建了完整產業鏈”的“氫能之都”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