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及對策建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2-03 點擊:

  目前,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各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途徑。其中,有效推動集群創新發展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發展的核心動力。本文重點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特征、主要路徑模式,同時借鑒國際知名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經驗,基于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所處階段,提出了未來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有關對策建議。
 
  過去十余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發展規模實現質的飛躍,但是外部發展形勢變化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自身發展階段的轉變,決定了未來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集群化發展將是首要任務。相比于傳統的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創新驅動力更為強勁,知識溢出效應更大,產業自我升級強化的能力更強。因此,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促進更多創新資源匯聚,同時高效利用創新要素,從而實現集群持續創新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于要選擇好適宜的創新發展路徑,從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模式主要包括巨頭引入型、升級創新型、融合創新型、引進創新型以及自主創新型五種模式,建議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集群發展路徑,并采取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加快實現集群高質量創新發展。
 
  一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特征及趨勢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內涵和特征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產業集群發展狀況已成為考察一個經濟體或其中某個區域和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相關機構為輔助,在某一特定區域內高度集聚,相互之間存在密切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區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的企業和相關機構所構成的地域產業綜合體。相比于傳統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表現出更為強勁的創新驅動力,知識溢出效應大,產業自我升級強化的能力強,區域經濟帶動能力強等特征。因此,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各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總的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具有以下幾大特征:
 
  第一,要素集聚度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企業、人力資本、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方面具有更高的集聚性。這些生產要素的集聚相互影響,不斷衍生出相關企業的聚集、科研機構的入住和投資資本的進入,充分體現了產業集群的集聚優勢。
 
  第二,創新能力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創新驅動能力強是其天生屬性,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內部的技術創新能力直接決定著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往往對高新科技更加依賴,對知識創新和知識溢出效應的要求更高。
 
  第三,主體互動性高。網絡互動性是產業集群發展的一般行為表現,集群內部相關企業和機構之間通過分工協作來促進發展。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來說,其較高的創新活躍度意味著從研發階段到產品開發階段,最后步入產業化的一系列過程,專業化特征更為顯著。所以,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互動程度較高。
 
  第四,知識傳導性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在進行知識創新的同時,會產生知識外溢效應,不僅會沿著集群內的網絡形成技術轉移和知識傳播,還會通過形成知識向集群外部進行傳播。
 
  第五,成長潛力大。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既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著產業發展的方向,本身具有成長潛力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等特征。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往往具備更大產業成長空間,并決定了其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趨勢
 
  雖然“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集群發展對于進一步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仍有一定差距,而集群創新發展能力不足是限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質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時,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集群特點鮮明,發展基礎迥異,如何根據實際選擇好適宜的創新發展路徑將是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將驅動集群創新發展
 
  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在構建新的經濟發展格局。進一步培育壯大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過去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同高質量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關鍵核心環節自主能力偏弱、區域發展不平衡、創新效率不足等問題長期困擾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未來通過集群集聚化發展,培育一批極具創新潛能和引領帶動作用的特色化創新發展集群,將不僅能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質量和效率,也將助推我國經濟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2.多層次特色化集群需要差異化創新發展路徑
 
  為了發揮集群發展對于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作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首次對未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域集聚布局進行了統籌謀劃,配合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實施,通過推進分級發展,打造多層次特色化創新發展集群,在全國形成點面結合、錯位發展、協調共享的產業發展新格局。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首批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并配套一系列分類指導和支持舉措,有效推動了首批入選的66個各地特色創新集群壯大發展。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經過10余年的持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從“培育”走向“壯大”,在全國的分布也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批各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成為引領各地經濟增長、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力量。未來,為了更好地推動各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現高效創新發展,有必要鼓勵各地實施差異化創新發展路徑。
 
  二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
 
  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核心特征,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如何選擇未來集群創新發展路徑將是推動集群高質量發展的首要課題。根據創新不確定性的高低,以及相應情境下創新源頭來源和創新擴散方式的不同,國家信息中心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模式細分為五種,分別是巨頭引入型、升級創新型、融合創新型、引進創新型和自主創新型。
 
  (一)巨頭引入型
 
  產業的創新不確定性較低時,集群內部企業的收益與風險相對確定,創新的路徑相對比較明確。相對明確和有效的路徑往往是通過歷經多年發展、已經具備了較強創新能力和生產能力的巨頭核心企業來證明的。在這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一種情況是引入核心巨頭企業作為創新源頭,另一種情況是已有集群中的核心巨頭企業轉產戰略性新興產業從而帶動整個集群的轉型。巨頭核心企業對集群內的其他中小企業有明顯的輻射帶動作用,對外技術學習、對內技術溢出,可利用自身在技術創新、資本集聚等方面的優勢,快速消化吸收行業內最新技術成果,并在集群內進行資源共享和知識的擴散和轉移。這類企業處于產業鏈的核心位置,上下游企業和相關機構緊密圍繞在核心企業周圍,很容易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如中國合肥通過引入京東方,建設了中國先進的六代平板顯示生產線,逐步形成千億級別的平板顯示集群。
 
  (二)升級創新型
 
  除了引入成熟核心企業之外,創新的源頭也可能來自于區域內部。創新的不確定性較低時,產業聚集區域可以通過發揮已有的產業基礎或要素稟賦的優勢,內生創新型企業,并通過小范圍傳播擴散,形成一個相對緊密的創新企業聚落,企業之間相互信任、學習、復制、合作并推動持續創新,形成新興產業集群。例如,中國吉林省通化市的中醫藥產業集群,依托長白山豐富優質的中草藥資源、當地雄厚的醫藥產業基礎,配套中醫藥產業商務信息、中醫藥企業品牌孵化、中醫藥品營銷等服務,打造了包括修正、東寶、紫鑫、金馬等一批知名中成藥企業,近年來還啟動了集創業孵化、醫藥生產、科技服務、展示交易、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院士工作站等功能為一體的醫藥健康創業園建設,通化的中醫藥產業和產品逐漸向中高端邁進。
 
  (三)融合創新型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前兩類創新發展模式雖然不確定性較低,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是產業集聚在競爭中的可替代性較高,一旦其他區域集中力量開展競爭,形勢容易發生逆轉。比如日本的集成電路生產就被臺灣地區和韓國所取代。二是資產專用性相對較高,一旦技術路線出現振蕩面臨的風險較大。比如我國以前大批的顯像管企業在顯像管向液晶轉型的過程中被淘汰。因此在這一類創新中,伴隨著創新能力的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就要向融合創新型進一步轉型,將創新的擴散不僅集中在小圈子內,而是更進一步的與其他領域融合進行創新,從而形成獨特而持久的競爭力。如深圳電子制造,在具備國際領先的制造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分別與軟件控制和生命科學結合,誕生了大疆、邁瑞這樣國際國內一流的無人機和醫療器械產業,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發展路徑。
 
  (四)引進創新型
 
  高不確定型創新產業集群的其中一種類型是,從區域外引入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創業者而不是成熟企業,作為創新源頭,但是創新內容是非原創的,這類集群被稱為“引進創新型”集群。由于發展路徑不明確,產業尚未成熟,企業之間普遍保持著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溝通的關系,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創新內容的廣泛擴散,另一方面又有利于高頻試錯,創新內容快速迭代,逐漸成熟后發展成為新興產業集群。例如21世紀初中國北京的互聯網產業,留學歸國人員帶回雅虎、谷歌等海外互聯網企業發展的經驗,結合中國互聯網市場需求與發展特點,誕生了搜狐、網易、新浪等企業組成的互聯網產業集群。
 
  (五)自主創新型
 
  高不確定型創新產業集群的另一種類型是,創新源頭出自本區域,結合良好的傳播擴散機制,從無到有形成自主創新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一個典型的案例是美國硅谷,以本地誕生的創新源為引領不斷實現創新打造全球領先的自主創新型新興產業集群,在半導體、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等幾輪產業變革中都發揮了引領作用。近年來我國的自主創新型產業集群也趨于成熟,如在本地通過持續創新誕生的北京移動互聯網產業集群;也有本地通過引入原始創新團隊形成自主創新型產業集群,如深圳引入創業公司華大基因,經過較長時間發展形成了基因產業集群。
 
  三
 
  全球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經驗
 
  (一)德國高端裝備制造集群發展經驗——巨頭引入型集群
 
  德國擁有強大的機械和裝備制造業基礎,具備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能力,在嵌入式系統和自動化工程領域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這些優勢保障了德國在高端裝備制造行業中的全球領導地位。德國能夠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制造集群,首先是依靠一批具有深厚歷史積蘊的世界巨頭品牌,例如西門子、利勃海爾、博世、大眾、奔馳、寶馬等。德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巨頭引入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重視世界級品牌與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德國除擁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巨型品牌企業之外,還擁有眾多在國際市場領先卻籍籍無名的中小企業,數量占到德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是推動德國出口貿易乃至整體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力量。德國的中小型企業十分注重發揮自身特色,愿意花更多時間、尋找更多方法去學習和創造,以占領高端專業細分市場。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德國企業不主張打價格戰,而是加快產業鏈重塑,提升產品的革新速度與品質。
 
  2.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
 
  德國政府為高端制造業的發展與創新制定了很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積極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有效促進了高端制造業成功發展壯大。市場經濟的核心是競爭秩序,通過競爭機制保障企業的有效競爭,有助于避免壟斷現象造成企業缺乏創新動力。德國政府鼓勵市場作用和市場的充分競爭,反對壟斷。同時德國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一直居于高水平,這對推動德國制造業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3.注重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
 
  德國政府非常注重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源源不斷地為其高端制造業輸送高素質技術工人。一方面,通過大規模、系統化的職業教育,德國培養出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另一方面,在高福利的社會保障體系下,技術工人可以享用最好的福利資源,成為社會中產階級的中堅力量,為其制造業提供長久的發展動力。在德國,80%的人通過職業教育走向工作崗位。
 
  (二)英國倫敦文化創意集群發展經驗——升級創新型集群
 
  二戰后,英國經歷了殖民帝國的瓦解和制造業競爭力的日益下降,政治經濟實力不可同日而語,但其文化和意識形態影響力依然保持著強勢。倫敦作為英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自90年代以來,在堅持金融業優先的同時,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世界級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形成了金融和文化創意兩大經濟支柱。倫敦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升級創新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不斷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戰略體系
 
  為促進倫敦文化創意產業的升級創新發展,政府持續出臺了一系列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政策。例如,2004年4月倫敦政府公布《倫敦文化之都:實現世界級城市的潛力》文件,其是倫敦官方第一份集中探討倫敦文化戰略的指導性文件,明確提出要在文化層面上將倫敦打造成世界級的文化和創意都市;2008年3月倫敦發展署發布的《倫敦文化審計》對倫敦的文化環境進行了量化分析,并將倫敦與其他四個國際都市(紐約、巴黎、東京、上海)予以了比較;2010年11月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公布了《市長文化戰略》,再次確認文化與創意對于保持倫敦國際都市地位的重要性,允諾對文化創意事業提供持續的支持和投資;2014年3月公布了《2014文化都市——倫敦市長文化戰略》再次重申確保倫敦保持世界一流文化都市地位的核心要求。
 
  2.充分調動企業對文化創意產業投資的積極性
 
  英國商業部門積極的文化產業投資,鼓勵地方參與商業投資文化等是其文化創意產業在不同階段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英國政府注重調動商業企業對文化產業投資的積極性,引入商業機制持續發掘更多的文化產值。出版“Banking on a hit”手冊,指導相關企業或個人如何從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獲得投資援助,英國政府還與行業共同推動成立了眾多基金,建立政府、銀行和行業基金及創意產業之間緊密聯系的融資網絡,幫助創意產業解決最初的融資困難。另外,在政府融資支持下,英國的私人資金也為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融資來源,使銀行貸款和私人基金成為英國創意產業融資的主渠道。
 
  3.注重品牌效應和運營全球化
 
  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不斷打造本土文化創意品牌,是英國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迅猛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倫敦以電影節、時裝節、設計節、游戲節為基礎,發展藝術、演藝、電影、時裝、設計、數字傳媒、音樂等產業,成為全球“創意城市”的典型。此外,英國政府還致力于幫助文化創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全球化運營能力。為推動文化產品出口,成立了創意產業輸出顧問團,對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咨詢建議,并就促進創意產品出口、打造英國文化產業品牌等提供政策意見。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英國打造了許多世界級文化產品品牌,如享譽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文化產品等。
 
  (三)美國硅巷新媒體集群發展經驗——融合創新型集群
 
  紐約硅巷(Silicon Alley)通常是指聚集在從曼哈頓下城區到特里貝卡區等地的移動信息技術的企業群所組成的虛擬園區,沒有固定的邊界,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技園區。紐約硅巷是繼硅谷之后美國信息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帶,紐約市正以硅巷的地位,崛起為美國東岸的科技重鎮。紐約硅巷新媒體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融合創新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積極推動產業融合轉型發展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科技興起之時,紐約一些對媒體感興趣的企業家聚在一起討論在紐約空置率較高的曼哈頓南部地區建立技術園區可能性,并形成初期硅巷。90年代后期網絡經濟泡沫反而催生了硅巷的發展,大量網絡精英開始走商業結合道路,創辦新媒體企業,走出互聯網和內容服務融合創新發展的集聚模式。21世紀初以來,隨著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的興起進一步推動硅巷新媒體產業高速發展。
 
  2.擁有豐富的融合創新人才
 
  在當前信息技術人才相對充裕的環境下,擁有藝術創造力的融合創新人才相對匱乏。而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兩所知名高校偏重人文社科和新聞傳播的專業特色,為硅巷輸送大量受過專業訓練的富有創造力的復合創新人才。
 
  3.營造適宜融合創新發展的環境
 
  一是共享辦公。由于地段租金昂貴,硅巷很多初創企業依賴大學孵化器提供的辦公設施,在企業壯大遷出后往往也愿意和其它企業共享如會議室、工位等辦公設施,這不僅僅是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也是硅巷社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加強交流。硅巷企業規模都不太大,只有幾位員工的公司比比皆是,不同公司員工互相之間往來密切,相互激發靈感創意,創造了活力十足的科技社區文化。
 
  (四)日本九州半導體集群發展經驗——引進創新型集群
 
  半導體工業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之一,最早在美國形成規模,上世紀70年代一度獨占鰲頭。日本政界、企業界很早就認清了半導體工業的巨大潛力。從60年代開始在政策和資金上對半導體產業加以扶持和保護。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集成電路的研究與設計,使得日本半導體工業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飛速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日本九州不失時機地選擇了半導體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到了1985年,九州的集成電路產量已經占到日本的44%,是當時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硅谷的世界第二大尖端技術工業集中區,并被稱為硅島。九州島半導體產業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引進創新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發揮自然要素資源優勢
 
  九州島氣候溫和、濕潤多雨,豐富的水資源以及未受工業污染的自然環境,為半導體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集成電路生產需要大量的水,一個較大的工廠一天就要消耗掉1000噸清凈的水,且對水質要求極高。半導體工廠的“超凈車間”對塵埃的限制也極其嚴格,粒徑小至幾微米的塵埃就能導致產品的報廢。而九州環境恰好有適合集成電路發展的自然條件,像日本很多大規模集成電路工廠廠址就選在了素以水質良好、生產燒酒聞名的九州島熊本市。2005年左右,日本九州島生產半導體的企業就已超過600家。
 
  2.完善基礎設施及產業鏈條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半導體產業興起,日本九州當地政府正是看準這一形勢,及時制定了各項優惠和鼓勵措施,以吸引半導體工業在九州落地、發展。各縣在工程建設、交通、供水、供電、能源等方面為半導體工業提供幫助。當地的企業也積極充當半導體工業的配角,主動為半導體工業協作配套,形成了一套完善基礎設施和產業鏈。
 
  3.重視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
 
  為了支持本地半導體產業集群發展,九州地區的30多所公立、私立大學也開始設立半導體設計、系統情報、電子器件、納米材料等與半導體相關學科專業,源源不斷地為九州半導體行業輸送人才。同時,日本政府大力強調重視半導體領域基礎研究,著重對半導體相關電子、材料、設備等方面開展基礎研究活動,并大大增強半導體領域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培養力度。正是幾十年穩扎穩打的科研積累,才使得日本半導體產業擁有強大競爭力。
 
  (五)美國硅谷互聯網集群發展經驗——自主創新型集群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經歷了以信息革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而美國硅谷憑借強大的創新能力,實現技術和產業不斷升級發展,牢牢占據信息革命的風口,持續引領全球科技進步與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前,硅谷優勢產業是硬件為主的半導體和個人電腦,但在90年代開始,硅谷牢牢把握住互聯網發展潮流,實現產業成功轉型發展,鞏固了硅谷作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硅谷互聯網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自主創新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積極引入全球高層次創新人才
 
  來自全球各地的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大量流入為硅谷互聯網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如加利福尼亞州實施積極的移民政策,來自中國、印度、墨西哥等地區的高素質人才源源不斷地向硅谷流入,為硅谷的科技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近年來,墨西哥、中國和印度三個國家的高素質移民人才占硅谷移民總人數的近50%。
 
  2.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是硅谷信息產業集群持續創新升級發展的根本保障。一方面,美國本身具有挑戰權威的叛逆精神,硅谷擁有一大批創新文化領軍人物。同時,硅谷大量初創公司采用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有效激發了公司員工的創新積極性。硅谷公司的生產結構也保持高度開放性,各種種族的創新人才大量匯聚于此,形成了多元創新文化。另一方面,硅谷具有濃厚的創業文化,被稱為是創業者的天堂和“棲息地”。創業本身雖然具有較大的風險,但硅谷具有容忍失敗的商業文化,為創新人才選擇創業提供重要精神支撐。在硅谷,創業失敗并不會受到商業環境中投資者等參與主體的歧視,失敗者會有第二次乃至更多重新出發的機會。
 
  3.風險資本匯聚支持
 
  風險資本是硅谷不斷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硅谷具有高效的投資體系,大量的風險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機構植根于此。據《企業家雜志》統計,在美國做過10個或更多早期投資項目的私人風險投資機構中,60%在硅谷設有辦事處。2016年,硅谷地區的風險資本投資額占加利福尼亞全州的四分之一以上,天使投資額占加利福尼亞全州的近30%。同時,大量的風險投資機構與創業公司間形成了良好的互信關系,風險投資機構在創業圈中建立良好的信譽,有專門的機構為投資者的信譽問題進行打分評級,好的信譽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和盡職調查成本,使得投資事件的發生穩定且高效。
 
  4.創新要素自由流動
 
  鼓勵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是硅谷地區保持創新活力的重要途徑。加州不允許在硅谷地區內部的雇傭合同中存在競業禁止條款,龍頭公司的員工從公司離職后就可以憑借掌握的技術成立一家專門的技術公司,大公司的人才溢出效應非常明顯。此外,硅谷沒有積極執行商業秘密和私有信息的法律,使得新技術和新創意在硅谷的流動性較強,新技術和新創意的成長性和應用性也就更高。
 
  四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對策建議
 
  (一)優化創新發展生態,加大創新要素供給
 
  1.營造公平開放集群創新生態
 
  一是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依托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的契機,積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破除不公平市場競爭環境,提升集群內不同創新主體協同發展能級,支持和鼓勵各類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二是構建良好的集群創新基礎設施條件。充分利用集群本地自然資源要素的基礎上,完善集群創新發展相關各類基礎設施,為集群企業打造更加適宜的創新硬件環境。三是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打破創新資源要素流通壁壘,鼓勵創新要素在合理條件下自由流動,加快集群轉型升級發展。四是打造區域間協同創新平臺。積極打造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交流合同平臺,及時總結發布各地集群發展成功經驗,促進不同區域集群協同合作發展,優勢互補。
 
  2.加大基礎研究資源投入力度
 
  切實提升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增強原始創新能力。一是鼓勵加大財政對基礎研究支持力度,探索形成基礎財政資金對基礎研究長期投入機制。通過稅收優惠等扶持措施引導集群內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增加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二是因地制宜,結合集群發展實際和產業鏈重點環節,加強相關基礎研究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基礎研究用創新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基礎研發機構。
 
  3.打造多元集群創新人才體系
 
  堅持政策導向、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各集群重點發展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引進培養一批專業人才。一是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發揮用人單位的引才主體作用,加快實施針對不同新興產業領域的引才計劃。建立人才市場化認定標準和獎勵機制。鼓勵成立“創新人才創業基金”,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二是積極推進本地化人才培養政策,準確把握產業發展新趨勢,尋求與高質量人才培養機構開展合作,根據實際需要培養各類創新創業人才、管理人才以及高水平技術人才。三是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探索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在創新創業、居住及子女教育等方面推出創新支持政策,促進人才發揮作用。
 
  4.加強關鍵薄弱環節金融支持
 
  積極構建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支持機制,針對集群內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產業鏈環節的融資主體,提供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的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集群內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引導保險公司、融資租賃、金融租賃和融資擔保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融資支持和保障。聚焦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產業鏈薄弱環節、公共服務薄弱環節等重點領域,加強集群內重大示范項目、產業鏈配套項目和服務平臺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推進分類施策管理,匹配集群創新路徑
 
  1.釋放巨頭企業創新策源作用
 
  針對巨頭引入型集群,重點在于釋放巨頭企業創新策源作用。一是發揮巨頭企業創新引領作用。支持集群內巨頭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投入,鼓勵先進技術和設備自主研發,全面提升創新發展能力。二是打造配套的創新服務平臺。針對巨頭企業創新發展需要,打造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高能級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升創新效率。三是積極圍繞巨頭企業完善產業創新鏈條,引進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塑造具備強大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形成集群內大中小企業協同合作發展能力。四是發揮巨頭企業創新“溢出效應”,鼓勵巨頭企業人員創新創業,“裂變”形成一批相關創新型企業,積極推動集群內產業創新發展。
 
  2.強化集群升級創新頂層設計
 
  針對升級創新型集群,重點在于強化集群升級創新頂層設計。一是鼓勵各地圍繞新時期本地特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目標,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緊扣當前國內外經濟和產業趨勢,研究制定推動本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升級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方案,推動集群一體化、協同、高效、開放發展。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瞄準本地集群升級創新的薄弱環節,加強部門統籌協調,完善產業發展大數據監測機制,發揮好政策組合拳效力,精準提升集群升級創新發展能級。
 
  3.加強融合創新人才引進培育
 
  針對融合創新型集群,重點在于加強融合創新人才引進培育。一是建立起與集群內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相適應的融合型人才培育體系。面向集群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和行業,統籌推進融合型人才培育體制改革,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壯大融合型人才規模和素質。二是推進實施精準化融合型人才引進制度。實行緊缺融合型人才清單制度,靶向引進一批融合型創新人才和團隊,提升融合型人才引才精準度和產業適配度。三是加強融合型人才選拔培養。積極開展集群所需融合創新人才選拔工作,積極設立融合型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實施融合型人才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育一批高素質融合型創新人才。
 
  4.完善引進創新產業鏈條配套
 
  針對引進創新型集群,重點在于完善產業創新鏈條。一是積極培育本地配套產業鏈條企業。明確圍繞龍頭或優勢企業的產業鏈延伸發展途徑,強化改革意識,創新工作方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進本地產業鏈培育發展。二是加強產業鏈關鍵配套企業引入力度。根據集群引進創新發展方向,加強相關產業鏈創新鏈布局謀劃,密切跟蹤產業發展新動態,準確把握產業發展新趨勢,通過招商引資,積極引入一批關鍵配套企業。
 
  5.優化自主創新創業發展氛圍
 
  針對自主創新型集群,重點在于優化自主創新創業發展氛圍。一是大力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鼓勵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形成包容失敗的商業文化,打造競爭有序的市場氛圍。二是大力弘揚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鼓勵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敢于擔當、寬容失敗。三是圍繞集群發展基礎優勢及未來發展前景研判,積極引入全球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前瞻布局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四是加大對重大科技成果和典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企業的宣傳力度,提高科技創新人員在各類評選表彰中的比例,激發創新創業熱情。五是鼓勵圍繞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定期舉辦有影響力的技術峰會、創新創業大賽等,塑造產業集群創新品牌。

 

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及對策建議

2023-02-03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目前,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各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途徑。其中,有效推動集群創新發展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發展的核心動力。本文重點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特征、主要路徑模式,同時借鑒國際知名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經驗,基于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所處階段,提出了未來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有關對策建議。
 
  過去十余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發展規模實現質的飛躍,但是外部發展形勢變化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自身發展階段的轉變,決定了未來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集群化發展將是首要任務。相比于傳統的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創新驅動力更為強勁,知識溢出效應更大,產業自我升級強化的能力更強。因此,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促進更多創新資源匯聚,同時高效利用創新要素,從而實現集群持續創新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于要選擇好適宜的創新發展路徑,從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模式主要包括巨頭引入型、升級創新型、融合創新型、引進創新型以及自主創新型五種模式,建議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集群發展路徑,并采取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加快實現集群高質量創新發展。
 
  一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特征及趨勢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內涵和特征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產業集群發展狀況已成為考察一個經濟體或其中某個區域和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相關機構為輔助,在某一特定區域內高度集聚,相互之間存在密切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區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的企業和相關機構所構成的地域產業綜合體。相比于傳統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表現出更為強勁的創新驅動力,知識溢出效應大,產業自我升級強化的能力強,區域經濟帶動能力強等特征。因此,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各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總的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具有以下幾大特征:
 
  第一,要素集聚度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企業、人力資本、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方面具有更高的集聚性。這些生產要素的集聚相互影響,不斷衍生出相關企業的聚集、科研機構的入住和投資資本的進入,充分體現了產業集群的集聚優勢。
 
  第二,創新能力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創新驅動能力強是其天生屬性,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內部的技術創新能力直接決定著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往往對高新科技更加依賴,對知識創新和知識溢出效應的要求更高。
 
  第三,主體互動性高。網絡互動性是產業集群發展的一般行為表現,集群內部相關企業和機構之間通過分工協作來促進發展。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來說,其較高的創新活躍度意味著從研發階段到產品開發階段,最后步入產業化的一系列過程,專業化特征更為顯著。所以,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互動程度較高。
 
  第四,知識傳導性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在進行知識創新的同時,會產生知識外溢效應,不僅會沿著集群內的網絡形成技術轉移和知識傳播,還會通過形成知識向集群外部進行傳播。
 
  第五,成長潛力大。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既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著產業發展的方向,本身具有成長潛力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等特征。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往往具備更大產業成長空間,并決定了其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趨勢
 
  雖然“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集群發展對于進一步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仍有一定差距,而集群創新發展能力不足是限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質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時,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集群特點鮮明,發展基礎迥異,如何根據實際選擇好適宜的創新發展路徑將是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將驅動集群創新發展
 
  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在構建新的經濟發展格局。進一步培育壯大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過去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同高質量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關鍵核心環節自主能力偏弱、區域發展不平衡、創新效率不足等問題長期困擾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未來通過集群集聚化發展,培育一批極具創新潛能和引領帶動作用的特色化創新發展集群,將不僅能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質量和效率,也將助推我國經濟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2.多層次特色化集群需要差異化創新發展路徑
 
  為了發揮集群發展對于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作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首次對未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域集聚布局進行了統籌謀劃,配合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實施,通過推進分級發展,打造多層次特色化創新發展集群,在全國形成點面結合、錯位發展、協調共享的產業發展新格局。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首批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并配套一系列分類指導和支持舉措,有效推動了首批入選的66個各地特色創新集群壯大發展。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經過10余年的持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從“培育”走向“壯大”,在全國的分布也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批各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成為引領各地經濟增長、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力量。未來,為了更好地推動各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現高效創新發展,有必要鼓勵各地實施差異化創新發展路徑。
 
  二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
 
  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核心特征,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如何選擇未來集群創新發展路徑將是推動集群高質量發展的首要課題。根據創新不確定性的高低,以及相應情境下創新源頭來源和創新擴散方式的不同,國家信息中心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路徑模式細分為五種,分別是巨頭引入型、升級創新型、融合創新型、引進創新型和自主創新型。
 
  (一)巨頭引入型
 
  產業的創新不確定性較低時,集群內部企業的收益與風險相對確定,創新的路徑相對比較明確。相對明確和有效的路徑往往是通過歷經多年發展、已經具備了較強創新能力和生產能力的巨頭核心企業來證明的。在這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一種情況是引入核心巨頭企業作為創新源頭,另一種情況是已有集群中的核心巨頭企業轉產戰略性新興產業從而帶動整個集群的轉型。巨頭核心企業對集群內的其他中小企業有明顯的輻射帶動作用,對外技術學習、對內技術溢出,可利用自身在技術創新、資本集聚等方面的優勢,快速消化吸收行業內最新技術成果,并在集群內進行資源共享和知識的擴散和轉移。這類企業處于產業鏈的核心位置,上下游企業和相關機構緊密圍繞在核心企業周圍,很容易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如中國合肥通過引入京東方,建設了中國先進的六代平板顯示生產線,逐步形成千億級別的平板顯示集群。
 
  (二)升級創新型
 
  除了引入成熟核心企業之外,創新的源頭也可能來自于區域內部。創新的不確定性較低時,產業聚集區域可以通過發揮已有的產業基礎或要素稟賦的優勢,內生創新型企業,并通過小范圍傳播擴散,形成一個相對緊密的創新企業聚落,企業之間相互信任、學習、復制、合作并推動持續創新,形成新興產業集群。例如,中國吉林省通化市的中醫藥產業集群,依托長白山豐富優質的中草藥資源、當地雄厚的醫藥產業基礎,配套中醫藥產業商務信息、中醫藥企業品牌孵化、中醫藥品營銷等服務,打造了包括修正、東寶、紫鑫、金馬等一批知名中成藥企業,近年來還啟動了集創業孵化、醫藥生產、科技服務、展示交易、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院士工作站等功能為一體的醫藥健康創業園建設,通化的中醫藥產業和產品逐漸向中高端邁進。
 
  (三)融合創新型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前兩類創新發展模式雖然不確定性較低,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是產業集聚在競爭中的可替代性較高,一旦其他區域集中力量開展競爭,形勢容易發生逆轉。比如日本的集成電路生產就被臺灣地區和韓國所取代。二是資產專用性相對較高,一旦技術路線出現振蕩面臨的風險較大。比如我國以前大批的顯像管企業在顯像管向液晶轉型的過程中被淘汰。因此在這一類創新中,伴隨著創新能力的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就要向融合創新型進一步轉型,將創新的擴散不僅集中在小圈子內,而是更進一步的與其他領域融合進行創新,從而形成獨特而持久的競爭力。如深圳電子制造,在具備國際領先的制造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分別與軟件控制和生命科學結合,誕生了大疆、邁瑞這樣國際國內一流的無人機和醫療器械產業,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發展路徑。
 
  (四)引進創新型
 
  高不確定型創新產業集群的其中一種類型是,從區域外引入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創業者而不是成熟企業,作為創新源頭,但是創新內容是非原創的,這類集群被稱為“引進創新型”集群。由于發展路徑不明確,產業尚未成熟,企業之間普遍保持著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溝通的關系,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創新內容的廣泛擴散,另一方面又有利于高頻試錯,創新內容快速迭代,逐漸成熟后發展成為新興產業集群。例如21世紀初中國北京的互聯網產業,留學歸國人員帶回雅虎、谷歌等海外互聯網企業發展的經驗,結合中國互聯網市場需求與發展特點,誕生了搜狐、網易、新浪等企業組成的互聯網產業集群。
 
  (五)自主創新型
 
  高不確定型創新產業集群的另一種類型是,創新源頭出自本區域,結合良好的傳播擴散機制,從無到有形成自主創新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一個典型的案例是美國硅谷,以本地誕生的創新源為引領不斷實現創新打造全球領先的自主創新型新興產業集群,在半導體、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等幾輪產業變革中都發揮了引領作用。近年來我國的自主創新型產業集群也趨于成熟,如在本地通過持續創新誕生的北京移動互聯網產業集群;也有本地通過引入原始創新團隊形成自主創新型產業集群,如深圳引入創業公司華大基因,經過較長時間發展形成了基因產業集群。
 
  三
 
  全球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經驗
 
  (一)德國高端裝備制造集群發展經驗——巨頭引入型集群
 
  德國擁有強大的機械和裝備制造業基礎,具備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能力,在嵌入式系統和自動化工程領域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這些優勢保障了德國在高端裝備制造行業中的全球領導地位。德國能夠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制造集群,首先是依靠一批具有深厚歷史積蘊的世界巨頭品牌,例如西門子、利勃海爾、博世、大眾、奔馳、寶馬等。德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巨頭引入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重視世界級品牌與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德國除擁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巨型品牌企業之外,還擁有眾多在國際市場領先卻籍籍無名的中小企業,數量占到德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是推動德國出口貿易乃至整體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力量。德國的中小型企業十分注重發揮自身特色,愿意花更多時間、尋找更多方法去學習和創造,以占領高端專業細分市場。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德國企業不主張打價格戰,而是加快產業鏈重塑,提升產品的革新速度與品質。
 
  2.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
 
  德國政府為高端制造業的發展與創新制定了很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積極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有效促進了高端制造業成功發展壯大。市場經濟的核心是競爭秩序,通過競爭機制保障企業的有效競爭,有助于避免壟斷現象造成企業缺乏創新動力。德國政府鼓勵市場作用和市場的充分競爭,反對壟斷。同時德國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一直居于高水平,這對推動德國制造業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3.注重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
 
  德國政府非常注重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源源不斷地為其高端制造業輸送高素質技術工人。一方面,通過大規模、系統化的職業教育,德國培養出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另一方面,在高福利的社會保障體系下,技術工人可以享用最好的福利資源,成為社會中產階級的中堅力量,為其制造業提供長久的發展動力。在德國,80%的人通過職業教育走向工作崗位。
 
  (二)英國倫敦文化創意集群發展經驗——升級創新型集群
 
  二戰后,英國經歷了殖民帝國的瓦解和制造業競爭力的日益下降,政治經濟實力不可同日而語,但其文化和意識形態影響力依然保持著強勢。倫敦作為英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自90年代以來,在堅持金融業優先的同時,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世界級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形成了金融和文化創意兩大經濟支柱。倫敦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升級創新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不斷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戰略體系
 
  為促進倫敦文化創意產業的升級創新發展,政府持續出臺了一系列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政策。例如,2004年4月倫敦政府公布《倫敦文化之都:實現世界級城市的潛力》文件,其是倫敦官方第一份集中探討倫敦文化戰略的指導性文件,明確提出要在文化層面上將倫敦打造成世界級的文化和創意都市;2008年3月倫敦發展署發布的《倫敦文化審計》對倫敦的文化環境進行了量化分析,并將倫敦與其他四個國際都市(紐約、巴黎、東京、上海)予以了比較;2010年11月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公布了《市長文化戰略》,再次確認文化與創意對于保持倫敦國際都市地位的重要性,允諾對文化創意事業提供持續的支持和投資;2014年3月公布了《2014文化都市——倫敦市長文化戰略》再次重申確保倫敦保持世界一流文化都市地位的核心要求。
 
  2.充分調動企業對文化創意產業投資的積極性
 
  英國商業部門積極的文化產業投資,鼓勵地方參與商業投資文化等是其文化創意產業在不同階段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英國政府注重調動商業企業對文化產業投資的積極性,引入商業機制持續發掘更多的文化產值。出版“Banking on a hit”手冊,指導相關企業或個人如何從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獲得投資援助,英國政府還與行業共同推動成立了眾多基金,建立政府、銀行和行業基金及創意產業之間緊密聯系的融資網絡,幫助創意產業解決最初的融資困難。另外,在政府融資支持下,英國的私人資金也為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融資來源,使銀行貸款和私人基金成為英國創意產業融資的主渠道。
 
  3.注重品牌效應和運營全球化
 
  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不斷打造本土文化創意品牌,是英國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迅猛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倫敦以電影節、時裝節、設計節、游戲節為基礎,發展藝術、演藝、電影、時裝、設計、數字傳媒、音樂等產業,成為全球“創意城市”的典型。此外,英國政府還致力于幫助文化創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全球化運營能力。為推動文化產品出口,成立了創意產業輸出顧問團,對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咨詢建議,并就促進創意產品出口、打造英國文化產業品牌等提供政策意見。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英國打造了許多世界級文化產品品牌,如享譽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文化產品等。
 
  (三)美國硅巷新媒體集群發展經驗——融合創新型集群
 
  紐約硅巷(Silicon Alley)通常是指聚集在從曼哈頓下城區到特里貝卡區等地的移動信息技術的企業群所組成的虛擬園區,沒有固定的邊界,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技園區。紐約硅巷是繼硅谷之后美國信息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帶,紐約市正以硅巷的地位,崛起為美國東岸的科技重鎮。紐約硅巷新媒體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融合創新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積極推動產業融合轉型發展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科技興起之時,紐約一些對媒體感興趣的企業家聚在一起討論在紐約空置率較高的曼哈頓南部地區建立技術園區可能性,并形成初期硅巷。90年代后期網絡經濟泡沫反而催生了硅巷的發展,大量網絡精英開始走商業結合道路,創辦新媒體企業,走出互聯網和內容服務融合創新發展的集聚模式。21世紀初以來,隨著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的興起進一步推動硅巷新媒體產業高速發展。
 
  2.擁有豐富的融合創新人才
 
  在當前信息技術人才相對充裕的環境下,擁有藝術創造力的融合創新人才相對匱乏。而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兩所知名高校偏重人文社科和新聞傳播的專業特色,為硅巷輸送大量受過專業訓練的富有創造力的復合創新人才。
 
  3.營造適宜融合創新發展的環境
 
  一是共享辦公。由于地段租金昂貴,硅巷很多初創企業依賴大學孵化器提供的辦公設施,在企業壯大遷出后往往也愿意和其它企業共享如會議室、工位等辦公設施,這不僅僅是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也是硅巷社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加強交流。硅巷企業規模都不太大,只有幾位員工的公司比比皆是,不同公司員工互相之間往來密切,相互激發靈感創意,創造了活力十足的科技社區文化。
 
  (四)日本九州半導體集群發展經驗——引進創新型集群
 
  半導體工業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之一,最早在美國形成規模,上世紀70年代一度獨占鰲頭。日本政界、企業界很早就認清了半導體工業的巨大潛力。從60年代開始在政策和資金上對半導體產業加以扶持和保護。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集成電路的研究與設計,使得日本半導體工業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飛速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日本九州不失時機地選擇了半導體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到了1985年,九州的集成電路產量已經占到日本的44%,是當時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硅谷的世界第二大尖端技術工業集中區,并被稱為硅島。九州島半導體產業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引進創新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發揮自然要素資源優勢
 
  九州島氣候溫和、濕潤多雨,豐富的水資源以及未受工業污染的自然環境,為半導體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集成電路生產需要大量的水,一個較大的工廠一天就要消耗掉1000噸清凈的水,且對水質要求極高。半導體工廠的“超凈車間”對塵埃的限制也極其嚴格,粒徑小至幾微米的塵埃就能導致產品的報廢。而九州環境恰好有適合集成電路發展的自然條件,像日本很多大規模集成電路工廠廠址就選在了素以水質良好、生產燒酒聞名的九州島熊本市。2005年左右,日本九州島生產半導體的企業就已超過600家。
 
  2.完善基礎設施及產業鏈條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半導體產業興起,日本九州當地政府正是看準這一形勢,及時制定了各項優惠和鼓勵措施,以吸引半導體工業在九州落地、發展。各縣在工程建設、交通、供水、供電、能源等方面為半導體工業提供幫助。當地的企業也積極充當半導體工業的配角,主動為半導體工業協作配套,形成了一套完善基礎設施和產業鏈。
 
  3.重視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
 
  為了支持本地半導體產業集群發展,九州地區的30多所公立、私立大學也開始設立半導體設計、系統情報、電子器件、納米材料等與半導體相關學科專業,源源不斷地為九州半導體行業輸送人才。同時,日本政府大力強調重視半導體領域基礎研究,著重對半導體相關電子、材料、設備等方面開展基礎研究活動,并大大增強半導體領域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培養力度。正是幾十年穩扎穩打的科研積累,才使得日本半導體產業擁有強大競爭力。
 
  (五)美國硅谷互聯網集群發展經驗——自主創新型集群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經歷了以信息革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而美國硅谷憑借強大的創新能力,實現技術和產業不斷升級發展,牢牢占據信息革命的風口,持續引領全球科技進步與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前,硅谷優勢產業是硬件為主的半導體和個人電腦,但在90年代開始,硅谷牢牢把握住互聯網發展潮流,實現產業成功轉型發展,鞏固了硅谷作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硅谷互聯網集群屬于較為典型的自主創新型發展路徑,發展的突出經驗建議有:
 
  1.積極引入全球高層次創新人才
 
  來自全球各地的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大量流入為硅谷互聯網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如加利福尼亞州實施積極的移民政策,來自中國、印度、墨西哥等地區的高素質人才源源不斷地向硅谷流入,為硅谷的科技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近年來,墨西哥、中國和印度三個國家的高素質移民人才占硅谷移民總人數的近50%。
 
  2.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是硅谷信息產業集群持續創新升級發展的根本保障。一方面,美國本身具有挑戰權威的叛逆精神,硅谷擁有一大批創新文化領軍人物。同時,硅谷大量初創公司采用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有效激發了公司員工的創新積極性。硅谷公司的生產結構也保持高度開放性,各種種族的創新人才大量匯聚于此,形成了多元創新文化。另一方面,硅谷具有濃厚的創業文化,被稱為是創業者的天堂和“棲息地”。創業本身雖然具有較大的風險,但硅谷具有容忍失敗的商業文化,為創新人才選擇創業提供重要精神支撐。在硅谷,創業失敗并不會受到商業環境中投資者等參與主體的歧視,失敗者會有第二次乃至更多重新出發的機會。
 
  3.風險資本匯聚支持
 
  風險資本是硅谷不斷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硅谷具有高效的投資體系,大量的風險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機構植根于此。據《企業家雜志》統計,在美國做過10個或更多早期投資項目的私人風險投資機構中,60%在硅谷設有辦事處。2016年,硅谷地區的風險資本投資額占加利福尼亞全州的四分之一以上,天使投資額占加利福尼亞全州的近30%。同時,大量的風險投資機構與創業公司間形成了良好的互信關系,風險投資機構在創業圈中建立良好的信譽,有專門的機構為投資者的信譽問題進行打分評級,好的信譽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和盡職調查成本,使得投資事件的發生穩定且高效。
 
  4.創新要素自由流動
 
  鼓勵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是硅谷地區保持創新活力的重要途徑。加州不允許在硅谷地區內部的雇傭合同中存在競業禁止條款,龍頭公司的員工從公司離職后就可以憑借掌握的技術成立一家專門的技術公司,大公司的人才溢出效應非常明顯。此外,硅谷沒有積極執行商業秘密和私有信息的法律,使得新技術和新創意在硅谷的流動性較強,新技術和新創意的成長性和應用性也就更高。
 
  四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對策建議
 
  (一)優化創新發展生態,加大創新要素供給
 
  1.營造公平開放集群創新生態
 
  一是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依托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的契機,積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破除不公平市場競爭環境,提升集群內不同創新主體協同發展能級,支持和鼓勵各類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二是構建良好的集群創新基礎設施條件。充分利用集群本地自然資源要素的基礎上,完善集群創新發展相關各類基礎設施,為集群企業打造更加適宜的創新硬件環境。三是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打破創新資源要素流通壁壘,鼓勵創新要素在合理條件下自由流動,加快集群轉型升級發展。四是打造區域間協同創新平臺。積極打造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交流合同平臺,及時總結發布各地集群發展成功經驗,促進不同區域集群協同合作發展,優勢互補。
 
  2.加大基礎研究資源投入力度
 
  切實提升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增強原始創新能力。一是鼓勵加大財政對基礎研究支持力度,探索形成基礎財政資金對基礎研究長期投入機制。通過稅收優惠等扶持措施引導集群內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增加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二是因地制宜,結合集群發展實際和產業鏈重點環節,加強相關基礎研究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基礎研究用創新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基礎研發機構。
 
  3.打造多元集群創新人才體系
 
  堅持政策導向、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各集群重點發展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引進培養一批專業人才。一是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發揮用人單位的引才主體作用,加快實施針對不同新興產業領域的引才計劃。建立人才市場化認定標準和獎勵機制。鼓勵成立“創新人才創業基金”,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二是積極推進本地化人才培養政策,準確把握產業發展新趨勢,尋求與高質量人才培養機構開展合作,根據實際需要培養各類創新創業人才、管理人才以及高水平技術人才。三是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探索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在創新創業、居住及子女教育等方面推出創新支持政策,促進人才發揮作用。
 
  4.加強關鍵薄弱環節金融支持
 
  積極構建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支持機制,針對集群內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產業鏈環節的融資主體,提供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的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集群內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引導保險公司、融資租賃、金融租賃和融資擔保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融資支持和保障。聚焦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產業鏈薄弱環節、公共服務薄弱環節等重點領域,加強集群內重大示范項目、產業鏈配套項目和服務平臺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推進分類施策管理,匹配集群創新路徑
 
  1.釋放巨頭企業創新策源作用
 
  針對巨頭引入型集群,重點在于釋放巨頭企業創新策源作用。一是發揮巨頭企業創新引領作用。支持集群內巨頭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投入,鼓勵先進技術和設備自主研發,全面提升創新發展能力。二是打造配套的創新服務平臺。針對巨頭企業創新發展需要,打造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高能級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升創新效率。三是積極圍繞巨頭企業完善產業創新鏈條,引進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塑造具備強大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形成集群內大中小企業協同合作發展能力。四是發揮巨頭企業創新“溢出效應”,鼓勵巨頭企業人員創新創業,“裂變”形成一批相關創新型企業,積極推動集群內產業創新發展。
 
  2.強化集群升級創新頂層設計
 
  針對升級創新型集群,重點在于強化集群升級創新頂層設計。一是鼓勵各地圍繞新時期本地特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目標,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緊扣當前國內外經濟和產業趨勢,研究制定推動本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升級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方案,推動集群一體化、協同、高效、開放發展。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瞄準本地集群升級創新的薄弱環節,加強部門統籌協調,完善產業發展大數據監測機制,發揮好政策組合拳效力,精準提升集群升級創新發展能級。
 
  3.加強融合創新人才引進培育
 
  針對融合創新型集群,重點在于加強融合創新人才引進培育。一是建立起與集群內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相適應的融合型人才培育體系。面向集群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和行業,統籌推進融合型人才培育體制改革,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壯大融合型人才規模和素質。二是推進實施精準化融合型人才引進制度。實行緊缺融合型人才清單制度,靶向引進一批融合型創新人才和團隊,提升融合型人才引才精準度和產業適配度。三是加強融合型人才選拔培養。積極開展集群所需融合創新人才選拔工作,積極設立融合型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實施融合型人才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育一批高素質融合型創新人才。
 
  4.完善引進創新產業鏈條配套
 
  針對引進創新型集群,重點在于完善產業創新鏈條。一是積極培育本地配套產業鏈條企業。明確圍繞龍頭或優勢企業的產業鏈延伸發展途徑,強化改革意識,創新工作方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進本地產業鏈培育發展。二是加強產業鏈關鍵配套企業引入力度。根據集群引進創新發展方向,加強相關產業鏈創新鏈布局謀劃,密切跟蹤產業發展新動態,準確把握產業發展新趨勢,通過招商引資,積極引入一批關鍵配套企業。
 
  5.優化自主創新創業發展氛圍
 
  針對自主創新型集群,重點在于優化自主創新創業發展氛圍。一是大力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鼓勵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形成包容失敗的商業文化,打造競爭有序的市場氛圍。二是大力弘揚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鼓勵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敢于擔當、寬容失敗。三是圍繞集群發展基礎優勢及未來發展前景研判,積極引入全球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前瞻布局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四是加大對重大科技成果和典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企業的宣傳力度,提高科技創新人員在各類評選表彰中的比例,激發創新創業熱情。五是鼓勵圍繞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定期舉辦有影響力的技術峰會、創新創業大賽等,塑造產業集群創新品牌。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在线资源天堂www|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澡|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108| 高清freesexmovies性tv出水|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337p亚洲日本中国大胆69| 中文在线网在线中文|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 国产后入又长又硬|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 国产大片内射1区2区| 和邻居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久久www免费人成一看片| 亚洲熟妇av一区|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在线| 国产无套内射普通话对白|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成人网站传媒|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少妇熟女高潮流白浆|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97夜夜澡人人双人人人喊|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日韩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