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聯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15 點擊:次
產業集群能夠促進專業化分工和創新資源匯聚,是我國建設制造強國、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路徑。近年來,我國加速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底,工信部公布《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全國共20個集群成為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其中,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正式入圍,成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至此,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正式亮相。
看引領:“國家隊”“高歌猛進”
眾所周知,工信部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被業內認為是“國家隊”選拔賽,能在這場高手云集的對決中脫穎而出的“選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內產業集群的最高水準。據悉,45個國家級集群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2021年主導產業產值達19萬億元,布局建設了18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占全部國家級創新中心數量的70%,擁有國家級技術創新載體1700余家,培育創建了170余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22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產業領域方面,45個國家級集群覆蓋制造強國建設重點領域,成為引領帶動重點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各13個、新材料領域7個、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5個、消費品領域4個、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3個。
區域分布方面,國家級集群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45個國家級集群涉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個計劃單列市,其中東部地區30個、中部地區8個、西部地區5個、東北地區2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4個重點區域集群數量達30個,占總數的三分之二。
接下來,工信部將緊緊圍繞集群培育目標任務,創新思路舉措,形成政策合力,完善央地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完善產業、創新、財政、金融、區域和公共服務等集群政策支持體系,加快構建省級-國家級-世界級集群梯次培育發展體系,促進集群交流與合作,推動集群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看緣由:成渝地區已成電子信息制造業重要聚集地
在國家級集群“高歌猛進”的勢頭之下,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緣何脫穎而出,躋身“國家隊”?期間有何發展成果?未來又該怎樣發力?
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川渝兩地產業基礎好、創新實力強、滲透范圍廣的萬億級支柱產業。2022年川渝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2.2萬億元。成渝地區已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全球前十電子信息制造業聚集地。
頂層設計方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成渝地區發展。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地區要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領域,打造“云聯數算用”要素集群和“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培育超高清視頻、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文創等創新應用,聯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產業實力方面,成渝各自精彩又合作共贏。成都通過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重點產業鏈,按照“8個清”要求,形成“6個1”工作機制,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能級大幅提升。聚集華為、京東方等行業領軍企業50余家,培育衛士通、極米、天邑康和、新易盛、創意信息等本土上市企業31家。重慶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集聚區,近年來構建起“芯屏端核網”全產業鏈生態圈,形成以智能終端、軟信產業為代表的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百億級產業集群。
成渝地區特色產業齊頭并進,具體而言,集成電路領域,擁有全球最大功率半導體研究團隊,量產全國首顆x86通用芯片,搭建國內首個基于8英寸硅基光電子工藝集成平臺,建成國內第一條功率半導體12吋線,英特爾、德州儀器、SK海力士等將全球最大封測生產基地布局成渝,智能功率模塊等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
新型顯示領域,柔性顯示研發全球領先,是全球最大的AMOLED生產基地,擁有全國首條、全球第二條6代全柔性AMOLED生產線和全國首條自主建設運營的8.6代TFT-LCD生產線,建成我國首條自主研發的高精度G11代掩膜版生產線。
智能終端領域,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計算機整機生產基地和第三大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全球50%的計算機整機、10%的智能手機在成渝制造,智能投影設備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5%。
網絡安全領域,成渝地區獲批建設首個跨省域國家級網絡安全產業園區,聚集網絡安全企業300余家,承擔諸多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項目或工程,在工控安全、大數據安全、商用密碼、電磁防護等多個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創新實力是成渝兩地縱深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擁有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本科院校48所,年輸送畢業生近15萬人,其中電子科大在全國電子類專業綜合排名第一;聚集兩院院士、國家級重點人才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超3000人,擁有核心元器件、網絡安全等領域院士團隊25個;擁有國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創新中心、“芯火”雙創基地、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300余個。
看成果:多維能級全面提升
合作基礎的契合造就的良好局面是成渝地區產業集群能級的多維提升。通信建設方面,5G基站超18萬個,開通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成渝干線”,獲批建設成渝地區國家級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有國家標識解析頂級節點,7個平臺入選國家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算力樞紐方面,建成西部地區首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構建全國首個由超算、智算、云計算、邊緣計算構成的全體系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做強電子信息制造業算力支撐。
跨省協作經驗日漸豐富。聚焦規劃發展“一張圖”,累計出臺產業政策文件156項,其中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川渝電子信息產業“十四五”發展布局及產業鏈全景圖》等政策文件25項。
聚焦制度建設“一體化”,共建川渝互聯互通的市場基礎設施、統一互認的市場規則體系,發布“川渝通辦”事項210項。聯合印發營商環境優化方案,針對電子信息制造業堵點痛點問題,提出解決舉措近200條。
聚焦產業合作“一盤棋”,按照“一軸雙核、兩帶三區”總布局,構建集群協同發展新格局,建立集群示范區重點項目庫,鼓勵區(市)縣共建產業聯盟、合作園區、配套基地,提升區域協作配套水平。
產業韌性逐漸增強,重點產業鏈向成渝加速布局的趨勢日趨明顯。杭州士蘭、海康威視等國內龍頭企業加大成渝布局,華為全球存儲總部和5G網絡研發中心、新華三半導體總部等重大項目先后落地,集群上下游協作配套率提升到50%左右,已實現電子信息制造業5個大類、21個中類全覆蓋。
除了優勢和成效,還要看向未來。入圍工信部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之后,成渝兩地將堅持合作主線不動搖,繼續把電子信息制造業作為重點產業,力爭到2025年,集群總量突破2.5萬億元,打造成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支點和備份基地。
看未來:因地制宜推動領先發展、特色發展、攜手發展
目標在前,如何實現?川渝推動產業合作成為兩地共同發展重要方向。1月31日至2月4日,四川省級領導干部和市廳級主要負責同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讀書班在成都舉行,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指出,推動“五區共興”發展,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和經濟基礎,因地制宜推動領先發展、特色發展、攜手發展。
1月28日,重慶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舉行,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強調,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強化科創賦能,提升主導產業能級和競爭力。
成都產業研究院技術總監張憲濤指出,當前,在工信部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工作帶動下,各地正加快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制造業發展,成渝兩地產業高度趨同又各具特色,產業基礎雄厚并在細分領域有明顯優勢,產業互補性強且合作空間廣泛,具有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堅實基礎。推進制造強市,成都應和重慶產業錯位協同發展。
于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而言,則應持續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全面提升產業鏈水平、全域保障要素鏈暢通、全速推動數智鏈融合,不斷增強集群內生驅動力;深化創新引領方面,通過共建高能級創新共同體、共推關鍵技術攻關提速、共促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增強集群核心競爭力;推進品牌培育方面,通過提升產品品牌“附加值”、提升園區品牌“影響力”、提升會展品牌“知名度”,不斷增強集群行業影響力;推進區域協同方面,通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強化對外開放合作、深化區域協作機制,不斷增強集群輻射帶動力。
未來,成渝地區將繼續把聯手共建產業集群作為共同的政治責任和巨大的發展機遇,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和成渝地區一體化角度來謀劃建設,不斷增強集群核心競爭力、內生驅動力、行業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