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打造馬鈴薯產業集群 促進現代農業高效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6-29 點擊:次
今年以來,縣農業農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決策部署和縣委、縣政府“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經營、全產業鏈延伸、集群化發展”特色產業培育思路,堅持以水定產業、以水調結構,大力實施馬鈴薯產業集群項目,加快推進品種研發、種薯繁育、基地建設、精深加工等全鏈條產業化,馬鈴薯產業呈現出強勁發展態勢,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產業基礎。
堅持抓點示范,穩保馬鈴薯種植面積。2023年,全縣馬鈴薯播種面積達12萬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72.19萬畝)的16.62%,主要品種為大西洋,配套品種夏波蒂、希森6號、大豐等。據統計,全縣建成原原種繁育網棚及溫室240畝,年生產微型薯(原原種)8000萬粒,原種繁育基地2.1萬畝,生產原種5.92萬噸,良種擴繁基地2.9萬畝,生產一級良種8.7萬噸。主推了馬鈴薯良種繁育,施肥、點種、起壟、覆膜、覆土、打孔“六位一體”高壟密植栽培,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技術,引進了馬鈴薯“六位一體”播種機、無人植保機等匹配機械,大大提高了勞動作業效率,機械化率達到95%以上,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100%,病蟲害控制在1.5%以內。
堅持良種擴繁,提升馬鈴薯產品品質。培育壯大甘肅天潤薯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祥和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中農發山丹馬場馬鈴薯科技有限公司、山丹縣正明種植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種薯生產繁育企業,建成馬鈴薯組培中心3個,原原種繁育能力達1.2萬粒,原種繁育能力達3.8萬畝(高山隔離3.7萬畝,網棚繁育0.1萬畝),合格種薯繁育能力達8萬畝。同時,支持開展大規模土地流轉,為種薯基地落實和種薯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培育發展從事種薯繁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55家,形成了種薯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產業化服務的種薯繁育體系,實現了脫毒種薯推廣全覆蓋。
堅持科技賦能,推動馬鈴薯保值增值。積極促進院企、校企合作,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創新研發能力。我縣與甘肅農業大學達成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國家重點試驗室已在位奇鎮柳蔭村建立河西馬鈴薯育種試驗站。亞盛集團天潤薯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省農科院,與培黎職業學院合作建設馬鈴薯現代化組培中心已投產運營,組培苗生產能力從950萬株提高到1500萬株,原原種年生產能力從1500萬粒提高到2500萬粒。祥和種業與甘肅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申報成功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自主研發登記祥和1號馬鈴薯自有品種,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丹馬場三場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天潤薯業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研發培育出了丹馬3號、甘墾7號、8號、9號自有品種。
堅持品牌打造,促進馬鈴薯銷售規模。建成馬鈴薯加工企業1家(山丹縣芋興粉業有限責任公司),年收儲、加工馬鈴薯6萬噸,產馬鈴薯全粉1萬噸,開發生產馬鈴薯淀粉、薯麥混合粉、粉條、粉絲、粉皮、薯泥、攪團、馬鈴薯面條和馬鈴薯面丁等系列產品,產值達1.3億元左右,2019年被認定為“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縣建成機械冷庫12座、通風貯藏窖160余座,貯藏能力達16萬噸以上,有效地解決了種薯貯藏問題。扶持正明種植公司、志斌合作社等馬鈴薯經銷主體150余家,與中國百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上好佳、達利園等馬鈴薯加工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收購關系,年外銷商品馬鈴薯30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億元。
通過馬鈴薯產業集群項目帶動,山丹縣將整合現有馬鈴薯產業資源項目及生產要素,建設“一園四區”,力爭建成全國知名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和河西地區最具市場競爭力的高淀粉馬鈴薯生產加工基地,努力把山丹打造成西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馬鈴薯產業大縣,不斷促進現代農業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