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7-03 點擊:次
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安徽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程霞珍
“兩業融合”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即“兩業融合”),既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之選,也是暢通內循環構建雙循環的必行之策,更是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必要之舉。《安徽省“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明確了“兩業融合”的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推動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兩業融合”大有可為,未來可期。
安徽“兩業融合”成效初顯、問題漸顯
從發展成效看。一是融合產業發展規模日益壯大,已先后評定了28個區域和49家企業作為試點單位。二是融合區域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合肥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挺進“全國十強、長三角前五”,蕪湖高新區在2021年全國高新區排名中升至第36位。三是融合主體作用發揮日趨凸顯,合力集團、華米科技等融合主體的示范作用正日益彰顯。
從主要問題看。一是“兩業融合”主體亟待加強,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實現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仍任重道遠。二是“兩業融合”程度亟待加深,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突破不夠,高端領域服務需求不足,具有創新性和靈活性的融合不多。三是“兩業融合”政策亟待創新,涉及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等領域的政策供給不足,相關評價與認定體系、監測與監管體系建設亟待提升。四是“兩業融合”生態亟待構建,新項目布局難、落地難問題依然存在,技術、數據等資源集合難、共享難問題仍不可避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突出。
構建安徽“兩業融合”新主體、新模式、新政策、新標桿
打造“兩業融合”發展新主體。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領航帶動作用,鼓勵融合基礎較好、產品技術成熟的龍頭企業先行嘗試,并面向專業化的公司或平臺提供優質服務。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行業骨干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平臺型企業等各類融合主體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培育“兩業融合”發展新模式。立足產業地標和龍頭效應,推動“制造+”融合,如依托“芯屏汽合”等產業地標,力促全球性、全國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落地;強化土地、稅收、金融支持,試點柔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等,激發“兩業融合”內生動力。立足信息技術和人才戰略,推動“技術+”融合,如依托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集成電路、智能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服務型制造體系;構建高端人才“蓄水池”,靶向引進“高精尖缺特”人才,并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更大的個性空間、更高的表現平臺。
實施“兩業融合”發展新政策。強化扶持力度,打造精準政策“工具箱”。強化土地資源保障,創新彈性靈活的用地出讓方式,實現精準供給;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打造科技金融中心;強化財稅政策引導,聚焦重點產業和新興行業,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助企紓困效用。加快制度創新,打造融合發展“保險柜”。堅持問題導向,與時俱進出臺實用管用好用的政策,如破除創新成果轉化的“隱形壁壘”,為“兩業融合”鋪好路;促進產業交叉融合,為“兩業融合”搭好橋;構建互補互助的服務生態體系,為“兩業融合”架好梯。
樹立“兩業融合”發展新標桿。實施“兩業融合”品牌計劃,強化示范載體引領作用。鼓勵產業鏈條有效整合、資源要素充分涌流、服務功能精準對接的產業園區創建區域品牌;推動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打造特色品牌;遴選示范園區及特色集聚區;開展“兩業融合”示范企業、示范區域評比活動,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
來源|安徽省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