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實說·大家談】鄉村振興將力推城鄉平衡充分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2-27 點擊:326次
十九大報告做為七大戰略之一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是又一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即將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就此作出具體部署。
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出現了“六個新”,就是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連續4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新局面,農業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業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過半;農村改革展開新布局,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競相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資源環境突出問題初步得到遏制,農村正在變美;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1.2萬元。
目前我國農村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產了世界1/4的糧食,養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這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肉蛋菜果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國”。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農村的現實情況,一是農業在GDP中比重不斷下降,從最高時的30%降到現在的8.5%左右;二是農業人口在不斷減少,很多沒有離開鄉土的也不從事農業。
如就此認為“三農”不重要了是不符合國情的,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減少將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農村常住人口最新還有5.9億,農民如何實現小康是未來幾十年中國要解決的最大的問題,這是不允許農村凋敝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非凡,是在回答什么是全面小康,建設現代化強國不能少了農村。
我國目前發展中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鄉,發展中最大的不充分就是農村和農業。城鄉之間收入差距是個大問題,農村基層問題也很突出。農民增收最關鍵的是就業,耕地是農民的第一就業空間,務工經商是第二就業空間,而一二三產業融合是第三就業空間,是不依賴耕地且在農村創造的就業崗位。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一是做好鄉村社會治理,二是建設一支“三農”的隊伍。
明年具體措施包括繼續推進農村產權等制度的改革,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加快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等多個方面。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抵押等,要實現“私營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等多項內容。農業供給側改革將解決農業安全問題和農民收入問題,在增加收入方面首要是產業興旺,要多業并舉,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鄉村旅游業等其他產業,實現產業融合和產業鏈延伸,讓農民有更多收益。
小農戶仍然是中國農業經營的基本面,小農長期大量存在是發展農業、繁榮農村、鞏固執政基礎的依靠力量,政策將引導小農戶也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新型經營主體可通過股份合作、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等方式,帶動小農發展現代農業,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