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川錦江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看土地確權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0-14 點擊:次
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是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重要基礎上,從根本上保護農民土地權益,促進農村生產方式轉變的根本途徑。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農村地處城郊結合部,土地現狀錯綜復雜。農村區域內90%村民小組農村耕(園)地邊界基本消失、無法辨認,僅有10%的農村耕(園)地地塊還保留有自然邊界。針對這一客觀實際,錦江區集中民智,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確權頒證之路。
通過三種方式,確保應確盡確。一是網格確權。對已流轉、地塊自然邊界無法辨認的農村耕(園)地,根據實測結果和村民小組確權決議所明確的人均確權面積,以網格化的方式確權到地塊、到農戶。二是據實確權。對部分未流轉、地塊自然邊界清楚的農村耕(園)地,根據到地塊到農戶的實測結果和村民小組討論形成的確權決議,據實確權給仍在耕種的農戶。三是調地確權。對部分未流轉、地塊自然邊界清楚的農村耕(園)地,根據到地塊到農戶的實測結果和村民小組確權決議所明確的人均確權面積和參與確權人員,由農戶與農戶之間自行協商,簽訂調地協議,明確交地條件,實施調地確權。為切實保障確權頒證結果農民認可,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錦江區通過嚴把“四關”,即“實測關”“決議關”“審核關”“核對關”,實現地、賬、證、卡、合同“五個一致”。
通過上述的確權頒證,依法明確農民承包土地的各項權益,強化對農村耕地等各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通過權證的形式,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不僅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成為農民法定資產、經營資本,而且讓“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有了法律憑證,為農民“從長計議”吃上“定心丸”。
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既滿足農民留土離鄉的現實訴求,又解除“土地流轉”變“土地流失”的隱憂,促進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加快推動家庭承包地轉讓、互換以及其他方式的土地流轉。承包經營權屬的明晰,參與流轉主體的明確,維護土地流轉市場的基本秩序,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經營奠定堅實基礎,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以土地權屬與金融機構產生對價,實現承包經營權價值化、數量化和有償化,為探索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突圍農村融資困局創造先決條件。
錦江區在確權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將耕地依法土地流轉給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花卉產業和旅游業,前后引進了20多家龍頭企業,從根本上轉變了該區域的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規模化經營。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確權工作中,以2004年地籍臺賬集體建設用地數據為依據,通過實測將“198”區域的4918畝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給11個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
通過土地確權頒證和土地流轉,農民在不失土地權益基礎上,實現身份、生產方式的轉變。現在當地農民已和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農民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也可受雇于當地的農業企業,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房屋從事旅游服務業。收益來源實現了多元化,實際收益也大幅提高。當地農民除土地轉讓收入外,還有工資收入、房屋出租收入、集體建設用地經營收入。2014年當地農民純收入已超過兩萬元。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