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聚集區分析與研究
產業集聚區分析:
產業集聚區是指政府統一規劃,企業相對比較集中,實現資源集約利用,提高整體效益的區域。他可以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現代服務業園區、科技創新園區、加工貿易園區、高效農業園區等在內的各類開發區和園區。產業集聚區是以若干特色主導產業為支撐,產業集聚特征明顯,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吸納就業充分,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功能區。產業集聚區的基本內涵主要是“四集一轉”,即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
產業集聚區定位:
產業集聚區是指相互關聯的產業或企業根據自身發展要求,結合區位選擇集聚在城市空間特定區位的產業組織實體。
產業集群是產業集聚的重要方式,它是由具有共性或互補性而相互聯系的企業依托相關的功能服務平臺支撐的在空間上的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
產業集群作為當代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在集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制度創新、營造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內外實踐表明,加快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產業集聚區研究:
聚集經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經濟增長對聚集經濟的影響
經濟增長對聚集經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技術外溢效應來實現的,其基礎是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強調知識外溢和技術外部性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而知識外溢和技術外部性是規模經濟形成的基礎,伴隨規模經濟而來的就是聚集經濟,因此,經濟增長可以通過技術外部性帶來的規模效應影響到聚集經濟的形成。由于理論上經濟增長影響聚集經濟的因素已經比較成熟,所以對研究成果在此不再贅述。
二、聚集經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聚集經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很多。聚集經濟作為與經濟增長相伴而生的經濟現象,其形成和發展必將通過累積因果循環作用影響經濟增長。外國學者的研究主要是分析經濟活動密度特別是人口(就業)密度對生產率的影響,通過生產率建立聚集經濟與經濟增長之間聯系的橋梁。中國學者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外國學者的已有分析框架,通過對我國經驗數據的分析,研究聚集經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羅勇、曹麗莉以我國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為研究對象,選用Ellison-Galeaser指數作為聚集經濟的分析指標,通過實證檢驗得出:Ellison-Galeaser指數與工業產值之間存在高度的正相關性。張妍云從就業密度的視角,采用最小二乘法研究發現,工業的聚集可以帶動全員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章元、劉修巖選取我國城市1998-2004年的面板數據,采用工具變量對原有分析模型進行控制,得出我國歷史上鐵路基礎設施通過影響聚集經濟對我國城市的人均GDP的增長率產生顯著性影響的觀點。
三、聚集經濟的發展態勢和地區差異
聚集經濟的態勢和地區差異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反映聚集經濟的指標,來分析我國聚集經濟發展的態勢以及由此帶來的地區差異。
- 06月02日2015年中國主要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要點及解讀
- 07月14日國務院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
- 05月21日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
- 02月04日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
- 11月30日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
- 12月20日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