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業規劃內容是什么?5G行業規劃解讀
5G行業規劃內容是什么?5G行業規劃解讀
來源:未知 日期:2019-12-26 點擊:次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簡稱5G或5G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統之后的延伸。
五年規劃是國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也是一種綱領性文件。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編制五年規劃(計劃)最多的國家。"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性窗口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會建設戰略目標,向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在對"十三五"以來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政策帶動的發展成果作進一步研究,對"十三五"時期5G行業發展的問題和難題做深入分析,并計劃在2020年開始全面跟進相關規劃的制定和研究工作,為5G行業規劃指導目標和5G發展方向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為5G行業發展提供準確的市場分析內容和研究成果。
二、規劃內容
1.國際格局:從全球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國際化進入分化期。現階段,世界經濟處于緩慢復蘇階段,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風險日益加深。在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全球新一輪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國產業發展進入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舊動能順暢接續轉換,搶占全球產業發展制高點成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課題。
2.產業結構:2018年,我國二產比重小于40%,三產比重超過52%,人均GDP達到9785美元。當前我國已經從重化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化中期階段邁入到以創新驅動為主導的工業化后期階段。產業“空心化”形勢嚴峻、工業發展“大而不強”,實現制造強國的任務十分艱巨。工業智能化發展勢不可擋,人工智能對傳統制造產業鏈、價值鏈帶來革命性影響。“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國經濟由中等收入階段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關鍵時期,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將不斷涌現,對于新消費需求激活新經濟形勢需要科學預判,有序引領。
3.城市格局:新型城鎮化推進、鄉鎮振興、城鄉結構性差異及發展不平衡、城市群崛起、都市圈建設政、大灣區協同、中心城市輻射、提升城市首位度、戶籍改革……等“熱度”不斷上升目前。我國大城市進入城市化后期、城市化進程放緩,大城市面臨有機更新、城市迭代,大量鄉村人口涌入城市、同時城市人群也出現反向“歸田”的意愿,城市、城鎮、鄉村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城市間也由高熱度的“資源搶奪戰”逐步冷靜下來,走向了“產業與地區雙向匹配,企業與政府雙向選擇”的“資源協同發展”新格局,城市間不再是互相爭搶資源,而是結合自身特點差異化發展,真正實現“報團取暖、協同發展”。
4.市場變革:“十四五”期間,我國市場化進入深度改革期,改革工作中要統籌全局、整體推進,結合實際、突出重點,衡量改革的有效性要從國家改革發展全局出發,既看單項改革執行落實情況,也從戰略層面統籌考慮相關制度的集成效果。“十四五”也是進入基于法律和規則的制度完善期。對于各地區政府來說,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處理到了最為關鍵的五年,如何擺正政府的角色,“做好管理者、搭建好平臺、做好店小二”三重角色定位必須清晰明確。在做好管理者層面,政府必須能夠理解市場、懂得企業,密切關注新業態與新商業模式,才能夠更好的監管、引導市場發展;在搭建好平臺層面,政府應該有效提升財政資源的利用率,避免投資浪費、投資重復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抓住產業及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針對性的解決公共問題,促進產業及經濟的發展;在做好店小二層面,政府應對服務機制進行創新與探索,轉變執政模式與執政思路,既做到有效的服務企業發展,又避免變成被企業吸血的奶媽、保姆,應制定更加創新、有效的機制與企業保持良好有效的服務關系。
5.信息發展:3G時代使獲取信息的能力在時間和空間上達到了極致;4G通信技術開啟了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新時代,滿足了人們學習、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5G的應用將促進信息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智能終端設備性能將進一步提升,互聯網-物聯網線上線下融合對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新型技術和新型產業深度融合將全面應用于工業物聯網、車聯網及其他垂直行業的特殊應用需求,大量信息的采集、處理、分析及管理,將全面應用于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慧農業、森林防火等場景。十四五必將是智能發展的五年,各行各業都將新信息技術的升級步入新的發展模式、規劃必須充分預測、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新機會、新問題、新發展,才能夠更有效的復合時代訴求,真正起到規劃引導的作用。
6.人口結構:人口問題歷來是影響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的大問題。我國人口發展已經進入關鍵轉折期,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低于預期、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力老化程度加重等問題凸顯,“人口問題”可謂任重而道遠。“人口自身均衡發展”這一歷史性任務不光是在“十四五”期間有所應對,更應是為來10年、20年考慮的重點。短期來看,鼓勵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推進家庭能力建設、強化養老保障等將成為“十四五”期間各地區重點著眼的問題。而“人口吸引力”也成為各地區在十四五期間的重要課題之一,吸引多少人、吸引什么人、人來了做什么、可以創造什么等系列問題都需要系統謀劃與解決。各類研究型人才、創新性人才、實用性人才、技術型人才等都會成為未來五年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差異定位、精準定位的人才會成為城市實現突破發展的重要“彈藥”。
7.社會治理:當前國家經濟之繁榮前所未有,與此同時對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要求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穩定和發展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加快社會治理法治化進程,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至關重要。“服務型政府”建設將成為“十四五時期”主要命題,國家安全體系和法治體系必須持續完善,從根本上保障穩定及發展,實現長治久安。
8.生態建設:長期以來,粗放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霧霾、沙塵、水源枯竭/污染、草原退化等生態問題亟需正面應對。“十四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仍舊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無論經濟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必須以“綠色發展”作為一系列建設的前置要求,全面促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倒逼企業高質量升級發展,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為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基礎。
三、規劃解讀
十四五”規劃雖說是以往五年規劃的延續,具有普遍常規性,但目前國內外發展形勢紛繁復雜,國家處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2018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指出“以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科學編制并有效實施國家發展規劃,闡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目標在規劃期內的戰略部署和具體安排,引導公共資源配置方向,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有利于保持國家戰略連續性穩定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可見,無論是順應社會發展需求,還是滿足規劃作用提升的要求,“十四五”規劃綱要必須科學、嚴謹、高質、務實,規劃編制過程中:
1.必須突出發展規劃的統領性作用--注重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增強指導和約束功能,體現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及規范化;
2.必須由虛轉實,注重發展質量--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現代化建設”為要求,從五位一體出發,系統謀劃;
3.必須強化區域協同發展--以“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抓手;
4.必須提高規劃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術引導目標設定和規劃決策,建設智能化信息平臺提高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