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將推動多能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
“十四五”規劃:將推動多能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1-10 點擊:次
“‘十四五’期間,將推動可再生能源從補貼推動轉向動力內生,實現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系統的雙向友好性,推動多能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研究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和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長效機制。”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在1月7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水電發展論壇暨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上透露。
據中國能源報消息,鄭聲安透露,國家層面將不專門做水電、風電、光電的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期間,能源行業分領域專項規劃共分六個,分別為煤炭、油氣、電力、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體制改革。這打破了往年單獨做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專項規劃的慣例。
多能互補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的重要手段。多能互補項目以水電、光伏、光熱、風電為主要開發電源,以調峰水電站、光熱儲能系統、蓄電池儲能電站為調節電源,多種電力組合,有效解決風電和光伏不穩定、不可調的缺陷,解決用電高峰期和低谷期電力輸出的不平衡問題,減少棄風棄光棄水問題,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多能互補的最典型案例是國家首批多能互補示范工程之一的魯能海西700MW風光熱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該項目目前已全面建成并網,工程包含400MW風電項目,200MW光伏項目,50MW光熱項目和50MW儲能項目,以光伏、風電為主要輸出電源,光熱、儲能電站聯合調節,白天積蓄電力、熱量,在光伏、風力發電低谷期,以熱能、電池儲能發電作為重要補充,應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理念,構建多能互補集成優化智能調控系統,建成高效快捷、互聯互動、信息共享的綜合能源服務供需平臺,使多種能源深度融合,達到了“1+1>2”的效果。
光熱發電作為綠色的靈活調節電源,協同其它可再生能源互補發展被認為是未來光熱發電必須搶占的發展之道,多能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建設將為光熱發電的未來發展提供市場機遇。
鄭聲安透露的這一信息或許意味著,未來五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將由增量補充進入增量主體階段,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系統的雙向友好性需要多能互補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支撐,多能互補電站將有望在十四五期間成為主流的可再生能源電站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