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動態 >

臨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農業搭臺,數字辣椒唱戲,奏響三產融合富民新樂章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16 點擊:

  臨潁縣以創建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園為抓手,圍繞“穩糧、增收、建鏈”,建設小麥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加快現代要素向產業園集聚,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譽為“中國休閑食品之都”。
 
  一、基本情況
 
  臨潁縣地處中原腹地,總面積821平方公里。全縣轄10鎮4鄉2個街道辦事處,367個行政村,人口76萬人。臨潁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全縣現有耕地87.3萬畝,糧食年產量達53萬噸。
 
  臨潁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范圍覆蓋王孟鎮、窩城鎮、王崗鎮、皇帝廟鄉、陳莊鄉等9個鄉鎮,總面積約452平方公里,耕地51.1萬畝,總人口38.67萬人。產業園主導產業為優質小麥(套作辣椒),小麥種植規模45.7萬畝,產量23.7萬噸,其中通過“麥椒套作”創新模式復合種植優質辣椒22.9萬畝,產量7.3萬噸。
 
  產業園構建了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小麥、辣椒全產業鏈條,總產值達到246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148.8億元,占比超過60%。產業園形成了四大百億級加工產業集群:以南街村集團等為代表的面制品產業集群,以盼盼、親親等為代表的烘焙膨化產業集群,以中大恒源等為代表的功能性食品產業集群,以頤海食品、南德調味品等為代表的調味品產業集群。園區培育中國馳名商標17件、省級著名商標33件、河南省名牌產品11個,培育食品加工企業128家;依托麥椒套種示范區,建設麥椒特色觀光園區;融合南街村紅色文化,發展紅色農旅綜合體驗業態;依托王崗“中國辣椒第一鎮”,建設特色辣椒餐飲美食街。產業園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休閑農業產值達到1250萬元。園區帶動17.2萬農民就業創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1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5%。
 
  二、資源優勢
 
  (一)自然資源
 
  1.適宜的光熱條件。臨潁縣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5℃,一月份平均氣溫0.5℃,七月份平均氣溫28℃,全年無霜期226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光照充足為小麥、辣椒等作物生長創造了良好的光熱條件。
 
  2.優良的土壤條件。臨潁縣地勢平坦,地貌自西北向東南略微傾斜,最高海拔為74.2米,最低為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降為0.58%。全縣境內土質有黑粘土、兩合土、黃壤土、黃粘土、黃沙土、淤土等,土壤pH值在6.5~7.5之間,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達16.35克/千克,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0.90克/千克,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13.05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含量117.29毫克/千克。耕作性能好,肥力較高,宜于多種農作物生長。
 
  3.便利的水環境。臨潁縣內大小枝干河流共計18條,全長318公里,水域面積30922畝。產業園所在為平原高產排灌區,旱能澆、澇能排,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21年末,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0%。
 
  (二)區位交通
 
  臨潁縣隸屬河南省漯河市,位于鄭州市與武漢市兩大中心城市的中間地帶,地處中原城市群東部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交匯處,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節點城市,又是淮河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中指出:推動鄭州都市圈擴容提質,漯河將成為其中重要的新興增長中心,重點提升其全國性流通樞紐功能,臨潁作為漯河特別合作區之一,是漯河市全方位發展的重要縣城,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臨潁縣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石武高鐵縱貫南北,329省道橫穿東西,與中原六省省會之間的運輸半徑均在5小時之內,距新鄭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路程,具有承東啟西、通南達北的交通區位優勢。
 
  三、做法成效
 
  (一)組織管理高效
 
  臨潁縣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工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園長、常務縣長和主管縣長為副組長的“雙組長制”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產業園建設工作的綜合協調、監督指導;成立產業園管委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產業園的具體實施、基礎保障、招商引資等工作;制定產業園創建年度實施計劃,將相關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政策資源,合力推進創建工作;同時建立產業園創建任務目標考核體系,明確各部門的創建工作考評標準,推行目標責任制,逐層分解任務指標,對重點項目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動態管理、定期通報,確保各項創建任務快速推進,高質量落實。
 
  (二)“三鏈同構農食融合”,構筑農業發展新模式
 
  產業園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著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推動小麥、辣椒產業提質升級。一是“五個打通”延伸產業鏈,產業園引進培育食品加工企業128家,實施小辣椒生產與食品加工、食品包裝、大健康產業、添加劑產業、電商物流產業“五個打通”,構建了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全產業鏈。二是品牌培育提升價值鏈,園區深化品牌培育戰略,推動農產品地理標志、區域公共品牌、綠色有機農產品、中國著名商標等品牌標識建立。園內培育中國馳名商標17件、省級著名商標38件、河南省名牌產品11個,注冊有“潁山紅”“潁川田園公社”“綠隆”“田老大”等辣椒產業商標。三是產銷銜接打造供應鏈,產業園通過開展產業戰略合作,引進中國供銷·辣椒電商物流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成我國中部地區最大辣椒冷庫群,形成了豫中南最大辣椒批發交易市場,有力支撐臨潁縣“中國休閑食品之都”建設。
 
  (三)融合四大平臺,實現產業興旺
 
  臨潁縣充分利用國家級平臺資源,統籌推行“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數字鄉村試點縣+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的協同共建、一體布局建設模式,共同推動現代農業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一是統籌財政資金,產業園實施全產業鏈重大工程,打造全產業鏈高效發展“2335”雁陣模式。二是園區圍繞“田、村、政、人”,完善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三是園區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四)開展智慧農業,創建中國數字辣椒之都
 
  臨潁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政企學研聯合研發,落地應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一是全程機械化生產,產業園開展辣椒種植采收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機研發應用,研發5G無人駕駛拖拉機、辣椒直播機、噴藥植保機、收獲機等專用機械,提升耕種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二是標準化種植,產業園制定生產規范標準,宣貫標準化生產技術,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控、統一技術服務,推進單品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三是智能化管理,產業園構建農業物聯網數字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通產業鏈各環節,建設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土壤墑情監測、氣象環境監測、病蟲害預警與防控等系統,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管理,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五)完善四級鏈條,打造綠色全產業鏈
 
  產業園立足小麥、辣椒產業,構建四級產業鏈條,促使小農戶與大市場緊密結合,打造富農新引擎:以鄉鎮為單位,培育發展科技領先、高點起步、規模發展的產業大戶,形成150個左右的小鏈條;三級鏈條:在縣級層面上,全面整合產業四級鏈條,構建出特色顯著、體系基本完善的30~50個區域性鏈條;二級鏈條:以新型職業農民領軍人物、行業帶頭人等為引領,形成具有帶動能力強、具備市場競爭力的5~10個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鏈條;一級鏈條:以產業龍頭企業、聯合體、產業集群為主,培育形成3~5個大鏈條。
 
  (六)創新利益聯結機制
 
  臨潁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新半托管菜單式科技服務模式、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模式、公司承包綜合試驗服務模式等模式,不斷完善生產經營體系,同時設立辣椒創新創業孵化園,支持人才返鄉創業。
 
  1.半托管菜單式科技服務模式。農戶將田地托管給運營企業,負責作物的全周期管理,運營企業獲得一定運營費用,村集體獲得一定的管理費用。園區已在三家店鎮邊劉村、瓦店鎮楊裴城村、王崗鎮水牛宋村、梁崗村等地實施托管運營12000畝。
 
  2.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模式。企業保底農戶基礎收益(土地租金)+收益分紅。土地租金+農資成本+人工成本=企業運營總成本,農作物銷售收益-企業運營總成本=收益分紅部分,收益分紅部分由農戶、村集體和運營企業三方共同分紅,園區已在瓦店鎮楊裴城村、王崗鎮水牛宋村、梁崗村、墩臺李村實施分紅模式4000畝。
 
  3.公司承包綜合試驗服務模式。產業園通過地方政府搭建平臺,結合社會資金注入,進行農作物的機械直播技術、良種繁育技術、基質化育苗等新裝備、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應用,為臨潁農業發展探索更多、更先進的技術和應用。
 
  (七)政策扶持有力
 
  為加快推進國家級、省級產業園建設,臨潁縣出臺一系列扶植政策,并指定有效的建設實施方案,“兩園”累計整合專項財政資金超過7億元,撬動金融社會資本超過70億元,并積極推動銀行、保險金融機構融入產業園建設,解決產業園企業、農戶的融資困難,項目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2萬人。此外,臨潁縣積極推廣產業園區的用地、科技創新、人才支撐政策,保障產業園的建設,不斷完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為產業園建設發展營造更好的政商環境。
 
  四、產業特色
 
  (一)小麥全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
 
  臨潁縣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現有耕地87.3萬畝,糧食年產量53萬噸,被確定為國家糧食核心區產量大縣、國家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千億斤規劃重點縣和河南省基本農田保護示范縣,以臨潁縣為領頭單位的河南強筋小麥產業集群于2021年入選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目前,全縣優質專用小麥收獲面積40萬畝,主要集中在產業園范圍內,2021年產業園小麥產量達23.72萬噸。臨潁縣年加工小麥130萬噸,加工轉化能力達90%,已形成涵蓋原料基地生產、加工、檢測、包裝、銷售、物流等環節在內的完整產業發展鏈條,構建了小麥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全產業鏈,在全國縣區中達到了領先水平。
 
  (二)麥椒套種模式穩糧增收保生態
 
  麥椒套種是小麥和小辣椒間作套種、一年兩收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臨潁縣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試驗推廣。2009-2014年,臨潁縣組織專家針對縣內應用最多的2:2、3:2、4:2、5:2四種“麥椒套種”模式,開展了“小辣椒規模化種植配套技術集成及應用”項目研究,通過產量效益對比試驗,最終確定“二二式”麥椒套種穩糧促經、優質高產種植模式,并進行全縣推廣。該項成果獲2015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產業園內麥椒套種22.9萬畝,探索出了平原農區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產業效益雙結合的發展之路,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夯實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保障基礎;二是有效解決了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問題,比傳統純麥種植畝均增收3000元以上,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是有效降低病毒病、疫情發病率,減少了農藥的施用量,提升了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發揮良好的生態環保功能。


 

主頁 > 專題研究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動態 >

臨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農業搭臺,數字辣椒唱戲,奏響三產融合富民新樂章

2022-12-16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臨潁縣以創建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園為抓手,圍繞“穩糧、增收、建鏈”,建設小麥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加快現代要素向產業園集聚,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譽為“中國休閑食品之都”。
 
  一、基本情況
 
  臨潁縣地處中原腹地,總面積821平方公里。全縣轄10鎮4鄉2個街道辦事處,367個行政村,人口76萬人。臨潁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全縣現有耕地87.3萬畝,糧食年產量達53萬噸。
 
  臨潁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范圍覆蓋王孟鎮、窩城鎮、王崗鎮、皇帝廟鄉、陳莊鄉等9個鄉鎮,總面積約452平方公里,耕地51.1萬畝,總人口38.67萬人。產業園主導產業為優質小麥(套作辣椒),小麥種植規模45.7萬畝,產量23.7萬噸,其中通過“麥椒套作”創新模式復合種植優質辣椒22.9萬畝,產量7.3萬噸。
 
  產業園構建了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小麥、辣椒全產業鏈條,總產值達到246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148.8億元,占比超過60%。產業園形成了四大百億級加工產業集群:以南街村集團等為代表的面制品產業集群,以盼盼、親親等為代表的烘焙膨化產業集群,以中大恒源等為代表的功能性食品產業集群,以頤海食品、南德調味品等為代表的調味品產業集群。園區培育中國馳名商標17件、省級著名商標33件、河南省名牌產品11個,培育食品加工企業128家;依托麥椒套種示范區,建設麥椒特色觀光園區;融合南街村紅色文化,發展紅色農旅綜合體驗業態;依托王崗“中國辣椒第一鎮”,建設特色辣椒餐飲美食街。產業園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休閑農業產值達到1250萬元。園區帶動17.2萬農民就業創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1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5%。
 
  二、資源優勢
 
  (一)自然資源
 
  1.適宜的光熱條件。臨潁縣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5℃,一月份平均氣溫0.5℃,七月份平均氣溫28℃,全年無霜期226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光照充足為小麥、辣椒等作物生長創造了良好的光熱條件。
 
  2.優良的土壤條件。臨潁縣地勢平坦,地貌自西北向東南略微傾斜,最高海拔為74.2米,最低為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降為0.58%。全縣境內土質有黑粘土、兩合土、黃壤土、黃粘土、黃沙土、淤土等,土壤pH值在6.5~7.5之間,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達16.35克/千克,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0.90克/千克,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13.05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含量117.29毫克/千克。耕作性能好,肥力較高,宜于多種農作物生長。
 
  3.便利的水環境。臨潁縣內大小枝干河流共計18條,全長318公里,水域面積30922畝。產業園所在為平原高產排灌區,旱能澆、澇能排,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21年末,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0%。
 
  (二)區位交通
 
  臨潁縣隸屬河南省漯河市,位于鄭州市與武漢市兩大中心城市的中間地帶,地處中原城市群東部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交匯處,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節點城市,又是淮河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中指出:推動鄭州都市圈擴容提質,漯河將成為其中重要的新興增長中心,重點提升其全國性流通樞紐功能,臨潁作為漯河特別合作區之一,是漯河市全方位發展的重要縣城,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臨潁縣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石武高鐵縱貫南北,329省道橫穿東西,與中原六省省會之間的運輸半徑均在5小時之內,距新鄭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路程,具有承東啟西、通南達北的交通區位優勢。
 
  三、做法成效
 
  (一)組織管理高效
 
  臨潁縣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工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園長、常務縣長和主管縣長為副組長的“雙組長制”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產業園建設工作的綜合協調、監督指導;成立產業園管委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產業園的具體實施、基礎保障、招商引資等工作;制定產業園創建年度實施計劃,將相關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政策資源,合力推進創建工作;同時建立產業園創建任務目標考核體系,明確各部門的創建工作考評標準,推行目標責任制,逐層分解任務指標,對重點項目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動態管理、定期通報,確保各項創建任務快速推進,高質量落實。
 
  (二)“三鏈同構農食融合”,構筑農業發展新模式
 
  產業園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著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推動小麥、辣椒產業提質升級。一是“五個打通”延伸產業鏈,產業園引進培育食品加工企業128家,實施小辣椒生產與食品加工、食品包裝、大健康產業、添加劑產業、電商物流產業“五個打通”,構建了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全產業鏈。二是品牌培育提升價值鏈,園區深化品牌培育戰略,推動農產品地理標志、區域公共品牌、綠色有機農產品、中國著名商標等品牌標識建立。園內培育中國馳名商標17件、省級著名商標38件、河南省名牌產品11個,注冊有“潁山紅”“潁川田園公社”“綠隆”“田老大”等辣椒產業商標。三是產銷銜接打造供應鏈,產業園通過開展產業戰略合作,引進中國供銷·辣椒電商物流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成我國中部地區最大辣椒冷庫群,形成了豫中南最大辣椒批發交易市場,有力支撐臨潁縣“中國休閑食品之都”建設。
 
  (三)融合四大平臺,實現產業興旺
 
  臨潁縣充分利用國家級平臺資源,統籌推行“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數字鄉村試點縣+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的協同共建、一體布局建設模式,共同推動現代農業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一是統籌財政資金,產業園實施全產業鏈重大工程,打造全產業鏈高效發展“2335”雁陣模式。二是園區圍繞“田、村、政、人”,完善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三是園區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四)開展智慧農業,創建中國數字辣椒之都
 
  臨潁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政企學研聯合研發,落地應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一是全程機械化生產,產業園開展辣椒種植采收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機研發應用,研發5G無人駕駛拖拉機、辣椒直播機、噴藥植保機、收獲機等專用機械,提升耕種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二是標準化種植,產業園制定生產規范標準,宣貫標準化生產技術,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控、統一技術服務,推進單品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三是智能化管理,產業園構建農業物聯網數字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通產業鏈各環節,建設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土壤墑情監測、氣象環境監測、病蟲害預警與防控等系統,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管理,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五)完善四級鏈條,打造綠色全產業鏈
 
  產業園立足小麥、辣椒產業,構建四級產業鏈條,促使小農戶與大市場緊密結合,打造富農新引擎:以鄉鎮為單位,培育發展科技領先、高點起步、規模發展的產業大戶,形成150個左右的小鏈條;三級鏈條:在縣級層面上,全面整合產業四級鏈條,構建出特色顯著、體系基本完善的30~50個區域性鏈條;二級鏈條:以新型職業農民領軍人物、行業帶頭人等為引領,形成具有帶動能力強、具備市場競爭力的5~10個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鏈條;一級鏈條:以產業龍頭企業、聯合體、產業集群為主,培育形成3~5個大鏈條。
 
  (六)創新利益聯結機制
 
  臨潁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新半托管菜單式科技服務模式、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模式、公司承包綜合試驗服務模式等模式,不斷完善生產經營體系,同時設立辣椒創新創業孵化園,支持人才返鄉創業。
 
  1.半托管菜單式科技服務模式。農戶將田地托管給運營企業,負責作物的全周期管理,運營企業獲得一定運營費用,村集體獲得一定的管理費用。園區已在三家店鎮邊劉村、瓦店鎮楊裴城村、王崗鎮水牛宋村、梁崗村等地實施托管運營12000畝。
 
  2.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模式。企業保底農戶基礎收益(土地租金)+收益分紅。土地租金+農資成本+人工成本=企業運營總成本,農作物銷售收益-企業運營總成本=收益分紅部分,收益分紅部分由農戶、村集體和運營企業三方共同分紅,園區已在瓦店鎮楊裴城村、王崗鎮水牛宋村、梁崗村、墩臺李村實施分紅模式4000畝。
 
  3.公司承包綜合試驗服務模式。產業園通過地方政府搭建平臺,結合社會資金注入,進行農作物的機械直播技術、良種繁育技術、基質化育苗等新裝備、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應用,為臨潁農業發展探索更多、更先進的技術和應用。
 
  (七)政策扶持有力
 
  為加快推進國家級、省級產業園建設,臨潁縣出臺一系列扶植政策,并指定有效的建設實施方案,“兩園”累計整合專項財政資金超過7億元,撬動金融社會資本超過70億元,并積極推動銀行、保險金融機構融入產業園建設,解決產業園企業、農戶的融資困難,項目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2萬人。此外,臨潁縣積極推廣產業園區的用地、科技創新、人才支撐政策,保障產業園的建設,不斷完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為產業園建設發展營造更好的政商環境。
 
  四、產業特色
 
  (一)小麥全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
 
  臨潁縣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現有耕地87.3萬畝,糧食年產量53萬噸,被確定為國家糧食核心區產量大縣、國家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千億斤規劃重點縣和河南省基本農田保護示范縣,以臨潁縣為領頭單位的河南強筋小麥產業集群于2021年入選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目前,全縣優質專用小麥收獲面積40萬畝,主要集中在產業園范圍內,2021年產業園小麥產量達23.72萬噸。臨潁縣年加工小麥130萬噸,加工轉化能力達90%,已形成涵蓋原料基地生產、加工、檢測、包裝、銷售、物流等環節在內的完整產業發展鏈條,構建了小麥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全產業鏈,在全國縣區中達到了領先水平。
 
  (二)麥椒套種模式穩糧增收保生態
 
  麥椒套種是小麥和小辣椒間作套種、一年兩收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臨潁縣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試驗推廣。2009-2014年,臨潁縣組織專家針對縣內應用最多的2:2、3:2、4:2、5:2四種“麥椒套種”模式,開展了“小辣椒規模化種植配套技術集成及應用”項目研究,通過產量效益對比試驗,最終確定“二二式”麥椒套種穩糧促經、優質高產種植模式,并進行全縣推廣。該項成果獲2015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產業園內麥椒套種22.9萬畝,探索出了平原農區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產業效益雙結合的發展之路,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夯實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保障基礎;二是有效解決了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問題,比傳統純麥種植畝均增收3000元以上,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是有效降低病毒病、疫情發病率,減少了農藥的施用量,提升了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發揮良好的生態環保功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国内外精品激情刺激在线| 天天干天天日夜夜操|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 国产黄三级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 欧美老少配孩交|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另类老妇奶性生bbwbbw|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好爽好黄的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丁香花|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性久久久久久久|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国语少妇高潮对白在线|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毛茸茸厕所偷窥xxxx|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观看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车上震动a级作爱视频|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藏春阁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