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動態 >

關于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2-21 點擊: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四川省更高水平建設天府糧倉的核心區,承擔著提升糧油產業發展能級的核心任務,其發展對四川和全國糧油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具有極為重要的示范引領效應。
 
  從總體上看,地處崇州的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具有基礎條件優越、管理制度優化、產業體系較為完善、農業共營制創新推廣及農村改革集成推進等主要優勢,面臨鄉村旅游消費市場升溫、食品安全需求提升、政策疊加等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耕地資源的競爭性擠壓、土壤重金屬污染、人才短缺三大劣勢,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農業全產業鏈布局較晚、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面臨同質化競爭三大挑戰。全面提升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能力和水平,是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
 
  01
 
  產業園建設現狀的基本判斷
 
  (一)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具有保障糧食安全和探索糧油產業發展模式的雙重責任,需要強化特殊性的政策支持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國家級糧食產業示范區,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戰略安全的政治使命和探索糧油產業發展模式的特殊責任。然而,相對于高附加值、高利潤的蔬菜、水果、花木等經濟作物,糧油產業是傳統弱勢產業,投資回報率較低。產業園區的產業發展因堅守于糧油產業而放棄了更高回報率的蔬菜、水果、中藥材等其他產業,產業園區內的農業經營主體也因堅守于糧油產業而難以實現更大的發展盈利。因此,有必要對產業園區內的糧油產業采取特殊性的政策保護,繼續保持適度規模經營補貼、稻田濕地生態補償補貼等,重點在農田整理、田間道路、灌溉體系和金融保險等方面確保政策優惠不減少、政策支持力度不減弱、政策支持強度不降低,進一步強化土壤改良、生產性設施用地、渠道終端、品牌營銷等支持政策,以減低糧油經營主體的機會成本損失,在保證糧油產業發展穩定性的基礎上實現糧油產業轉型升級
 
  (二)糧油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期,但對政策性補貼的過度依賴弱化了糧油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糧油產業面臨著十分緊迫的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一方面,盡管產業園區具有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職能,但從水稻和油菜單產水平來看并沒有顯著優勢。同時,受益于農業共營制創新,產業園區糧油產業20畝以上規模經營土地占比已經達到70%以上,適度規模經營已處于較高水平。總體上,僅靠提升單產產量和規模化經營來增加產業園區糧油產業效益的潛力空間有限。另一方面,生產成本的上升、市場競爭的加劇及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糧油產品的需求等因素又迫切要求糧油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然而,作為糧油生產主要組成部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農業職業經理人普遍存在著對政策性補貼的過度依賴。高額補貼雖有利于保障職業經理人收入、維持合作社運營,但同時形成消極性路徑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職業經理人、合作社積極尋求產業轉型、拓展市場機會的內生動力。
 
  (三)糧油產業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但部分共同的社會化服務需求仍然難以滿足
 
  作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唯一入選全國首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的地區,崇州市社會化服務水平長期位列全省前列,這也是“農業共營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支撐。目前,產業園區已建立了較為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力地促進了生產成本的下降和生產效率的改進。但從支撐糧油產業持續高效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產業園區社會化服務仍然存在制約性短板,服務體系仍需要拓展升級。一方面,隨著產業園區內糧油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程度的提高,糧油產業經營主體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已由單項拓展到綜合、由生產前端擴散到全鏈條。產業園區盡管在糧油生產性服務層面已較為健全,但仍有相當部分社會化服務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如高標準農田因后期管護不足造成溝渠損毀,進而影響農業機械的使用;缺乏農產品冷鏈烘干設施;合作社糧油產品普遍采取自產自銷模式,合作社自創品牌的能力不足與農業公共品牌使用效率不高并存;農業用工保險無法覆蓋占農業用工相當比例的60歲以上高齡老人等。一些地塊亟需進行土壤改良以解決重金屬污染。另一方面,產業園區內社會化服務體系資源整合不足。例如政策信息存在不對稱現象,部分農業經營主體對政策支持項目的名稱、內容及申報程序等知曉度不夠,導致其難以獲得政策支持。并且,產業園區現有社會化服務供給主體仍以個體發展為主,與區域外部服務主體的合作仍顯不足。因此,如何搭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彌補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基礎設施、農機具、營銷品牌、用工保險等環節短板,并提高政策信息的知曉度;以及構建與區域外服務主體的多元化和多層次的合作機制,是產業園區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構建整體性的發展聯動機制與強化個性化的支持政策并舉,是產業園區建設的重要方向
 
  按照產業生態圈的理念,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需創新綜合性的鄉村發展模式,統籌多元產業和業態、多元經營主體、多個行政區域,形成產業集群、主體協作、空間融合的發展格局。而目前,產業園區內既有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也有種植、養殖等傳統產業;既有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也有相對較弱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既有基礎優越、產業興旺的經濟發達村莊,也有部分基礎條件薄弱、產業發展困難重重的村莊。因此,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不應該僅局限于通過推動重點項目、引進大型企業、培育高端產業以實現快速的產業轉型升級,而應該同時注重對生產主體眾多的糧油產業給予個性化的政策支持,使其有足夠的能力在競爭中生存并發展壯大。此外,應特別重視同步構建多元產業和業態的融合發展機制、多元經營主體的互助共享機制及跨區域的聯動發展機制,打造產業共同體。如糧油產業可以為鄉村旅游提供田園景觀、消費場景、旅游產品等,為“吃、住、行、游、購、娛”等全鏈條旅游要素提供支撐,而鄉村旅游可助力糧油產業的產品營銷、品牌塑造與推廣。通過構建糧油產業與其他特色優勢產業、鄉村旅游等共生和諧關系,有效發揮“1+1>2”的產業協同效應。
 
  (五)有效盤活集體資源資產和發展集體經濟,應當成為助農增收和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各地的成功實踐表明,以集體經濟組織為載體,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土地資源,能夠實現鄉村面貌的整體改觀、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及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等多元目標。從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現實來看,大量閑置宅基地和農房、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尚未盤活,集體經濟組織與產業發展大多缺乏緊密銜接,集體經濟薄弱村和空殼村占比較大,這表明盤活集體閑置資源和發展集體經濟具有較大的潛力空間。因此,產業園區應充分應用前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采取集體自營、多村聯營以及與社會資本合營的經營模式,通過盤活資源、發展產業、提供服務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進而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02
 
  產業園建設應當實施八大行動
 
  當前,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仍面臨著產業用地及裝備有待加強、糧油全產業鏈有待強化、產業融合協同有待加深、產業支撐配套力度有待加大、農民增收潛力有待挖掘五大困境。為實現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的有機統一,產業園區應以建成國家一流、西南地區頂尖的優質糧油產業融合示范區為目標,按照產業主體共創、產業價值共享、產業業態共融、產鄉人境共生的原則,堅持打造優質糧油全產業鏈集群與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兩大路徑,加快實施產業升級八大行動:
 
  (一)價值躍升:優勢主導產業升級行動
 
  一是產品升級。創新以品質提升為導向的補貼機制,強化綠色生態、產業鏈中后端環節的補貼,發展高端功能型大米和中高端綠色大米,打造天府精品生態稻米產業示范區,提升糧油優質率。
 
  二是業態升級。建設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強化對稻田綜合種養的政策支持。試點推行優質糧油、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定制農業模式。依托崇州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總部配套建設稻田綜合種養產業孵化基地與平臺。
 
  三是生產升級。推廣糧經復合和稻田輪作模式、循環農業。制定有機肥料和低毒生物農藥使用的激勵補助政策。
 
  四是渠道升級。加快布局線上渠道,探索與國內知名的社區生鮮O2O平臺合作;逐步完善線下渠道,加強與商超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的合作。
 
  五是品牌升級。構建“區域公共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的品牌體系,出臺品牌建設激勵政策,促進多元經營主體抱團共建共營品牌。支持區域內領軍型企業打造系列品牌、品牌族群。
 
  (二)全鏈布局:核心糧油產業強鏈行動
 
  一是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糧油精深加工產業鏈,開展功能大米、米制食品及米酒、醪糟、米粉等特色米制品加工,開展米糠粕飼料、米糠油等副產品加工。將榿泉農業加工聚集區創建為成都市級精深加工區。
 
  二是搶占高端種業高地。加強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設水稻、油菜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水稻創新創意研發中心和現代高端種業基地。
 
  三是打造糧油企業總部基地。圍繞產業鏈薄弱環節,招引領軍型企業,集聚功能性、平臺性的配套和關聯企業,打造產業集群。
 
  (三)互融互通:產業業態融合創新行動
 
  一是以稻田和林盤為業態融合的空間載體。建設“稻田+”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依托稻田和林盤打造具有區域顯示度的觀光、休閑、文體等業態,營造特色人文場景和景觀場景。
 
  二是以旅游為業態融合的重要抓手。推進“隆興—道明—王場”、“錦江—觀勝”兩條示范帶和道明竹編非遺小鎮等文旅特色鎮建設。在南部8個鄉鎮打造生態農業環線公園,在北部區域打造國家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
 
  三是以文化為業態融合鑄魂。將產業園區生態糧油文化融入到景觀打造和糧油產品包裝、品牌形象設計、宣傳推廣之中。打造產業園區代表性文旅產品,選址建設崇州糧油博物館,開展崇州糧油產業園區“天府農耕文明”游學教育項目,建設一批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
 
  四是以營銷實現業態融合價值。營造優質的體驗式消費場景,打造崇州糧油產業園區核心IP,形成“核心IP+特色村鎮+餐飲住宿+文創產品研產銷”融合的產業鏈。
 
  (四)技術提質:產業技術供給提升行動
 
  一是建立科研共同體。實施“院校地企”深度融合,形成糧油科技“產學研用”鏈條。制定實施“糧油硅谷”建設方案,創建全國糧油生產高新技術應用示范區。
 
  二是提升農業機械化。加大適宜性農機新技術、新機械推廣力度,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
 
  三是推動農業標準化。完善優質糧油和稻田綜合種養的標準化制度體系,推進農產品加工標準化提升工程。加快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四是推進農業智能化。建立智慧種植管理體系,推進加工倉儲環節智能化,探索“產業運營+大數據”的品牌運營模式,開發集信息發布、政策宣講、市場交易、品牌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的APP。
 
  (五)筑牢基礎:產業服務體系優化行動
 
  一是升級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強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總部,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組建綜合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建設優質糧油技術服務體系,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打造西南農產品交易結算中心。
 
  二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業“七網”配套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農機具存放設施與農產品烘干儲存設施建設等。完善生產性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加強公共服務性基礎設施建設,引進一批科研、孵化等行業服務企業。
 
  三是完善冷鏈物流。建設以“成都·崇州潤恒城”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為核心,以若干終端農產品配送網點為支撐的“1+N”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體系。
 
  (六)厚植本底:農業生產環境改造行動
 
  一是加強農業生產環境治理。將加強水環境和土壤環境治理,建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開展輪作休耕試點。
 
  二是加大綠色生產技術應用。采用新型清潔生產技術,支持改造升級節糧節能加工成套裝備生產線。
 
  三是強化綠色發展制度約束。建立綠色農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農業投入品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綠色農業發展一票否決制度。
 
  (七)主體賦能:農業經營主體增收行動
 
  一是加強經營主體賦能。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專項激勵政策,強化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輸入。分類培育一批綠色生產、農業社會化服務、營運管理類專業型農業職業經理人。開展鄉村融合型人才新育行動,選拔培育一批農業文化創意、農業康養、農村電商、品牌營銷、規劃設計等專業人才。
 
  二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培育勞動密集型的鄉村旅游服務、康養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服務行業。暢通就業渠道,加強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發揮勞務合作社、勞務派遣公司的中介聯結作用。推動返鄉創新創業示范鄉鎮和“創客村”建設,引導農民就業轉創業。
 
  三是促進勞動價值增值。增強稻田綜合種養、高端種業、糧油產品精深加工、文創康養等高端高附加值產業對農民的覆蓋面。開展“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促進部分有發展能力的農民由依靠勞動力低端低薪就業向依靠技能向管理、技術層級高端高薪就業。
 
  四是打造產業利益共同體。促進農業與文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引導農民為外來游客提供餐飲、住宿、演出、伴手禮、等配套旅游產品和服務,促進農民以資金、宅基地和農房等資源入股的形式分享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溢價增值。打造“農業共營制”升級版,探索構建“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推廣和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模式,探索以入股經營、產品聯營、資產聯營等形式,讓農民分享農產品精深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增值收益。
 
  五是降低生產經營風險。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和提高保險水平,探索實施特色農產品保險,推進糧油災害性保險、目標價格保險補貼等,完善農業用工保險制度。
 
  (八)集體增效:集體經濟創新共富行動
 
  一是盤活集體閑置資源。整合農村承包地、閑置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資源,以“三變”模式為主要手段鼓勵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現代農業、農商文旅體融合產業。
 
  二是拓展多元服務。支持和鼓勵集體經濟組織承接公共服務類財政項目,為經營主體提供生產性服務和配套性物業服務。
 
  三是促進跨區聯合。探索集體經濟跨區域合作機制,鼓勵多個村集體共同入股的形式組建集體經濟聯營體,發展集體經濟飛地發展模式,推廣“天府文化+設計師聯盟+集體經濟組織”機制。
 
  四是建立產業園區集體經濟運營管理平臺。平臺負責集體經濟發展指導,統籌全域集體經濟組織業態管理。
 
  五是加強集體經濟發展的財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確保產業園區內集體經濟空殼村全消除。
 
  03
 
  產業園高質量發展需要強化政策支持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已有良好基礎,但同時面臨諸多應當高度重視的問題和挑戰,為促進其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需要強化以下六個方面的政策支持。
 
  (一)優化政策激勵導向
 
  一是強化綠色優質的政策支持導向。開展單季休耕補貼。強化糧油產業綠色綜合種養的政策支持。探索將群眾意愿不強、成本高但卻是綠色農業生產方式形成關鍵和薄弱環節的土壤修復、有機肥增施和稻草秸稈粉碎還田等納入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目錄。
 
  二是強化全鏈建設的政策支持導向。推進個性化、功能化糧油產品從設計、生產到營銷的全產業鏈政策支持。支持發展社區支持農業、會員配送、訂制農業等新型精準營銷模式。完善農產品品牌注冊、培育、拓展、保護機制。建立農產品品牌動態監管和淘汰退出機制,完善“區域公用性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的品牌體系。
 
  三是強化產業融合的政策支持導向。鼓勵開發與鄉村旅游深度結合的糧油產品。盡快完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標準體系。扶持發展農業會展、康養、文創等增強區域顯示度和影響力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四是突出示范引領的政策支持導向。統籌相關資金積極支持糧油產業示范基地和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示范村、示范農家樂、示范民宿的評選和創建。
 
  (二)落實產業用地保障
 
  一是開展可利用土地資源調查。結合全國第三次國土資源調查,對產業園區內閑置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資源進行摸底調查和統計,并同步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
 
  二是規范農用地管理制度。擴大農用地轉用農業設施用地的彈性空間,明確農用地可轉用進行設施建設的條件、范圍和程序,明晰“可為”與“不可為”的邊界。
 
  三是盤活閑置土地資源。盤活閑置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盤活鎮街廢棄的學校、醫院、糧庫等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占地。
 
  四是創新供地模式。采用“有償騰退復墾-節余指標收儲-臺賬動態管理-流量統籌使用”的轉換利用方式,使土地資源與項目精準對接。按照“建多少、轉多少、征(占)多少”的原則開展點狀用地報批,根據規劃性質和土地用途靈活供應。探索在重要產業項目周邊實行國有和集體建設用地混合利用。
 
  (三)加強財政金融支持
 
  一是優化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推動財政資金補助改股份、改基金、改購買服務、改擔保、改貼息的“五補五改”。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成立產業融合發展基金,建立糧油產業發展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和提高保險水平,加大糧油、蔬菜等產業化經營項目的貸款貼息力度。
 
  二是強化金融支持。加大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小微型新型經營主體的貸款支持力度,適度降低貸款門檻。探索風險投資模式。創新聯保、反擔保等農地產權抵押融資模式,探索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農業補貼質押貸款、糧油產品倉單質押等融資模式。完善“農貸通”融資綜合服務平臺。鼓勵發展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內置金融模式。
 
  (四)完善人才支撐體系
 
  一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搭建“新農人”參與農業農村發展平臺,設立創業創新基金,加強對創業人員的技術、獎勵、融資、社保等扶持。
 
  二是引進高層次人才。優先在品牌、電商、康養、民宿等領域引進一批品牌管理師、旅游規劃師、景觀設計師、自然教育體驗師等緊缺的專業技術人員,并帶動本土專業型人才培育。
 
  三是壯大基層干部團隊。建立基層人才儲備庫,通過專題講座、在職培訓、脫產輪訓等方式加大基層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力度。
 
  (五)搭建營商服務平臺
 
  一是實施精準招商。鎖定文旅開發、高端種業等目標企業,精準制定招商政策,對急需引進的企業給予優惠待遇。公開發布對外招商項目,參加省內外招商洽談會及各類企業展會。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對經營主體的跟蹤服務保障機制,對重點企業和合作社、重點項目實行“一對一”對接。
 
  (六)構建考評監測機制
 
  一是建立評估考核機制。研究制定涵蓋產業園區產業發展、農民增收、人居環境等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建立評估考核機制,推進制度化、常態化的考核工作。
 
  二是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制定產業園區統計監測方案,選擇代表性項目與經營主體定期收集基礎數據,動態、全面、準確研判產業園區建設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政策指導。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郭曉鳴——

主頁 > 專題研究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動態 >

關于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2023-02-21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四川省更高水平建設天府糧倉的核心區,承擔著提升糧油產業發展能級的核心任務,其發展對四川和全國糧油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具有極為重要的示范引領效應。
 
  從總體上看,地處崇州的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具有基礎條件優越、管理制度優化、產業體系較為完善、農業共營制創新推廣及農村改革集成推進等主要優勢,面臨鄉村旅游消費市場升溫、食品安全需求提升、政策疊加等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耕地資源的競爭性擠壓、土壤重金屬污染、人才短缺三大劣勢,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農業全產業鏈布局較晚、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面臨同質化競爭三大挑戰。全面提升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能力和水平,是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
 
  01
 
  產業園建設現狀的基本判斷
 
  (一)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具有保障糧食安全和探索糧油產業發展模式的雙重責任,需要強化特殊性的政策支持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國家級糧食產業示范區,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戰略安全的政治使命和探索糧油產業發展模式的特殊責任。然而,相對于高附加值、高利潤的蔬菜、水果、花木等經濟作物,糧油產業是傳統弱勢產業,投資回報率較低。產業園區的產業發展因堅守于糧油產業而放棄了更高回報率的蔬菜、水果、中藥材等其他產業,產業園區內的農業經營主體也因堅守于糧油產業而難以實現更大的發展盈利。因此,有必要對產業園區內的糧油產業采取特殊性的政策保護,繼續保持適度規模經營補貼、稻田濕地生態補償補貼等,重點在農田整理、田間道路、灌溉體系和金融保險等方面確保政策優惠不減少、政策支持力度不減弱、政策支持強度不降低,進一步強化土壤改良、生產性設施用地、渠道終端、品牌營銷等支持政策,以減低糧油經營主體的機會成本損失,在保證糧油產業發展穩定性的基礎上實現糧油產業轉型升級
 
  (二)糧油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期,但對政策性補貼的過度依賴弱化了糧油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糧油產業面臨著十分緊迫的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一方面,盡管產業園區具有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職能,但從水稻和油菜單產水平來看并沒有顯著優勢。同時,受益于農業共營制創新,產業園區糧油產業20畝以上規模經營土地占比已經達到70%以上,適度規模經營已處于較高水平。總體上,僅靠提升單產產量和規模化經營來增加產業園區糧油產業效益的潛力空間有限。另一方面,生產成本的上升、市場競爭的加劇及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糧油產品的需求等因素又迫切要求糧油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然而,作為糧油生產主要組成部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農業職業經理人普遍存在著對政策性補貼的過度依賴。高額補貼雖有利于保障職業經理人收入、維持合作社運營,但同時形成消極性路徑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職業經理人、合作社積極尋求產業轉型、拓展市場機會的內生動力。
 
  (三)糧油產業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但部分共同的社會化服務需求仍然難以滿足
 
  作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唯一入選全國首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的地區,崇州市社會化服務水平長期位列全省前列,這也是“農業共營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支撐。目前,產業園區已建立了較為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力地促進了生產成本的下降和生產效率的改進。但從支撐糧油產業持續高效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產業園區社會化服務仍然存在制約性短板,服務體系仍需要拓展升級。一方面,隨著產業園區內糧油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程度的提高,糧油產業經營主體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已由單項拓展到綜合、由生產前端擴散到全鏈條。產業園區盡管在糧油生產性服務層面已較為健全,但仍有相當部分社會化服務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如高標準農田因后期管護不足造成溝渠損毀,進而影響農業機械的使用;缺乏農產品冷鏈烘干設施;合作社糧油產品普遍采取自產自銷模式,合作社自創品牌的能力不足與農業公共品牌使用效率不高并存;農業用工保險無法覆蓋占農業用工相當比例的60歲以上高齡老人等。一些地塊亟需進行土壤改良以解決重金屬污染。另一方面,產業園區內社會化服務體系資源整合不足。例如政策信息存在不對稱現象,部分農業經營主體對政策支持項目的名稱、內容及申報程序等知曉度不夠,導致其難以獲得政策支持。并且,產業園區現有社會化服務供給主體仍以個體發展為主,與區域外部服務主體的合作仍顯不足。因此,如何搭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彌補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基礎設施、農機具、營銷品牌、用工保險等環節短板,并提高政策信息的知曉度;以及構建與區域外服務主體的多元化和多層次的合作機制,是產業園區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構建整體性的發展聯動機制與強化個性化的支持政策并舉,是產業園區建設的重要方向
 
  按照產業生態圈的理念,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需創新綜合性的鄉村發展模式,統籌多元產業和業態、多元經營主體、多個行政區域,形成產業集群、主體協作、空間融合的發展格局。而目前,產業園區內既有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也有種植、養殖等傳統產業;既有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也有相對較弱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既有基礎優越、產業興旺的經濟發達村莊,也有部分基礎條件薄弱、產業發展困難重重的村莊。因此,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不應該僅局限于通過推動重點項目、引進大型企業、培育高端產業以實現快速的產業轉型升級,而應該同時注重對生產主體眾多的糧油產業給予個性化的政策支持,使其有足夠的能力在競爭中生存并發展壯大。此外,應特別重視同步構建多元產業和業態的融合發展機制、多元經營主體的互助共享機制及跨區域的聯動發展機制,打造產業共同體。如糧油產業可以為鄉村旅游提供田園景觀、消費場景、旅游產品等,為“吃、住、行、游、購、娛”等全鏈條旅游要素提供支撐,而鄉村旅游可助力糧油產業的產品營銷、品牌塑造與推廣。通過構建糧油產業與其他特色優勢產業、鄉村旅游等共生和諧關系,有效發揮“1+1>2”的產業協同效應。
 
  (五)有效盤活集體資源資產和發展集體經濟,應當成為助農增收和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各地的成功實踐表明,以集體經濟組織為載體,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土地資源,能夠實現鄉村面貌的整體改觀、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及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等多元目標。從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現實來看,大量閑置宅基地和農房、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尚未盤活,集體經濟組織與產業發展大多缺乏緊密銜接,集體經濟薄弱村和空殼村占比較大,這表明盤活集體閑置資源和發展集體經濟具有較大的潛力空間。因此,產業園區應充分應用前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采取集體自營、多村聯營以及與社會資本合營的經營模式,通過盤活資源、發展產業、提供服務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進而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02
 
  產業園建設應當實施八大行動
 
  當前,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仍面臨著產業用地及裝備有待加強、糧油全產業鏈有待強化、產業融合協同有待加深、產業支撐配套力度有待加大、農民增收潛力有待挖掘五大困境。為實現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的有機統一,產業園區應以建成國家一流、西南地區頂尖的優質糧油產業融合示范區為目標,按照產業主體共創、產業價值共享、產業業態共融、產鄉人境共生的原則,堅持打造優質糧油全產業鏈集群與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兩大路徑,加快實施產業升級八大行動:
 
  (一)價值躍升:優勢主導產業升級行動
 
  一是產品升級。創新以品質提升為導向的補貼機制,強化綠色生態、產業鏈中后端環節的補貼,發展高端功能型大米和中高端綠色大米,打造天府精品生態稻米產業示范區,提升糧油優質率。
 
  二是業態升級。建設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強化對稻田綜合種養的政策支持。試點推行優質糧油、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定制農業模式。依托崇州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總部配套建設稻田綜合種養產業孵化基地與平臺。
 
  三是生產升級。推廣糧經復合和稻田輪作模式、循環農業。制定有機肥料和低毒生物農藥使用的激勵補助政策。
 
  四是渠道升級。加快布局線上渠道,探索與國內知名的社區生鮮O2O平臺合作;逐步完善線下渠道,加強與商超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的合作。
 
  五是品牌升級。構建“區域公共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的品牌體系,出臺品牌建設激勵政策,促進多元經營主體抱團共建共營品牌。支持區域內領軍型企業打造系列品牌、品牌族群。
 
  (二)全鏈布局:核心糧油產業強鏈行動
 
  一是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糧油精深加工產業鏈,開展功能大米、米制食品及米酒、醪糟、米粉等特色米制品加工,開展米糠粕飼料、米糠油等副產品加工。將榿泉農業加工聚集區創建為成都市級精深加工區。
 
  二是搶占高端種業高地。加強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設水稻、油菜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水稻創新創意研發中心和現代高端種業基地。
 
  三是打造糧油企業總部基地。圍繞產業鏈薄弱環節,招引領軍型企業,集聚功能性、平臺性的配套和關聯企業,打造產業集群。
 
  (三)互融互通:產業業態融合創新行動
 
  一是以稻田和林盤為業態融合的空間載體。建設“稻田+”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依托稻田和林盤打造具有區域顯示度的觀光、休閑、文體等業態,營造特色人文場景和景觀場景。
 
  二是以旅游為業態融合的重要抓手。推進“隆興—道明—王場”、“錦江—觀勝”兩條示范帶和道明竹編非遺小鎮等文旅特色鎮建設。在南部8個鄉鎮打造生態農業環線公園,在北部區域打造國家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
 
  三是以文化為業態融合鑄魂。將產業園區生態糧油文化融入到景觀打造和糧油產品包裝、品牌形象設計、宣傳推廣之中。打造產業園區代表性文旅產品,選址建設崇州糧油博物館,開展崇州糧油產業園區“天府農耕文明”游學教育項目,建設一批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
 
  四是以營銷實現業態融合價值。營造優質的體驗式消費場景,打造崇州糧油產業園區核心IP,形成“核心IP+特色村鎮+餐飲住宿+文創產品研產銷”融合的產業鏈。
 
  (四)技術提質:產業技術供給提升行動
 
  一是建立科研共同體。實施“院校地企”深度融合,形成糧油科技“產學研用”鏈條。制定實施“糧油硅谷”建設方案,創建全國糧油生產高新技術應用示范區。
 
  二是提升農業機械化。加大適宜性農機新技術、新機械推廣力度,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
 
  三是推動農業標準化。完善優質糧油和稻田綜合種養的標準化制度體系,推進農產品加工標準化提升工程。加快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四是推進農業智能化。建立智慧種植管理體系,推進加工倉儲環節智能化,探索“產業運營+大數據”的品牌運營模式,開發集信息發布、政策宣講、市場交易、品牌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的APP。
 
  (五)筑牢基礎:產業服務體系優化行動
 
  一是升級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強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總部,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組建綜合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建設優質糧油技術服務體系,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打造西南農產品交易結算中心。
 
  二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業“七網”配套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農機具存放設施與農產品烘干儲存設施建設等。完善生產性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加強公共服務性基礎設施建設,引進一批科研、孵化等行業服務企業。
 
  三是完善冷鏈物流。建設以“成都·崇州潤恒城”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為核心,以若干終端農產品配送網點為支撐的“1+N”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體系。
 
  (六)厚植本底:農業生產環境改造行動
 
  一是加強農業生產環境治理。將加強水環境和土壤環境治理,建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開展輪作休耕試點。
 
  二是加大綠色生產技術應用。采用新型清潔生產技術,支持改造升級節糧節能加工成套裝備生產線。
 
  三是強化綠色發展制度約束。建立綠色農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農業投入品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綠色農業發展一票否決制度。
 
  (七)主體賦能:農業經營主體增收行動
 
  一是加強經營主體賦能。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專項激勵政策,強化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輸入。分類培育一批綠色生產、農業社會化服務、營運管理類專業型農業職業經理人。開展鄉村融合型人才新育行動,選拔培育一批農業文化創意、農業康養、農村電商、品牌營銷、規劃設計等專業人才。
 
  二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培育勞動密集型的鄉村旅游服務、康養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服務行業。暢通就業渠道,加強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發揮勞務合作社、勞務派遣公司的中介聯結作用。推動返鄉創新創業示范鄉鎮和“創客村”建設,引導農民就業轉創業。
 
  三是促進勞動價值增值。增強稻田綜合種養、高端種業、糧油產品精深加工、文創康養等高端高附加值產業對農民的覆蓋面。開展“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促進部分有發展能力的農民由依靠勞動力低端低薪就業向依靠技能向管理、技術層級高端高薪就業。
 
  四是打造產業利益共同體。促進農業與文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引導農民為外來游客提供餐飲、住宿、演出、伴手禮、等配套旅游產品和服務,促進農民以資金、宅基地和農房等資源入股的形式分享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溢價增值。打造“農業共營制”升級版,探索構建“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推廣和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模式,探索以入股經營、產品聯營、資產聯營等形式,讓農民分享農產品精深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增值收益。
 
  五是降低生產經營風險。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和提高保險水平,探索實施特色農產品保險,推進糧油災害性保險、目標價格保險補貼等,完善農業用工保險制度。
 
  (八)集體增效:集體經濟創新共富行動
 
  一是盤活集體閑置資源。整合農村承包地、閑置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資源,以“三變”模式為主要手段鼓勵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現代農業、農商文旅體融合產業。
 
  二是拓展多元服務。支持和鼓勵集體經濟組織承接公共服務類財政項目,為經營主體提供生產性服務和配套性物業服務。
 
  三是促進跨區聯合。探索集體經濟跨區域合作機制,鼓勵多個村集體共同入股的形式組建集體經濟聯營體,發展集體經濟飛地發展模式,推廣“天府文化+設計師聯盟+集體經濟組織”機制。
 
  四是建立產業園區集體經濟運營管理平臺。平臺負責集體經濟發展指導,統籌全域集體經濟組織業態管理。
 
  五是加強集體經濟發展的財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確保產業園區內集體經濟空殼村全消除。
 
  03
 
  產業園高質量發展需要強化政策支持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已有良好基礎,但同時面臨諸多應當高度重視的問題和挑戰,為促進其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需要強化以下六個方面的政策支持。
 
  (一)優化政策激勵導向
 
  一是強化綠色優質的政策支持導向。開展單季休耕補貼。強化糧油產業綠色綜合種養的政策支持。探索將群眾意愿不強、成本高但卻是綠色農業生產方式形成關鍵和薄弱環節的土壤修復、有機肥增施和稻草秸稈粉碎還田等納入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目錄。
 
  二是強化全鏈建設的政策支持導向。推進個性化、功能化糧油產品從設計、生產到營銷的全產業鏈政策支持。支持發展社區支持農業、會員配送、訂制農業等新型精準營銷模式。完善農產品品牌注冊、培育、拓展、保護機制。建立農產品品牌動態監管和淘汰退出機制,完善“區域公用性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的品牌體系。
 
  三是強化產業融合的政策支持導向。鼓勵開發與鄉村旅游深度結合的糧油產品。盡快完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標準體系。扶持發展農業會展、康養、文創等增強區域顯示度和影響力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四是突出示范引領的政策支持導向。統籌相關資金積極支持糧油產業示范基地和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示范村、示范農家樂、示范民宿的評選和創建。
 
  (二)落實產業用地保障
 
  一是開展可利用土地資源調查。結合全國第三次國土資源調查,對產業園區內閑置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資源進行摸底調查和統計,并同步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
 
  二是規范農用地管理制度。擴大農用地轉用農業設施用地的彈性空間,明確農用地可轉用進行設施建設的條件、范圍和程序,明晰“可為”與“不可為”的邊界。
 
  三是盤活閑置土地資源。盤活閑置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盤活鎮街廢棄的學校、醫院、糧庫等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占地。
 
  四是創新供地模式。采用“有償騰退復墾-節余指標收儲-臺賬動態管理-流量統籌使用”的轉換利用方式,使土地資源與項目精準對接。按照“建多少、轉多少、征(占)多少”的原則開展點狀用地報批,根據規劃性質和土地用途靈活供應。探索在重要產業項目周邊實行國有和集體建設用地混合利用。
 
  (三)加強財政金融支持
 
  一是優化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推動財政資金補助改股份、改基金、改購買服務、改擔保、改貼息的“五補五改”。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成立產業融合發展基金,建立糧油產業發展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和提高保險水平,加大糧油、蔬菜等產業化經營項目的貸款貼息力度。
 
  二是強化金融支持。加大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小微型新型經營主體的貸款支持力度,適度降低貸款門檻。探索風險投資模式。創新聯保、反擔保等農地產權抵押融資模式,探索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農業補貼質押貸款、糧油產品倉單質押等融資模式。完善“農貸通”融資綜合服務平臺。鼓勵發展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內置金融模式。
 
  (四)完善人才支撐體系
 
  一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搭建“新農人”參與農業農村發展平臺,設立創業創新基金,加強對創業人員的技術、獎勵、融資、社保等扶持。
 
  二是引進高層次人才。優先在品牌、電商、康養、民宿等領域引進一批品牌管理師、旅游規劃師、景觀設計師、自然教育體驗師等緊缺的專業技術人員,并帶動本土專業型人才培育。
 
  三是壯大基層干部團隊。建立基層人才儲備庫,通過專題講座、在職培訓、脫產輪訓等方式加大基層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力度。
 
  (五)搭建營商服務平臺
 
  一是實施精準招商。鎖定文旅開發、高端種業等目標企業,精準制定招商政策,對急需引進的企業給予優惠待遇。公開發布對外招商項目,參加省內外招商洽談會及各類企業展會。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對經營主體的跟蹤服務保障機制,對重點企業和合作社、重點項目實行“一對一”對接。
 
  (六)構建考評監測機制
 
  一是建立評估考核機制。研究制定涵蓋產業園區產業發展、農民增收、人居環境等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建立評估考核機制,推進制度化、常態化的考核工作。
 
  二是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制定產業園區統計監測方案,選擇代表性項目與經營主體定期收集基礎數據,動態、全面、準確研判產業園區建設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政策指導。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郭曉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人妻伦伦|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天堂资源在线www中文|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性色a码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欧美99|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 少妇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播放| 极品粉嫩饱满馒头一线天| 无码手机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lv|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网站| 国产精品白丝jk黑袜喷水视频 | 琪琪的色原网站|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特级欧美aaaaaaa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 亚洲欧美综合区丁香五月小说| 国产老熟女网站|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老熟女 | 天堂√在线中文官网在线| 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国产精品户露av在线户外直播|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