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云南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17 點擊:

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云南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日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三五”時期是云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的關鍵階段,是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云南省發展形勢,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的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的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云南省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云南省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奮力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我們妥善應對連續干旱和魯甸“8·03”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頻發的困難局面,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思路,強化舉措,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別突破萬億元大關,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翻番。橋頭堡建設深入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高原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增就業持續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災后恢復重建有序展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開啟新征程。思想理論建設不斷加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豐碩,“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成效明顯,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正在形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即將勝利實現,為云南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化世情、國情、省情認識,進一步明確云南省發展的定位和目標任務,進一步增強發展的責任和使命,發展思路更加完善,發展舉措不斷創新,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二)“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總體有利于我國發展進步,但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良好的發展態勢繼續保持,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著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云南省資源優勢、區位優勢、開放優勢明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和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實施,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機遇難得,將逐步從內陸邊緣地區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同時,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許多產業處于國際產業分工低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企業效益下滑;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消除貧困任務艱巨;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升;法治建設有待加強;領導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有待強化。問題就是導向,差距就是潛力,短板就是重點。我們必須沉著應對、趨利避害、謀定后動,著力在轉方式、調結構、強基礎、破難題、補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發展形勢的深刻變化,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進取意識,切實增強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能力,勵精圖治、埋頭苦干、奮勇爭先,不斷開拓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二、“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理念
  
  (一)“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搶抓發展機遇,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省委九屆十次全會對云南省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實現“三大戰略定位”、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后五年,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在已經確定的目標要求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要求。
  
  ——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全省經濟年均增速8.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經濟總量和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高于經濟增長幅度,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具有云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善。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互聯互通能力大幅提升,雙向開放、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開放型、創新型經濟新格局基本形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脫貧攻堅實現新勝利。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實現現行標準下全省57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
  
  ——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實現新提高。就業比較充分,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深入推進,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更加鞏固發展,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取得更好成效。
  
  ——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升。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民族文化繁榮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新突破。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高原生態湖泊水質明顯改善。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城鄉人居環境不斷優化,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各方面制度建設實現新進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三)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創新是引領跨越式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人才作為支撐跨越式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全省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營造創新環境,不斷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貫穿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創新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協調是跨越式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硬實力與軟實力同步提升,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是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設定并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筑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
  
  開放是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深化國際合作和國內區域合作,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形成“走出去”“引進來”雙向開放新格局,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
  
  共享是跨越式發展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實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省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經濟發展之源。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云南省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提高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奮力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三、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

  
  面對國際國內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和云南省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必須把跨越式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構架,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創新活力,依靠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網絡經濟拓展發展新空間,依靠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保持云南省經濟發展較快增速,實現質量、效益同步提升。
  
  (一)培育跨越式發展新動力。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推進發展動力轉換。
  
  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做好重大項目謀劃和儲備,抓好產業、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創新融資方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創新公共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打造以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農村消費和品質消費為重點的提升型消費,努力開拓消費新領域,規范市場秩序,改善消費環境,實現潛在需求向現實增長動力的有效轉換。
  
  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增強對外投資和擴大出口結合度,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實施優進優出戰略,積極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加強出口產品質量、品牌和營銷渠道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擴大服務貿易規模,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加快發展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實施“互聯網 ”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在重點城市加快推動總部經濟發展。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特別是創新型小微企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健全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技術支撐、投融資保障等政策體系,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強化環境營造。
  
  (二)推進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實施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打好路網、航空網、能源保障網、水網、互聯網建設五年大會戰,把云南省獨特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建設互聯互通的路網。加快建設出省出境的高速公路網、鐵路骨架網和水運通道,建設好滇藏通道,加快解決省內3個州(市)和經濟、人口大縣不通高速公路的問題,實現滇中城市經濟圈州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加快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建設。積極參與推進泛亞通道公路、鐵路和水路建設,努力實現國際運輸通道互聯互通,初步建成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交通網絡,初步建立起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交通運輸體系。
  
  建設廣覆蓋的航空網。打造昆明長水國際樞紐機場,加快建設干線、支線、通用機場,形成以昆明國際機場為核心、干支線機場為支撐、通用機場為補充的機場體系。構建國際、國內、省內三級航線網絡,重點開辟昆明至南亞東南亞以及歐洲、北美洲、澳洲、非洲的洲際航線,實現從民航大省向民航強省跨越。
  
  建設區域性國際化的能源保障網。繼續抓好以水能為主的清潔能源建設,加快建設高效安全電網,繼續打造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構建云電云用、西電東送和云電外送協調的安全能源體系。依托中緬油氣管道,以石油煉化基地支撐中緬原油管道的規模化,實現原油通道的常態化。加快省內天然氣網絡及場站建設,建成國家重要的跨區域能源互聯互通樞紐。
  
  建設高效節約的水網。加快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建設,推進水源工程網、城鎮供水工程網、農村供水工程、農田灌溉渠系工程、污水處理網、城市雨水管網、綜合管廊、智能化系統等建設,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建設高速共享的互聯網。對接國家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推進“三網融合”,構建覆蓋城鄉、服務便捷、高速暢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推動大數據廣泛深度應用,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發展大數據產業,建設面向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國際信息交換中心。加強網絡服務平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三)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適度規模、環境友好的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管理,依法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做強高原糧倉,提高口糧生產和保障能力,增強云南省作為糧食產銷平衡區的自我平衡能力。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經作優勢產區建設,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積極發展多樣性農業。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積極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培育一批專業村鎮,加快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產業帶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綠色、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和互聯網等新商業模式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推進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農業品牌,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和觀光旅游農業。發展現代種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推行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
  
  (四)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加大產業優化升級力度,堅定走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新路子,促進集群、集約發展,加快推動云南省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主動對接《中國制造二〇二五》,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推動產業集聚、自主創新和戰略合作,在做大增量中調優結構。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有序推進清潔載能產業、石化產業基地建設。集中力量優先發展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全力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云南品牌。
  
  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加快旅游開發與城鎮、文化、產業、生態、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推動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康體、養生、養老等復合型旅游轉變,創新旅游業態,加強品牌營銷,規范旅游市場,建設旅游強省。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文化產業、房地產業、健康服務業等生活性服務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重點規劃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突出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會展業、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扶持發展農村特別是邊境、民族、貧困地區服務業,增強縣域中心城鎮服務功能,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快產業園區轉型升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園區和現代產業基地,促進產城融合、園城互動、協調發展。創新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和體制機制。提高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新一輪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推進區域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實施一批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完善省級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傳統工業改造升級、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特色農業、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城鎮化建設、公共安全和健康、防災減災、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等領域科技創新,瞄準瓶頸制約問題,制定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提升國家級高新區、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大學科技園等創新載體建設水平,支持工業園區向創新型園區轉型,壯大創新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高地,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深入推進科技入滇。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鼓勵構建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推動創新成果與產業需求緊密銜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推進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支持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提高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
  
  (六)構建創新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云南省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建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權益。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提升資產證券化水平。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和制度,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完善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交易平臺。推進電力、水、天然氣等要素市場化定價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省以下分稅制財政體制,推進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改革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定向財力轉移的規模和比例,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預算制度,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轉變財政支持發展方式,構建產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體系和財政金融互動政策體系。健全覆蓋所有財政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體系。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完善地方稅體系,培育穩定的地方支柱稅源。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政府投資、信貸投資和社會資本投資聯動。積極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引進外埠金融機構在云南省增設分支機構,健全金融機構體系。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投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建立并完善巨災保險制度。強化地方金融風險監管,防止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七)提升省域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切實推動各級政府全面履行法律賦予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職責。
  
  穩定政策基調,完善省域財稅、金融、產業、投資、土地、環保、消費、價格等政策體系,增強政策的協調性、可預期性和透明度。
  
  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提高財政、金融、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糧食、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網絡安全等方面風險防控能力。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
  
  四、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堅持區域協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增強沿邊與滇中、農村與城市、民族地區與其他地方協調發展,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進一步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一)更高層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支持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加大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圍繞建設小康同步、公共服務同質、法治保障同權、民族團結同心、社會和諧同創,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增長極。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著力構建“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區域發展新空間,形成“做強滇中、搞活沿邊、聯動廊帶、多點支撐、雙向開放”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一核”,就是全力推進昆明市與滇中新區融合發展,加快區域性國際城市建設步伐,形成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長核心。“一圈”,就是加快推進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和紅河州北部地區的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重點開發新模式。“兩廊”,就是順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建設,優化云南省城鎮發展、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布局,更好地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經濟走廊與各經濟帶、城市群聯動發展。“三帶”,就是以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為重點,完善綜合交通、口岸和邊境通道等基礎設施,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和窗口,加快形成沿邊開放經濟帶;沿瀾滄江重點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打造全省綠色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試驗區,加快培育瀾滄江開發開放經濟帶;沿金沙江加強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清潔載能產業、特色旅游業、生態環保、開放平臺、市場體系和城鎮建設,加快培育金沙江對內開放合作經濟帶。“六群”,就是在發揮滇中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促進滇東北、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東南等城鎮群有序發展,形成多點支撐云南省發展的格局。
  
  (二)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推動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加快曲靖、玉溪、楚雄、蒙自四市發展,建設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山壩結合、特色鮮明的高原生態宜居城市群,使滇中城市群成為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主要區域。支持大理、昭通等其他中心城市做大做強,加快州(市)府所在地市(區)、縣級市、縣城、中心集鎮、邊境口岸發展,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撤縣設區、設市。推動以滇中城市經濟圈為重點的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停車場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州(市)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積極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突出特色、分類指導,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形成一批現代農業強縣、旅游經濟強縣、工業經濟強縣,鼓勵農業人口就近就地轉移。加快縣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縣域發展條件。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擴權強鎮改革,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堅持產村融合發展,點、線、片、面結合整體推進,著力實施產業提升、村莊改造、環境整治、脫貧攻堅、公共服務、素質提升、鄉村治理“七大行動”,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推進農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設。
  
  (三)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各族人民,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深化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和省委富民強滇重大部署的學習宣傳,統一思想行動,匯聚發展力量。
  
  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倡導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倡導全民閱讀,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教育和世情、國情、省情教育,使“三個離不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特別是邊境、民族、貧困地區傾斜。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實施社會文化組織培育工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運行模式。發展體育事業,深入實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推進高原體育基地建設,增強人民體質。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做大做強骨干文化企業,支持民營和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鞏固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加快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健全文化市場監管體系。加強版權保護。
  
  增強云南文化影響力。實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實施云嶺文化名家工程,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打造云南文化品牌。重視文化遺產保護,保護重大文物、古村落和民居,加強檔案文獻保護和利用,振興傳統工藝,繁榮地方戲曲,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傳承云南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面向南亞東南亞人文交流中心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云南文化走出去。
  
  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凈化網絡環境。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高主流媒體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大力宣傳云南新形象。
  
  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推進云南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四)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建立軍民融合發展領導機構,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
  
  制定軍民融合發展專項規劃,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民爆、電子信息、有色及稀缺貴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軍工科技服務等軍民融合產業,提升軍民融合層次和水平。
  
  加強國防教育和后備力量建設,密切軍政軍民團結。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
  
  五、堅持綠色發展,著力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營造綠色山川,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城鎮,倡導綠色生活,打造綠色窗口,堅定走綠色發展、生態富民之路,建設美麗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一)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扎實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
  
  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鎮規模,尊重自然格局,依托高原地貌、山水脈絡、氣象條件等,構建形態和功能科學合理的城鎮化空間布局。實行綠色規劃、設計、施工標準,推進綠色生態城鎮建設。
  
  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加強資源環境國情、省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培養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自覺。
  
  (二)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落實國家和云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動城鄉、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多規合一”和空間“一張圖”管理,明確開發方向,完善開發政策,控制開發強度,規范開發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推動滇中等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制定和實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國家對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政策。加強資源整合,爭取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深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工程,建設救護繁育中心和基因庫,建好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保護生物多樣性。強化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嚴防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嚴厲打擊象牙等野生動植物制品非法交易。加大世界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記憶遺產保護。
  
  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
  
  (三)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科學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推進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發展分布式能源,推行節能低碳電力調度。有序開放開采權,積極開發煤層氣、頁巖氣。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推進以電力市場化改革為核心的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省工作。
  
  推進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強軌道交通建設,鼓勵綠色出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發展電動車產業。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
  
  主動控制碳排放。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通過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增加森林、草原、濕地碳匯等手段,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扎實推進國家低碳試點省以及低碳城市、城鎮、產業園區、社區試點工作。
  
  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組織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行動,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減少單位產出物質消耗。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推進煤矸石、礦渣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合理制定水價,編制節水規劃,推進雨洪資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調整建設用地結構,推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化,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爭取國家在云南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發展交易市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
  
  倡導合理消費,力戒奢侈浪費,制止奢靡之風。在生產、流通、倉儲、消費各環節落實全面節約。管住公款消費,崇尚勤儉節約,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行動。
  
  (四)全面推進環境治理。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擴大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將細顆粒物等環境質量指標列入約束性指標。推進重金屬污染治理。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統籌農村飲水安全、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推進種養業廢棄物減量化生產、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
  
  積極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社會力量投入環境污染治理。強化激勵性補償,建立橫向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獨立公正的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制度。
  
  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落實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健全環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加強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
  
  (五)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濕地、草原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建設以青藏高原南緣生態屏障、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南部邊境生態屏障、滇東—滇東南喀斯特地帶、干熱河谷地帶、高原湖泊區和其他點塊狀分布的重要生態區域為核心的“三屏兩帶一區多點”生態安全屏障。
  
  深入推進森林云南建設。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開展森林可持續發展經營,發揮多重效益,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發揮國有林區林場在綠化國土中的帶動作用。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開展退耕還濕,加強草原保護。創新產權模式,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增加城鄉綠道,倡導綠色休閑。
  
  加強水生態保護。嚴格飲用水源保護,強化江河源頭和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和以滇池、洱海、撫仙湖為重點的高原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科學規范淡水養殖,嚴格入河(湖)排污管理,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大對出境跨界河流環境安全監測。
  
  建立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健全政績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
  
  六、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圍繞輻射中心建設,把擴大開放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我國與南亞東南亞雙向開放重要門戶的作用,提升服務內陸省(區、市)走向南亞東南亞的能力和水平,開創對內對外開放新局面,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高地。
  
  (一)深化國際國內區域合作。積極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建設以及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完善滇印滇緬合作以及同越北老北合作機制,務實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強雙向開放,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加強與周邊國家在農業、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金融、礦產勘查開發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密切與周邊華僑華人的聯系,厚植與南亞東南亞合作的社會基礎。積極開展與周邊各國、歐美日韓友城間的高層互訪、經貿往來、民間交流等活動。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參與構建區域互動合作機制,加強資本引進、渠道建設、市場對接,深度開展資本和產業合作,借力流域腹地強化向西開放支撐。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和文山—百色跨省(區)經濟合作區建設。提升滇滬、滇粵、滇浙等省際合作水平,加強與川渝黔桂藏等省(區、市)合作,借力周邊省(區、市)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和北方絲綢之路。
  
  深化與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合作發展。
  
  (二)加強開放載體建設。支持滇中新區加快發展。支持國家級開發區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持省級重點產業園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加快推進瑞麗、勐臘(磨憨)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強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強化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探索建設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園區。
  
  依托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和省內干支線機場,發展壯大臨空經濟,打造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
  
  (三)加強開放平臺建設。辦好中國—南亞博覽會暨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打造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乃至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多邊外交平臺、經貿合作平臺和人文交流平臺。
  
  鼓勵和推動外國政府、港澳地區、國際機構、商貿協會組織和國際風險投資機構等來滇設立代表處或辦事機構,努力成為執行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合作框架的組織機構常設地和區域性國際組織的常駐地。爭取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協調中心、鐵路聯盟秘書處等合作機構落戶云南省。
  
  積極引入國內外重大賽事、品牌展會、國際峰會、高端論壇等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型活動。繼續辦好中國—南亞智庫論壇、孟中印緬地區合作論壇、滇以創新論壇等交流平臺。引導主流媒體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
  
  加快建設高水平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對外服務平臺,打造區域性國際人才培訓基地、醫療服務基地、科技研發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扎實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完善金融組織體系,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促進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加強金融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四)推進與周邊省區、國家設施聯通。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以及絲路基金、中國—東盟合作基金等支持,推動內連西南及東中部腹地、外接南亞東南亞的綜合交通體系、能源管網、物流通道和通信設施建設。
  
  依托節點城市、口岸城鎮合理布局物流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商貿物流、大宗貨物中轉物流、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等各類物流服務,加快形成與周邊各國通暢便捷的口岸通道和物流體系。
  
  (五)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加快構建沿邊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速培育產業、區位、營商環境和規則標準等綜合競爭優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展產業招商和招大引強工作,深化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對接合作,瞄準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跨國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強的大項目好項目。
  
  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汽車、先進裝備制造、家用電器、建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轉移,發展外向型優勢制造業,加快推進國家重大資源型產業基地、面向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國家的外向型產業基地和進出口商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
  
  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加強能源資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推動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協調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相互促進。完善中介服務體系,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建立“走出去”綜合服務保障體系,推動優勢產業和企業在境外建立生產基地、研發平臺和營銷網絡,把云南省建設成為西部地區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先行區。建立部省協同推進機制,打造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新樣板。
  
  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創新通關模式,推動區域性一體化通關,提高口岸通行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和模式,健全外來投資跟蹤協調服務機制,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七、堅持共享發展,著力推進幸福云南建設

  
  貫徹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在跨越式發展中增進人民福祉,讓全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云南省最艱巨的任務。必須把脫貧攻堅作為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下軍令狀,采取硬措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鄉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提高扶貧實效。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五個一批”,實現全面脫貧。
  
  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設。落實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政策,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
  
  加快推進片區脫貧攻堅。聚焦邊境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以整村、整鄉、整縣、整州和整族為單元,推進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促進區域整體脫貧。加快人口較少民族建制村的脫貧步伐。
  
  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新的資金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增加扶貧貸款規模,提高農戶貸款覆蓋率。以縣為平臺整合扶貧項目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建立扶貧資金違規使用責任追究制度。
  
  強化脫貧工作責任制。建立“省負總責,州(市)、縣(市、區)、鄉(鎮)抓落實”的脫貧攻堅工作體制,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全面落實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制度,強化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創新社會幫扶機制,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察制度,加強督查問責。扎實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改進貧困識別、動態監測、評估考核和退出機制,建立農村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改進貧困地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機制,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二)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順應各族群眾對公共服務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增強政府職責,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加大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加強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城鄉全覆蓋。加大對民族地區、邊境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轉移支付,逐步縮小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
  
  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辦;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加快社會事業改革。
  
  (三)實施教育提質惠民工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公平原則,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擴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支持迪慶、怒江率先實施14年免費教育。發展學前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加快發展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促進教育公平。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城鄉教師交流,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規模,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繼續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和“寄宿生”生活補助全覆蓋。辦好特殊教育。
  
  提高高校辦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支持一批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學科和專業。增強高校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能力。加強高等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落實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暢通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通道。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完善教育督導,加強社會監督。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
  
  (四)實施創業促進就業工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
  
  統籌人才資源市場,打破城鄉、地區、行業分割和身份、性別歧視,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勞動者自主就業。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帶動青年就業創業。支持農民工群體創業。加強就業援助,幫助就業困難者就業。
  
  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術提升計劃。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完善職稱評定制度,推廣專業技術職稱、技能等級等同大城市落戶掛鉤做法。
  
  提高勞動力素質、勞動參與率、勞動生產率,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和企業合法權益。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就業服務能力。
  
  (五)實施城鄉居民增收工程。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規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加快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加強收入分配調節,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和社會互助、志愿服務活動。落實鼓勵回饋社會、扶貧濟困的稅收政策。
  
  (六)實施社保擴面提標工程。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堅持精算平衡,完善籌資機制,分清政府、企業、個人等責任。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省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落實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
  
  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落實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統籌。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積極推進全省城鄉居民醫保統籌。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合并實施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
  
  統籌救助體系,強化政策銜接,推進制度整合,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七)實施健康云南工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優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堅持中西醫并重,全力推動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現代生物醫藥產業振興發展。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理順藥品價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提高藥品質量,確保用藥安全。加強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八)實施人口均衡發展工程。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開展“關愛婦女兒童健康行動”,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
  
  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扶殘助殘服務體系。
  
  八、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全面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目標任務,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能力和水平,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一)完善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制度化建設,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完善信息發布制度。
  
  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干部,提高專業化水平。堅持好干部標準,突出忠誠干凈擔當、不讓老實人吃虧、從基層一線培養選拔干部的用人導向,落實“七個大力培養和重用”“七個堅決調整和不用”要求,選好用好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著力解決一些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調動各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突出抓好藏區、邊境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黨建,統籌推進農村(社區)、機關、高校、國企、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領域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隊伍建設。加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官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等隊伍建設。繼續選派好駐村扶貧工作隊、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第一書記。提高基層干部做好群眾工作、化解社會矛盾、依法管理基層事務的能力,更好帶領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反腐倡廉建設永遠在路上,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落實各級黨委(黨組)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落實“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鞏固反腐敗成果,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從政環境。
  
  (二)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共識和力量。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充分激發各族人民建設云南的主人翁意識。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廣泛開展建功立業活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高度重視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制度,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鞏固各民族和海外同胞大團結、大聯合的良好局面。
  
  (三)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堅持人才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相協調,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確保人才隊伍的規模、素質、結構滿足云南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
  
  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實施更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更大力度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加強法治專門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重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創新型、創業型、實用型人才。發揮政府投入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個人等有序參與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引進。
  
  優化人力資本配置,搭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清除人才流動障礙,提高社會橫向和縱向流動性。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營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層、邊遠、貧困地區流動和在一線創業的政策體系。
  
  (四)切實加強法治建設。把黨的領導貫穿依法治省全過程,確保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維護人民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深化改革、推動發展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加強依法執政。嚴格執行憲法法律,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法治建設政績考核,提高領導干部和國家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抓好黨建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地方立法。完善地方立法體制機制,加快重點領域地方立法,做好民族自治和設區市地方立法工作,注重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銜接,增強地方法規規章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
  
  加快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促進司法公正。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責任制,規范司法行為,推動司法公開民主,保證司法公正,規范和強化對權利的司法保障、對權力的司法監督。
  
  推動全民守法。加強普法宣傳教育,促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
  
  (五)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平安云南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執行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立全省人口基礎信息庫,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
  
  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以信息化為支撐加強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建設,加快基礎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設。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調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嚴密防范、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秩序。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戰爭。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強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強化預防治本,改革安全評審制度,健全預警應急機制,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及時排查化解安全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勢頭。
  
  加強地震、地質、氣象、生物等自然災害防治,健全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戰略。深入實施愛民固邊戰略和平安邊境創建活動,健全完善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管邊控邊建邊治邊的工作機制。依法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極端宗教活動,堅決維護邊疆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大好局面。
  
  (六)強化“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目標任務落實機制。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堅決貫徹黨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自覺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本建議確定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本地區“十三五”規劃。各級各類規劃要分解細化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確保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藍圖催人奮進,發展時不我待。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和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艱苦奮斗,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共同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云南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2015-12-17 來源:未知 點擊:

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云南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日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三五”時期是云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的關鍵階段,是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云南省發展形勢,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的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的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云南省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云南省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奮力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我們妥善應對連續干旱和魯甸“8·03”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頻發的困難局面,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思路,強化舉措,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別突破萬億元大關,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翻番。橋頭堡建設深入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高原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增就業持續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災后恢復重建有序展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開啟新征程。思想理論建設不斷加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豐碩,“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成效明顯,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正在形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即將勝利實現,為云南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化世情、國情、省情認識,進一步明確云南省發展的定位和目標任務,進一步增強發展的責任和使命,發展思路更加完善,發展舉措不斷創新,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二)“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總體有利于我國發展進步,但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良好的發展態勢繼續保持,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著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云南省資源優勢、區位優勢、開放優勢明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和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實施,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機遇難得,將逐步從內陸邊緣地區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同時,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許多產業處于國際產業分工低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企業效益下滑;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消除貧困任務艱巨;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升;法治建設有待加強;領導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有待強化。問題就是導向,差距就是潛力,短板就是重點。我們必須沉著應對、趨利避害、謀定后動,著力在轉方式、調結構、強基礎、破難題、補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發展形勢的深刻變化,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進取意識,切實增強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能力,勵精圖治、埋頭苦干、奮勇爭先,不斷開拓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二、“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理念
  
  (一)“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搶抓發展機遇,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省委九屆十次全會對云南省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實現“三大戰略定位”、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后五年,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在已經確定的目標要求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要求。
  
  ——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全省經濟年均增速8.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經濟總量和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高于經濟增長幅度,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具有云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善。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互聯互通能力大幅提升,雙向開放、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開放型、創新型經濟新格局基本形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脫貧攻堅實現新勝利。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實現現行標準下全省57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
  
  ——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實現新提高。就業比較充分,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深入推進,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更加鞏固發展,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取得更好成效。
  
  ——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升。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民族文化繁榮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新突破。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高原生態湖泊水質明顯改善。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城鄉人居環境不斷優化,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各方面制度建設實現新進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三)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創新是引領跨越式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人才作為支撐跨越式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全省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營造創新環境,不斷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貫穿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創新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協調是跨越式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硬實力與軟實力同步提升,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是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設定并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筑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
  
  開放是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深化國際合作和國內區域合作,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形成“走出去”“引進來”雙向開放新格局,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
  
  共享是跨越式發展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實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省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經濟發展之源。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云南省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提高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奮力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三、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

  
  面對國際國內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和云南省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必須把跨越式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構架,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創新活力,依靠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網絡經濟拓展發展新空間,依靠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保持云南省經濟發展較快增速,實現質量、效益同步提升。
  
  (一)培育跨越式發展新動力。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推進發展動力轉換。
  
  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做好重大項目謀劃和儲備,抓好產業、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創新融資方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創新公共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打造以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農村消費和品質消費為重點的提升型消費,努力開拓消費新領域,規范市場秩序,改善消費環境,實現潛在需求向現實增長動力的有效轉換。
  
  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增強對外投資和擴大出口結合度,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實施優進優出戰略,積極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加強出口產品質量、品牌和營銷渠道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擴大服務貿易規模,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加快發展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實施“互聯網 ”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在重點城市加快推動總部經濟發展。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特別是創新型小微企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健全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技術支撐、投融資保障等政策體系,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強化環境營造。
  
  (二)推進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實施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打好路網、航空網、能源保障網、水網、互聯網建設五年大會戰,把云南省獨特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建設互聯互通的路網。加快建設出省出境的高速公路網、鐵路骨架網和水運通道,建設好滇藏通道,加快解決省內3個州(市)和經濟、人口大縣不通高速公路的問題,實現滇中城市經濟圈州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加快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建設。積極參與推進泛亞通道公路、鐵路和水路建設,努力實現國際運輸通道互聯互通,初步建成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交通網絡,初步建立起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交通運輸體系。
  
  建設廣覆蓋的航空網。打造昆明長水國際樞紐機場,加快建設干線、支線、通用機場,形成以昆明國際機場為核心、干支線機場為支撐、通用機場為補充的機場體系。構建國際、國內、省內三級航線網絡,重點開辟昆明至南亞東南亞以及歐洲、北美洲、澳洲、非洲的洲際航線,實現從民航大省向民航強省跨越。
  
  建設區域性國際化的能源保障網。繼續抓好以水能為主的清潔能源建設,加快建設高效安全電網,繼續打造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構建云電云用、西電東送和云電外送協調的安全能源體系。依托中緬油氣管道,以石油煉化基地支撐中緬原油管道的規模化,實現原油通道的常態化。加快省內天然氣網絡及場站建設,建成國家重要的跨區域能源互聯互通樞紐。
  
  建設高效節約的水網。加快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建設,推進水源工程網、城鎮供水工程網、農村供水工程、農田灌溉渠系工程、污水處理網、城市雨水管網、綜合管廊、智能化系統等建設,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建設高速共享的互聯網。對接國家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推進“三網融合”,構建覆蓋城鄉、服務便捷、高速暢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推動大數據廣泛深度應用,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發展大數據產業,建設面向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國際信息交換中心。加強網絡服務平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三)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適度規模、環境友好的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管理,依法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做強高原糧倉,提高口糧生產和保障能力,增強云南省作為糧食產銷平衡區的自我平衡能力。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經作優勢產區建設,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積極發展多樣性農業。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積極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培育一批專業村鎮,加快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產業帶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綠色、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和互聯網等新商業模式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推進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農業品牌,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和觀光旅游農業。發展現代種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推行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
  
  (四)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加大產業優化升級力度,堅定走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新路子,促進集群、集約發展,加快推動云南省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主動對接《中國制造二〇二五》,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推動產業集聚、自主創新和戰略合作,在做大增量中調優結構。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有序推進清潔載能產業、石化產業基地建設。集中力量優先發展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全力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云南品牌。
  
  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加快旅游開發與城鎮、文化、產業、生態、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推動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康體、養生、養老等復合型旅游轉變,創新旅游業態,加強品牌營銷,規范旅游市場,建設旅游強省。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文化產業、房地產業、健康服務業等生活性服務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重點規劃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突出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會展業、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扶持發展農村特別是邊境、民族、貧困地區服務業,增強縣域中心城鎮服務功能,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快產業園區轉型升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園區和現代產業基地,促進產城融合、園城互動、協調發展。創新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和體制機制。提高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新一輪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推進區域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實施一批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完善省級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傳統工業改造升級、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特色農業、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城鎮化建設、公共安全和健康、防災減災、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等領域科技創新,瞄準瓶頸制約問題,制定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提升國家級高新區、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大學科技園等創新載體建設水平,支持工業園區向創新型園區轉型,壯大創新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高地,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深入推進科技入滇。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鼓勵構建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推動創新成果與產業需求緊密銜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推進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支持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提高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
  
  (六)構建創新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云南省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建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權益。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提升資產證券化水平。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和制度,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完善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交易平臺。推進電力、水、天然氣等要素市場化定價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省以下分稅制財政體制,推進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改革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定向財力轉移的規模和比例,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預算制度,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轉變財政支持發展方式,構建產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體系和財政金融互動政策體系。健全覆蓋所有財政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體系。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完善地方稅體系,培育穩定的地方支柱稅源。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政府投資、信貸投資和社會資本投資聯動。積極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引進外埠金融機構在云南省增設分支機構,健全金融機構體系。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投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建立并完善巨災保險制度。強化地方金融風險監管,防止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七)提升省域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切實推動各級政府全面履行法律賦予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職責。
  
  穩定政策基調,完善省域財稅、金融、產業、投資、土地、環保、消費、價格等政策體系,增強政策的協調性、可預期性和透明度。
  
  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提高財政、金融、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糧食、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網絡安全等方面風險防控能力。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
  
  四、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堅持區域協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增強沿邊與滇中、農村與城市、民族地區與其他地方協調發展,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進一步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一)更高層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支持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加大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圍繞建設小康同步、公共服務同質、法治保障同權、民族團結同心、社會和諧同創,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增長極。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著力構建“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區域發展新空間,形成“做強滇中、搞活沿邊、聯動廊帶、多點支撐、雙向開放”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一核”,就是全力推進昆明市與滇中新區融合發展,加快區域性國際城市建設步伐,形成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長核心。“一圈”,就是加快推進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和紅河州北部地區的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重點開發新模式。“兩廊”,就是順應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建設,優化云南省城鎮發展、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布局,更好地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經濟走廊與各經濟帶、城市群聯動發展。“三帶”,就是以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為重點,完善綜合交通、口岸和邊境通道等基礎設施,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和窗口,加快形成沿邊開放經濟帶;沿瀾滄江重點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打造全省綠色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試驗區,加快培育瀾滄江開發開放經濟帶;沿金沙江加強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清潔載能產業、特色旅游業、生態環保、開放平臺、市場體系和城鎮建設,加快培育金沙江對內開放合作經濟帶。“六群”,就是在發揮滇中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促進滇東北、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東南等城鎮群有序發展,形成多點支撐云南省發展的格局。
  
  (二)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推動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加快曲靖、玉溪、楚雄、蒙自四市發展,建設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山壩結合、特色鮮明的高原生態宜居城市群,使滇中城市群成為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主要區域。支持大理、昭通等其他中心城市做大做強,加快州(市)府所在地市(區)、縣級市、縣城、中心集鎮、邊境口岸發展,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撤縣設區、設市。推動以滇中城市經濟圈為重點的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停車場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州(市)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積極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突出特色、分類指導,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形成一批現代農業強縣、旅游經濟強縣、工業經濟強縣,鼓勵農業人口就近就地轉移。加快縣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縣域發展條件。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擴權強鎮改革,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堅持產村融合發展,點、線、片、面結合整體推進,著力實施產業提升、村莊改造、環境整治、脫貧攻堅、公共服務、素質提升、鄉村治理“七大行動”,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推進農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設。
  
  (三)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各族人民,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深化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和省委富民強滇重大部署的學習宣傳,統一思想行動,匯聚發展力量。
  
  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倡導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倡導全民閱讀,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教育和世情、國情、省情教育,使“三個離不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特別是邊境、民族、貧困地區傾斜。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實施社會文化組織培育工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運行模式。發展體育事業,深入實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推進高原體育基地建設,增強人民體質。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做大做強骨干文化企業,支持民營和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鞏固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加快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健全文化市場監管體系。加強版權保護。
  
  增強云南文化影響力。實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實施云嶺文化名家工程,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打造云南文化品牌。重視文化遺產保護,保護重大文物、古村落和民居,加強檔案文獻保護和利用,振興傳統工藝,繁榮地方戲曲,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傳承云南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面向南亞東南亞人文交流中心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云南文化走出去。
  
  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凈化網絡環境。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高主流媒體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大力宣傳云南新形象。
  
  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推進云南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四)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建立軍民融合發展領導機構,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
  
  制定軍民融合發展專項規劃,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民爆、電子信息、有色及稀缺貴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軍工科技服務等軍民融合產業,提升軍民融合層次和水平。
  
  加強國防教育和后備力量建設,密切軍政軍民團結。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
  
  五、堅持綠色發展,著力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營造綠色山川,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城鎮,倡導綠色生活,打造綠色窗口,堅定走綠色發展、生態富民之路,建設美麗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一)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扎實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
  
  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鎮規模,尊重自然格局,依托高原地貌、山水脈絡、氣象條件等,構建形態和功能科學合理的城鎮化空間布局。實行綠色規劃、設計、施工標準,推進綠色生態城鎮建設。
  
  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加強資源環境國情、省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培養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自覺。
  
  (二)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落實國家和云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動城鄉、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多規合一”和空間“一張圖”管理,明確開發方向,完善開發政策,控制開發強度,規范開發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推動滇中等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制定和實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國家對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政策。加強資源整合,爭取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深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工程,建設救護繁育中心和基因庫,建好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保護生物多樣性。強化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嚴防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嚴厲打擊象牙等野生動植物制品非法交易。加大世界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記憶遺產保護。
  
  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
  
  (三)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科學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推進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發展分布式能源,推行節能低碳電力調度。有序開放開采權,積極開發煤層氣、頁巖氣。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推進以電力市場化改革為核心的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省工作。
  
  推進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強軌道交通建設,鼓勵綠色出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發展電動車產業。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
  
  主動控制碳排放。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通過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增加森林、草原、濕地碳匯等手段,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扎實推進國家低碳試點省以及低碳城市、城鎮、產業園區、社區試點工作。
  
  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組織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行動,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減少單位產出物質消耗。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推進煤矸石、礦渣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合理制定水價,編制節水規劃,推進雨洪資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調整建設用地結構,推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化,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爭取國家在云南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發展交易市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
  
  倡導合理消費,力戒奢侈浪費,制止奢靡之風。在生產、流通、倉儲、消費各環節落實全面節約。管住公款消費,崇尚勤儉節約,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行動。
  
  (四)全面推進環境治理。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擴大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將細顆粒物等環境質量指標列入約束性指標。推進重金屬污染治理。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統籌農村飲水安全、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推進種養業廢棄物減量化生產、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
  
  積極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社會力量投入環境污染治理。強化激勵性補償,建立橫向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獨立公正的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制度。
  
  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落實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健全環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加強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
  
  (五)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濕地、草原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建設以青藏高原南緣生態屏障、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南部邊境生態屏障、滇東—滇東南喀斯特地帶、干熱河谷地帶、高原湖泊區和其他點塊狀分布的重要生態區域為核心的“三屏兩帶一區多點”生態安全屏障。
  
  深入推進森林云南建設。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開展森林可持續發展經營,發揮多重效益,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發揮國有林區林場在綠化國土中的帶動作用。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開展退耕還濕,加強草原保護。創新產權模式,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增加城鄉綠道,倡導綠色休閑。
  
  加強水生態保護。嚴格飲用水源保護,強化江河源頭和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和以滇池、洱海、撫仙湖為重點的高原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科學規范淡水養殖,嚴格入河(湖)排污管理,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大對出境跨界河流環境安全監測。
  
  建立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健全政績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
  
  六、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圍繞輻射中心建設,把擴大開放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我國與南亞東南亞雙向開放重要門戶的作用,提升服務內陸省(區、市)走向南亞東南亞的能力和水平,開創對內對外開放新局面,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高地。
  
  (一)深化國際國內區域合作。積極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建設以及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完善滇印滇緬合作以及同越北老北合作機制,務實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強雙向開放,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加強與周邊國家在農業、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金融、礦產勘查開發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密切與周邊華僑華人的聯系,厚植與南亞東南亞合作的社會基礎。積極開展與周邊各國、歐美日韓友城間的高層互訪、經貿往來、民間交流等活動。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參與構建區域互動合作機制,加強資本引進、渠道建設、市場對接,深度開展資本和產業合作,借力流域腹地強化向西開放支撐。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和文山—百色跨省(區)經濟合作區建設。提升滇滬、滇粵、滇浙等省際合作水平,加強與川渝黔桂藏等省(區、市)合作,借力周邊省(區、市)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和北方絲綢之路。
  
  深化與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合作發展。
  
  (二)加強開放載體建設。支持滇中新區加快發展。支持國家級開發區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持省級重點產業園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加快推進瑞麗、勐臘(磨憨)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強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強化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探索建設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園區。
  
  依托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和省內干支線機場,發展壯大臨空經濟,打造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
  
  (三)加強開放平臺建設。辦好中國—南亞博覽會暨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打造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乃至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多邊外交平臺、經貿合作平臺和人文交流平臺。
  
  鼓勵和推動外國政府、港澳地區、國際機構、商貿協會組織和國際風險投資機構等來滇設立代表處或辦事機構,努力成為執行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合作框架的組織機構常設地和區域性國際組織的常駐地。爭取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協調中心、鐵路聯盟秘書處等合作機構落戶云南省。
  
  積極引入國內外重大賽事、品牌展會、國際峰會、高端論壇等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型活動。繼續辦好中國—南亞智庫論壇、孟中印緬地區合作論壇、滇以創新論壇等交流平臺。引導主流媒體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
  
  加快建設高水平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對外服務平臺,打造區域性國際人才培訓基地、醫療服務基地、科技研發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扎實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完善金融組織體系,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促進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加強金融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四)推進與周邊省區、國家設施聯通。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以及絲路基金、中國—東盟合作基金等支持,推動內連西南及東中部腹地、外接南亞東南亞的綜合交通體系、能源管網、物流通道和通信設施建設。
  
  依托節點城市、口岸城鎮合理布局物流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商貿物流、大宗貨物中轉物流、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等各類物流服務,加快形成與周邊各國通暢便捷的口岸通道和物流體系。
  
  (五)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加快構建沿邊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速培育產業、區位、營商環境和規則標準等綜合競爭優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展產業招商和招大引強工作,深化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對接合作,瞄準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跨國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強的大項目好項目。
  
  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汽車、先進裝備制造、家用電器、建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轉移,發展外向型優勢制造業,加快推進國家重大資源型產業基地、面向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國家的外向型產業基地和進出口商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
  
  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加強能源資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推動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協調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相互促進。完善中介服務體系,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建立“走出去”綜合服務保障體系,推動優勢產業和企業在境外建立生產基地、研發平臺和營銷網絡,把云南省建設成為西部地區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先行區。建立部省協同推進機制,打造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新樣板。
  
  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創新通關模式,推動區域性一體化通關,提高口岸通行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和模式,健全外來投資跟蹤協調服務機制,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七、堅持共享發展,著力推進幸福云南建設

  
  貫徹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在跨越式發展中增進人民福祉,讓全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云南省最艱巨的任務。必須把脫貧攻堅作為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下軍令狀,采取硬措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鄉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提高扶貧實效。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五個一批”,實現全面脫貧。
  
  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設。落實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政策,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
  
  加快推進片區脫貧攻堅。聚焦邊境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以整村、整鄉、整縣、整州和整族為單元,推進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促進區域整體脫貧。加快人口較少民族建制村的脫貧步伐。
  
  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新的資金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增加扶貧貸款規模,提高農戶貸款覆蓋率。以縣為平臺整合扶貧項目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建立扶貧資金違規使用責任追究制度。
  
  強化脫貧工作責任制。建立“省負總責,州(市)、縣(市、區)、鄉(鎮)抓落實”的脫貧攻堅工作體制,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全面落實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制度,強化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創新社會幫扶機制,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察制度,加強督查問責。扎實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改進貧困識別、動態監測、評估考核和退出機制,建立農村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改進貧困地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機制,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二)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順應各族群眾對公共服務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增強政府職責,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加大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加強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城鄉全覆蓋。加大對民族地區、邊境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轉移支付,逐步縮小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
  
  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辦;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加快社會事業改革。
  
  (三)實施教育提質惠民工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公平原則,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擴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支持迪慶、怒江率先實施14年免費教育。發展學前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加快發展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促進教育公平。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城鄉教師交流,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規模,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繼續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和“寄宿生”生活補助全覆蓋。辦好特殊教育。
  
  提高高校辦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支持一批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學科和專業。增強高校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能力。加強高等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落實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暢通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通道。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完善教育督導,加強社會監督。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
  
  (四)實施創業促進就業工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
  
  統籌人才資源市場,打破城鄉、地區、行業分割和身份、性別歧視,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促進勞動者自主就業。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帶動青年就業創業。支持農民工群體創業。加強就業援助,幫助就業困難者就業。
  
  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術提升計劃。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完善職稱評定制度,推廣專業技術職稱、技能等級等同大城市落戶掛鉤做法。
  
  提高勞動力素質、勞動參與率、勞動生產率,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和企業合法權益。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就業服務能力。
  
  (五)實施城鄉居民增收工程。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規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加快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加強收入分配調節,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和社會互助、志愿服務活動。落實鼓勵回饋社會、扶貧濟困的稅收政策。
  
  (六)實施社保擴面提標工程。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堅持精算平衡,完善籌資機制,分清政府、企業、個人等責任。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省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落實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
  
  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落實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統籌。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積極推進全省城鄉居民醫保統籌。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合并實施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
  
  統籌救助體系,強化政策銜接,推進制度整合,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七)實施健康云南工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優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堅持中西醫并重,全力推動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現代生物醫藥產業振興發展。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理順藥品價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提高藥品質量,確保用藥安全。加強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八)實施人口均衡發展工程。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開展“關愛婦女兒童健康行動”,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
  
  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扶殘助殘服務體系。
  
  八、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全面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目標任務,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能力和水平,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一)完善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制度化建設,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完善信息發布制度。
  
  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干部,提高專業化水平。堅持好干部標準,突出忠誠干凈擔當、不讓老實人吃虧、從基層一線培養選拔干部的用人導向,落實“七個大力培養和重用”“七個堅決調整和不用”要求,選好用好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著力解決一些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調動各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突出抓好藏區、邊境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黨建,統籌推進農村(社區)、機關、高校、國企、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領域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隊伍建設。加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官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等隊伍建設。繼續選派好駐村扶貧工作隊、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第一書記。提高基層干部做好群眾工作、化解社會矛盾、依法管理基層事務的能力,更好帶領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反腐倡廉建設永遠在路上,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落實各級黨委(黨組)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落實“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鞏固反腐敗成果,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從政環境。
  
  (二)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共識和力量。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充分激發各族人民建設云南的主人翁意識。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廣泛開展建功立業活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高度重視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制度,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鞏固各民族和海外同胞大團結、大聯合的良好局面。
  
  (三)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堅持人才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相協調,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確保人才隊伍的規模、素質、結構滿足云南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
  
  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實施更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更大力度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加強法治專門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重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創新型、創業型、實用型人才。發揮政府投入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個人等有序參與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引進。
  
  優化人力資本配置,搭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清除人才流動障礙,提高社會橫向和縱向流動性。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營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層、邊遠、貧困地區流動和在一線創業的政策體系。
  
  (四)切實加強法治建設。把黨的領導貫穿依法治省全過程,確保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維護人民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深化改革、推動發展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加強依法執政。嚴格執行憲法法律,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法治建設政績考核,提高領導干部和國家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抓好黨建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地方立法。完善地方立法體制機制,加快重點領域地方立法,做好民族自治和設區市地方立法工作,注重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銜接,增強地方法規規章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
  
  加快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促進司法公正。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責任制,規范司法行為,推動司法公開民主,保證司法公正,規范和強化對權利的司法保障、對權力的司法監督。
  
  推動全民守法。加強普法宣傳教育,促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
  
  (五)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平安云南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執行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立全省人口基礎信息庫,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
  
  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以信息化為支撐加強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建設,加快基礎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設。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調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嚴密防范、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秩序。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戰爭。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強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強化預防治本,改革安全評審制度,健全預警應急機制,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及時排查化解安全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勢頭。
  
  加強地震、地質、氣象、生物等自然災害防治,健全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戰略。深入實施愛民固邊戰略和平安邊境創建活動,健全完善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管邊控邊建邊治邊的工作機制。依法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極端宗教活動,堅決維護邊疆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大好局面。
  
  (六)強化“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目標任務落實機制。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堅決貫徹黨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自覺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本建議確定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本地區“十三五”規劃。各級各類規劃要分解細化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確保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藍圖催人奮進,發展時不我待。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和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艱苦奮斗,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共同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欲求不満の人妻松下纱荣子|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胆a级视频免费|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老妇与zozozo交|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区|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亚洲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av码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高中陪读房间的呻吟声|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婷婷日日澡天天添| 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 日本三级片在线观看|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 欧美丰满大屁股ass|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99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久久精品www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24小时日本高清www| 欧美喷潮久久久xxxxx|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小寡妇好紧进去了好大看视频| 好深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