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中國產業園區未來八大發展趨勢!

中國產業園區未來八大發展趨勢!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8-06 點擊: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產業園區的未來發展,必然要適應我國戰略轉型的要求,認清園區發展方向和趨勢是做好園區長遠發展規劃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有效推動園區發展和升級。

 
 

 趨勢一:園區的戰略轉型和升級

      廣西賀州旺高工業區(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范基地)通過開展服務升級、招商升級、質量升級、設施升級、循環升級、網絡升級、黨建升級等“七大升級行動”,全力推動其碳酸鈣產業做強做優。

    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現有產業園區突破自身存在的問題,向更高目標轉型升級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總體看,我國園區經濟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即使是發展較為成功的中關村科技園、張江高科技園等,在產業孵化、技術創新、世界級產品創制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來,我國園區發展方式正在出現一些新的趨勢和特點:如增長方式由注重規模向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轉變、資源配置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產業結構由以制造業為主向制造業和專業服務業相結合轉變、環境建設由相對注重硬環境向更加注重軟環境轉變……可以說,大部分現有產業園區在未來發展中都需要面對這樣的課題。

     而相對現有園區的戰略轉型升級,新的園區規劃建設也呈現了新的趨勢。在各地區可建設用地日益稀缺的情況下,一些小型的園區業態正在不斷涌現出來,一些大型產業園區也紛紛建設園中園、專業園等不同形式的小型園區,“小的即是美的”,小型園區正煥發出蓬勃的經濟活力。

 

 
 

趨勢二:園區產業的“瘦身”、“增高”

      成本領先的土地招商模式,曾主導了中國早期的園區經濟發展,隨著各類產業園區遍地開花,產業定位同質化、產業招商盲目化的現象越發明顯,很多產業園區都存在著“有企業無產業”、“產業點高面低”的產業困境,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并不顯著。

     硅產業一直是東海縣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也是東海縣重點扶持和鼓勵的產業。近幾年來,隨著東海縣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全縣硅材料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東海縣硅材料產業產值達550億元,形成了高純晶體硅、石英玻璃制品、新型電光源、高純硅微粉、高純壓電晶體五條完整的產業鏈,“十三五”末硅材料產業可達千億規模。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戰略的大背景下,推動產業提質升級是園區“二次創業”的根本。結合我們這幾年對園區經濟發展的觀察,園區產業的變革可以總結為兩個詞——“瘦身”和“增高”。

    “瘦身”主要體現在產業門類上,就像很多成功企業進行業務重組或聚焦一樣,現在很多園區都需要進行產業整合,結合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和產業發展動向,對園區現有產業進行“整理、優化、升級”,確立園區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打造產業鏈經濟。

     “增高”主要體現在產業提升上,對于不同的園區,由于其發展情況不同,產業提升的方向也有所差異。

      從目前絕大數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來看,傳統產業在園區經濟總量中占有較大比重,因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這些園區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任務。

     另一方面,園區產業“增高”可以借助產業融合,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構筑園區產業“微笑曲線”,提升園區產業鏈的競爭力。

     產業融合發展是園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然趨勢,是園區產業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特征。

 

 
 

趨勢三:產業園區走向綜合城區

      我國的產業園區多設在城市的偏遠郊區,在早期發展中多以優惠的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吸引企業投資和集聚,然后,再通過企業提供就業機會導入人口。這種發展模式,常常與生活配套服務不足相伴生,從而出現了企業員工白天入園、晚上回城的“鬼城”現象。

      江蘇盱眙通過引進包括中科院在內的20余家科研團隊,構建平臺、升級技術,催生了數十家凹凸棒石研發、生產、加工高科技企業,把凹凸棒石加工從礦物材料升級至納米材料,相關產品應用從吸附劑、黏結劑、催化劑、抗菌劑等領域,拓寬至空氣凈化、建材、醫藥、3D打印、日化洗護、顏料等產品領域,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

      隨著產業園區的演化和發展,園區承載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城市要素和生產活動在區內并存聚集,從而推動了產業園區的城市化進程,園區經濟與城區經濟逐漸走向融合。

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一些產業園區主動謀求戰略轉型,從單一生產型的園區,逐漸規劃發展成為集生產與生活于一體的新型城市。

      隨著園區經濟實力和創新活力的增強,園區作為城市空間發展中的增長極,可將自身的優勢向城區傳遞,園區與城區在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聯系日益密切,互動越來越頻繁,于是就承載起了新的城市職能。

如一些“小園區經濟”以科技社區、創新社區的形態,通過產業聚集、人才聚集和企業家交流,逐漸成為了城市空間中的新地標、新節點。

     面對園區經濟走向城區經濟、產業園區走向綜合城區的發展趨勢,地方政府應摒棄傳統的思維方式和運營模式,以“產城融合”的理念系統策劃、規劃、管理、開發、運作產業園區(產業新城)。

 

 
 

趨勢四:園區開發/產業地產商的崛起

      在我國早期的園區開發中,政府主導的園區開發公司一直扮演著園區開發“市場”的絕對主角。這時的園區開發公司雖采取公司化機制,但更多附屬于政府管委會,在園區開發中也主要是進行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建設。

      湘潭生態環保(海泡石)科技園是湘潭產業集團與天易經開區共同打造的重點特色產業項目,目前已入圍工信部、國開行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試點項目,項目總規劃1344畝,分三期進行建設:第一期建設周期為2017年-2019年,規劃用地面積約408畝,預計投資9億元,產值11億元。主要建設海泡石研究院、高純海泡石生產線、重金屬污染治理劑生產線、海泡石功能壁材車間、海泡石交易中心等項目。

      隨著我國園區經濟的發展,標準化廠房、創業大廈、孵化器、產業綜合體等產業地產逐步興起,使得園區開發已不僅僅是招商引資的載體,產業地產開發和運營本身就成了一種房地產業務,造就了眾多的產業房地產商。其中也不乏一些誤打誤撞闖進“行業”中的產業投資者或房地產開發商,不知不覺地成了“園區開發商”,致力于園區開發業務,并在市場的洗禮中逐步成長起來。

      近年來,在我國的產業園區開發建設中,市場化的園區開發商正在成為一個活躍的群體。作為國際上一個成熟產業門類,作為國內一個新興產業,園區開發產業方興未艾。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政府主導的園區開發商、國際園區開發商、本土園區開發商等都將會活躍在“園區開發”行業。

 

 
 

趨勢五:產業招商的精細化運作

       產業招商是園區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其成敗直接影響園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從我國產業園區的招商引資模式看,基本經歷了“優惠政策主導”階段、“投資環境主導”階段到“產業環境主導”階段,園區軟環境建設越來越成為產業招商的重要砝碼。

       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依托產業園區豐富的石灰石、石英石等礦產資源,園區以硅產業為核心,吸引了包括臺玻、鳳玻、確成硅化、聯塑僑裕、橫店賽吉元、晶源等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硅基產業集群。目前,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內擁有世界最大的單體玻璃生產線、最大的單體“白碳黑”生產線、最大的硅酸鈣板生產線。

       產業招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產業規劃、政策體系、招商接洽、項目入駐、運營扶持等諸多環節,涉及招商參與部門的權責和利益設計。

      目前的很多園區招商模式還停留在點式突破的“游擊戰”,個人激勵強、項目導入快,但招商體系不健全、整體營銷力度不足,不利于未來園區產業集群的發展。

      產業招商的精細化運作關鍵在于兩點,一是精準定位,明確產業客商類型,建立產業項目信息庫,進行定向式招商;二是系統運作,圍繞產業招商構建全方位的服務能力,細化產業項目招商的流程和規范,使整個招商工作更具系統性和有序性。

 

 
 

趨勢六:園區的品牌化和“連鎖經營”

      美國“硅谷”,是世界一流園區的典型代表。論起品牌知名度,沒有哪一個園區可與“硅谷”相提并論。“硅谷”的企業、產業、風險投資、創新文化無不打上了強勢的品牌烙印。

     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內有豐富的珍珠巖、膨潤土、沸石、含堿玻璃原料等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為8.67億噸,其中珍珠巖1.27億噸,膨潤土6.3億噸,沸石6000萬噸,含堿玻璃原料5000萬噸。其儲量、品味、易開采條件均居“亞洲第一”。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4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8.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5.96億元、增加值27.35億元。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1.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7平方公里,入駐精深加工企業80余家,初步形成了采礦-制砂-膨脹(玻化微珠)-精深加工產品較為完善的珍珠巖產業鏈條,產業布局高度集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世界上品牌園區絕不止“硅谷”一家,英國劍橋科學園、日本筑波科學城、新加坡裕廊工業區、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等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功園區,品牌效應不容小覷。

      國內也不乏成功運作的產業園區,像中關村科技區、張江高科技園、漕河涇開發區等歷經多年打造,在國內建立了較大的品牌知名度,目前這些園區受制于土地資源限制,都在積極運作“飛地”園區,走上品牌輸出之路。

      在園區經濟“泛濫”的今天,“軟實力”已經成為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籌碼。因為園區經濟的發展光有數量和規模還不行,還必須有質量和品牌,一個精品園區的單位產出不知要高出一般園區單位產出的多少倍。

     創精品園區,建品牌園區,已成為各地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園區的品牌化運作需要精耕細作,絕不僅僅只是個營銷的過程,它需要有內涵支撐。

     園區的品牌建設,其實從園區規劃啟動之初就已開始。我們可以將園區品牌細化為環境品牌、產業品牌、企業品牌、服務品牌、文化品牌等,特別是服務品牌和文化品牌,更需要做精、做深、做出特色。

 

 
 

趨勢七:產業資本戰略推動園區戰略

      資金問題是園區開發繞不開的問題,也經常會成為園區開發的難題。園區開發具有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從土地開發、物業開發到產業孵化、產業扶持,園區開發的全過程都離不開資金的推動。

 

     建平縣膨潤土科技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45平方公里,橫跨沙海鎮和青峰山鎮,包括核心區和加工區。園區膨潤土產量初步探明2.5億噸,遠景儲量5億噸,被譽為“中國膨潤土之鄉”。目前,園區擁有企業59家,已建成面積2平方公里,擁有從業人數3000多人,擁有資產總額近20億元,具有年產膨潤土產品350萬噸以上產能。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園區開發在資金運用方面不斷出現新的模式。在園區開發方面,除了銀行貸款、財政撥款、BOT、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傳統融資模式,主力銀行貸款、信托融資、基建基金、股權私募基金、融資租賃等新模式相繼出現。

      在產業孵化和產業扶持方面,也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資金模式,如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科技銀行、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等等,在園區開發中能否形成多樣化的融資體系,已成為園區產業集聚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了推動園區的發展,很多園區開發商也定位為產業投資商,以較少的資金撬動更多的社會化資金形成一個大資金池,以土地入股、物業入股、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形式投資園區企業,從而形成了資本運作-園區開發-產業集聚之間的良性循環,在這里資本運作成為園區開發的撬動杠桿。

      在中國,大量資金分散在民間,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前,產業園區運作日趨市場化,民間資本作為一個巨大的資源寶藏,將是推動新一輪園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支撐。除民間資本外,中國園區開發的這塊市場蛋糕也正在吸引著國外各種資金的關注。在今天的園區開發建設中,有效地玩轉資本魔方,對加速園區開發建設進程變得越來越重要。

 

 
 

趨勢八:從招商引資到招商引“智”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立和培育,主要依賴于知識和智力資源。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智力資源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恰當的智力資源的引進,其價值往往超過單純的投資項目。

 

      雞西市規劃建設了恒山區和麻山區2個石墨產業園,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現已開發6平方公里;規劃總投資65.22億元,已完成投資30.53億元。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11戶。

      我們看到,很多產業園區在關注“招商引資”的同時,也在關注“引智招商”,積極吸引科研院所、科學家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落戶園區。

      近兩年,在國家和地方“千人計劃”推動下,各地園區紛紛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加入到海外留學人才的爭奪戰中。只有強化了招才引智,才能實現資金、技術、項目管理的立體帶動。隨著園區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人力資源在園區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的主要驅動力就是批量人才的集聚,如生物醫藥產業、文化創意產業。

      而批量人才的集聚,需要構建完善的人才服務環境,涉及到人才導入、人才培訓和人才維護等系統性的策略安排。

      未來的園區發展應更加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工作,通過招商引“智”手段的創新,吸引園區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促進人才資源的集聚與開發,從而為新興產業培育和園區產業升級提供動力,實現園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中國產業園區未來八大發展趨勢!

2019-08-06 來源:未知 點擊: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產業園區的未來發展,必然要適應我國戰略轉型的要求,認清園區發展方向和趨勢是做好園區長遠發展規劃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有效推動園區發展和升級。

 
 

 趨勢一:園區的戰略轉型和升級

      廣西賀州旺高工業區(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范基地)通過開展服務升級、招商升級、質量升級、設施升級、循環升級、網絡升級、黨建升級等“七大升級行動”,全力推動其碳酸鈣產業做強做優。

    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現有產業園區突破自身存在的問題,向更高目標轉型升級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總體看,我國園區經濟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即使是發展較為成功的中關村科技園、張江高科技園等,在產業孵化、技術創新、世界級產品創制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來,我國園區發展方式正在出現一些新的趨勢和特點:如增長方式由注重規模向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轉變、資源配置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產業結構由以制造業為主向制造業和專業服務業相結合轉變、環境建設由相對注重硬環境向更加注重軟環境轉變……可以說,大部分現有產業園區在未來發展中都需要面對這樣的課題。

     而相對現有園區的戰略轉型升級,新的園區規劃建設也呈現了新的趨勢。在各地區可建設用地日益稀缺的情況下,一些小型的園區業態正在不斷涌現出來,一些大型產業園區也紛紛建設園中園、專業園等不同形式的小型園區,“小的即是美的”,小型園區正煥發出蓬勃的經濟活力。

 

 
 

趨勢二:園區產業的“瘦身”、“增高”

      成本領先的土地招商模式,曾主導了中國早期的園區經濟發展,隨著各類產業園區遍地開花,產業定位同質化、產業招商盲目化的現象越發明顯,很多產業園區都存在著“有企業無產業”、“產業點高面低”的產業困境,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并不顯著。

     硅產業一直是東海縣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也是東海縣重點扶持和鼓勵的產業。近幾年來,隨著東海縣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全縣硅材料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東海縣硅材料產業產值達550億元,形成了高純晶體硅、石英玻璃制品、新型電光源、高純硅微粉、高純壓電晶體五條完整的產業鏈,“十三五”末硅材料產業可達千億規模。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戰略的大背景下,推動產業提質升級是園區“二次創業”的根本。結合我們這幾年對園區經濟發展的觀察,園區產業的變革可以總結為兩個詞——“瘦身”和“增高”。

    “瘦身”主要體現在產業門類上,就像很多成功企業進行業務重組或聚焦一樣,現在很多園區都需要進行產業整合,結合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和產業發展動向,對園區現有產業進行“整理、優化、升級”,確立園區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打造產業鏈經濟。

     “增高”主要體現在產業提升上,對于不同的園區,由于其發展情況不同,產業提升的方向也有所差異。

      從目前絕大數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來看,傳統產業在園區經濟總量中占有較大比重,因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這些園區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任務。

     另一方面,園區產業“增高”可以借助產業融合,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構筑園區產業“微笑曲線”,提升園區產業鏈的競爭力。

     產業融合發展是園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然趨勢,是園區產業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特征。

 

 
 

趨勢三:產業園區走向綜合城區

      我國的產業園區多設在城市的偏遠郊區,在早期發展中多以優惠的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吸引企業投資和集聚,然后,再通過企業提供就業機會導入人口。這種發展模式,常常與生活配套服務不足相伴生,從而出現了企業員工白天入園、晚上回城的“鬼城”現象。

      江蘇盱眙通過引進包括中科院在內的20余家科研團隊,構建平臺、升級技術,催生了數十家凹凸棒石研發、生產、加工高科技企業,把凹凸棒石加工從礦物材料升級至納米材料,相關產品應用從吸附劑、黏結劑、催化劑、抗菌劑等領域,拓寬至空氣凈化、建材、醫藥、3D打印、日化洗護、顏料等產品領域,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

      隨著產業園區的演化和發展,園區承載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城市要素和生產活動在區內并存聚集,從而推動了產業園區的城市化進程,園區經濟與城區經濟逐漸走向融合。

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一些產業園區主動謀求戰略轉型,從單一生產型的園區,逐漸規劃發展成為集生產與生活于一體的新型城市。

      隨著園區經濟實力和創新活力的增強,園區作為城市空間發展中的增長極,可將自身的優勢向城區傳遞,園區與城區在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聯系日益密切,互動越來越頻繁,于是就承載起了新的城市職能。

如一些“小園區經濟”以科技社區、創新社區的形態,通過產業聚集、人才聚集和企業家交流,逐漸成為了城市空間中的新地標、新節點。

     面對園區經濟走向城區經濟、產業園區走向綜合城區的發展趨勢,地方政府應摒棄傳統的思維方式和運營模式,以“產城融合”的理念系統策劃、規劃、管理、開發、運作產業園區(產業新城)。

 

 
 

趨勢四:園區開發/產業地產商的崛起

      在我國早期的園區開發中,政府主導的園區開發公司一直扮演著園區開發“市場”的絕對主角。這時的園區開發公司雖采取公司化機制,但更多附屬于政府管委會,在園區開發中也主要是進行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建設。

      湘潭生態環保(海泡石)科技園是湘潭產業集團與天易經開區共同打造的重點特色產業項目,目前已入圍工信部、國開行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試點項目,項目總規劃1344畝,分三期進行建設:第一期建設周期為2017年-2019年,規劃用地面積約408畝,預計投資9億元,產值11億元。主要建設海泡石研究院、高純海泡石生產線、重金屬污染治理劑生產線、海泡石功能壁材車間、海泡石交易中心等項目。

      隨著我國園區經濟的發展,標準化廠房、創業大廈、孵化器、產業綜合體等產業地產逐步興起,使得園區開發已不僅僅是招商引資的載體,產業地產開發和運營本身就成了一種房地產業務,造就了眾多的產業房地產商。其中也不乏一些誤打誤撞闖進“行業”中的產業投資者或房地產開發商,不知不覺地成了“園區開發商”,致力于園區開發業務,并在市場的洗禮中逐步成長起來。

      近年來,在我國的產業園區開發建設中,市場化的園區開發商正在成為一個活躍的群體。作為國際上一個成熟產業門類,作為國內一個新興產業,園區開發產業方興未艾。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政府主導的園區開發商、國際園區開發商、本土園區開發商等都將會活躍在“園區開發”行業。

 

 
 

趨勢五:產業招商的精細化運作

       產業招商是園區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其成敗直接影響園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從我國產業園區的招商引資模式看,基本經歷了“優惠政策主導”階段、“投資環境主導”階段到“產業環境主導”階段,園區軟環境建設越來越成為產業招商的重要砝碼。

       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依托產業園區豐富的石灰石、石英石等礦產資源,園區以硅產業為核心,吸引了包括臺玻、鳳玻、確成硅化、聯塑僑裕、橫店賽吉元、晶源等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硅基產業集群。目前,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內擁有世界最大的單體玻璃生產線、最大的單體“白碳黑”生產線、最大的硅酸鈣板生產線。

       產業招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產業規劃、政策體系、招商接洽、項目入駐、運營扶持等諸多環節,涉及招商參與部門的權責和利益設計。

      目前的很多園區招商模式還停留在點式突破的“游擊戰”,個人激勵強、項目導入快,但招商體系不健全、整體營銷力度不足,不利于未來園區產業集群的發展。

      產業招商的精細化運作關鍵在于兩點,一是精準定位,明確產業客商類型,建立產業項目信息庫,進行定向式招商;二是系統運作,圍繞產業招商構建全方位的服務能力,細化產業項目招商的流程和規范,使整個招商工作更具系統性和有序性。

 

 
 

趨勢六:園區的品牌化和“連鎖經營”

      美國“硅谷”,是世界一流園區的典型代表。論起品牌知名度,沒有哪一個園區可與“硅谷”相提并論。“硅谷”的企業、產業、風險投資、創新文化無不打上了強勢的品牌烙印。

     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內有豐富的珍珠巖、膨潤土、沸石、含堿玻璃原料等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為8.67億噸,其中珍珠巖1.27億噸,膨潤土6.3億噸,沸石6000萬噸,含堿玻璃原料5000萬噸。其儲量、品味、易開采條件均居“亞洲第一”。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4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8.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5.96億元、增加值27.35億元。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1.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7平方公里,入駐精深加工企業80余家,初步形成了采礦-制砂-膨脹(玻化微珠)-精深加工產品較為完善的珍珠巖產業鏈條,產業布局高度集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世界上品牌園區絕不止“硅谷”一家,英國劍橋科學園、日本筑波科學城、新加坡裕廊工業區、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等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功園區,品牌效應不容小覷。

      國內也不乏成功運作的產業園區,像中關村科技區、張江高科技園、漕河涇開發區等歷經多年打造,在國內建立了較大的品牌知名度,目前這些園區受制于土地資源限制,都在積極運作“飛地”園區,走上品牌輸出之路。

      在園區經濟“泛濫”的今天,“軟實力”已經成為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籌碼。因為園區經濟的發展光有數量和規模還不行,還必須有質量和品牌,一個精品園區的單位產出不知要高出一般園區單位產出的多少倍。

     創精品園區,建品牌園區,已成為各地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園區的品牌化運作需要精耕細作,絕不僅僅只是個營銷的過程,它需要有內涵支撐。

     園區的品牌建設,其實從園區規劃啟動之初就已開始。我們可以將園區品牌細化為環境品牌、產業品牌、企業品牌、服務品牌、文化品牌等,特別是服務品牌和文化品牌,更需要做精、做深、做出特色。

 

 
 

趨勢七:產業資本戰略推動園區戰略

      資金問題是園區開發繞不開的問題,也經常會成為園區開發的難題。園區開發具有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從土地開發、物業開發到產業孵化、產業扶持,園區開發的全過程都離不開資金的推動。

 

     建平縣膨潤土科技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45平方公里,橫跨沙海鎮和青峰山鎮,包括核心區和加工區。園區膨潤土產量初步探明2.5億噸,遠景儲量5億噸,被譽為“中國膨潤土之鄉”。目前,園區擁有企業59家,已建成面積2平方公里,擁有從業人數3000多人,擁有資產總額近20億元,具有年產膨潤土產品350萬噸以上產能。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園區開發在資金運用方面不斷出現新的模式。在園區開發方面,除了銀行貸款、財政撥款、BOT、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傳統融資模式,主力銀行貸款、信托融資、基建基金、股權私募基金、融資租賃等新模式相繼出現。

      在產業孵化和產業扶持方面,也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資金模式,如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科技銀行、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等等,在園區開發中能否形成多樣化的融資體系,已成為園區產業集聚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了推動園區的發展,很多園區開發商也定位為產業投資商,以較少的資金撬動更多的社會化資金形成一個大資金池,以土地入股、物業入股、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形式投資園區企業,從而形成了資本運作-園區開發-產業集聚之間的良性循環,在這里資本運作成為園區開發的撬動杠桿。

      在中國,大量資金分散在民間,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前,產業園區運作日趨市場化,民間資本作為一個巨大的資源寶藏,將是推動新一輪園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支撐。除民間資本外,中國園區開發的這塊市場蛋糕也正在吸引著國外各種資金的關注。在今天的園區開發建設中,有效地玩轉資本魔方,對加速園區開發建設進程變得越來越重要。

 

 
 

趨勢八:從招商引資到招商引“智”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立和培育,主要依賴于知識和智力資源。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智力資源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恰當的智力資源的引進,其價值往往超過單純的投資項目。

 

      雞西市規劃建設了恒山區和麻山區2個石墨產業園,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現已開發6平方公里;規劃總投資65.22億元,已完成投資30.53億元。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11戶。

      我們看到,很多產業園區在關注“招商引資”的同時,也在關注“引智招商”,積極吸引科研院所、科學家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落戶園區。

      近兩年,在國家和地方“千人計劃”推動下,各地園區紛紛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加入到海外留學人才的爭奪戰中。只有強化了招才引智,才能實現資金、技術、項目管理的立體帶動。隨著園區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人力資源在園區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的主要驅動力就是批量人才的集聚,如生物醫藥產業、文化創意產業。

      而批量人才的集聚,需要構建完善的人才服務環境,涉及到人才導入、人才培訓和人才維護等系統性的策略安排。

      未來的園區發展應更加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工作,通過招商引“智”手段的創新,吸引園區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促進人才資源的集聚與開發,從而為新興產業培育和園區產業升級提供動力,實現園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中文在线中文资源| 十八禁av无码免费网站|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女人扒开屁股让男人桶30分钟 |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怡春院无码一区二区| 公么大龟弄得我好舒服秀婷视频| 5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潘金莲|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丰满的妽妽用身体满足了我电影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黑白配|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夜爽8888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a又黄又潮娇喘视频|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高潮|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18video性欧美19sex高清|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人人入人人爱|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国产果冻豆传媒麻婆精东|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