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光伏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存在的產業規劃問題
干貨|光伏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存在的產業規劃問題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8-19 點擊:次
光伏扶貧作為國務院2015年確定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 在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目標發揮了重大作用。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光伏+農業將大大推動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 使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助推鄉村振興。從光伏扶貧和光伏農業的現狀出發, 介紹了光伏農業的意義, 分析光伏產業在鄉村建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并提出解決策略。
1 光伏扶貧助推脫貧攻堅
目前推行效果較好的主要有四種光伏扶貧類型,以下作簡單介紹。
1.1 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
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權明晰,歸貧困戶所有,是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屋頂或院落空閑位置安裝一套3千瓦-5千瓦的光伏發電系統,原則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即所發電量自己使用,用不完的剩余電量賣給國家電網領取財政補貼,所得收益均歸農戶自己。用戶一年大概可收益3000元,連續收益20年,可有效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1.2 村級小型光伏電站
此類型目前是光伏扶貧的主要模式,受到各地的青睞。它以村集體為建設主體,利用國家財政資金建設小型電站,產權歸集體所有,發電收益由村集體和貧困戶按比例分配,具體分配方式各地不同。但貧困戶收益相對較高。
1.3 光伏大棚扶貧
此類型是在溫室大棚上面架設光伏組件,光伏設施所發電量可以用于大棚的照明,灌溉,通風,冬季供暖等,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是光伏應用的新型模式。光伏大棚抗風險能力比普通的溫室大棚強,生態環保,符合綠色發展理念。這種模式一地多用,既可以通過發電滿足大棚自身需求,多余電量可以獲得財政補貼,又可以實現大棚種植的經濟收益,還可以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雙重收益,一舉數得,幫助農民增收,帶動農民富裕,助力脫貧攻堅。
1.4 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
這種類型是由政府、光伏企業、農民三者共同參與。產權歸光伏公司所有,開展經營,光伏公司將一部分股權交給政府,當地政府將股權收益分配給貧困戶。在確保集體土地性質不變的前提下,將集體閑置土地,主要是荒山荒坡流轉給光伏公司,光伏公司支付土地租金,光伏公司經營中可以吸納貧困戶參與電站的農事務工,如除草工作、設施維護等。貧困戶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勞務工資、扶貧補貼三項收入。
2 光伏農業助推鄉村振興
光伏產業代表綠色清潔能源,農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兩者的結合將實現政府、企業、農民、環境的多方共贏。光伏產業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農業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試驗田,兩者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新能源和新農業的高度融合,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加油站。光伏農業不能脫離農業基礎,只有扎根于三農,著眼于三農,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2.1 光伏農業具體的項目
光伏農業有農光互補,牧光互補,林光互補,藥光互補,漁光互補,蔬菜光伏模式,菌菇光伏模式等。以漁光互補模式為例。漁光互補是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兩項占地面積頗大的項目完美結合,在水塘、蘆葦蕩灘涂上面架設光伏設施,下面養殖魚蝦。光伏板架在水面,可以減少陽光對水面的直射,降低水面的溫度,減少魚蝦燙傷燙死概率。由于鋪設面積較大,擠占其他水面植物生長空間,可以抑制藻類繁殖,改善水質,為魚蝦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光伏發電收益,國家財政補貼可以提高養殖的附加值,漁業養殖產業化經營豐富了農民的創收渠道。
2.2 光伏農業發展的意義
2.2.1 能夠節約土地資源,增加單位面積的土地產出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用耕地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依托,不能隨意占用。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光伏公司占地面積大,但主要占用的是荒山、荒坡、灘涂等閑置土地,緩解了土地資源和光伏發電用地多的矛盾。與農業結合后,綜合利用土地,將分散化、低效率的土地高效規模化開發利用,對土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一地多用。開展多種經營,如種植食用菌,油牡丹,藥材等,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和附加值,形成產業化經營,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契合了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要求。
2.2.2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太陽能資源對環境無污染,綠色環保,資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新能源中發展潛力巨大。光伏發電利用太陽能資源,可以減少人們對石油能源的消耗,不斷提供清潔能源供給,契合了十九大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光伏與農業的結合,推動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契合了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的要求,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2.2.3 推動農村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光伏發電給農業發展提供了后續動力,滿足了農業用電需求,提高了農業發展的技術含量,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太陽能發電給農民生活帶來了便利,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品質,有利于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到,“必須把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就業渠道”,農業與光伏的結合無疑是對此要求的完美詮釋。光伏農業的具體模式中,帶動了農業產業化鏈條的發展。農民不再是僅僅依靠光伏發電獲得賣電收益和國家補貼,他們通過勞動就業、創業走上致富路。同時也實現了農業,工業,服務業的完美融合,實現了農業產業化升級,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規劃融合發展。
3 光伏產業規劃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資金不足問題日益突出
光伏扶貧項目大部分由政府投資。太陽能開發基礎設施投資巨大,回收成本時間長。前期融資難、后期維護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政府財政的支持。政府扶貧資金不僅僅用于光伏開發,還要用于電價補貼。電價補貼項目種類多,受益人群多,補貼力度大,補貼持續時間長,給財政資金帶來壓力。如果財政資金缺口太大,難以為繼,減少補貼或不補貼,那么扶貧就形同雞肋,也會引起貧困戶的不滿情緒,打擊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貧困戶快速見收益,貧困村脫貧摘帽都需要政府買單,扶貧的壓力和風險都轉移到政府。可見,資金缺乏問題的解決是關系光伏扶貧項目能否繼續開展的關鍵因素。
3.2 農村光伏發電運維管理有難度
在項目安裝實施過程中對技術、線路要求高。貧困地區地處偏遠,電網不穩定,設施薄弱,而電網改造也不能一蹴而就,造成發電存在安全隱患問題。設施安裝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配合,成本較大。扶貧電站后期維護缺少專業技術人員,設備出現問題若得不到及時處理,那么相應的賣電收益和財政補貼也達不到預期效果,隨著時間推移則會影響貧困戶的積極性,影響扶貧項目的有序開展。
3.3 農戶缺乏積極性,專業能力不強
光伏扶貧項目,農戶投資成本低、壓力小,但收益持續20年,有保障,某種程度來講,這種扶貧是政府花錢買來的,雖然簡單易行、見效快,但是貧困戶只參與分錢環節,并沒有付出勞動,滋生了一些貧困戶懶散不作為,寅吃卯糧,甚至因利益分配問題先捧后罵。外力因素助力脫貧并不長久,財政資金起的是引導和輔助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真正脫貧還是要靠提高農戶的積極性,靠自身勞動和付出,若只是政府給錢和低保并無二致。光伏農業致力于引領農民致富,農民作為光伏農業的主要參與者和經營者,他們的積極性關乎光伏農業發展的前景。光伏農業存在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的現象。如菌菇種植、禽畜養殖等,前期需要大量人工付出,中期需要精心養殖維護管理,后期需要銷售渠道暢通,和市場銜接,全過程更需要農戶具有專業能力,熟悉掌握養殖環節,而事實上,很多農戶僅憑一腔熱情,盲目投入,并未掌握專業知識。一旦產出低于預期,會影響農戶熱情,挫敗他們創業、生產的積極性。
4 針對問題,策略研究
4.1 資金不足,多方合作
對于資金不足問題,不僅僅是政府一方的事,需要多方配合,多方助力。應鼓勵更多主體參與光伏扶貧項目。建議加大國家財政資金支持力度,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這是促進扶貧工作開展的關鍵因素,同時政府應協調好與銀行、企業的關系,與其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多渠道籌集資金,合理利用社會資本,拓寬資金來源。與貧困地區當地的金融機構合作,取得信貸的支持,與重點企業合作,光伏企業也可參與股權投資,鼓勵企業捐贈,減輕扶貧項目的財政壓力。多方合力攻堅,助力美麗鄉村的和諧發展。
4.2 技術難關,專業攻克
在扶貧項目中,加強政企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幫互助機制。政府可以將電站建設和維護統一外包給專業的光伏企業,消除技術顧慮,也可保障發電效果。專業的光伏企業有經驗有實力,安裝施工規范,人員技術過硬,后期維護也有了保障。政府與光伏企業合作培養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光伏企業給予技術指導,讓貧困戶積極參與,開展講座、實訓課程介紹扶貧政策、安全用電、光伏知識等,培養他們設施維護、基本問題維修的技能,在項目完成后,由這支專業人才隊伍開展扶貧電站基本維護工作。人員素質的提升有利于扶貧工作的順利,發電效果良好促進貧困戶增收。
4.3 政策引導,提高積極性
光伏產業與農業的結合歸根到底是為了讓貧困戶脫貧致富,走上幸福路。農民是主體,發展新型農業,需要引導農民參與,調動農民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新事物,農民存在觀望心態。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員下鄉宣傳扶貧,細致講解政策,將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讓農民信任政府,支持政府。農民掌握光伏扶貧的各項政策,了解光伏農業的發展前景,感知國家對農村建設的強力支持,解除對新生事物的顧慮,勢必能提高農民參與熱情。此外,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支持光伏產業和當地的特色資源相結合,發展適宜本地的項目,引導農民參與建設。農民或從事農務勞動獲得勞務收入,或以資金形式入股獲得分紅收入,或鼓勵農民創業獲得高收益,增加就業機會,拓寬農民的收入來源。扶貧重在“扶”產業,變輸血為造血,農村產業興旺能加速農民脫貧致富,加速美麗鄉村建設。
結束語
光伏產業以其綠色環保,可再生的獨特優勢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同的扶貧模式,精準脫貧,成效卓著,多地成功實現了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的目標,做到了真脫貧、脫真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了農民的主體地位,確保群眾穩定增收、安居樂業。光伏農業前景大好,農業與產業融合,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疊加,政府、企業、農民多方共贏,力圖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勢必為鄉村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