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天津這份規劃,明確了16個區產業布局!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7-02 點擊:次
7月1日,天津政務網公布《天津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天津將基本建成研發制造能力強大、產業價值鏈高端、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
按照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著力形成“兩帶集聚、雙城優化、智谷升級、組團聯動”的市域產業空間結構,保障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兩帶集聚
依托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和臨海先進制造產業帶,著力發展海洋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等產業,加快產業集聚發展。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著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臨海先進制造產業帶,北部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為核心,與城市功能相結合,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南部以臨港經濟區、南港工業區為核心,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石油化工等產業,加快石化產業向南港集聚,著力推進現有產業轉型升級。
雙城優化
依托“津城”和“濱城”,加快產業優化升級,鼓勵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端產業。“津城”核心區補“產業”功能,鼓勵發展都市產業,避免產業空心化。“濱城”核心區補“城市”功能,提升教育、醫療、生活等配套能力,強化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津城”和“濱城”其他區域以國家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為主要載體,加快新興產業集聚,嚴格控制產業類型,提高投資和建設強度。
智谷升級
依托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推進產業升級,以海河教育園區為核心,打造“天津智谷”,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主導產業以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控制并逐步縮減工業用地規模,以創新發展為核心,以綠色產業、綠色業態為主導,強化政產學研聯動的政策體系,打造成為天津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組團聯動
以天津寶坻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寧河現代產業區、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市薊州經濟開發區等重點開發區為主要載體,整合聯動周邊若干園區,打造多個產業組團,形成承接北京、對接河北的重要支點,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圍繞“1+3+4”重點產業,布局各區主導產業,推動產業協同聯動、集聚發展。
濱海新區
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等開發區為核心載體,集中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汽車(含新能源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到2025年,濱海新區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保持在60%以上,成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大數據、5G、核心硬件及基礎元器件)、生物醫藥(生物藥、醫療器械與大健康)、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車、汽車關鍵零部件)、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機器人、高效節能及先進環保裝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港工業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烯烴綜合利用、精細化工、能源儲備)、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化學藥)。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安全軟件與服務、芯片及核心硬件、智能安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智慧醫療與大健康)、新能源(風電、動力電池、光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超導材料)。
天津港保稅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軟件、人工智能)、裝備制造(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食品加工、機器人、車用氫能)、航空航天(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物藥)。
中心城區
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的基礎優勢,大力發展互聯網、云計算、數字文化創意、工程設計服務等都市型產業,打造產業融合發展核心區、高技術服務和都市產業聚集區。
和平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云計算)、高技術服務業。
河東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光伏)、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高技術服務業。
河西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設計產業(工程設計、工業設計)、高技術服務業。
南開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智慧醫療與大健康)、高技術服務業。
河北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創意(創意設計、數字內容)。
紅橋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創意(數字文化創意)、檢驗檢測認證服務。
環城四區
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智能網聯車、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等產業,優先培育新技術業態的前沿產業,打造新興產業先導區、高端產業聚集區。
東麗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藥、醫療器械)、新材料(先進鋼鐵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先進焊接材料)、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車、汽車關鍵零部件)。
西青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核心硬件及基礎元器件、人工智能、軟件、集成電路、大數據、5G)、生物醫藥(生物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智慧醫療與大健康)、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車、汽車關鍵零部件)。
津南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大數據、5G)、生物醫藥(生物藥、醫療器械)、新材料(先進鋼鐵材料、前沿新材料)、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
北辰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5G)、生物醫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生物藥、智慧醫療與大健康)、新能源(太陽能、風電)、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通用設備制造、機器人)。
外圍五區
重點發展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加快高端資源轉化落地,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升級,打造區域轉型升級示范區、產業發展協同區。
武清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生物醫藥(生物藥、現代中藥、智慧醫療與大健康)、新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裝備制造(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先進節能環保設備)。
寶坻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生物藥、醫療器械)、新能源(動力電池、氫能)、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
寧河區重點發展新材料(先進鋼鐵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航空配套)、汽車(新能源汽車、汽車關鍵零部件)、輕工(綠色食品)。
靜海區重點發展新能源(動力及氫燃料電池、資源循環利用、高效節能)、新材料(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航空裝備)、生物醫藥(生物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獸用藥品)。
薊州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稀土新材料)、輕工(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