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新高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9-18 點擊:次
在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化工新材料成為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化工新材料因其性能優異,又是高端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的配套材料,已成為全行業中市場需求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是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創新的重點領域和國際競爭的焦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日前召開的2024中國(安慶)化工新材料產業大會上指出。
在業內看來,當前隨著我國石化產業的不斷壯大,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也不斷邁向新階段,但部分產品存在明顯供應短板,亟需聚焦高端化工新材料,加強技術攻關,加快打造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新高地。
自給率不斷提高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化工新材料的創新與發展成為公認的石化產業技術水平代表,是跨國公司創新與轉型發展的重點,歐美等發達國家均把化工新材料的創新與發展作為國家戰略。
“很多跨國公司都通過化工新材料的創新實現轉型。”傅向升指出。
我國對化工新材料的發展高度重視。2010年,我國躍居世界第二石化大國和第一化工大國。近年來,成品油消費市場增速開始趨緩,柴油市場呈現飽和狀態,行業結構性矛盾再次凸顯。“‘減油增化’‘減油增特’,少產成品油、多產化學品和高性能材料成為國內石化企業轉型的重點趨勢。”傅向升表示。
據了解,化工新材料是指在化學工業領域新出現的或正在發展中的具備優異性能和功能的先進材料,具有高技術含量、高價值、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新型材料,包括高性能樹脂、高性能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高性能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
“在國家政策引領和全行業共同努力下,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自‘十二五’開始迎來較快發展,近年來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自給率逐步提高,從2017年的64.2%增至2023年的82.7%。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化工新材料需求量年均增長率將超過8%,到2030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自給率將達到90%以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指出。
仍存供應短板
盡管近年來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但在高端技術創新、產品結構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傅向升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特別是技術制約,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一直是石化產業的短板,也是導致我國石化產業‘大而不強’的重要原因。”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化工新材料主要類別中,高端聚烯烴塑料產量850萬噸,國內表觀消費量1500萬噸,產品自給率56.7%;電子化學品產量80萬噸,表觀消費量120萬噸,產品自給率66.7%;高性能纖維產量11萬噸,表觀消費量15萬噸,產品自給率73.3%;高性能橡膠產量580萬噸,表觀消費量680萬噸,產品自給率85.3%。僅聚氨酯、氟硅材料、鋰電池材料能夠實現100%自給。以光伏膠膜為例,2023年我國消耗光伏膠膜約35.8億平方米,2025年預計將達45億—50億平方米,常見的POE、EVA膠膜中,目前我國POE樹脂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在楊挺看來,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存在整體保障能力足、供應短板明顯的突出問題。“一是國內供應絕對短缺的產品,產能、產量均嚴重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生產技術門檻高,而我國尚未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二是規劃產能較大但實際產量不足產品,現有生產技術水平低,只能生產中低端牌號或產品質量無法滿足需求,或產品價格高、競爭力不強。三是化工新材料應用技術薄弱,對材料改性重視不夠,市場推廣受限;部分應用領域的認證準入門檻高、時間長,國內生產企業起步較晚。四是材料本身的合成工藝較成熟,但關鍵原料供應不足,存在短缺隱患。五是用于國防航天等特定用途的新材料,目前用量小,不具備經濟生產規模;推向民用后具有想象空間,但產品成本高,開發與推廣投入大、風險高。六是替代型產品,包括原料路線替代和材料體系替代,市場前景預期良好,但實際推廣困難大,國內市場滲透率低。”
?
以創新搶占技術制高點
在多位專家看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給新能源產業帶來重大歷史機遇的同時,也為化工新材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產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帶動不飽和樹脂、環氧樹脂、碳纖維、EVA、丁腈橡膠、濕電子化學品等相關化工新材料快速發展。”楊挺表示。
傅向升強調,未來化工新材料發展關鍵在創新,應突出“四個聚焦”。“一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點工程,集中力量進行關鍵技術攻關,鞏固、升級產品的穩定性;二是聚焦需求量大、應用面廣、有較好技術基礎的重點化工新材料產品,攻克‘卡脖子’難題,提升高端產品的自給率;三是聚焦前瞻性技術研發,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等創新;四是聚焦化工新材料行業的集聚化發展,以化工園區為載體,引導推動企業集聚發展,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建鏈。”
在楊挺看來,未來我國化工新材料重點發展方向可以概括為“補、優、用、超”。“‘補’是指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補短板、強弱項。圍繞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節能環保、醫療健康等產業需求,突破一批關鍵化工新材料和配套原材料供應瓶頸,增強自主保障能力。‘優’是指面向終端消費需求,提升現有材料性能。基于現有產品進行技術升級迭代,推進一批消費規模大、有較好技術基礎的化工新材料產品提升檔次,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系列化和低成本供應。‘用’是指面向經濟主戰場,貫通全產業鏈。強化化工新材料與下游產業的連通,加強改性產品推廣,推進設計電子化學品、汽車輕量化、新能源裝備、綠色建筑等領域實現貫通全產業鏈需求導向的產學研用發展式。‘超’是指超前布局,積累前沿技術。面向科技前沿聚焦3D打印、超導、仿生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極端環境材料和材料基因工程等領域,為未來競爭積累優勢。”
(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