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點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1-14 點擊:次
中國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強勁,涵蓋多個重要行業領域,為經濟增長和全球競爭力提升發揮著關鍵作用。
一、電子電信產業集群
中國電子電信產業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地區,廣東省表現亮眼,前三季度總營收達 13181 億元,同比增長 19.3%,工業富聯、立訊精密、TCL 科技營收均超千億元。珠江東岸在智能終端、信息通信和集成電路設計方面優勢顯著。安徽省電子和電信行業是該省第二大工業部門,集成電路產業鏈完善,產業企業超過 400 家,平板顯示產業約占全球產能的 10%。重慶已成為中國西部電子和電信中心之一,2022 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規模達到 7356.3 億元,擁有 800 多家大型制造企業,多個地區積極打造電子和電信制造樞紐。
二、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由北京、長三角和廣東的產業集群驅動,中西部地區也在迅速發展。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最主要的集成電路開發和生產基地,產業規模在全國占比為 58.3%,2022 年三省一市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三業營收共計 7235 億元,在全國占比超 60%。京津冀地區是全國集成電路產業主要聚集區之一,主鏈集中在芯片設計和制造及設備環節。珠江三角洲在 IC 設計方面領先,深圳集成電路設計業獨具優勢,封測業位居全國前三,2023 年底共有集成電路企業 654 家,2023 年產業營收為 2136.8 億元,2024 年上半年營收約為 1195 億元,同比增長 22.5%。中西部地區建立集成電路集群,以寬帶隙和車規級半導體為主。
三、生物制藥產業集群
中國生物制藥市場規模預計從 2020 年的 3457 億元人民幣增長到 2025 年的 8116 億元人民幣。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珠江三角洲和中國東北等地區,中部和西部省份也在快速發展。廣東在生物制劑等方面突出,深圳市坪山區深圳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企業數量 1235 家,近 6 年年均復合產值增長率達到 20% 以上。上海張江科學城集聚超 1700 家生物醫藥企業,2023 年生物醫藥產業貢獻 1630 億元營收。云南省生物制藥收入增長,昆明高新區擁有全市 70% 以上生物醫藥企業,玉溪高新區重點引進多種領域企業。遼寧省形成以沈陽、大連、本溪三地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格局,京津冀三地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優化和升級,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實行跨區域管理體制。
四、紡織品、服裝和鞋類產業集群
江蘇紡織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高端紡織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2023 年全省 7317 家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 10249.7 億元,同比增長 7.4%;利潤總額 396.4 億元,同比增長 17.9%。浙江紹興市柯橋區建立完整供應鏈,擁有亞洲最大紡織品集散地中國輕紡城,年產值達 1300 億元。廣東紡織工業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集群,以生產高檔服裝聞名。
五、汽車制造產業集群
2024 年中國汽車總銷量將超過 3100 萬輛,同比增長超 3%。中國形成六大汽車產業集群,東北汽車產業集群以長春為中心,傳統汽車供應鏈完整但智能網聯、新能源方面有短板;西三角汽車產業集群以重慶為中心,傳統汽車完整但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等方面有短板;長三角汽車產業集群發達,關注新能源汽車但在高端車規級芯片等方面有不足;大灣區汽車產業集群以智能和互聯汽車聞名但在智能化感知等方面有短板;京津冀汽車產業集群研發機構和總部機構集聚但制造能力相對較弱;中部地區汽車產業集群傳統汽車供應鏈有長板但在電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領域有短板。
六、電動汽車產業集群
2023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949.5 萬輛,市場占有率 31.6%,同比增長 37.9%,出口 120.3 萬輛,同比增長 77.6%。電動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形成四大工業中心:長三角地區 2022 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逾 279 萬臺,占全國比重超過 40%,占全球比重達 25%,上海汽車產量占全國 11.5%,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 14%,總產值達 8080 億元;大灣區以廣州和深圳為龍頭,擁有比亞迪等企業;京津冀地區以北京為龍頭;西三角經濟區涵蓋成都、重慶和西安,依托產業基礎和區域優勢發展。
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集群
中國新能源產業集群地區差異顯著。華東地區在太陽能和風能項目方面領先,2023 年長三角地區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為 10797.2 萬千瓦,江蘇以 3928.0 萬千瓦總容量、36.4% 占比居首。東北地區風能資源豐富,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在 “十四五” 規劃中對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給予大力支持。新疆是國家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風能資源居全國第二,太陽能資源居全國第一,2024 年上半年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同比增長 103%,位居全國第一。
八、風能產業集群
中國風能產業區域集群性強。廣西防城港和欽州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超 350 億元,將帶動產業融合發展。內蒙古是中國重要能源基地,風能技術可開發利用量達 1.5 億千瓦,占全國可利用風能儲量的 40%,包頭市致力于打造風電設備制造中心,多個地區集中部署風電裝備制造項目。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政府培育風電裝備制造集群,鹽城大豐風電產業園、南通市如東縣小洋口風電產業園、南通(如東)風電母港裝備產業基地、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煙臺市、威海乳山等地以及廣東陽江和汕頭等城市在風電裝備制造方面積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