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項重點補短板 重慶加力創建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2-13 點擊:次
突出抓好急需急用農機裝備研發等六項重點任務,打造全國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高地。12月12日召開的重慶市農機裝備補短板暨農機化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明確,力爭到2027年,成功創建國家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市農機裝備產業規模達500億元,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2%以上。
農機裝備補短板和農機化高質量發展是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重慶市把農機裝備列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18個“新星”產業集群之一,大力推動農機裝備和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機研發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短板農機裝備研發有力推進,農機裝備產業集群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586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6.8%。
“成效明顯,但仍有不少痛點難點卡點問題亟待解決。”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首先是地形地貌復雜;其次是農機作業短板弱項多;最后是農機研產推用協同發力不夠。
以農機作業短板弱項多為例,在種植面積超100萬畝主要農作物中,水稻機收率已超80%,但機播機插率只有33%;玉米、馬鈴薯、油菜等糧油作物在播種、栽植、收獲等環節,“無好機可用”問題較為突出。同時,蔬菜、柑橘、茶葉、花椒、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在播種、移栽、采收等環節面臨“無適機匹配”的窘境。
為加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和農機化高質量發展,重慶將堅持“改機適地”與“改地適機”相結合,加快建設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技能人才培育體系、農機農藝協同創新體系。具體而言,將突出抓好急需急用農機裝備研發、新產品熟化定型和鑒定認證、加快先進適用現代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加快建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機化服務“兩支隊伍”建設、統籌抓好資源要素協同保障等六項重點工作。
急需急用農機裝備研發方面,將摸清裝備底數,完善農機裝備短板目錄。同時,搭建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平臺,匯聚市內外創新資源,以企業為主體,聯合科研機構、推廣單位和應用主體,借智借力組建農機研發攻關創新體系,每個短板環節組建一支攻關團隊,進行急需急用農機裝備研發的集中突破。
先進適用現代農機裝備推廣應用方面,將示范推廣“改路適機”山地戶作農機化發展模式,與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有機結合,讓山區農戶用上30-50馬力段的現代中小型農機。同時將圍繞提高糧油生產作業質量、解決短板弱項的急需急用農機產品,分區、分步、分類確定優機優補機具種類,進一步優化我市農機裝備結構。
建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方面,將構建1個市級指揮調度中心,10個市級區域農機化服務中心,100個縣級區域農機化服務分中心,1000個鄉鎮級區域農機化服務社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同時,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建設一批集農機生產、農業救災、農機維修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機化服務中心,加快農業各產業、生產各環節的農機化服務全覆蓋。
作者:鄧佳星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