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高新區:高新科技城建設蹄疾步穩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1-31 點擊:次
新簽約落地項目79個,引進各類高端人才62名;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6家;加快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劃轉審批事項140項、“一次辦好”事項650項……一年來,高新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扎實推進高新科技城建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再上臺階。
高新區始終把建設高新科技城作為全區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工作全力推進,在該區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城引領、三核支撐、五線帶動、八園協同”總體布局中,做了詳細闡述。“一城”就是突出產城融合、城鄉融合,著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努力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發展格局,全力打造高新科技城。
這就是高新區的發展路徑和行動指南!市政府黨組成員,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紀民介紹,今年來,高新區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文章出臺了與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別是出臺支持產業、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助推企業跑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下一步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全力加快高新科技城建設,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高新區持續做好“加法”,新動能逐漸壯大。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等方式,高新區在抓招引上加壓、在給政策上加力、在抓推進上加速,大力培育新興產業,不斷擴大高質量經濟發展規模。特別是,抽調懂經濟、懂產業、懂企業的行家里手,新成立的工業智能化、大數據、電子元器件及功能材料3個產業推進辦公室,專門抓產業培育。山東中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啟龍認為,新的產業推進辦公室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服務,越來越多的領導成了企業的“知心人”,有好政策、新政策第一時間介紹解釋。
新舊動能轉換中需要減去落后產能,高新區深做“減法”,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改造一批落后生產、提升一批低效企業,清除經濟發展路上的“攔路虎”,加快存量企業轉型升級,使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和活力。以環保政策加嚴、散亂污企業治理為契機,高新區淘汰陶瓷產業落后產能,淘汰燃煤鍋爐,加快清理僵尸企業,以落后產能、“僵尸企業”的“退”,為主導產業、優質企業的“進”騰出空間。一退一進,推動實現轉型、升級。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建設高新科技城的關鍵因素,也是推進該區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因素。如今,高新區善做“乘法”,挖掘創新要素,搭建創新平臺,培育經濟增長的“乘數因子”,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幾何效應。高新區出臺的科技人才新政30條,與市里的22條人才新政相比,具有鮮明的高新特色,含金量很高,目的就是打造全市人才高地、創新高地。
今年,高新區聯合市外國專家局建設了全市唯一一家中烏人才交流中心,下一步要建設中歐研究院,為更好對接國外高層次人才牽線搭橋。千方百計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多管齊下留人才,高新區正發揮人才效應,讓他們真正成為企業迅猛發展的“增長極”和“助推器”。
要想實現高新區大發展,必須堅決要做好“除法”。高新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主任、改革辦主任魏建彬說,做好“除法”更重要!
高新區的企業都注意到了,以前該區的經貿局、商務局、科技局、發改局、統計局合并組建了兩個部門,經貿局、商務局合并為經濟貿易局,科技局、發改局、統計局合并為科技發展局。“目的是實現部門扁平化,減少部門之間的權利界限,為企業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接地氣的服務。”魏建彬說。
部門少了,服務沒下降。高新區建立了干部聯系企業制度,選派53名干部聯系服務32家重點企業,聯系干部每周到企業現場辦公不少于1次(半天),專門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務。
加減乘除“四篇文章”積極推進,高新區建設高新科技城步伐鏗鏘,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平穩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