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看大連高新區如何在創新路上“重整行裝再出發”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4-22 點擊:次
2019年伊始,大連高新區黨工委提出“重整行裝再出發,開創‘又高又新’發展新局面”的口號,吹響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誓師動員大會的號角猶在耳畔,高新區人已交出第一張耀眼的成績單:一季度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6億元,同比增長3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09億元,同比增長17.1%;實際利用內資26.8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100萬美元;外貿出口14億元,同比增長46%;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
進入4月,大地回春。
走進大連高新區,153平方公里的區域已擺開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在凌水、河口、黃泥川、英歌石,隨處都是建設者忙碌的身影。
在火熱的施工現場外,隨著一支支招商引資引智隊伍頻繁走出去,新的項目、資金、人才加速向這里匯聚。
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高新區人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精神,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高新速度”,努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 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
進入2019年,“聚焦科技創新主責主業”成為大連高新區人口中的高頻語句。
作為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大連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的核心區,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是振興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決定高新區前途命運的核心要素。基于此,大連高新區將聚焦科技創新主責主業作為“重整行裝再出發”的第一發力點,把人力資源、政策資源、資金資源、環境資源向主責主業傾斜聚集。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重點企業培育,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產業集群建設力度。
在剛剛過去的3月,大連高新區投資促進局分管內資招商的副局長何源在大連的時間加一起不超過兩個星期,其余時間是在西安、貴州、福州、北京、廣州等地馬不停蹄地奔跑。“我們招商引資的目標就是聚焦前沿領域,圍繞完善高新區產業鏈、帶動區域產業化發展,招大項目、高質量項目。”何源說。
工作人員突擊在一線,黨工委、管委會領導也頻頻帶隊走出去“招大引強”。一季度,京東、騰訊等企業資本投資的淘車互聯(大連)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中興通科技金融總部項目,全球領先的檢驗檢測公司德國萊茵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全球前五大CRO公司英國RPS醫藥科技大連研發中心,日本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野村綜研軟件研發中心、最大的電商企業樂天集團軟件研發中心相繼落戶高新區,總投資25億元的歡樂山谷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中防聯博商業及科技地下綜合體項目已先后注冊。到目前,高新區已有超1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5個,總投資121億元。騰飛軟件園、大連天地河口灣產業園、東軟教育健康科技實訓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歡樂山谷科技農業觀光項目,將成為未來高新區產業化發展的領軍者。
在產業項目紛至沓來的同時,金融、人才等要素也加快向高新區集結。2月28日,40家投資機構、18家銀行、22家證券公司、30余家企業以及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與高新區8家生命科學企業進行現場對接;3月28日,舉辦高新區銀企對接會,8家企業與20余家銀行、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對接。
3月9日,高新區“夢想領航”綜合人才專場招聘會吸引了上千名求職者;3月28日,高新區春季校園招聘會走進大連理工大學,81家企業提供了2000多個崗位。
一季度,高新區新入駐7個“海創工程”項目,引進5名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帶項目創辦企業,組織3場人才公共培訓。
聚焦科技創新主責主業,大連高新區還實施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百千萬行動”,打造科技創新服務“零”費區,著眼提升創新發展支撐能力,出臺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軍民融合發展等產業政策。全年區級財力共安排科技投入13.8億元,同比增加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32.2%;安排5億元設立產業、人才、創投三個基金。隨著政策體系、產業結構、企業培育等方面進一步調整,“又高又新”發展的新動能正在源源不斷地激發出來。
建設一流營商環境 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總投資16億元的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項目,各項審批流程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但僅用3天時間,大連高新區便完成了所有審批流程。
這個項目的“服務秘書”、高新區英歌石建設開發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文峰告訴記者,為最大限度縮短項目審批時間,高新區為項目提供全程代辦幫辦服務,從土地批復、工程規劃許可證到工程施工許可證的全過程逐一列出清單,建立工作路線圖、時間表,完善“多辦聯合、齊頭并進”的工作機制,嚴格精簡審批環節,從而提升了審批效率。
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鍛造干部過硬作風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年初,大連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研究制定了《大連高新區打造東北一流營商環境重點工作推進方案》,將8個方面25項工作任務全面細化分解、掛圖作戰、跑表計時。大力倡導“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態度、工作精神和“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優良作風。截至3月底,已調整行政職權11項、取消行政許可7項;壓縮要件數9項,壓縮比例達17.3%,壓縮辦理時限23個工作日,壓縮比例達43.3%。
對“多證合一”改革再次升級,變為“32證合一”,一般性企業開辦時限不超過1天;管委會11個職能部門54項行政審批事項實行“容缺受理”,161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推行便企利民“兩個集中”,即涉及企業的事項集中到區行政服務大廳辦理;涉及百姓的服務事項下沉到街道社區受理;全區副處級以上干部與轄區5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重點企業建立包保聯系制度,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一項項舉措驗證著高新區打造東北一流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和務實作風。
改革使工作人員從心理狀態、工作狀態到思維狀態都在變化。高新區金融辦融資服務部的王磊告訴記者,今年年初,金融辦準備出臺一套金融支持政策,原計劃是制定一項實行一項,可在實際工作中才發現千頭萬緒,一環都不能落后。“我們現在是幾個項目齊頭并進,第一時間形成體系。”王磊表示,按節點計劃年底完成的工作,近一個月時間就全面梳理成型。目前這套金融支持政策的征求意見稿已經出爐,新的政策將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擴展政策覆蓋面。
便民利企的營商環境激發出發展新活力,一季度大連高新區共開復工項目38個,新登記內外資企業580家。今年高新區還將啟動新政務服務中心選址建設,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只進一扇門”,并力爭實現“一網通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以上。
加速產學研一體化 為新舊動能轉換插上新翅膀
大連高新區IT從業者逾20萬人。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軟件之城”華麗轉身,這既是堅持“又高又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新區“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和使命。大連高新區依托IT產業優勢,確立了“1+5”產業發展方向,即將已有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千億元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培育發展智能科技、潔凈能源、生命科學、數字文創和海洋科技五大產業集群。按照“一核兩城多園”進行產業布局,全力開拓多點支撐、多元發展、多業并舉的產業集群發展新局面。
推動產學研一體化格局形成。今年,大連高新區將全面推進與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展開全方位合作。目前,高新區已提供2萬平方米場地作為創新載體,用于雙方合作啟動項目先期入駐,加快推動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遼寧省海洋產業技術研究院、軍民融合產業園等平臺建設。高新區還將大力發展“工業智能”,利用IT產業基礎,吸引工業互聯網研發、解決方案及應用中心項目落戶。目前“微軟中國”首個工業物聯網國際加速器項目確定落戶高新區并于6月底投入運營。著力打造潔凈能源科學城,以中科院大學能源學院及國家潔凈能源實驗室啟動建設為著力點,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加快促進園區潔凈能源產業新舊動能轉換。
在發展生命科學產業上,高新區圍繞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送達三個方面施策發力。同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簽署“中科院再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大連產業化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正在推動廣州金城醫學檢驗和霍普金斯醫學檢測項目;設立大連干細胞與精準醫學創新研究院、大連臻溪谷生物技術公司,抓緊推動中科院潘光錦教授和壽偉年教授的人源RPE細胞治療等項目。今年高新區還將規劃建設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制定并實施第三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政策,推進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孵化器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成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聯盟,以芯冠科技企業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研發平臺為基礎,培育百億元半導體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