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經濟開發區規劃產業轉型升級新格局
來源:未知 日期:2021-08-13 點擊:次
青州經濟開發區堅持重點突破工業不動搖,把發展工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抓住機遇,奮發有為、砥礪前進,打造青州經濟發展新高地和轉型發展示范中心,實現開發區“二次發展”。
一、想方設法、用心用力,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支撐創新驅動的政策服務機制,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引進、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首先是加快對接北京化工大學青州技術轉移中心。引進以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為主導的專家團隊,將行業前沿科技引入開發區,加快開發區企業與外部先進科技成果對接,促進先進生產科技在開發區落地生根,引導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先進科技與現實生產力對接,加快創新項目與開發區企業嫁接融合。利用北京化工大學青州技術轉移中心的技術優勢,促進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產業規模化,通過技術改造或新技術引進,推動開發區制造業向智能化、信息化和服務化方向發展。其次是搭建企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引導企業建設、申報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增厚企業研發、創新能力,通過平臺建設發揮技術和人才優勢,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同時,整合開發區現有企業技術資源、裝備資源,搭建開發區協同創新服務平臺。通過實地調研和座談等形式,掌握開發區企業現有高端設備、研發中心、實驗室、頂尖人才團隊資源,并分類編制成冊,通開發區網站或印發小冊子等形式,把利用率不高或尋求市場化運作的設備技術資源對外公布,搭建協同創新服務平臺。設置協同創新領導小組公室,負責協同創新服務平臺的協調運營,確保有裝備、技術需求的企業通過協同創新服務平臺能夠聯系到相關企業,不僅提高了資源要素的利用率,同時可以加快技術、裝備的市場化應用。
一是生產設備智能化,擴大優質產能供給。改進生產設備,實現精準化、精細化、智能化生產,提高產品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質量。建富齒輪1.2億元從德國、日本、韓國等引入高端機床設備;西北機械斥資1000萬元從韓國等地引進焊接機器人14臺、激光切割機器人1臺、加工中心等數控設備69臺;春旭電器購進“HR80”型折彎機器人及“ER10”型折彎機器人各一套。通過智能化設備的引進增強企業技術、產品優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境下,擴大有效產能,增加高質量產品生產,實現“逆勢上揚”。
二是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行業發展。康弘機械逐漸由裝載機生產專向大功率拖拉機生產。永義重工由裝載機生產轉向電動車生產。龍馬重工由起重機生產轉向風電設備生產,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增長,上半年龍馬重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6億元,利稅1500萬元。
三是加快“騰籠換鳥”,為優質企業騰空間。對于產能利用率低,生產設備及廠房閑置率高的企業,探討引進外部投資者的方式,擴大資源要素利用率。卓遠機械建成后車間閑置率較高,開發區引進德曼瑞克項目,不僅能夠增加財政收入,同時增加了開發區就業;龍濟新能源引入新農發項目,加快了開發區裝備制造業發展。把產業園、閑置企業作為招商重點,將奧普電子、生物產業園、打造上下游配合緊密產業鏈。
三、著力培育新興經濟增長點。新舊動能轉換期間,鼓勵企業轉型升級,緊抓機遇培植壯大龍頭企業,加快在建項目建設,確保盡快投產達效,培育新興經濟增長點。
一是培植壯大龍頭企業。大力培植新興產業,對于市場前景好,帶動力強的企業加快扶持,引進一批配套型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增厚價值鏈,做大產業鏈附加值高的中高端環節,形成產業集群。打造以吉青化工、榮美爾為龍頭的生物產業集群;以匯強重工、圣潔環保為龍頭的環保產業集群;以龍馬重工、祿禧節能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集群。通過培育產業鏈,增強企業整體聯動水平,打造區域競爭力,實現抱團發展。
二是加快“三招三引”,做大產業規模。繼續擴大“招院引所”工作力度,在前期引進新松機器人青州工程技術中心的基礎上,加強與北師大科技園、北京化工大學青州技術轉移中心等項目對接,重點引進行業領軍企業研發中心、知名院校技術合作中心,以院所引進為依托,引進專家團隊,實現“借腦發展”;通過頂尖人才引進重點項目,以尹學軍、繼續在人才引進上狠下功夫,通過外部人才的引進為開發區注入科技活力,為產業轉型提供內生動力;將招商引資作為開發區工業發展生命線,通過新項目不斷入區,引入工業發展的“活水”,加大與在談項目的對接力度,確保有意向投資的企業能夠盡快落地。
三是做好項目服務,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落實項目包靠機制,每名分管領導切實做好在建項目對接,切實解決企業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幫助企業解決在招工、生產環節遇到的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最優質環境。
四是加快落后產能淘汰,凈化市場發展空間。配合化工企業入園進區,將不在化工園區內的高耗能、高污染類小化工企業堅決予以轉產關閉。加大安全、環保治理力度,將不達標企業予以警告,限期整改,不配合企業予以關閉。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減少無效供給,降低市場無序競爭,優化市場環境,為優質企業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