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開發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廢物變資源 循環不出園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14 點擊:次
近日,在江蘇璨揚光電公司外延片生產車間的樓頂,一套氨水提純再利用設備正在有序工作。“自從有了這套設備,每天可以凈處理40噸廢氨水,將氨水提純為氨氣,實現零排放。”璨揚光電環保課薛課長介紹說,以前公司生產每天需要900公斤氨氣,現在有了氨水回收裝置,氨氣需求量可減少一半以上。
氨氣是LED外延片生產過程中必需的氣體,璨揚光電在全市率先采用氨水提純再利用技術和設備,不僅實現了零排放的環境效益,還取得了成本降低的經濟效益,一項新技術產生“雙效益”。
璨揚光電是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中“小循環”的一個縮影。作為擁有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三塊“國字號”招牌的國家級開發園區,市開發區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致力循環經濟的發展,追求綠色GDP和不冒煙的稅收,從而實現園區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為此,市開發區探索出在政策上鼓勵企業實現“小循環”,在產業鏈條上營造“中循環”,在園區載體上完善“大循環”,從而打造出新型循環經濟板塊。
目標定了就行動、思路明了就實干。當許多地方為招引項目降低門檻時,市開發區卻“反其道而行之”,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過程中設定了非常高的門檻——始終堅守環保紅線,由環保部門先行把關、一票否決,對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和項目,即使投資巨大,也一律擋在門外。開發區人說,這就是國家級開發園區應有的發展定位和產業結構。
控制好了產業和項目的“源頭”,市開發區積極采取政策、資金、服務等措施,引導和鼓勵區內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等,推動產業提檔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蓄電池產業一度讓人談“鉛”色變,市開發區對于阿波羅蓄電池公司也是“又愛又恨”,“愛”它產生的經濟效益,“恨”它帶來的環境問題。隨著國家《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出臺,許多蓄電池企業因為不過關而下馬。面對嚴峻形勢和發展需要,阿波羅蓄電池公司在市開發區的強力支持下,下定決心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打造綠色循環生產鏈條。該公司投入3億元啟動了“10萬噸/年電池綠色全循環再生項目”,引進了世界最新生產工藝,拉網生產線改鉛塊注塑切割為拉伸,因速度快、效率高,在拉伸過程中幾乎不產生鉛煙,還能節省鉛料5%至10%。生產廢水經過沉淀、去鉛、去鹽、兩道反滲透過濾,最終進入清水儲水箱,保證整個廠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實現了回收再利用。自新工藝投產以來,阿波羅形成年產350萬個蓄電池的規模,每天可節省150噸至200噸水。
如今,走進阿波羅蓄電池公司,干凈整潔,廠區如花園一般。企業負責人張進自信地介紹說,廠區除飲用水以外,澆灌、洗衣、沖廁用水全都是經過處理的工業用水,全部達到國家二級城市用水標準,重復利用率達100%。“以前在車間轉一圈,身上就得披一層‘黑’,如今就是不戴口罩也沒有任何不適。”
協鑫光伏是硅片切片的龍頭企業,該公司以技術創新為必要手段和“制勝法寶”,最初利用切割液進行切片時就開始建設循環產業鏈,將廢棄砂漿中的金屬顆粒、硅鋸屑剝離重塑再利用,將砂漿凈化再投入生產,現在又用更先進的金剛線工藝代替砂漿,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綠色環保。
循環生產成為市開發區企業的自覺。在此基礎上,市開發區通過有的放矢招引項目、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等,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二電廠等發電企業每年產生130萬噸粉煤灰、灰渣和脫硫石膏,市開發區通過引進亞東水泥等企業,將這些“廢物”作為原材料進行水泥研磨和制磚,水泥廠提供石灰石微粉供電廠脫硫使用。同時,園區污泥發電廠利用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揚州港產生的樹皮進行焚燒發電,焚燒后的廢渣用作建材廠原料,形成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現在,園區產生的廢棄物就地消化吸收,節約了大量社會運輸成本并保護了園區環境,熱電建材企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三廢”循環利用的共生體。
企業、產業和園區“三位一體”齊努力,打造循環經濟新板塊,推進市開發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更好地推進“工業文明、城市文明和生態文明”高度融合。開發區人說,既有“金山銀山”,也有“綠水青山”,這樣的園區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