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開發區:開創“一流園區、美麗新城”建設新局面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2-29 點擊:次
從以“大高好”項目為核心帶動全區發展動能升級,到四大發展平臺齊頭并進,從“最多跑一次”覆蓋率達100%,到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各個發展環節……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區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過去一年,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以弄潮兒的姿態,干在實處,爭當“加快趕超、實現兩高”急先鋒、排頭兵。
如今,開發區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欣欣向榮,對高端要素的吸納能力和城區顏值不斷提升。站在新時代的歷史節點,一個“一流園區、美麗新城”已初具規模,一個新的開發區發展格局悄然形成。
發展動能升級
多元平臺加速構建
區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大企業大項目的推動和帶動效應。作為開發區制造業龍頭,近年來,永興特鋼成長迅速,今年,又獲得了湖州市“金牛”企業榮譽稱號。乘著湖州市成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東風,永興特鋼不斷強化工藝和科技創新,掌門人高興江坦言,“永興特鋼必須要有先行先試爭先進的強烈意識,為建設示范城市創經驗、樹樣板。”如今,永興特鋼成功創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并進入“浙江制造”產品標準立項程序,成為開發區乃至湖州市傳統制造業創新發展的典范。
自入駐開發區以來,辛子精工瞄準打造國際一流的高端“重大裝備零部件制造產業園”目標,圍繞打造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開展技改工作,每年通過成果轉化、企業內部孵化器等方式培育新項目,如今,2016年以前的18個技改項目都成為了規模以上企業,辛子精工在夯實開發區制造業實力的同時,憑借其示范作用,帶動園區逐漸形成濃郁的技改創新風潮。
整體上看,今年前11個月,區內31家重點骨干企業實現產值164.97億元,同比增長21.9%,占全區規上總產值的51.7%。辛子精工和微宏動力、香飄飄食品被列入全市“金象金牛”培育試點企業。區內企業蓬勃向上的發展形勢凝成了一股合力,成為推動開發區新舊發展動能加速轉換的核心力量。
因為深知優質項目對園區發展的深遠影響,開發區專注于提升對大項目的招引和服務力度,不斷創新招商工作。圍繞信息經濟、新能源、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狠抓選商擇資,堅持產業招商、駐點招商、專業招商、市場化招商多措并舉,牢牢盯緊央企、500強、上市企業,1~11月,招引重大產業項目33個,總投資241.15億元并通過“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項機制”全程服務,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提速。
多元化、不同特色的載體平臺,成為招引企業最終留下來、扎下根的關鍵。近年來,開發區以萬畝大平臺建設為抓手,全力打造科技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康山電子信息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鐵公水綜合物流園“一城五園”產業承載平臺,為不同形態的產業提供充足的成長空間。
加快推進康山分區和黃芝山西拓區兩個萬畝大平臺建設,全面完成建設項目遺留問題清零任務,城中村改造完成簽約2488戶、簽約率104.1%,拆除2361戶、拆除率98.8%;新拓展產業平臺1.5平方公里。
科技城建設全面啟動。科技城規劃正式發布后,項目建設全面推進。目前,已吸引了中科院湖州中心等科研機構12個、重點企業研究院2家、省級企業研究院7家、院士工作站4家,創新合作平臺項目9個。其中,湖州新能源創新服務綜合體、科創中心三期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湖州鐵公水綜合物流園一期平臺征遷掃尾、配套設施、項目建設等工作進展順利,拆遷農戶企業450戶,完成征地3000畝。鐵路貨場項目、唯品會華東運營總部等重大項目全面推進,預計全年完成投資22.5億元。南太湖金融產業園開啟了湖州市金融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全新征程,累計入駐金融新業態企業402家,管理資產規模達703億元,成為浙商資本回歸的重要平臺。
全面深化改革
激發內在發展活力
這是一片改革的熱土,當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吹響,開發區大膽創新,將改革先后延伸進了行政審批、資源配置、干部考核等領域,在全省率先實現集聚區與開發區整合提升、合署辦公,推動“大部門制”改革的機構“瘦身”,并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人才改革、“四破”改革,全面激發開發區內在發展活力。
湖州生力液壓有限公司的袁世峰深切體會到了開發區“最多跑一次”改革帶來的便利。從他進入開發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到離開,不到半小時時間,就拿到中心簽發的備案通知書,完成了公司零土地技改項目——收割機智能化控制液壓系統生產線技改項目備案工作。
“原本填寫備案申請表以及網上錄入工作都由企業方自己完成,現在請工作人員幫助填寫,他們一點都不推辭,辦事效率高,服務態度也好。”袁世峰說。今年以來,開發區全面優化再造審批服務流程,深化“辦事不出門”,推行快遞送達和主動上門服務,推進政務服務網上網下整合,前11個月,開發區部門承諾“最多跑一次”事項205項,覆蓋率達100%,共辦理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35689件、增長19.48%,總審批服務時限在75天以內,為企業節省中介費用約2000多萬元。像生力液壓一樣,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從高效的行政服務改革里得到實惠。
為盤活區內“沉睡的資源”,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開發區率先在湖州市試點開展“四破”工作,摸清區內企業家底,并加大對“僵尸企業”處置力度,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今年前11個月,全區盤活低效利用土地1594.46畝、改造舊廠房43.43萬平方米,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319%和434%。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支撐,以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為主攻方向,開發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不斷為園區產業發展注入高端智力要素。今年以來,新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5名,國家“萬人計劃”人才2名,入選南太湖精英計劃項目37個。前不久,2017年湖州市第二批南太湖精英計劃項目答辯結束,經過兩天的專家評審,開發區推薦的11個項目全部入選,開發區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可見一斑。
“自然、人文、親商環境,是湖州開發區吸引我來這里發展的三個原因。” 海瑞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楊正茂對開發區的人才培育環境高度認可,入駐開發區后,從一個創業創新團隊,到如今的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海瑞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只用了兩年時間。楊正茂也成為湖州開發區南太湖精英計劃的一員,并為開發區牽線搭橋了3家企業。
今年以來,開發區積極開展人才改革試驗區試點深化工作,對已經實施的股權激勵、職稱自主評價、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試點工作進行擴面升級,對人才年金、住房保障、教育資源配套等創新舉措加快推進落實。積極申報“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南太湖精英計劃”,并通過舉辦中國膜產業發展(湖州)高峰論壇、上海醫藥健康產業企業家聯盟湖州論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湖州行等活動,促成專業領域專家、人才開展智慧交流和碰撞,營造濃郁的產業文化氛圍,優化園區創新創業的軟環境。
加強環境整治
建設生態宜居園區
開發區深知,“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開發區管委會通過強化環境整治力度,不斷優化生態宜居的園區環境。
以“零容忍”“無死角”“全覆蓋”為目標,通過鐵腕推進,集中攻堅,長效管控,全區“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無違建”創建等工作成效明顯,截至11月底,全區完成拆違面積101.68萬平方米,完成率203%;完成“三改”面積339.26萬平方米,完成率484%,建成省級最美示范入城口2個,全面完成25個“四邊三化”省級、市級整治點位的自查自糾工作。
江南的美在于水。為呵護水鄉的本色之美,開發區打響了“劣Ⅴ類水體剿滅戰、污染整治陣地戰、治水惠民保衛戰和長效管理持久戰”四場戰役,推進“五水共治”生態戰穩步進入深化階段。
傍晚,康山街道沙家浜村村民呂發英習慣沿著妙西港沙家浜段散散步,夕陽西下,兩岸綠化美觀,潺潺的流水穿村而過,別有一番景致,“以前河岸上堆著生活垃圾、河水渾濁,治理難度很大。”近兩年,開發區以“岸美、水清、有魚、無臭味”為標準,通過種植綠化、修筑護岸、截污納管、河道管護等措施,對區內河道進行重新打造。截至目前,開發區內125條河道全部建成“生態樣板河”,提前完成24個在省掛號的劣V類水體的整治任務,實現區內5個市級市控以上斷面、飲用水源地、市控以上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4個100%達標,全區水質功能區達標率達到100%。
2017年是湖州市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攻堅年活動的決戰決勝之年,以服務全局工作為使命,開發區圍繞湖州市深化“文明創建攻堅年”部署要求,扎實開展文明創建工作。成立了市容整治、環境衛生、公共秩序等六大專項攻堅組,對4個街道、14個部門進行排名考核;深化網格化管理工作,建立由管委會16位委領導牽頭聯系包干社區(村)和專業市場的文明創建工作機制;采取集中督查和日常檢查相結合,下發專項整改交辦單230個,累計整改問題1230個,整改率95.5%。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對奮力大趕超、開創新局面的2018年,開發區緊扣“深入貫徹十九大、奮力趕超沖千億,構筑發展新高地”的工作目標,以翻篇歸零的心態謀求新超越,并主動提升標準,已對明年的工作作出了明確部署:扎實開展“大招商招大商、 一城五園 建設、企業培大育強、美麗園區大提升、基層黨建大加強”五大行動,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堅定不移爭當“加快趕超、實現兩高”急先鋒、排頭兵,堅定不移做大總量、做優質量、做高占比,開創“一流園區、美麗新城”建設新局面。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億元,增長10%以上,力爭12%。
過往的勝利和輝煌讓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苦干實干的開發區一定會再次實現自我超越,奉上新的亮眼的成績單,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