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開發區打造最優環境 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5-04 點擊:次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靠代工、仿制的時代結束了,靠低成本勞動力、土地、環境參與國際競爭的時代也結束了。歷史已經翻開新的一頁,時代呼喚新的發展模式。
國家級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全國各大城市發展經濟的主平臺,產業規模大,創新能力強,對外開放度高,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陣地。
作為中西部最早的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經過26年發展,武漢開發區經濟體量位居全市第一,已成為武漢經濟的主戰場。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武漢開發區著力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突破,爭當國內“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武漢開發區是國內領先的“車都”,聚集了東風等汽車巨頭,每年汽車產量高達120萬輛。懷著“二次創業”的雄心壯志,目前,該區正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積極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打造“四都”(車都、機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擴大高質量供給。
目前,該區有40余家企業正向智能工廠轉型升級,200余家企業即將開始智能化改造。在東風弗吉亞生產車間,帶觸摸功能的屏幕無處不在。這間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幾乎找不到一張紙質單據,一切都實現了數字化。武漢美的工廠實施智能化改造后,1.1萬名工人減少了2/3,產量反而提高了30%,合格率更是提升到了99%。
漢南大咀,滔滔長江拐過一道巨大的S形彎后流入武漢,左岸坐落著一座通航機場。去年11月,來自全球的1000多位飛行員、運動員在這里盡情享受天空,50萬市民熱情圍觀,100對新人舉行了熱氣球婚禮,盛況空前。國際航聯主席福瑞斯·布蘭克連連驚嘆,武漢真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發展航空運動產業有潛力。目前,武漢開發區已引入“波音777客改貨”“俄羅斯直升機組裝”等通用航空項目,一個嶄新的產業正在崛起。下一代汽車、機器人、人工智能、裝配式建筑,這些“風口”型產業也在武漢開發區落地、萌芽。
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轉換經濟增方式,要靠創新,要靠人才。為聚集全球“最強大腦”,武漢開發區推出“黃金三十條”“車都英才計劃”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聘請參與工業4.0規劃的德國院士皮特·薩赫森、澳大利亞院士程一兵等13位專家為“招才大使”,先后在美國北加州、德國和美國硅谷建立了3個海外人才工作站。此外,該區為留漢大學生開發了金凱公寓、全力南大學生主題社區、軍山創業園3個公寓項目,并制定了最低年薪標準,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
2017年,武漢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GDP)達1443億元,位列全市各區(功能區)第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403億元,位列全市第一,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等關鍵經濟指標也均名列武漢各區第一,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50件,是全國水平的5倍,位居全國國家級經開區前列。武漢開發區擁有東風技術中心、東風電動汽車研發中心、法雷奧中國研發中心等20多家研發機構,正努力追求技術突破,逐步提升自主品牌,掌握自主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