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經開區打造新引擎走好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5-22 點擊:次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8年,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入實施“轉型發展突破年”活動,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其中,“創新”成為關鍵詞。
拓新:產業發展“老樹新開”
位于正原路上的嘉興佳利電子有限公司是經開區的一家老牌企業,專業從事微波介質陶瓷元器件和衛星導航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佳利電子在新材料與核心元器件、物聯網等技術領域,不斷研發、推出新產品,走出了一條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發展之路。
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科技創新是企業創新的核心,是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從1995年成立至今,佳利電子從未停下科技創新的腳步,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從5%提升到8%,院士工作站、企業研究院和創客空間的相繼建立,為公司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強勁支撐。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如今,像佳利電子一樣,把創新作為驅動企業發展新引擎的企業在嘉興經開區越來越多,各創新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積極投身創新載體建設,通過搭建平臺、拓展創新空間,進一步集聚優勢資源,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記者來到浙江方圓檢測有限公司檢測室時,工程師正在對高壓電氣進行短路測試。“這是今年公司的重點項目——‘中高壓電氣檢測’項目的內容之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檢測技術和設備的創新是公司的重要領域,除“中高壓電氣檢測”項目外,新能源領域也是目前研發的重點。
據悉,作為電氣檢測領域的佼佼者,該公司擁有目前業內領先的電氣檢測技術和實驗室,研發人員占員工比例近三成。
在眾恒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戴正平給記者展示了公司最新研制的燃油泵,小小的燃油泵包含了十多項技術專利,技術更新后,它的使用壽命更長、適用范圍更廣、更節能環保……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經開區有高新技術企業52家、科技型企業171家。在企業研發中心方面,全區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技術)中心已達35家,市級企業研發(技術)中心已達92家。今年一季度,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投入技術(研究)開發費16205萬元,同比增長65.6%。
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全區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29.68億元,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1.07%,同比增長10.3%;完成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24.87億元,同比增長12.6%。
厚積:政府扶持“春風化雨”
企業創新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大環境。若把企業比作種子,政策扶持就是“陽光”,政府服務則是“水”。
近年來,經開區始終保持精準發力,積極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在技術、人才等方面為企業注入創新“活水”。同時,為引導企業轉型發展,政策的幫扶力度也在升級,今年3月份,經開區出臺了《2018年度全區工業經濟、科技創新、開放型經濟三大類若干政策》,與科技創新直接相關的內容有21條,將用更多資金鼓勵企業創新發展。
在引進創新項目和人才上,經開區采取政府強力引導與企業主動結盟兩種模式,積極與科研院校合作,吸引科研創新團隊開展科研創新研究和科研創新成果應用。2017年,佳利電子成立了由童建喜博士作為主要技術帶頭人的微波介質陶瓷材料及應用浙江省工程實驗室;一周前,禾欣可樂麗與浙江工業大學上虞研究院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形成“1+1>2”的創新要素裂變效果,這種“科學家+企業家”的模式正在經開區不斷上演。
經濟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還必須注重對新動能的激發與培育。記者了解到,日前,在由市科技局組織開展的2017年度市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績效考評中,經開區塘巢創客空間、順豐·豐覓創客中心獲評為優秀眾創空間。
“這一點上,我們注重通過政府建設及市場化方式構建創新與創業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新型孵化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資源共享空間和發展舞臺。”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全區有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1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家、市級7家,已有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
“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實現地方經濟的良好發展,除了做好創新驅動‘乘法’和新興產業投資‘加法’這兩篇文章,還要做好淘汰落后產能的減除法。”該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今年經開區加大了“低小散”和落后產能的整治力度,一季度整治淘汰“低小散”企業(作坊)6家,騰退土地59.26畝,為實施“加減乘除,筑巢引鳳”提供了空間。
“除此之外,我們還將繼續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實現流程最簡化、服務最優化,優化‘店小二’式服務體系,著力服務企業、服務項目;同時全力留住人才、聚集人才,為經開區的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該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