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臨空港經開區:馭空騰飛打造中部臨空經濟先行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08 點擊:次
臨空經濟已成為全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全國,62座城市依托54個機場,規劃了63個臨空經濟區,滾滾熱浪席卷神州大地。
在我省,《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武漢臨空經濟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已于今年5月出爐,武漢市《武漢臨空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2014-2030年)》也已出臺。
作為我省唯一一個以“臨空港”命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迎來一個快速高效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圍繞臨空經濟這一概念,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根據“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提出要高舉臨空經濟發展大旗,實現先進制造業與高端服務業“兩業并舉”、高端產業化與深度城市化“兩化融合”,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產業升級等舉措,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
五中全會后,臨空港經開區提出“一三五”發展戰略,即“圍繞一個目標、抓實三項任務、推行五大舉措”。
圍繞一個目標,即未來五年,在武漢市新城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抓實三項任務,即未來五年,更加重視、追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經濟增長,著力、著實打造中部臨空經濟先行區、湖北高端產業集聚區和武漢濱水生態幸福新城區;
推行五大舉措,即以補齊產業發展短板為重點,緊扣創新發展調結構;以健全開發區體制機制為重點,緊扣協調發展促轉型;以提升宜居宜業功能為重點,緊扣綠色發展環境;以服務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為重點,緊扣開放發展強優勢;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為重點,緊扣共享發展惠民生。
站在全球速度經濟的時代“風口”,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如何搶占“天機”,實現上述三大目標?
本文從六大關鍵詞出發,解讀經開區臨空發展新動能。
【關鍵詞一】航空制造業——
【動態】國字號航空項目青睞“臨空港造”
航達科技,是中國實力最強的飛機附件維修企業之一,客戶遍布全球,被譽為“首席飛機維護師”,同時它也是中國首批參與國產大飛機(C919)研制的民營企業。
今年5月18日,航達科技與經開區簽約,投資30億元在該區臨空科技產業園區建設飛機機載設備研發中心、測試中心、生產廠房等項目,總占地面積超過300畝。
該公司副總經理萬月娥說,預計到2020年,航達科技產值有望達到30億元。她說,這并不是心血來潮的盲目預測,而是基于公司發展速度、市場容量擴張速度進行科學測算而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民航業現有大飛機2000多架,通航飛機上萬架,而美國民航飛機已有上萬架,通航飛機更是達到20萬架,航達的機會還非常多。”
除維修業外,航達科技還進軍飛機制造業,以快速度、高質量得到中國商飛信賴,深度參與C919項目,從最開始的拉桿到機艙中溫度、氣壓調節的環境控制系統,均由航達科技參與研發供應。C919在2020年前投入商用后,航達航空還將參與其后續服務保障。
在經開區,還有專為航空航天器提供緊固件的航鑫電子,是全國唯一航空緊固件專業指定生產商,其產品被廣泛應用于神舟系列飛行器、嫦娥探月衛星、大型運輸機、新式戰斗機和直升機上。
該公司總經理周鑫友介紹,受益于軍民融合和國內軍用飛機制造產業興盛,“預計到2020年公司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2億元。”
【解讀】
經開區負責人表示,臨空制造產業是工業中的高端產業,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準入門檻高。目前,經開區已擁有航達科技、航鑫電子、凌云科技、三江航天等一批航空制造和維修類企業,年總產值100億元左右。航達、航鑫的崛起,不僅是臨空港經開區快速發展的臨空制造業重要縮影,也是人們管窺新常態下臨空經濟發展國家戰略機遇的一個窗口。
未來6到7年內,經開區還將集成各類創新元素,引進一批航空龍頭企業、航空科研院所、航空高端人才,確保航空制造業年產值增加到500億元。
【關鍵詞二】高端服務業——
【動態】臨空港漸成互聯網金融新高地
今年5月,投資7.4億元的民生電商現代金融產業園正式落戶武漢臨空港經開區。
該項目定位為具有金融屬性的高端現代物流產業園,瞄準供應鏈金融市場,是傳統金融企業民生銀行進軍互聯網金融的一大手筆,建成后年綜合產值將達到30億元。
今年7月,央企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信資產管理華中分公司,在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正式開業。該公司業務輻射中部六省,主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資產管理、典當、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投融資服務。
正式開業之前,中信資產于去年12月進行了試運營,前3個月公司就辦理業務58筆、提供融資3.5億元,讓一批經開區中小企業就近享受到以固定資產融資的便利。
今年,經開區與該公司簽署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協議,攜手打造普惠開發區中小企業的互聯網融資平臺。
據介紹,今年以來,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先后引進了中信資產管理公司、民生電商等十余個重量級的互聯網金融項目,武漢互聯網金融新高地雛形初具。
【解讀】
經開區負責人表示,建設中部臨空經濟先行區,必須高度重視金融企業的落地與聚集,“發展新興金融是經開區實現與中心城區傳統金融產業錯位發展、打造新的金融聚集區的重要抓手。”
他認為,目前武漢已形成漢口建設大道金融帶、武昌楚河漢街金融圈、光谷金融區等傳統金融業態集聚區,而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興金融蓬勃發展,為經開區發展金融新業態提供了重大的跨越式發展機遇,“我們將以金銀湖省級總部經濟集聚區為依托,高標準、高起點、高規格建設臨空生態商務區,圍繞產業金融、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引進了中信理財、領籌金融等一批財富管理、金融外包、股權投資基金等項目,將臨空港經開區建成中部地區新興金融發展高地。”
【關鍵詞三】現代物流業——
【動態】騰籠換鳥物流業擁抱“互聯網+”
傳統物流業是武漢臨空港經開區三大優勢產業之一,全區物流企業2800余家,占武漢市物流業產值的三分之一強。
這些企業中,有舵落口、匯通、四方、大道等本地物流企業,基本都沿107國道東西湖段沿線布局,絕大部分集中在吳家山、舵落口等區域核心區。
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物流企業規模小而雜、技術含量低,幾個人、幾臺車、一家店就能開門營業,這導致整個吳家山地區的物流企業創造的產值,僅占行業總產值的20%。而且,物流企業過度集中于核心區域,不僅企業發展難展拳腳,也給區域環境、交通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如果不采取措施,預計3到5年后,吳家山物流車輛數量將遠超出現有道路承載力,后果嚴重。”
從今年開始,經開區啟動吳家山傳統物流企業西遷工作,置換出近2000畝土地,為吳家山核心區騰籠換鳥、由二進三、轉型升級提供空間。
另一方面,對這些企業實行“分流”,優質企業遷入經開區現代物流發展區,擁抱“互聯網+”后,與順豐、“四通”、DHL、英國太古、美國蓋世理、西班牙普凱、新加坡嘉民等國際知名物流企業做鄰居,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傳統物流業搬遷后,吳家山地區舊城改造速度將大幅加快”,經開區發改委介紹,將按照“中心城區的功能、新城區的形態”,對這一核心地帶精心規劃,將其打造成宜居宜業的精華區域、沿張公堤深度城市化精品樣板。
【解讀】
針對傳統物流業的轉型升級,經開區負責人提出,要以“互聯網+”為路徑,實施互聯網物流工程,促進信息技術、電子商務與物流產業有機結合。
同時,經開區坐擁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保稅物流中心這兩個功能領先的服務平臺,是“漢新歐”起點站,緊鄰天河機場,武漢海關總部設在區內,進出口商品監管方便,鐵水公空的立體交通格局讓商品能迅捷在國內外集散。
經開區負責人表示,將放大保稅物流中心、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漢新歐”鐵路貨運專列等優勢,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國際物流和跨境電商,將經開區建為絲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
【關鍵詞四】創新驅動——
【動態】全區高新產業上半年增長30%
今年,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要求,武漢臨空港經開區迅速行動,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建設創新型城區的意見》,提出要面向現代科技前沿和武漢發展戰略需求,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革命大趨勢,堅持需求導向、人才為先、遵循規律、全面創新的原則,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在創新驅動引領下,今年臨空港經開區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和轉型升級雙重壓力,主要經濟指標在經過一季度下滑后實現企穩回升,前三季度增加11%。
其中,戰略型新興產業和“互聯網+”企業表現搶眼,成為該區經濟增長中的新亮點。
據介紹,上半年該區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8.08億元,增長30.2%,增幅超出工業總產值18個百分點,增長勢頭強勁。
以中信資產管理公司為代表的金融保險證券業稅收同比增長31%,增加近8000萬元。京東電商在2014年稅收突破億元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實現稅收5300萬元,同比增長63.8%。良品鋪子電子商務子公司上半年繳稅達到1000萬元,增長350%。
據了解,上半年,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新增入駐孵化及預孵化企業26家,其中科技創業企業13家、大學生創業企業4家、臺資企業3家。臺灣青年孵化器建設不斷加快,推出了臺灣創業青年“百人計劃”,邀請臺灣青年來漢創業。
【解讀】
經開區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區基本框架,打造武漢市高新產業集聚區、智慧臨空港示范區,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5%,該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6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800億元。
到2030年,要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區核心功能,成為技術創新要素集聚中心、知識創新策源地、創新創業圓夢地。意見提出,屆時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將培育和聚集市級以上研發機構50家,產生一批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的技術產品,戰略新興產業總量規模進入武漢市前列。
到2049年,要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綜合型、開放式國家創新型城區,將形成若干在全國居于引領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臨空港經開區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關鍵詞五】招才引智——
【動態】為創客提供一流創新創業服務體驗
2013年開始,臨空港經開區開始實施“金山英才計劃”,面向國內外大規模引才引智,對創業創新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的支持。
目前,經開區在武漢市率先建成一流的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成為對外招才引智的人才名片。在武漢市率先啟動“中部慧谷”人才創新創業街區試點工作,成為人才創業的又一新地標。圍繞創新創業,搭建了各類創業平臺和服務平臺,創業激情點燃,創業氛圍濃厚,創業態勢強勁,吸引了包括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海外歸國留學人才等在內的系列高端人才落戶開發區創新創業。
如今,經開區已經形成“1+8”人才政策體系,并在武漢市率先啟動人才創新創業街區試點工作,搭建了以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臺灣青年創業孵化器等為平臺的各類人才服務平臺,受到包括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海外歸國留學人才等在內的系列高端人才歡迎。
據介紹,2014年,經開區有7人入選“黃鶴英才”計劃,12人入選“黃鶴英才(專項)”計劃,多個創新團隊和創新領軍人物挺進全省“六個一百”項目,數量位居武漢市前列。
尤其是在經開區招才引智的“品牌園區”——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截至2014年,該產業園孵化器入孵企業累計達187家,其中畢業企業53家。
去年,由在孵企業武漢信運通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牽頭,建立了武漢市物流行業信息產業服務聯盟。運用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搭建“好運通”物流信息管理及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今年,武漢微動機器人公司、易視維視覺機器人公司等6家關聯企業,在園區組建智能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最近著手打造專業型的眾創空間。
【解讀】
經開區負責人認為,創新創業團隊數量多少、創新型“小巨人企業”活躍程度,已經成為衡量區域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
他表示,將通過搭建良好平臺、引進產業金融、弘揚創新文化,整合多重創新元素,為有夢想的年輕人創業提供廣闊舞臺,培育一批體現“臨空港創造”特色的“小巨人企業”,爭做武漢市創新驅動的領跑者。
經開區提出,要加快建成5平方公里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引進50名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與湖北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公司合作,政府投資5000萬設立創業引導基金,政企合作打造“空港基金小鎮”;創辦“眾創空間”新型孵化器,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臨空港創業文化。
【關鍵詞六】生態幸福——
【動態】“臨空港綠”筑就生態幸福城區
北京有APEC藍,東西湖有“臨空港綠”。
近年來,東西湖區投入大量資金,先后實施了“建設美麗東西湖、打造魅力新城區”的“雙十行動”,同時開展“增綠添彩”工程、“碧水藍天”工程、山體修復工程,以生態思維謀劃吳家山舊城改造,為市民親綠、親水、親近自然創造條件。
今年經開區又提出,依托區域濱江濱湖的豐富水資源優勢,建設武漢濱水生態幸福新城區。
經過多年規劃,作為金銀湖水環境與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關鍵一環的金銀湖水系連通工程,于去年實施,即將竣工。連通后的金銀湖水系,7個湖泊連成一片,一舟可泛。同時,完成金銀湖截污工程,新建30公里環金銀湖綠道,對金銀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提檔升級……
完成金銀湖治理后的環金銀湖地區,不僅實現生態環境連片保護,還成為市民感受自然風情、觀景休閑的好去處。今年9月25日,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正式開園,金銀湖地區的金口生活垃圾場,華麗轉身為園博會主會場,成為淋漓展示大武漢綠色實力和生態主張的窗口。
【解讀】
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提出,以2049年區域人口超百萬的人口規模,超前謀劃建設宜業宜居濱水生態幸福新城。
經開區負責人表示,濱水生態幸福新城區兼收并蓄,集中體現“中心區的功能、新城區的形態”:一方面要加速沿張公堤和金山大道區域的深度城市化;另一方面要按“北擴西拓、南延內改”的思路,大力推進吳家山地區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通過高水平規劃,高起點實施新城規劃,體現高、疏、透,糅合形態、業態,彰顯現代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