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經開區實施“科技強區”戰略 全力轉型打造升級版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13 點擊:次
傳統純工業制造型園區寧鄉經開區實施“科技強區”戰略,全力轉型打造升級版
科技創新涂亮藍月谷發展底色
長沙晚報記者 伍玲 通訊員 馬婷
長沙之西,是寧靜之鄉;溈水河畔,有創業熱土。
昨日,一場普通的座談會,短短兩個小時內,企業家的激情描述跳動著寧鄉經開區科技創新的脈搏。“國內外一線品牌手機廠商,基本上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超藻泥不僅能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還可以進行分解。”“去年我們上市的新包裝原釀造醬油,一個單品就賣了4000多萬元。”“我們是國際上唯一一家做礦山膏體充填成套系統的企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近年來,寧鄉經開區實施“科技強區”戰略,精心培植創新“土壤”,企業向下扎根,深耕創新,發展更高質、高效。昔日的藍月谷正從傳統的純工業制造型園區向科技型園區全力轉變。
園區搭臺
為企業科技創新鋪就康莊大道
今年,寧鄉經開區全面啟動高質量發展引擎。未來幾年,要再造一個“寧鄉經開區”,打造寧鄉經開區升級版,新動能在哪?
“全力推進‘科技強區’戰略,不遺余力、不惜成本、不囿陳規,為全區企業培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沃土。”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寧鄉市委書記周輝多次響亮提出。
用制度鑄厚度。近年來,園區先后出臺了《高端領軍人才獎勵實施辦法》《領導干部聯系高端人才制度》及“創新三十條”系列政策,引進博士4名、碩士20名,園區企業4年獲得財政扶持資金近3000萬元。
用投入孵產出。從2009年起,園區構建科技企業融資平臺,探索專利質押貸款模式,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引活水,潤企業。去年以來,園區投入科技硬件建設及政策性資金2億元,企業被激活,園區經濟實力也與日俱增。
長沙標朗住工科技有限公司扎根園區已久,在金烏炭雕賣得風生水起時,推出了墻面裝飾涂料超藻泥。相對市面上的硅藻泥,超藻泥不僅能吸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而且能進行分解,比表面積更是硅藻泥的30至40倍。
作為“領先一代”的新產品,要經受市場多番考驗。為迅速打開市場,在園區的幫助下,標朗住工與園區新建樓盤美的城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未來將給我們每年帶來1億元的產值。”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超藻泥技術發明人徐海介紹。
企業唱戲
園區擁有湖南僅有的2家諾獎工作站
過去的幾十年,信息孤島的存在,讓技術與市場仍貌合神離。
“架設對接橋梁,打破信息孤島,對園區科技發展至關重要。”寧鄉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戴中亞介紹,他們的做法是:從園區層面打造轉化平臺。
近年來,玉屏山國際產業城、長沙智能終端產業園、爽爾孕嬰童產業園、妙盛國際企業孵化港等孵化器在園區次第落成,讓轉化通道變“堵”為“通”,給園區活力釋放無限空間。而江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寧鄉分中心、湖南省專利分析與評估中心等專業轉化平臺的落地,為科技成果“泊岸”開辟新“港灣”。
當然,企業依舊是主角。
去年4月18日,經徐海牽線搭橋,2016年諾獎得主讓·皮埃爾·索維奇與湖南文象集團正式簽約,宣告湖南首個諾貝爾獎工作站和首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正式落戶該集團子公司標朗住工。今年初,標朗住工的老朋友、1995年諾獎獲得者馬里奧·莫利納也與標朗住工簽約,成立諾獎工作站。
“每位科學家每年約有一個月時間來企業進行科研指導和人才培養。”徐海介紹,他們目前正在共同申請2項專利。
“中國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與長沙理工大學合作共建了湖南省調味品發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去年與北京工商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及團隊合作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開展高鹽稀態釀造醬油中風味物質的分析及其應用研究等工作。
依托強大技術“智囊團”,加加食品自主研制了高氨基酸轉化技術。“轉化率最高可達70%。”加加食品技術負責人周尚庭說,得益于新技術,原釀造醬油今年前五個月就銷售6000萬元,超過去年全年銷售額。接下來,他們還將進行產品創新,適時推出有機醬油、生鮮醬油和低鹽產品。
目前,園區擁有諾獎工作站2家、院士專家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省級工程實驗室3家等多個優質科技平臺。
理順機制
企業自主創新熱情持續被激活
舒適的創新環境、高端的轉化平臺,園區、企業逐漸理順、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機制,自主創新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園區企業松井新材加速裂變發展,自主研制的涂料廣泛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汽車零部件和穿戴式產品。為保持市場競爭力,企業每年將年銷售額的10%投入研發,目前已獲發明專利40項。
科研資金的持續投入,在市場得到回報。松井新材綜合部負責人呂國強介紹,去年企業實現稅收3000多萬元,畝產稅收50多萬元。蘋果、三星、索尼、惠普、戴爾、亞馬遜、華為、聯想、小米、中興等國內外優秀品牌成為其合作伙伴。
在園區企業技術交易“英雄榜”上,有一家企業十分亮眼。來自寧鄉經開區的數據顯示,去年飛翼股份實現成交額1.03億元。
這家深耕礦山尾礦及采空區環保、安全治理的企業,組建了國內唯一的省級充填裝備研究平臺——湖南省礦山充填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并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不滿足于研制單體礦機設備,飛翼股份成為國際上唯一一家自主研制礦山膏體充填成套系統的企業,并收獲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等榮譽。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張雷表示,他們自主研制的充填工業泵,每小時排量可達400立方米,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全球最大排量。今年,他們還牽頭制定了礦用活塞式充填泵送機行業標準,成為礦山綠色開采行業的龍頭企業。
據了解,全區企業累計獲得專利近3000件,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園區設立專門研發機構的企業占企業總數的近80%,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重平均為15%,擁有高級職稱科技人員的企業達到60%,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的企業占總數的63%。
當下,一場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轉型升級大戲正在藍月谷隆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