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開發區:創新轉型升級 制造業華麗轉身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9-13 點擊:次
為全面展示揚州改革開放40年來的輝煌成就,充分探尋揚州人民40年來生活變遷的時代印記,改革·印記——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網絡尋訪活動6日走進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主流媒體、新聞客戶端、有影響的自媒體等聚焦開發區工業經濟創新轉型升級。
A
加速人機融合,工業經濟迸發新活力
工業經濟如何迸發新活力?當天活動首站來到了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尋訪團成員努力探尋這個全球專用車生產“大佬”的轉型之道。
在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數字化教導車間,公司負責人介紹說,從板材下料、部件制作,再到車架清洗、噴漆烘干,基本實現機器人操作。在現場,高科技全自動生產線令每一位媒體記者發出贊嘆。
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制造并非簡單地機器換人,而是通過人機融合,以高效能提升實現產品向高端供給和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B
借智“互聯網+”,打造智慧產業新高地
尋訪團一行走進江蘇瑞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采訪了解到,該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致力于打造成為從事互聯網數據服務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幾年努力,在互聯網領域取得了驕人業績,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數據服務平臺。
在智谷科技綜合體,尋訪團了解到,目前該綜合體已入駐爬山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揚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等軟件與互聯網、智能科技各類創新企業、研發機構和服務平臺97家,入駐率達90%;入駐企業實現業務總收入15億元,稅收1億元;孵化“規上”“限上”企業6家,實現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掛牌后備企業5家,創業板上市后備企業2家。前不久,智谷獲國家級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稱號,加之此前已獲國家級眾創空間稱號,建成投用兩年來獲得了兩個“國字號”。
C
實施畝均考核,走出全新轉型之路
走進揚州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媒體記者們被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折服了。據悉,這是江蘇省首批智能生產車間,只見機器人手臂抓起太陽能電池硅片,絲毫不差地插進卡槽里。
“2017年,公司實現銷售額13億元人民幣,凈利潤超8000萬元。”公司負責人介紹。
采訪中,尋訪團了解到,近年來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摒棄粗放發展模式,堅持“畝產論英雄”,以畝均效益為考量,嚴格進區項目評審,開展項目績效評價,提升項目“含金量”。美國李爾、美國佳明、法國圣戈班、芬蘭瑞特格、瑞士歐瑞康、韓國力特等一批優質重大項目進入開發區,為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