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斌:2015下半年中國經濟轉型路徑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8-12 點擊:次
2015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為7.0%,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回暖,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但與此同時,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經濟回穩基礎還需要進一步鞏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應如何更平衡、更具包容性?
中國經濟轉型需解決三大問題: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和房地產泡沫
過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國經濟創造了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跡,連續30多年年均GDP增長9.8%,接近10%的高速增長。我們也看到,特別是過去的十年,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可以從各個視角談出的各種問題。
就當前經濟來說,比較集中的經濟現象中,第一個就是產能過剩,生產一噸鋼賺的利潤才相當于一瓶礦泉水的價格,而且還不是高檔的礦泉水;第二個現象就是地方政府債務,絕大多數都是從銀行貼息借來的錢,當前地方債務壓力加大,像前幾年那樣的高速發展不能再延續下去;第三個現象就是局部地區出現的房地產泡沫,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到目前為止我國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壓力很大。
這三個現象集中到最后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就是銀行體系的不良債務問題。這個問題對中國經濟的壓力有多大?中國經濟在這個壓力之下是否可以持續?這是當前決策者必須認真對待和研究的。
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中國經濟的問題。現在中央政府提出加快經濟轉型發展,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因為過去以出口和投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也就是高投資、高出口的發展模式,在全球經濟格局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的環境之下,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從經濟總量的角度和經濟結構的角度看,我國經濟的結構問題很多,但重點是投資、出口和消費三者比例的嚴重失調。中國經濟存在的這些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認為,背后的原因就是各項制度的問題。因此,在十八大召開之后,我國開展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共制定了200多條改革方案,方方面面都要改革。分別而言,中國經濟轉型需要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是簡政放權的問題,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政府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①;第二個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問題;第三個就是市場化的問題,各種能源的價格要市場化,壟斷問題要解決,國企也要進行改革。
還有一個問題,過去各級政府都在賣地,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房地產泡沫,土地財政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30%,有的地方甚至達到50%。這就是地方與中央財權、事權的體制問題。地方政府要追求GDP,需要資金搞建設,就必須要賣地。要想土地價格賣得高,房價就必須得高。我們的消費提振不起來,尤其是農民的消費和收入提高不起來,原因就是在過去十幾年的城鎮化和國有化過程當中,土地增值漲價的這部分收入絕大多數被地方政府和企業拿走了,因此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要改革。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初顯成效,中長期經濟增長沒有問題
轉型和調整是當前中國經濟要持續發展的必然,也是邏輯的必然。在經濟的轉型發展中,經過了過去兩年多的改革,我國已經在經濟結構上出現了一些好的苗頭和跡象。
雖然當前經濟很困難,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但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強調改革、強調創業、強調防風險,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從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已經在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工業內部結構、工業利潤結構、投資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單位GDP能耗、就業和CPI等九個方面出現了好的苗頭。
在產業結構方面,2013年我國的第三產業同比增長7.3%,2014年第三產業同比增長達到8.1%,到了2015年的第一季度,第三產業同比增長8.0%,高于2014年第一季度6.4%的增長,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在2014年達到了51.7%,2015年第一季度進一步上升到了56.8%。這是一個好的苗頭,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比的結構在慢慢改善。工業利潤結構方面,在宏觀經濟增速下行、整個工業利潤不是太好的情況下,盡管2015年第一季度工業利潤增長速度是同比負增長,但裝備制造業的增長速度是4.2%,其中計算機等通訊設備制造業的增長速度高達48.4%。而在投資結構方面,民間投資遠遠快于政府投資,“國退民進”,在投資領域已經慢慢體現了。
從CPI來看,2014年全年CPI同比增長2.0%,在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物價保持了平穩,2015年第一季度CPI同比增長也只有1.2%。此外,在我國經濟減速過程當中,并未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國政府在這方面非常小心,在政策推進上面是非常謹慎的。
展望未來,我們對中國經濟要有信心,中國當前轉型面臨的問題不少,但中長期經濟增長并沒有問題。因為首先,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需要錢,而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這一點不像美國。美國的居民是借錢來消費,整個國家也是借錢來消費,通過金融刺激泡沫達到目的,最后撐不下去,泡沫破裂了,就發生了金融危機。
第二,從供給角度來說,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經濟發展和技術提升的過程當中,中國培養了一批產業大軍,它的技術含量是比較高的。中國13億人口又是一個大市場,要吃要喝要住,而且正在邁入中等收入的行列。
第三就是城鄉差距,城鄉的差距,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潛力。中國的中西部、西北部等落后地區,還有北京的周邊地區,它們發展的空間都很大。地鐵、公路、地下管道這些方面的建設還需要大量的投資。
第四是全球化的趨勢,只要全球化趨勢延續下去,就給中國經濟的崛起提供了長期的基礎,或者說空間。這是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潛力的四個因素。
中國有實力應對經濟下行過程中的系統性風險,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沒有下降
現在為什么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慢下來?這是內在發展邏輯的必然,又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中國政府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看到了世界與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不能再強行維持兩位數的增長,所以現在中國的宏觀經濟增速下行是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內在邏輯的結果。
即使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到了6.5%,仍然是絕對的高增長。美國、日本、中國、歐盟,這些大的經濟體,美國最好也就是2.5%,日本、歐盟都是在1%左右。我們如果能夠保持6.5-7%的中高速增長,就能逐步解決自身的問題。前一段時期的經濟高速發展積累了一些問題,許多企業也存在問題。現在我們還能維持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相對高的增長就意味著擁有相對高的收入,意味著財政收入在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經濟只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長,就為中國解決自身的問題提供了信心。
就前面所講的,中國經濟要轉型,是出了什么問題?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這些問題最后積聚到一起,就是銀行體系的安全問題。銀行體系不安全,整個社會就要亂。現在中國銀行體系的資本實力是雄厚的,2014年銀行資本充足率是12.9%,不良貸款率為1.25%。未來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的話,不良貸款會不斷冒出來,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是根據2014年12月31日統計出來的數據,全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撥備率數據超過230%。通俗一點說,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率再漲一倍都沒有問題,因為已經做好了準備。
在經濟增速下行的過程中間,如何防范整個社會的系統性風險?從大的戰略角度來講,我們還有兩大手段。第一,我們有3.8萬億的外匯儲備,這些錢都可以化為做事的手段。第二,我們還有27萬億的國有企業凈資產,國有企業的資產都可以化作解決問題的本錢,比如去填補社保資金的窟窿。所以在解決中國經濟存在的一些問題上,這些錢都是我們的手段和實力儲備,都是有用的工具。
現在很多海外人士關心中國,他們更多從海外的角度出發,中國經濟增速下降了,是否對世界經濟有影響?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沒有下降,仍然對世界做出重大的貢獻。舉例來說,2007年中國的GDP增長14.2%,到了2014年,中國的GDP增長率下跌了一半,只有7.4%。但2007年中國的進口總額是9600多億,不到一萬億,而2014年中國的進口額,也就是海外對我們的出口是4.3萬億,七年間對全世界的進口增長了四倍,說明中國經濟在進行調整和速度下行的過程中,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越來越高。
當然這些現象背后的邏輯是中國經濟在不停地壯大,這是好事。對中國經濟要看到困難和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希望、看到信心。
夏斌國務院參事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