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經濟基因:東北振興第二個十年怎么走?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6-23 點擊:次
“東北經濟下滑是結構性下滑。”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不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這個觀點。在他看來,東北經濟輕工業過輕,重化工業過重,就像兩條長短不齊的腿,短腿太短夠不著地,長腿太弱沒有勁,因此東北經濟跑不快。東北振興第一個十年主要是給東北經濟補充營養,體質增強后第二個十年振興就要動大手術。
在第二個十年振興之際,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業態、新模式,也給東北經濟真正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本報記者 李伯牙 哈爾濱、長春、沈陽報道
“俺們這旮也有互聯網+機器人!”走到哈爾濱機場出口,大門上方的廣告不乏東北式幽默。
今年一季度,東北經濟數據公布后,人們又將目光投向這里。去年一季度黑龍江經濟增速全國墊底,今年坐上這個位置的又是遼寧。
東北經濟到底怎么了?去年以來全國輿論一直頗為關注這一話題,也有很多官員和專家無數次回應這個提問,當地更投入更多力量研究這一問題。
在此背景下,東北各地都在探尋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在東北振興計劃第二個十年之際,這個老工業基地究竟能否找到一條真正的轉型升級之路?
上半年東北經濟難現轉機
2014年,國家出臺《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大力扶持東北經濟,這一年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的經濟增速分別為5.6%、6.5%、5.8%,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今年3月份,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到吉林省和黑龍江省代表團,就東北振興問題與東北代表們進行交流。
今年一季度,遼寧經濟增速僅1.9%,黑龍江和吉林分別為4.8%和5.8%。4月份,李克強赴吉林現場督戰東北經濟,他在長春主持召開東北三省經濟工作座談會,分析東北經濟面臨的新情況和突出問題,研究推進東北發展相關工作。
目前,5月份各地經濟數據將陸續公布,東北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6月11日,黑龍江省召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對黑龍江前五個月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分析,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運行壓力仍然很大。
黑龍江面臨的主要壓力在大慶,大慶油田今年繼續減產,產量將下降150萬噸,此外佳木斯、鶴崗、雙鴨山、雞西四大煤城發展形勢也不見好轉。
“大慶油田到明年或許減到3250萬噸,按照現在油價下跌的水平,一年的GDP大概要減少100多億元,財政稅收減少50~60億元。黑龍江經濟下滑的壓力主要體現在這。”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國家治理大氣污染逐步減少燃煤量,再加上進口煤炭沖擊,四大煤城依然沒有好轉跡象。
2014年吉林的經濟數據要比黑龍江和遼寧好看一些,但和全國水平仍有差距,而且是吉林省自1992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與黑龍江類似的是,吉林省經濟結構比較依賴汽車工業,但今年前五個月一汽大眾銷量下跌,5月份銷量下滑近20%。一汽大眾及其配套的企業效益下滑,這對吉林省今年的經濟造成較大影響。
進入二季度,吉林省工業增加值由正轉負,從3月份的同比增長3.8%下滑到4月份的-1.2%,5月份再下滑到-2.9%。不過,吉林已經算是東北地區增長勢頭不錯的省份,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按可比價格計算,1~5月份吉林省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在東北地區唯一保持增長勢頭,黑龍江和遼寧分別是-0.3%和-6.1%,都排在全國后三名。
“2014年吉林省經濟增速從一季度開始下降,第三季度降到6.0%的最低點,第四季度回升。但是今年就更差了,今年第一季度是5.8%,比去年最低的第三季度還要低。”吉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由于汽車產業形勢不好,所以第二季度不樂觀,下降的可能性大一點。
從一季度以及1~5月份的數據看,遼寧省的經濟下行壓力比黑龍江和吉林更大,遼寧的產業結構中重化工占很大比重,這也是它一月份下滑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來看,(遼寧)經濟形勢還是挺嚴峻的。”遼寧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萬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季度由于重化工業不景氣,遼寧受到的影響比別的地區更大。
新十年東北如何再出發
從2003年中央啟動東北振興開始,現在已經到了第二個十年振興階段,然而國內國際環境已經發生巨大改變,老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新問題又爆發,第二個十年似乎舉步維艱。
東北振興第一個十年正當好時光,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對于重化工業的需求不斷上升。而東北經濟正是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重化工業為主要結構,正好迎合這個時期中國的發展需要,因此第一個十年振興期間,東北經濟取得了不小成就。
但是,當這個浪潮過去之后,隨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加劇,中國國內的產能過剩問題凸顯,東北重化工業面臨著資源枯竭、產能過剩的雙重困擾。
這個問題從2014年一季度黑龍江經濟增速全國墊底開始顯現,作為典型的老工業省份,黑龍江的經濟嚴重依賴能源工業,大慶的工業產值一度占到全省的90%以上,到2014年也還占將近一半。
但是大慶油田開采半個多世紀后,石油產量不斷下降,從最初高峰時期的5000多萬噸降到去年的4000多萬噸。不過,從2007年開始穩產在4000萬噸的這個底線也被突破,自從去年開始出現量價齊降的局面之后,現在大慶每年要減產150萬噸。
大慶工業增加值下降正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黑龍江經濟從此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而隨著大慶石油產量進入3000萬噸時代,黑龍江經濟這根石油支柱就又細了一圈。
屋漏偏逢連夜雨,佳木斯、鶴崗、雙鴨山、雞西四大煤城在資源逐漸枯竭之際,又遭遇煤炭價格跳水,控制這四個煤城煤礦的龍煤集團嚴重虧損,需要政府撥款幫助渡過難關。
同樣依賴重化工業的遼寧面臨的情況也大同小異,遼寧省曾提出發展沿海重化工產業帶,在大連、錦州、葫蘆島等沿海地區布局了一大批重化工項目。吉林三大支柱產業除了汽車和農產品加工外也包括化工產業,自然難免受到影響。
“東北經濟下滑是結構性下滑。”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不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這個觀點。在他看來,輕工業過輕,重化工業過重,就像兩條長短不齊的腿,短腿太短夠不著地,長腿太弱沒有勁,因此東北經濟跑不快。東北振興第一個十年主要是給東北經濟補充營養,體質增強后第二個十年振興就要動大手術。
不過,在國家層面目前尚未出臺第二個十年振興規劃,而東北各界對此頗為期待。去年雖然出臺《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但只是針對短期的問題,而非長期規劃。
“前十年基本上是解決外圍的一些問題,現在謀求解決深層次的矛盾。”遼寧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萬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希望新十年通過國家支持徹底解決老工業基地的歷史遺留問題,真正實現轉型發展和產業升級。
而在第二個十年振興之際,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業態、新模式,也給東北經濟真正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東三省爭相布局新經濟
在東北經濟增速不斷下滑的態勢下,三省都急于尋找解決辦法,既保持傳統產業的持續增長,又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種情況下,各省都把目光投向“互聯網+”等新技術。
今年4月份,遼寧省召開綠公司年會,將馬云等互聯網界商業領袖請來討論“互聯網+”背景下的新經濟潮流。新省長陳求發剛上任就提出,要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引導企業依靠“兩化”融合向價值鏈高端跨越。
遼寧省還提出實施電子商務四大工程建設,包括實施企業上網工程、“O2O”網上商城普及工程、電商服務企業壯大工程及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拓展工程,推動遼寧省產品通過互聯網搶占更多市場份額。計劃到2017年,引進1000家電商企業及服務電商的企業,以帶動本地電商服務企業快速發展和提高。此外,還在醞釀出臺《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意見》、《現代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
“這方面遼寧目前還是處于發展初期,規模占的比重還比較小,包括機器人產業也處于發展的初期,但是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好。”張萬強表示。
在這方面黑龍江也不落后,在年初推動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后,省長陸昊在各個場合不斷強調要推動“互聯網+”發展。6月3日,黑龍江省專門召開“互聯網+”推進工作會議,陸昊在會議上表示,努力開創全省“互聯網+”工作新局面,促進創新創業,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匯聚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陸昊在會議上向政府部門和企業人士推薦了三本關于互聯網經濟的經典著作,凱文·凱利的《失控》、《新經濟新規則》和杰里米·里夫金的《零邊際成本社會》,他強調要特別關注用互聯網經濟的新理念看待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和新商業模式。
目前,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正在牽頭制定《探索互聯網+10項行動方案》,試圖通過互聯網+金融、商貿、工業、農業、林業等十大產業,為全省經濟轉型升級探索路徑和方向,并以此培養全省經濟的新增長極。同時他建議在黑龍江十三五規劃編制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和突出互聯網+。
陳永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黑龍江產業定位是互聯網技術的企業并不多,原來就是一些電子信息產業,但現在互聯網+具有帶動輻射效應,所有的主導產業不加進來就可能被淘汰。
吉林省更是采取實際行動,6月3日連發兩道文件都與“互聯網+”等新經濟相關。其中《關于促進吉林省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實施意見》,將云計算創新作為突破口,以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等試點示范,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以此提升改造吉林省汽車、石化、農產品深加工、醫藥健康等支柱和優勢產業。
互聯網+能否振興東北?
實際上不只東北,全國各地都在關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問題是,這是否適合東北以及全國各地的發展?換句話說,互聯網能否加得起經濟結構沉重的東北?
“互聯網+是東北地區發展的一個機會。”吉林省智庫秘書長劉庶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互聯網+等新技術帶來的是價值重新發現,它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將導致生產方式的重組,東北要緊抓這種新業態新模式。
對于東北地區而言,老工業曾經創造了輝煌,但現在更多的是東北發展的沉重包袱。從去年至今,東北地區經濟下滑主要是這種老工業產能過剩,又無法滿足新的高端需求。但互聯網+等新技術則給老工業煥發新春的機會。
今年5月,國務院公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用新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制造業,打造智能制造。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來說,制造業一直是當地的優勢,但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這些制造業已經落后了,急需用智能制造提升其水平。
“現在國家出臺《中國制造2025》,其中也涉及到傳統的制造業用互聯網+的新技術和發展模式怎么提升自己,如果東北老工業基地能把調整產業結構和它結合起來,整個的產業鏈能融入到新經濟當中,對于它的產業的升級是非常有好處的。”張萬強表示,遼寧這些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地區,制造業怎么轉型升級跟互聯網+是密切相關的。
那么如何改造這些傳統產業,將東北基礎深厚的制造業轉變為智能制造?
目前,各省都在探索道路,除了政府鼓勵引導之外,更多的還需要企業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既要在生產銷售等鏈條上引進互聯網+、云計算3D打印等新技術,在企業的運營管理上也需要運用新技術。
“要通過互聯網+技術發展智能制造,把產品的設計制造智能化,把產業的運營和管理智慧化,運用大數據、云計算、3D打印技術等力量,給東北的傳統制造業大省帶來一次新的飛躍,把制造大省變成智造強省。”陳永昌表示,這是互聯網+等新技術給東北帶來的一次機遇。
當然,除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之外,運用新技術來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當前東北轉型的另一條道路。
這些年來東北經濟的問題在于新興經濟占比過少,從而難以扭轉舊有產業結構,而互聯網+等新技術給了這一地區新的機會。
“東北的裝備制造業在全國有一定地位,從發展智能裝備這一點上來看,現在遼寧機器人產業發展還不錯,我覺得最大的機會在遼寧省,因為它是一個新興產業,一旦有一個企業搞得好其他企業跟著就做大了。”孫志明認為這些都是科技密集型產業,東北的優勢不是很明顯。
在看到這些產業帶給東北的機遇之外,還要看到新技術新經濟在東北會遇到的障礙。
作為一個最早進入計劃經濟,最晚進入市場經濟的地區,東北的體制性問題比較突出,強政府弱市場的特點比較明顯。因此,要發展新經濟,首先東北地區的各個政府要轉變自己的職能。
劉庶明認為,在互聯網+等技術推廣的背景之下,東北地區首先應該在行政體制改革方面運用這些新技術,使得政府更加透明、高效。正因為東北地區長期以來的大政府格局,在這方面進行改革,產生的推動效應更加明顯,更有震撼力。
除了政府職能轉變,還需要大眾解放思想,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由于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深,在創新意識方面,東北仍比較欠缺。當然,這并不是否定東北人,而是在這樣的體制和社會環境之下,人的思想觀念受到約束,產生某種依賴,因此缺乏創新動力。
孫志明表示,東北的轉型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僅有經濟的也有思想文化方面,要打造新的環境,這才能創造適合新經濟生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