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產業經濟專家欄 >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2-03 點擊:

  應將“互聯網+”作為服務業加快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大力發展“四新經濟”。
  
  如何認識現代服務業

  
  理論界一般認為,服務業即指生產和銷售服務產品的生產部門和企業的集合。在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一直將服務業視同按國際通行產業劃分標準劃分的第三產業,即將服務業定義為除農業、工業和建筑業之外的其他各行業;服務產品與其他產業產品相比,具有非實物性、不可儲存性和生產與消費同時性等特征。
  
  現代服務業的概念是中國首度提出,大體相當于現代第三產業。關于現代服務業的準確內涵一直存在爭論。“現代服務業”的提法最早出現于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報告上,但并未對其內涵作嚴格定義。2012年2月國家科技部發布的第70號文件應該是迄今為止對現代服務業最權威的定義,并一直為各界所引用:“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現代服務業既包括隨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參照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是適應現代城市和現代產業發展的需要,充分運用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通過服務功能升級和模式創新,催生出的新的生產型、知識型、高端消費型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
  
  總體看,現代服務業不外乎包括以下三種具有更高技術含量和新業態模式的服務類型:一是現代生產和市場服務。包括現代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研究開發、中介和咨詢等專業服務。二是現代消費服務。包括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教育、醫療保健、住宿、餐飲、文化娛樂、旅游、房地產、商品零售等。三是現代公共服務。包括更先進的政府公共管理服務、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醫療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務等。
  
  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發展趨勢
  
  (一)全球服務業逐漸取得經濟主導地位,服務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結構中的主導產業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動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的重大趨勢,各國服務業產值在其國家整個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上升。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其服務業產出比重近年來都已經超過70%。在這之后,由于各發達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工業再造”,服務業比重變化不大。這些原來以制造業聞名的國家,如今卻是以服務業為經濟的絕對主體和動力源泉。
  
  (二)技術創新對服務業的改造升級加快,新的服務業態不斷涌現

  
  服務業通過運用不斷進步的信息技術尤其是信息網絡技術,加快改造升級,服務業自身也日益“知識化”和“信息化”,并催生出新的服務業態。比如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等服務業近些年在全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些經營方式依托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升級換代,逐漸發展成具有高技術含量、知識性強的現代服務業。
  
  (三)服務業升級趨勢明顯,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經濟分工的深化帶動了對全球服務業的中間需求,服務在生產體系內部迅速展開,與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有關的諸如信息的搜集、處理、加工等服務需求帶動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制造業服務的大量外包推動了諸如管理、咨詢、廣告、研發、會計、渠道、市場銷售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不斷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升級。比如西方的“工業再造”、德國的“工業4.0”戰略無不是建基于以信息技術改造升級的現代服務業。
  
  中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1978年的23%上升到2015上半年的49.5%,高于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并且仍在加速發展。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在40%左右。與此同時,服務業整體勞動生產率水平穩步提高,服務業內部結構不斷改善,高端生產性服務比重提升。這些都意味著中國經濟加快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
  
  當前,中國正在強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努力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生產性服務業正迎來重大發展機遇。近年來,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活消費服務需求,消費結構也在快速升級,大眾消費正在從物質性消費轉向服務性消費、從生存性消費轉向發展性消費,城鎮化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使生活消費性服務業市場迅速擴大。而且,隨著中國政府治理能力建設的不斷深入,政府職能將加快轉變,逐漸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著力于為公眾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政府更加重視社會均衡發展,使公共服務業迅速發展。
  
  盡管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體制和產業結構不合理,服務業市場化改革緩慢,門檻過高,一些服務行業存在限制進入和壟斷現象,服務業政策不如加工業優惠,服務業企業稅負明顯高于工業企業稅負;法律法規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程度不高,缺少社會信用體系;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慢,制約了制造業的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服務業集聚效應不明顯,缺乏有效的區域分工和協作機制,各地低效同質化競爭嚴重;社會缺少創新精神和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制約了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香港、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啟示
  
  為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國際趨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中國各地區尤其是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和中心城市,紛紛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其中,香港、上海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
  
  (一)香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及啟示
  
  1.香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香港人口約700萬,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信息服務樞紐之一。2014年GDP接近3000億美元,人均GDP超過40000美元,服務業產業增加值占GDP的93%,服務業就業人數超過總就業人數的90%,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是典型的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
  
  過去十年香港經濟增長每年超過3.9%。貿易和物流、金融服務、專業服務、旅游已經成為香港服務業的四大支柱產業,其中前三項是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超過70%。香港已經連續21年蟬聯全球最佳自由經濟體(美國傳統經濟會),被評為全球第二競爭力經濟體(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和全球第三國際金融中心(環球金融中心指數)。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從表1、表2可以看出,盡管香港制造業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逐步向內地的珠三角地轉移,但商品貿易、物流、金融、電信服務、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不僅留在了香港,而且獲得較快發展。近十年GDP總增長46%,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比例大都超過GDP增長比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著近幾年內地沿海地區的制造業遷往中西部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當地基本沒有留下也沒有發展起成規模的生產性服務業。
  
  預計,隨著內地經濟日益全球化,內地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香港將繼續發揮內地與世界的橋梁作用,內地與港澳地區的經濟合作會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經貿合作將擴展到金融、法律、會計、審計、咨詢、設計、信息服務等領域,香港的區域現代服務中心的地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穩固。
  
  2.香港的經驗與啟示
  
  其一,充分發揮體制優勢,營造良好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環境。香港政府一直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管制理念,市場開放程度高,不斷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努力營造公開的商業環境和公正透明的經濟政策,進行適度監管,審批環節很少。政府還逐步從金融和交通等重要的服務領域完全退出,為民間資本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二,完善法律法規和服務配套體系。香港有嚴格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并與國際規則接軌。這些完善的法律法規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再加上香港稅收很低,配套完善,公司開辦和運營成本低,吸引了大量國際型服務企業或總部進入香港市場。
  
  其三,采取正確的發展策略,推進產業升級。香港抓住機遇成功,實現了兩次產業轉型。第一次是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利用新中國建立后逃到香港的內地民族資本家,迅速發展起制造業。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利用內地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時機,將制造業遷往珠三角地域,快速發展起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的服務業。香港還積極推行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合作,特別是與內地大珠三角的區域整合;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影響力、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引導服務產業集聚發展等。
  
  其四,加強政府對服務業的扶持力度。政府對服務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開展一條龍服務,由于服務業的主體是中小企業(香港有32萬家企業,其中98%是中小企業),因此,香港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和各種行業協會。近年來,香港政府不斷加強對服務業的推廣。如1997年以來,先后成立推廣服務業策略小組、投資推廣署、旅游發展署、香港貿發局等部門,每年都對有關的服務行業進行宣傳和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
  
  其五,加強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近20年來,香港從世界各地引進各類人才,會計師、律師、建筑師、規劃師、評估師等10大行業的專業人員形成團體效應,僅會計師就有2.6萬人。龐大的優秀人才隊伍成為香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當然,由于各種客觀條件和政府主導思想的限制,香港在經濟和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客觀條件限制。土地資源少,而且政府又采取限制開發政策。香港目前僅開發了24%的土地,房地產開發成本太高,使得居民生活和中小企業的辦公成本居高不下。人口老齡化嚴重,可就業比例越來越低。香港屬于微小經濟體,經濟規模小,只好發展外向型經濟,很容易受國際環境影響。
  
  其二,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制造業向內地轉移后,盡管成功地實現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但對科技創新能力重視不夠,沒有依托香港高校的科技人才優勢建立起高科技產業尤其是高科技制造業, 從而形成產業空心化。
  
  其三,缺少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由于香港實行完全的市場經濟,小政府大社會,政府不愿意多干預經濟,因此缺少類似歐美國家的政府主導的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
  
  (二)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及啟示
  
  1.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上海始終堅持“三二一”產業發展方針,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已成為支撐上海經濟的主力。同時,服務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生產性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
  
  “十二五”以來,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57.3%提升到2014年的65%,遠高于全國48%的平均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3%(見圖1)。2015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占GDP的比重6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左右,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成為上海服務業的支柱產業(見表3)。上海服務業的發展呈現出“5、6、7、8”的格局,即服務業從業人數占全市就業人數的比重超過5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60%,服務業投資和地方財政收入占比超過70%,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超過80%。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增長。“十二五”以來,上海生產性服務業持續快速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30.2%提高到了2015年上半年的40%。2014年,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十大重點領域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8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8%。
  
  生活性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根據初步測算,2014年上海市生活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約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四成,占GDP的四分之一,從業人員450萬左右。上海市生活性服務業已經不再停留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水平上,專業化、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涌現出很多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務業態。
  
  2. 經驗與啟示
  
  其一,把服務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加強規劃政策引導。上海按照“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路徑和方向,全力推進以創新作為經濟發展驅動力,產業結構向服務經濟轉變。“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都分別制定了服務業發展戰略規劃,確立了“三、二、一”產業發展方針,從總體上明確服務業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空間布局和推進舉措等。服務業各行業主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重點領域規劃,對加快服務業重點領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其二,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近幾年,為使現代服務業發展不斷走向市場化、國際化和法治化,上海市政府創新觀念,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自貿區建設與國際接軌,政府全力做好市場監管與服務,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努力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完善了服務業發展的支持體系,促進了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其三,以開放促改革,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推進自貿區的建設,采取以開放倒逼改革的方式對政府管理體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為經濟發展掃除障礙。自貿區設立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突出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建立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開放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
  
  其四,注重聚焦重點,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依托“四個中心”(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建設,全力推進金融服務、航運物流、現代商貿等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啟動一批重大服務業領域項目的建設,比如虹橋商貿區、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迪士尼)等,推動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其五,注重優化服務業空間布局,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十一五”以來,上海以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體現國際大都市功能與形象的黃浦江、蘇州河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和以延安路-世紀大道為軸線的上海商務走廊,促進了服務產業的集聚發展。依托交通樞紐和信息網絡,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依托既有工業基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重點發展商務、信息、物流、制造維修等生產性服務業;圍繞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其六,建立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上海市政府加大資源投入和政策引導,鼓勵各類企業自主創新,特別是著力推進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跟隨創新并重,著重建立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出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兩頭在滬、中間在外”的發展路徑,努力使上海制造變為上海創新和上海服務。現代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上海注重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
  
  在發展過程中,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瓶頸制約和發展短板,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尚不通暢,稅收負擔偏重,高端服務業發展仍然較為薄弱, 現代服務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缺乏,要素跨境流動不便利等。
  
  加快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借鑒香港、上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經驗,提出如下促進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轉變觀念,將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位置
  

  要充分認識到,轉變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是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的資源和環境已經不能支撐以加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國際產業分工和新一輪科技革命逼迫我們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服務貿易為核心的新國際貿易規則(TPP、TTIP)促使我們需要改變以產品貿易為主的傳統思維。目前我們正處在從工業化中后期走向工業化后期的過渡階段,工業整體上還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容納就業的主要載體,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像上海一樣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像抓工業一樣抓服務業。
  
  (二)消除體制機制性障礙,逐步與國際最新服務貿易標準接軌
  
  服務業的發展更加依賴于市場經濟的制度安排,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還不完善,各種稅制、規制和法制因素嚴重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要將上海自貿實驗區成功的經驗,逐步推廣到全國,以開放倒逼改革,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建設服務性政府,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保護法和反壟斷法,依法管理市場,最終與國際最新服務貿易標準接軌。
  
  (三)加強區域合作與分工,因地制宜發展服務業
  
  中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城市處于工業化的不同發展階段,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產業基礎,各地應根據所在區域和本身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服務業發展戰略,要依據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明確不同城市的服務功能定位,建立基于比較優勢和產業鏈區別定位之上的區域分工體系,東部沿海城市要借鑒香港的產業升級經驗,在將加工業遷移到其他地域時,將產業的兩端留在本地,迅速發展起自己的生產性服務業,中西部城市要在繼續完成工業化的同時,確定適合自己的服務業發展策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發展服務業要堅持“企業主體,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政府要為企業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建設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定位好政府規劃、服務、協調、和監督作用,發揮好行業協會維護市場次序、加強行業自律、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的作用,修改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優化政策支持環境;對中小服務企業實行財政金融扶持政策;切實簡化服務行業征稅環節,解決服務企業稅負高于生產企業的問題;應把技術服務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完全享受相應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等。
  
  (五)加快城鎮化建設,提高服務業集聚水平
  
  沒有城市就沒有服務業,人口集聚、產業集聚是形成服務業需求的基本條件,城鎮化水平越高,服務業占比就越大。一方面,人口集聚給商貿、餐飲、房地產、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保健等生活性服務業帶來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產業集聚為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帶來發展機遇。只有加速城鎮化進程,不斷提高服務產業集聚度,才能為發展服務業奠定基礎。
  
  (六)注重信息技術應用,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運用各種新興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強創新融合,提高服務業的技術含量和專業化程度。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城市功能相融合,著力發展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云計算、物聯網、導航定位、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應用;深入研究德國工業4.0戰略和美國工業互聯網及再工業化戰略,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化。與此同時,加快新技術在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的應用。圍繞移動生活服務、數字休閑、娛樂、旅游、空間位置綜合信息服務等數字生活領域,大力發展以網絡消費、線上線下融合消費為核心的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將“互聯網+”作為服務業加快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大力發展“四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國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明


主頁 > 產業經濟專家欄 >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2016-02-03 來源:未知 點擊:

  應將“互聯網+”作為服務業加快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大力發展“四新經濟”。
  
  如何認識現代服務業

  
  理論界一般認為,服務業即指生產和銷售服務產品的生產部門和企業的集合。在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一直將服務業視同按國際通行產業劃分標準劃分的第三產業,即將服務業定義為除農業、工業和建筑業之外的其他各行業;服務產品與其他產業產品相比,具有非實物性、不可儲存性和生產與消費同時性等特征。
  
  現代服務業的概念是中國首度提出,大體相當于現代第三產業。關于現代服務業的準確內涵一直存在爭論。“現代服務業”的提法最早出現于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報告上,但并未對其內涵作嚴格定義。2012年2月國家科技部發布的第70號文件應該是迄今為止對現代服務業最權威的定義,并一直為各界所引用:“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現代服務業既包括隨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參照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是適應現代城市和現代產業發展的需要,充分運用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通過服務功能升級和模式創新,催生出的新的生產型、知識型、高端消費型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
  
  總體看,現代服務業不外乎包括以下三種具有更高技術含量和新業態模式的服務類型:一是現代生產和市場服務。包括現代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研究開發、中介和咨詢等專業服務。二是現代消費服務。包括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教育、醫療保健、住宿、餐飲、文化娛樂、旅游、房地產、商品零售等。三是現代公共服務。包括更先進的政府公共管理服務、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醫療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務等。
  
  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發展趨勢
  
  (一)全球服務業逐漸取得經濟主導地位,服務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結構中的主導產業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動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的重大趨勢,各國服務業產值在其國家整個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上升。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其服務業產出比重近年來都已經超過70%。在這之后,由于各發達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工業再造”,服務業比重變化不大。這些原來以制造業聞名的國家,如今卻是以服務業為經濟的絕對主體和動力源泉。
  
  (二)技術創新對服務業的改造升級加快,新的服務業態不斷涌現

  
  服務業通過運用不斷進步的信息技術尤其是信息網絡技術,加快改造升級,服務業自身也日益“知識化”和“信息化”,并催生出新的服務業態。比如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等服務業近些年在全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些經營方式依托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升級換代,逐漸發展成具有高技術含量、知識性強的現代服務業。
  
  (三)服務業升級趨勢明顯,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經濟分工的深化帶動了對全球服務業的中間需求,服務在生產體系內部迅速展開,與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有關的諸如信息的搜集、處理、加工等服務需求帶動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制造業服務的大量外包推動了諸如管理、咨詢、廣告、研發、會計、渠道、市場銷售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不斷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升級。比如西方的“工業再造”、德國的“工業4.0”戰略無不是建基于以信息技術改造升級的現代服務業。
  
  中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1978年的23%上升到2015上半年的49.5%,高于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并且仍在加速發展。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在40%左右。與此同時,服務業整體勞動生產率水平穩步提高,服務業內部結構不斷改善,高端生產性服務比重提升。這些都意味著中國經濟加快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
  
  當前,中國正在強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努力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生產性服務業正迎來重大發展機遇。近年來,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活消費服務需求,消費結構也在快速升級,大眾消費正在從物質性消費轉向服務性消費、從生存性消費轉向發展性消費,城鎮化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使生活消費性服務業市場迅速擴大。而且,隨著中國政府治理能力建設的不斷深入,政府職能將加快轉變,逐漸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著力于為公眾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政府更加重視社會均衡發展,使公共服務業迅速發展。
  
  盡管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體制和產業結構不合理,服務業市場化改革緩慢,門檻過高,一些服務行業存在限制進入和壟斷現象,服務業政策不如加工業優惠,服務業企業稅負明顯高于工業企業稅負;法律法規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程度不高,缺少社會信用體系;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慢,制約了制造業的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服務業集聚效應不明顯,缺乏有效的區域分工和協作機制,各地低效同質化競爭嚴重;社會缺少創新精神和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制約了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香港、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啟示
  
  為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國際趨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中國各地區尤其是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和中心城市,紛紛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其中,香港、上海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
  
  (一)香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及啟示
  
  1.香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香港人口約700萬,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信息服務樞紐之一。2014年GDP接近3000億美元,人均GDP超過40000美元,服務業產業增加值占GDP的93%,服務業就業人數超過總就業人數的90%,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是典型的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
  
  過去十年香港經濟增長每年超過3.9%。貿易和物流、金融服務、專業服務、旅游已經成為香港服務業的四大支柱產業,其中前三項是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超過70%。香港已經連續21年蟬聯全球最佳自由經濟體(美國傳統經濟會),被評為全球第二競爭力經濟體(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和全球第三國際金融中心(環球金融中心指數)。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從表1、表2可以看出,盡管香港制造業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逐步向內地的珠三角地轉移,但商品貿易、物流、金融、電信服務、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不僅留在了香港,而且獲得較快發展。近十年GDP總增長46%,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比例大都超過GDP增長比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著近幾年內地沿海地區的制造業遷往中西部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當地基本沒有留下也沒有發展起成規模的生產性服務業。
  
  預計,隨著內地經濟日益全球化,內地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香港將繼續發揮內地與世界的橋梁作用,內地與港澳地區的經濟合作會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經貿合作將擴展到金融、法律、會計、審計、咨詢、設計、信息服務等領域,香港的區域現代服務中心的地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穩固。
  
  2.香港的經驗與啟示
  
  其一,充分發揮體制優勢,營造良好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環境。香港政府一直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管制理念,市場開放程度高,不斷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努力營造公開的商業環境和公正透明的經濟政策,進行適度監管,審批環節很少。政府還逐步從金融和交通等重要的服務領域完全退出,為民間資本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二,完善法律法規和服務配套體系。香港有嚴格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并與國際規則接軌。這些完善的法律法規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再加上香港稅收很低,配套完善,公司開辦和運營成本低,吸引了大量國際型服務企業或總部進入香港市場。
  
  其三,采取正確的發展策略,推進產業升級。香港抓住機遇成功,實現了兩次產業轉型。第一次是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利用新中國建立后逃到香港的內地民族資本家,迅速發展起制造業。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利用內地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時機,將制造業遷往珠三角地域,快速發展起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的服務業。香港還積極推行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合作,特別是與內地大珠三角的區域整合;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影響力、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引導服務產業集聚發展等。
  
  其四,加強政府對服務業的扶持力度。政府對服務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開展一條龍服務,由于服務業的主體是中小企業(香港有32萬家企業,其中98%是中小企業),因此,香港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和各種行業協會。近年來,香港政府不斷加強對服務業的推廣。如1997年以來,先后成立推廣服務業策略小組、投資推廣署、旅游發展署、香港貿發局等部門,每年都對有關的服務行業進行宣傳和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
  
  其五,加強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近20年來,香港從世界各地引進各類人才,會計師、律師、建筑師、規劃師、評估師等10大行業的專業人員形成團體效應,僅會計師就有2.6萬人。龐大的優秀人才隊伍成為香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當然,由于各種客觀條件和政府主導思想的限制,香港在經濟和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客觀條件限制。土地資源少,而且政府又采取限制開發政策。香港目前僅開發了24%的土地,房地產開發成本太高,使得居民生活和中小企業的辦公成本居高不下。人口老齡化嚴重,可就業比例越來越低。香港屬于微小經濟體,經濟規模小,只好發展外向型經濟,很容易受國際環境影響。
  
  其二,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制造業向內地轉移后,盡管成功地實現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但對科技創新能力重視不夠,沒有依托香港高校的科技人才優勢建立起高科技產業尤其是高科技制造業, 從而形成產業空心化。
  
  其三,缺少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由于香港實行完全的市場經濟,小政府大社會,政府不愿意多干預經濟,因此缺少類似歐美國家的政府主導的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
  
  (二)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及啟示
  
  1.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上海始終堅持“三二一”產業發展方針,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已成為支撐上海經濟的主力。同時,服務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生產性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
  
  “十二五”以來,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57.3%提升到2014年的65%,遠高于全國48%的平均水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3%(見圖1)。2015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占GDP的比重6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左右,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成為上海服務業的支柱產業(見表3)。上海服務業的發展呈現出“5、6、7、8”的格局,即服務業從業人數占全市就業人數的比重超過5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60%,服務業投資和地方財政收入占比超過70%,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超過80%。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增長。“十二五”以來,上海生產性服務業持續快速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30.2%提高到了2015年上半年的40%。2014年,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十大重點領域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8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8%。
  
  生活性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根據初步測算,2014年上海市生活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約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四成,占GDP的四分之一,從業人員450萬左右。上海市生活性服務業已經不再停留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水平上,專業化、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涌現出很多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務業態。
  
  2. 經驗與啟示
  
  其一,把服務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加強規劃政策引導。上海按照“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路徑和方向,全力推進以創新作為經濟發展驅動力,產業結構向服務經濟轉變。“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都分別制定了服務業發展戰略規劃,確立了“三、二、一”產業發展方針,從總體上明確服務業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空間布局和推進舉措等。服務業各行業主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重點領域規劃,對加快服務業重點領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其二,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近幾年,為使現代服務業發展不斷走向市場化、國際化和法治化,上海市政府創新觀念,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自貿區建設與國際接軌,政府全力做好市場監管與服務,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努力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完善了服務業發展的支持體系,促進了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其三,以開放促改革,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推進自貿區的建設,采取以開放倒逼改革的方式對政府管理體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為經濟發展掃除障礙。自貿區設立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突出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建立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開放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
  
  其四,注重聚焦重點,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依托“四個中心”(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建設,全力推進金融服務、航運物流、現代商貿等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啟動一批重大服務業領域項目的建設,比如虹橋商貿區、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迪士尼)等,推動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其五,注重優化服務業空間布局,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十一五”以來,上海以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體現國際大都市功能與形象的黃浦江、蘇州河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和以延安路-世紀大道為軸線的上海商務走廊,促進了服務產業的集聚發展。依托交通樞紐和信息網絡,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依托既有工業基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重點發展商務、信息、物流、制造維修等生產性服務業;圍繞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其六,建立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上海市政府加大資源投入和政策引導,鼓勵各類企業自主創新,特別是著力推進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跟隨創新并重,著重建立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出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兩頭在滬、中間在外”的發展路徑,努力使上海制造變為上海創新和上海服務。現代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上海注重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
  
  在發展過程中,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瓶頸制約和發展短板,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尚不通暢,稅收負擔偏重,高端服務業發展仍然較為薄弱, 現代服務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缺乏,要素跨境流動不便利等。
  
  加快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借鑒香港、上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經驗,提出如下促進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轉變觀念,將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位置
  

  要充分認識到,轉變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是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的資源和環境已經不能支撐以加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國際產業分工和新一輪科技革命逼迫我們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服務貿易為核心的新國際貿易規則(TPP、TTIP)促使我們需要改變以產品貿易為主的傳統思維。目前我們正處在從工業化中后期走向工業化后期的過渡階段,工業整體上還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容納就業的主要載體,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像上海一樣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像抓工業一樣抓服務業。
  
  (二)消除體制機制性障礙,逐步與國際最新服務貿易標準接軌
  
  服務業的發展更加依賴于市場經濟的制度安排,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還不完善,各種稅制、規制和法制因素嚴重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要將上海自貿實驗區成功的經驗,逐步推廣到全國,以開放倒逼改革,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建設服務性政府,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保護法和反壟斷法,依法管理市場,最終與國際最新服務貿易標準接軌。
  
  (三)加強區域合作與分工,因地制宜發展服務業
  
  中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城市處于工業化的不同發展階段,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產業基礎,各地應根據所在區域和本身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服務業發展戰略,要依據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明確不同城市的服務功能定位,建立基于比較優勢和產業鏈區別定位之上的區域分工體系,東部沿海城市要借鑒香港的產業升級經驗,在將加工業遷移到其他地域時,將產業的兩端留在本地,迅速發展起自己的生產性服務業,中西部城市要在繼續完成工業化的同時,確定適合自己的服務業發展策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發展服務業要堅持“企業主體,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政府要為企業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建設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定位好政府規劃、服務、協調、和監督作用,發揮好行業協會維護市場次序、加強行業自律、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的作用,修改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優化政策支持環境;對中小服務企業實行財政金融扶持政策;切實簡化服務行業征稅環節,解決服務企業稅負高于生產企業的問題;應把技術服務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完全享受相應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等。
  
  (五)加快城鎮化建設,提高服務業集聚水平
  
  沒有城市就沒有服務業,人口集聚、產業集聚是形成服務業需求的基本條件,城鎮化水平越高,服務業占比就越大。一方面,人口集聚給商貿、餐飲、房地產、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保健等生活性服務業帶來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產業集聚為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帶來發展機遇。只有加速城鎮化進程,不斷提高服務產業集聚度,才能為發展服務業奠定基礎。
  
  (六)注重信息技術應用,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運用各種新興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強創新融合,提高服務業的技術含量和專業化程度。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城市功能相融合,著力發展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云計算、物聯網、導航定位、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應用;深入研究德國工業4.0戰略和美國工業互聯網及再工業化戰略,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化。與此同時,加快新技術在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的應用。圍繞移動生活服務、數字休閑、娛樂、旅游、空間位置綜合信息服務等數字生活領域,大力發展以網絡消費、線上線下融合消費為核心的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將“互聯網+”作為服務業加快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大力發展“四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國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午夜人妻无码看片|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女邻居的大乳中文字幕| 欧美成aⅴ人高清免费观看 |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色婷婷综合激情综在线播放| 色妞www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内射交换多p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久久aⅴ免费观看| 丰满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亚洲浮力影院久久久久久| 大胸校花莹莹被老头糟蹋|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对白熟妇| 日日天日日夜日日摸|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 消息称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野花韩国视频免费观看神马|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最近新免费韩国视频资源| 国产成人毛片无码视频软件| 国产一区内射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