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十三五”應大力 規劃發展儲能產業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2-25 點擊:次
我國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形成共識。但可再生能源并網有一個大障礙在于其發電具有波動性、間歇性與不可預測性。發電并網比例上升,電網波動性顯著增加,穩定性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因此,為了實現新能源大規模應用,必須規劃相應的儲能系統。
在能源領域內,可再生能源不僅被視為解決環境問題尤其是二氧化碳減排的有效途徑,而且長期看,還可能是滿足人類能源需求的最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
中國長期以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嚴重的環境污染尤其霧霾等現象的主要因素,發展可再生能源,滿足能源需求增長、展開對煤炭的替代過程已經開始。我國“十三五”能源規劃提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
201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2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22%。其中水電最高,核電次之,以風電與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總發電量為1794億千瓦時,占比僅為3.24%。按現有發展進度折算,到2020年,水電與核電可能新增約3000億千瓦時,因此,風電與光伏需要填補4000億千瓦時的發電缺口。風電光伏并網比例必然超過5%,甚至有可能接近10%。
我們看到,傳統儲能的主要形式為抽水蓄能電站,然而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由于選址的限制,很難與風電光伏配合,因而難以滿足“十三五”新能源裝機的發展要求。因此,五至十年內,電池儲能可能是解決新能源發電并網問題的必經途徑。電池儲能技術發展迅速,能量密度與功率密度較高,應用較為靈活,可以高效地與新能源發電進行轉換。2015年5月,Tesla發布名為PowerWall的家用電池系統和商用電池系統Powerpack,則標志著電池儲能商業化的開始。
儲能技術受到了政府的關注,國家能源局已經委托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啟動國家儲能產業“十三五”規劃大綱的編寫工作,以指導與推動儲能行業的發展。大綱編寫意見指出:應用儲能技術能為電網系統調峰填谷,解決供用電矛盾;提高電網系統可靠性和安全性,減少備用需求及停電損失;作為用戶側輔助電源,提高電能質量和供電穩定性,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作為分布式發電及微電網的關鍵技術,穩定系統輸出、備用電源、提高調度靈活性、降低運行成本、減少用戶電費。
可以預見,“十三五”規劃將支持儲能技術得到飛躍式發展。然而,經濟視角的研究也應作為儲能技術政策制定的基礎。
上述大綱編寫意見中,首先指出儲能技術應以提升電網穩定性為目的,可以認為儲能設備所有者為電網與電力公司,目的是降低電網成本;之后又指出儲能應在分布式發電與微網側發揮作用,可以認為用電單位為儲能設備的所有者,目的是發揮其經濟效益。這兩大目標所對應的主體結構不一致、目標不一致,可能不能同時達到最優。
儲能的經濟性應體現為儲能收益大于儲能成本。從電網側來看,儲能的主要目標是調節峰谷,減少新能源發電對電網的沖擊。因此,電網的儲能收益體現為儲能導致的電網成本的降低。
現階段中國新能源發電比例很小,峰谷電價等分時電價的制定無須考慮新能源發電的影響。但峰谷電價與電力需求具有正相關性,運用得當儲能可以同時優化上述兩大目標。然而當新能源發電占到一定比例后,供需雙方的作用將使電力需求的峰谷結構發生改變,新能源發電不存在燃料成本,其運行成本可以忽略不計,電網運行成本由扣除新能源發電的其他發電部分決定。
要使儲能在分布式中實現應用,還需要解決市場準入的問題。如果只允許用戶自儲自用,將會限制儲能的投資熱情。但若是允許儲能作為電源接入電網,則需要有相關的政策和標準以配合。這方面國外已經有現成的案例,如美國的FERC792法案就將儲能定義為小型發電設備,允許其并網運行。
儲能系統能夠幫助電網進行調頻調峰,同時在不增加電網容量的情況下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這些可以視為儲能的外部性。但在市場交易中外部性是無法得到體現的,這就需要通過補貼等手段進行調節。
那么,儲能的外部性如何衡量?如何制定有效的補貼政策?外部性的地區差異如何評價與補償?就成了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產業方面,鑒于儲能技術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作用,應該對相關研發給予補貼與扶持。特別是在技術發展的初期階段,由于技術積累水平和市場規模等因素的制約,儲能技術的研發收益可能無法覆蓋其成本。這就需要在政策上對于儲能研發進行扶持,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特別注意激勵機制的合理性,以避免浪費補貼。
綜上,儲能技術作為“十三五”能源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在制定發展目標時,要把經濟性研究與技術研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進行考量。
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是世界性的難題,需要在合理的市場機制下,由電價經濟性杠桿與儲能技術物理性杠桿同時發揮作用。經濟方面的研究著眼于如何優化資源配置,其對促進儲能的健康發展可能更為重要。這就要求對市場機制的設計、價格杠桿的應用、補貼政策的制定以及產業的規劃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系統性的評估。
只有經濟研究與技術研究兩條腿走路,才能促使儲能行業在“十三五”健康發展,更有效地同時實現改善電網穩定性與實現盈利兩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