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對南京“十四五”規劃有何啟示?

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對南京“十四五”規劃有何啟示?

來源:未知 日期:2019-12-24 點擊:

  “十四五” 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做好“十四五”規劃具有新時代特征和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代表團審議時,特別指出要及時啟動“十四五”規劃論證編制工作。在“十三五”漸近尾聲之際,市委研究室特組織“南京市‘十四五’規劃系列專題調研”,分享信息、交流觀點、啟發思考、增進研究,為高質量完成我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提供有益借鑒和決策參考。本文是市發展改革委撰寫的第一篇調研文章《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研究及對南京“十四五”規劃的啟示》。 
 
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共性研究
 
近年來,紐約、倫敦、墨爾本、法蘭克福等全球城市先后出臺新一輪城市中長期發展規劃。這些規劃所確定的城市未來發展愿景和目標具有明顯的共性,對研究確定南京“十四五” 時期城市發展愿景和目標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共性之一:“科技創新”在城市愿景中的地位愈發突出 
 
隨著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興起,將“科技創新”定位為城市核心功能或核心競爭力的主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縱觀新一輪全球城市的發展規劃,以創新推動轉型成為普遍選擇,科技創新在城市發展愿景中的地位愈發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在制定城市愿景時普遍強調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的塑造 
 
東京為實現“國際領軍城市”的愿景,提出“到2024年新設企業率增至10%以上,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小企業數量達到2000家”等目標,并提出“以東京未來創新型產業為支撐帶動日本整體經濟發展”。紐約提出“創新產業就業崗位比重增至20%”“勞動力將擁有參與21世紀經濟所需的技能”等目標,以創新為支撐實現蓬勃發展。巴黎在2030年城市規劃中提出“再工業化且發展新的創新領域”“鼓勵各機構進行地理位置上的重新整合,確保巴黎大區科研和創新系統網絡的構筑”,以達到“確保21世紀的全球吸引力”愿景目標。法蘭克福提出至2030年建成歐洲信息網絡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支撐實現“網絡城市”愿景。香港提出“進一步發展為華南地區的科技創新中心”,2030年成為亞洲國際都會。深圳提出“到2025年,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等目標。 
 
2、在尋找實現愿景的路徑時普遍選擇實施科技創新計劃 
 
倫敦早在《倫敦創新戰略與行動計劃(2003—2006)》中,就提出建成“世界領先的知識經濟”,并于2010年著手實施“迷你硅谷”計劃,還提出建設“一個英國和國際的創意產業和新的知識型經濟中心”,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創新中心。紐約在2009年就開始反思“過分依賴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戰略,決定將科技創新作為城市新一輪發展的主要動力,轉向“更多元的創新型戰略”,并在2015年發布的新十年發展規劃《一個新的紐約市:2014—2025》中再次明確“全球創新之都”(Global Capital of Innovation )的城市發展定位,把施政的重心聚焦在“培育適合大眾創新創業的土壤”,推行多項重要的創新計劃和舉措,如“應用科學”“眾創空間”“融資激勵”“設施更新”等。深圳作為國內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桿城市,近年來作出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獲批全國首批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頒布《深圳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持續加大創新載體建設和基礎科研領域投入,開展“智匯鵬城”行動,面向全球大量引進優勢科技資源。在去年福布斯中國發布的“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列榜首。 
 
共性之二:“以人為本”在城市愿景中的指向愈發明顯 
 
縱觀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規劃中所確定的城市愿景,無不格外關注“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某種程度上講,這正代表著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 
 
從國外城市看:倫敦2036年愿景為“保持世界頂級全球城市的領先地位;為全體民眾和企業打拼、擴展機遇;環境最佳、生活質量最好;在解決21世紀都市挑戰、尤其是氣候變遷方面成為世界城市的領軍者”。紐約2050的愿景是“一個強大而公正的紐約”(One NYC),提出城市發展四大分愿景——“蓬勃發展的紐約、公平平等的紐約、可持續發展的紐約、富有韌性的紐約”。東京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都市”目標,希望借助2020奧運會再次提升城市能級,發展可持續的未來,打造國際領軍城市。首爾提出到2030年建成“相互溝通和關懷的幸福市民之都”愿景,未來城市發展以市民的生活為核心,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所有社會福利都必須公正與平等。
 
從國內城市看:香港提出2030年建設成為一個“宜居、具有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北京提出落實首都 “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明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發展目標和2020年、2035年、2050年三個階段性目標。上海提出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愿景目標,到2035年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創新之城、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更可持續的生態之城”。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出“構建民生幸福標桿,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 
 
新時代背景下南京“十四五”城市發展愿景的新內涵 
 
近年來,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精神,南京市以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提出“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城市愿景,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創新名城起勢良好,連續兩年制定出臺專門支持創新創業的市委1號文件,實施“兩落地一融合”等十大工程,成功舉辦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全球未來網絡發展峰會、南京創新周等重大活動;美麗古都全面建設,城市精細管理力度加大,“智慧南京”建設得到國家層面肯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文化魅力充分彰顯, 成功舉辦世界名城會等活動,成為國內首個國際和平城市。 
 
放眼“十四五”,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 政治和治理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新技術革命加速突破,搶占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高端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將產生動力結構、需求結構、產業結構等一系列新的變化,社會治理面臨新的挑戰;南京自身也面臨著新舊動能接續任務繁重、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需加速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態環境短板依然突出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需深入思考“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在“十四五”時期的新內涵、新要求。初步考慮,建議南京“十四五”發展愿景在“創新名城、 美麗古都”基礎上,突出“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即: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名城、高品質生活的美麗古都”,引領南京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展現“強富美高” 新南京建設的現實模樣。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1、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關于城市建設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講話精神;
 
2、結合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兩大共性特征,堅持和突出“科技創新”“以人為本”; 
 
3、學習借鑒國內兄弟城市的思路,比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實施動員大會上提出,要把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作為規劃實施的根本落腳點,努力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基于上述愿景目標,建議南京重點關注以下四方面任務: 
 
1、積極培育壯大新動能 讓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充沛 
 
高水平推進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建設 
 
加快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聚焦在全國全省具有一定優勢和先期培育基礎的領域,聚焦未來網絡、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突破一批制約創新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發揮新型研發機構、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高新園區、城市硅巷等載體作用,實現技術突破、產業轉化、市場應用的加速互動,使科技成果更多體現在市場產品、技術實力、產業實力上。提高創新要素集聚濃度,聯動長三角地區打造科技創新圈,加速形成從“核”到“鏈”、從 “鏈”到“網”的創新生態體系,創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 
 
著力建設自主可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把制造業放在優先位置,強化“以畝產論英雄”理念,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著力培育一批世界有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地標。推動現代服務業高端發展,與實體經濟相互配套、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營造有利于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產業環境,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未來網絡、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推進智能經濟、數字經濟轉型發展。 
 
高水平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高標準建設自貿區南京片區,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示范區和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推進國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擴大優質高端消費品和服務供給,鼓勵新型消費業態和模式,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培育發展都市“夜間經濟”,提質發展零售消費市場,做大做強文旅體育消費市場。 
 
2、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讓發展底色更加綠色宜人
 
全面加強長江大保護 
 
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引領, 建設“綠色生態帶、轉型發展帶、人文景觀帶、嚴管示范帶”。
 
推動城市環境系統綜合治理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系統推進以大氣、水、土壤為重點的污染綜合治理。構建優美生態格局, 嚴守生態底線,加大“留白增綠”力度,打造依山傍水、南北通山水、東西連山脈、山水交織的生態網絡。提升城市形象“顏值”,倡導城市“微更新”理念,深化老舊小區、路面街巷、市容環境等整治,抓好垃圾分類、廁所革命、違建治理。
 
全面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以綠色生產和生活場景實現為示范,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快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探索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轉移轉化渠道。加快生活方式綠色化,建設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城市,形成覆蓋城鄉的綠色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強化生態補償激勵機制,健全綠色發展考評體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 
 
3、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讓發展格局更加集約高效
 
完善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區域聯動發展格局
 
立足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大背景,在更大空間范圍內謀劃城市發展,深度參與長三角城市群功能網絡分工,大力培育發展國家級南京都市圈,加快寧鎮揚和寧馬滁同城化片區建設,推進南京江寧—博望、浦口—南譙、頂山—汊河等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推動寧淮特別合作區“一盤棋”發展。 
 
強化中心城市輻射下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立足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優化城市全域空間格局,系統思考各種未來產業導向的城市實踐區、重大戰略承載區。圍繞古都文化、總部商務、都市創新、宜居品質等核心功能導向,分區聚合、騰挪空間,重點構建城南國際文化客廳區、河西未來城市試驗區、紫金山都市創新活力區、鼓樓濱江魅力展示區、江北智造服務核心區等功能單元。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健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機制、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機制。 
 
完善支撐特大城市發展的綜合交通網絡格局 
 
立足特大城市運行特點,強化樞紐性、功能性綜合交通網絡支撐,建設國際門戶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統籌提高海港、空港、高鐵樞紐地位和客貨運功能。優化市域道路交通網絡,推動跨行政區路網規劃優化和工程建設,提升城市路網整體連通性和交通服務水平。超前布局打造智慧樞紐,積極構建寬帶、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研究5G網絡應用于物聯網、服務于區域性交通運輸的路徑和方案。 
 
4、立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讓發展成果更加共建共享 
 
更高品質增進民生福祉 
 
聚焦重點人群,全面提升各級各類教育質量,力求“幼有所育、學有所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推動養老服務全覆蓋、成體系、均衡化發展,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聚焦重點需求 
 
完善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實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加快健康南京建設,努力讓人民群眾公平可及地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實現“病有所醫、病有良醫”。
 
更大力度增強文化軟實力 
 
深入實施“文化+”戰略,打好“一山兩水一城墻”文化牌,打造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打造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高地。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更高水平提升治理能力 
 
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打造“南京效率”“南京服務”和“南京標準”。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強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運用,加強“誠信南京” “智慧南京”建設。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和諧穩定。 

 

主頁 > 專題研究 > 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 > 規劃動態 >

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對南京“十四五”規劃有何啟示?

2019-12-24 來源:未知 點擊:

  “十四五” 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做好“十四五”規劃具有新時代特征和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代表團審議時,特別指出要及時啟動“十四五”規劃論證編制工作。在“十三五”漸近尾聲之際,市委研究室特組織“南京市‘十四五’規劃系列專題調研”,分享信息、交流觀點、啟發思考、增進研究,為高質量完成我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提供有益借鑒和決策參考。本文是市發展改革委撰寫的第一篇調研文章《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研究及對南京“十四五”規劃的啟示》。 
 
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共性研究
 
近年來,紐約、倫敦、墨爾本、法蘭克福等全球城市先后出臺新一輪城市中長期發展規劃。這些規劃所確定的城市未來發展愿景和目標具有明顯的共性,對研究確定南京“十四五” 時期城市發展愿景和目標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共性之一:“科技創新”在城市愿景中的地位愈發突出 
 
隨著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興起,將“科技創新”定位為城市核心功能或核心競爭力的主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縱觀新一輪全球城市的發展規劃,以創新推動轉型成為普遍選擇,科技創新在城市發展愿景中的地位愈發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在制定城市愿景時普遍強調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的塑造 
 
東京為實現“國際領軍城市”的愿景,提出“到2024年新設企業率增至10%以上,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小企業數量達到2000家”等目標,并提出“以東京未來創新型產業為支撐帶動日本整體經濟發展”。紐約提出“創新產業就業崗位比重增至20%”“勞動力將擁有參與21世紀經濟所需的技能”等目標,以創新為支撐實現蓬勃發展。巴黎在2030年城市規劃中提出“再工業化且發展新的創新領域”“鼓勵各機構進行地理位置上的重新整合,確保巴黎大區科研和創新系統網絡的構筑”,以達到“確保21世紀的全球吸引力”愿景目標。法蘭克福提出至2030年建成歐洲信息網絡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支撐實現“網絡城市”愿景。香港提出“進一步發展為華南地區的科技創新中心”,2030年成為亞洲國際都會。深圳提出“到2025年,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等目標。 
 
2、在尋找實現愿景的路徑時普遍選擇實施科技創新計劃 
 
倫敦早在《倫敦創新戰略與行動計劃(2003—2006)》中,就提出建成“世界領先的知識經濟”,并于2010年著手實施“迷你硅谷”計劃,還提出建設“一個英國和國際的創意產業和新的知識型經濟中心”,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創新中心。紐約在2009年就開始反思“過分依賴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戰略,決定將科技創新作為城市新一輪發展的主要動力,轉向“更多元的創新型戰略”,并在2015年發布的新十年發展規劃《一個新的紐約市:2014—2025》中再次明確“全球創新之都”(Global Capital of Innovation )的城市發展定位,把施政的重心聚焦在“培育適合大眾創新創業的土壤”,推行多項重要的創新計劃和舉措,如“應用科學”“眾創空間”“融資激勵”“設施更新”等。深圳作為國內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桿城市,近年來作出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獲批全國首批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頒布《深圳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持續加大創新載體建設和基礎科研領域投入,開展“智匯鵬城”行動,面向全球大量引進優勢科技資源。在去年福布斯中國發布的“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列榜首。 
 
共性之二:“以人為本”在城市愿景中的指向愈發明顯 
 
縱觀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規劃中所確定的城市愿景,無不格外關注“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某種程度上講,這正代表著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 
 
從國外城市看:倫敦2036年愿景為“保持世界頂級全球城市的領先地位;為全體民眾和企業打拼、擴展機遇;環境最佳、生活質量最好;在解決21世紀都市挑戰、尤其是氣候變遷方面成為世界城市的領軍者”。紐約2050的愿景是“一個強大而公正的紐約”(One NYC),提出城市發展四大分愿景——“蓬勃發展的紐約、公平平等的紐約、可持續發展的紐約、富有韌性的紐約”。東京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都市”目標,希望借助2020奧運會再次提升城市能級,發展可持續的未來,打造國際領軍城市。首爾提出到2030年建成“相互溝通和關懷的幸福市民之都”愿景,未來城市發展以市民的生活為核心,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所有社會福利都必須公正與平等。
 
從國內城市看:香港提出2030年建設成為一個“宜居、具有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北京提出落實首都 “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明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發展目標和2020年、2035年、2050年三個階段性目標。上海提出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愿景目標,到2035年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創新之城、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更可持續的生態之城”。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出“構建民生幸福標桿,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 
 
新時代背景下南京“十四五”城市發展愿景的新內涵 
 
近年來,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精神,南京市以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提出“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城市愿景,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創新名城起勢良好,連續兩年制定出臺專門支持創新創業的市委1號文件,實施“兩落地一融合”等十大工程,成功舉辦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全球未來網絡發展峰會、南京創新周等重大活動;美麗古都全面建設,城市精細管理力度加大,“智慧南京”建設得到國家層面肯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文化魅力充分彰顯, 成功舉辦世界名城會等活動,成為國內首個國際和平城市。 
 
放眼“十四五”,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 政治和治理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新技術革命加速突破,搶占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高端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將產生動力結構、需求結構、產業結構等一系列新的變化,社會治理面臨新的挑戰;南京自身也面臨著新舊動能接續任務繁重、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需加速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態環境短板依然突出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需深入思考“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在“十四五”時期的新內涵、新要求。初步考慮,建議南京“十四五”發展愿景在“創新名城、 美麗古都”基礎上,突出“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即: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名城、高品質生活的美麗古都”,引領南京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展現“強富美高” 新南京建設的現實模樣。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1、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關于城市建設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講話精神;
 
2、結合新一輪全球城市發展愿景兩大共性特征,堅持和突出“科技創新”“以人為本”; 
 
3、學習借鑒國內兄弟城市的思路,比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實施動員大會上提出,要把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作為規劃實施的根本落腳點,努力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基于上述愿景目標,建議南京重點關注以下四方面任務: 
 
1、積極培育壯大新動能 讓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充沛 
 
高水平推進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建設 
 
加快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聚焦在全國全省具有一定優勢和先期培育基礎的領域,聚焦未來網絡、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突破一批制約創新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發揮新型研發機構、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高新園區、城市硅巷等載體作用,實現技術突破、產業轉化、市場應用的加速互動,使科技成果更多體現在市場產品、技術實力、產業實力上。提高創新要素集聚濃度,聯動長三角地區打造科技創新圈,加速形成從“核”到“鏈”、從 “鏈”到“網”的創新生態體系,創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 
 
著力建設自主可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把制造業放在優先位置,強化“以畝產論英雄”理念,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著力培育一批世界有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地標。推動現代服務業高端發展,與實體經濟相互配套、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營造有利于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產業環境,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未來網絡、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推進智能經濟、數字經濟轉型發展。 
 
高水平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高標準建設自貿區南京片區,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示范區和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推進國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擴大優質高端消費品和服務供給,鼓勵新型消費業態和模式,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培育發展都市“夜間經濟”,提質發展零售消費市場,做大做強文旅體育消費市場。 
 
2、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讓發展底色更加綠色宜人
 
全面加強長江大保護 
 
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引領, 建設“綠色生態帶、轉型發展帶、人文景觀帶、嚴管示范帶”。
 
推動城市環境系統綜合治理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系統推進以大氣、水、土壤為重點的污染綜合治理。構建優美生態格局, 嚴守生態底線,加大“留白增綠”力度,打造依山傍水、南北通山水、東西連山脈、山水交織的生態網絡。提升城市形象“顏值”,倡導城市“微更新”理念,深化老舊小區、路面街巷、市容環境等整治,抓好垃圾分類、廁所革命、違建治理。
 
全面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以綠色生產和生活場景實現為示范,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快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探索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轉移轉化渠道。加快生活方式綠色化,建設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城市,形成覆蓋城鄉的綠色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強化生態補償激勵機制,健全綠色發展考評體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 
 
3、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讓發展格局更加集約高效
 
完善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區域聯動發展格局
 
立足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大背景,在更大空間范圍內謀劃城市發展,深度參與長三角城市群功能網絡分工,大力培育發展國家級南京都市圈,加快寧鎮揚和寧馬滁同城化片區建設,推進南京江寧—博望、浦口—南譙、頂山—汊河等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推動寧淮特別合作區“一盤棋”發展。 
 
強化中心城市輻射下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立足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優化城市全域空間格局,系統思考各種未來產業導向的城市實踐區、重大戰略承載區。圍繞古都文化、總部商務、都市創新、宜居品質等核心功能導向,分區聚合、騰挪空間,重點構建城南國際文化客廳區、河西未來城市試驗區、紫金山都市創新活力區、鼓樓濱江魅力展示區、江北智造服務核心區等功能單元。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健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機制、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機制。 
 
完善支撐特大城市發展的綜合交通網絡格局 
 
立足特大城市運行特點,強化樞紐性、功能性綜合交通網絡支撐,建設國際門戶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統籌提高海港、空港、高鐵樞紐地位和客貨運功能。優化市域道路交通網絡,推動跨行政區路網規劃優化和工程建設,提升城市路網整體連通性和交通服務水平。超前布局打造智慧樞紐,積極構建寬帶、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研究5G網絡應用于物聯網、服務于區域性交通運輸的路徑和方案。 
 
4、立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讓發展成果更加共建共享 
 
更高品質增進民生福祉 
 
聚焦重點人群,全面提升各級各類教育質量,力求“幼有所育、學有所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推動養老服務全覆蓋、成體系、均衡化發展,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聚焦重點需求 
 
完善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實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加快健康南京建設,努力讓人民群眾公平可及地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實現“病有所醫、病有良醫”。
 
更大力度增強文化軟實力 
 
深入實施“文化+”戰略,打好“一山兩水一城墻”文化牌,打造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打造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高地。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更高水平提升治理能力 
 
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打造“南京效率”“南京服務”和“南京標準”。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強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運用,加強“誠信南京” “智慧南京”建設。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和諧穩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免费 | 国产重口老太和小伙乱|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国产果冻豆传媒麻婆精东|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婷婷成人基地| 欧美人与动牲交xxxxbbbb|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手机版|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秋霞鲁丝片av无码|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窝窝午夜看片|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人妻|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亚洲美女图片|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 国产无套内射普通话对白|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欧美叉叉叉bbb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午夜福利a|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直播|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亚洲男人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中文字幕|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18禁美女裸体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