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的編制預期-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十四五”規劃的編制預期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0-15 點擊:次
十九屆五中全會將于10月底召開,將涉及十四五(2021-2025年)規劃。從目前的國內外形勢看,有如下一些變化或趨勢,需要在“十四五”規劃的研究和編制中重點關注:
第一,面對更具挑戰性的外部環境以及潛在增長放緩,預計新的五年計劃將不再強調、甚至降低GDP增長目標,但民生及社會目標將會強化。至少在未來兩年,全球和中國經濟將受到疫情明顯影響,這將疊加國內本已存在的經濟放緩趨勢,對今后幾年的中國經濟帶來不確定性。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第二,財政壓力與財政擴張政策的矛盾將會激化。近幾年國內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明顯上升,而疫情影響對國內財政困境幾乎是一記重拳,會造成部分地方財政“癱瘓”。要執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財政有能力繼續擴張,但地方財政則無力擴張,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會形成“瘸腿”效應。因此,如何平衡財政壓力與發展需求,一塊錢做出兩塊錢的事來,是地方政府面對的一大難題。
第三,全球供應鏈將會出現“短鏈化”、分散化,頂層設計將更多聚焦以“雙循環”為主題促進內需及結構改革。逆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供應鏈的重構。疫情之后,全球經濟將出現衰退,各國將謀求更多的“經濟主權”,把生產部門掌握在自己手里,過去復雜的全球供應鏈將會變得簡化、短鏈化,分散到各個國家或者區域。這對國內產業界將形成普遍沖擊,部分地方和產業界將被迫重新考慮產業布局,要更多基于國內市場來構建“內循環”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聚焦以“雙循環”為主題促進內需及結構改革。
第四,將繼續注重金融和房地產板塊的環境保護和風險控制,也可能通過戶口和土地改革推動持續的城鎮化,通過促進中小企業招聘及改善公共服務和基礎建設以支持內需。各地發展需要更加重視消費與服務,并在其中找到新的增長點。疫情之后,各國將鼓勵產業回流,加強產業控制以增強產業安全,同時犧牲一部分產業效率。各國的內部市場將更加重要,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和貢獻將會加強,發展服務業、加強公共服務、改善營商環境將變得更加重要。過去的“產業政府”、“城市化政府”,將會讓位于“服務型政府”,地方政府將為此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