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以“十四五”規劃促進出版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以“十四五”規劃促進出版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1-29 點擊: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取得的成績,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十四五”規劃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了說明。“十四五”規劃將成為中國現代化國家建設征程中的藍圖和號角。各行各業理解《“十四五”規劃建議》, 對標對表領任務、抓落實,是最終繪制好這張藍圖和響應這一號角的關鍵所在。

 

 

01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更是一門系統的學問。理解“十四五”規劃的精神實質,明確“十四五”規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的前提。 

 

1.1  “十四五”規劃的背景和意義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1953年開始,中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制實施8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十四五”規劃既是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規劃的常規延續,同時又具有獨特的歷史方位。理解和把握好“十四五”的歷史方位,是我國出版業深刻理解“十四五”精神和“十四五”時期主要任務,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制定出版企業 “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依據。人類進入了數字科技的新時代,世界出現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進入了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階段,等等,這些都是“十四五”時期新的歷史坐標,出版業要把握這一歷史時期的新坐標,乘勢而上,不負使命。

 

 

 

1.2  “十四五”規劃的時代特征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十三五”結束之際,“四個全面”中的第一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完成,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成為“十四五”時期的總任務。 

 

文化發展成為新時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國在經歷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后,在堅持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成為新的時代主題。文化產業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如果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多的是強調人的基本生存權利和條件,那么在保障經濟建設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標志著中國社會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方面進入了更高的發展階段。可以說,新時代就是文化發展的新時代。文化工作者將擔負起新的時代使命,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迎來了國際形勢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經濟貿易競爭將更加激烈和充滿不確定性,科技、文化和意識形態競爭將成為新時代國際關系和國家競爭的新特點。中國將繼續改革開放,但所面臨的形勢將會是全新的,甚至是從未經歷過的,因此更復雜,應對起來更加困難。其中,文化產業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1.3  “十四五”規劃的要義

 

“十四五”規劃的主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主線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促進現代化進程,動力是改革與創新,關鍵是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是由國內矛盾和國際競爭形勢決定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就國際競爭而言,從注重規模到注重質量,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是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中國實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具有學術眼光的、敏銳市場洞察力的、高瞻遠矚的戰略性舉措。

 

 

 

 

02
以技術創新驅動新型文化企業建設

 

創新是人類的天性,無創新不生存,無創新不進步。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生命。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聚焦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明確提出了新時代的新目標,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大局中的突出地位,特別是把科技自主創新、自立自強作為中國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戰略支撐。 

 

現代化國家離不開現代化企業,《“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可以說,《“十四五”規劃建議》既對企業的科技創新給予了極大的政策支持,也對企業的科技創新寄予了極大期望。以信息標準化、資源數據化和運營智能化促進新型文化企業建設,應該成為“十四五”時期中國出版企業重要的努力方向。 

 

2.1  新型文化企業為時代之需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這一段關于“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論述,既秉承了“十三五”時期的政策與精神,又不乏蘊含新的提法、強調和要求。對于出版企業來說,可以實施“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戰略,打造“新型文化企業”;對于整個出版業來說,通過一個個“新型文化企業”創造“新型文化業態”和“新型文化消費模式”。這是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實現出版融合發展的關鍵。 

 

建設新型文化企業,必須牢固樹立數字技術觀念,堅定地以數字技術為依托使企業脫胎換骨,從而打造基于科技的、以內容為中心的、面向大文化或整個文化產業的新型出版企業。如何發揮數字技術在新型文化企業中的作用,筆者認為做好“三化建設”,即信息標準化、資源數據化和運營智能化至關重要。

 

 

2.2  信息標準化為根

 

信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手段,信息交流和交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先決性條件。自人類步入信息社會以來,信息的標準化對于所有企業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沒有統一的信息標準,就不可能實現有效的交流與交換。對于現代企業而言,信息標準化意味著機會和效率。盡管出版行業制定和發布了許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產業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縱觀整個出版業,信息化建設依舊是出版業的短板。就出版業而言,出版企業、印刷企業、發行企業之間,缺乏統一的信息交換標準;而且在出版企業內部,編輯部門、出版部門、發行部門、財務部門之間,也缺乏統一的信息標準。出版企業內部的元數據建設意識淡薄,一方面表現為出版企業內部缺乏元數據建設系統和機制;另一方面表現為元數據建設應付的成分居多,導致元數據缺乏準確性與科學性,達不到高標準要求。傳統出版行業的低信息化已經成為制約出版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新型出版企業和新型文化企業來說,信息標準化建設迫在眉睫。

 

 

2.3  資源數據化為本 

 

《“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提出了“發展數字經濟”的新要求,指明了“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新方向。“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如果說“產業數字化”的關鍵點在于信息化,那么“數字產業化”的關鍵點則在于信息的數據化,而信息數據化的核心在于標準化。上面說過,信息標準是交換的前提條件,數據信息標準則不可避免地成為數字產品生產制作的前提,也是數字產品交換的前提。因此,數據信息標準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化的基礎。《“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數據資源的規范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在這方面,不僅需要技術企業的努力,更需要內容企業的參與,因為數據信息的根本在于內容。實事求是地說,不論是在數字出版、全媒體出版,還是媒體融合,企業都在自顧自地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統一的行業數據標準可以遵循。不僅如此,很多企業內部也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其數字化和數據化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謂數據化,就是將數字信息標準化和格式化的過程。只有經過標準化和格式化的數據,才能成為數據資產,企業才能建立起數據資源產權,才能依據產權開展數據資源的經營與管理。

 

 

2.4  運營智能化為目標 

 

信息標準化和資源數據化為運營智能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企業實現了運營智能化,就實現了經營管理現代化,就會提高運營效率和競爭力。運營智能化至少應該包括以下3個方面。 

 

一是產品智能化。數字產品必須具有高度的智能化,這是其區別于傳統圖書產品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所謂產品智能化,就是根據讀者的需求,在數據資源庫中智能提取并形成讀者所需的定制化產品或知識服務。數字產品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產品由有形變成了無形,也可以將無形的產品或知識服務打印、裝訂成冊,讓它再次有形。產品智能化的前提是資源數據化,對編輯駕馭內容和技術的融合素養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是流程管理智能化。通過數據集成、分類、治理實現全面數據化后,管理流程的智能化便成為可能。實現管理流程的智能化是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它不僅可以節約人力成本、交通成本、溝通成本等,還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的差錯率,成為企業生產質量保障的可信賴工具,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運營效能。同時,它還可以大大提高員工的科技自覺性和實操能力,呼應《“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的新要求。 

 

三是經營決策智能化。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一直是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倡導和遵循的準則。但是,如何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如何避免民主決策過程中由于意見不一致甚至“眾聲喧嘩”局面造成的決策懸而不絕,從而喪失經營良機?各種數據的全息化和分析技術的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解決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所面臨的難題。傳統出版企業應該抓住“十四五”時期科技賦能的良機,蛻變為新型文化企業。 

 

無論是傳統出版企業還是新型文化企業,內容創新都是保證其生命源源不斷的秘訣。“十四五”時期,出版業既要認識到內容創新乃時勢所趨,又要根據“十四五”的歷史方位,明確內容創新的方向。中國共產黨根據新時期的新形勢和新特點,確立了新時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和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圍繞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可以有針對性地梳理出文化建設對內和對外兩方面的主要任務。對于出版業而言,文化建設對內和對外兩方面的主要任務,就是其內容創新的新方向;與此同時,讓科技賦能出版,用“內容+科技”雙輪驅動,讓傳統出版企業走上新型出版企業之路、新型文化企業之路。

 

 

 

 

03
三大任務托起文化強國

 

3.1  文化強國與人的現代化 

 

《“十四五”規劃建議》把文化強國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是重中之重,而文化強國建設是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沒有人的現代化,其他的一切現代化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人的現代化是由人的現代思想觀念、現代道德觀念、現代科學知識和現代生產技能所構成的。文化強國強的就是人,就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過程。人是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核心和靈魂,是民族和國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和宗旨,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3.2  文化建設三大任務的辯證統一關系 

 

人的現代化過程,就是通常所說的以文化人的過程。《“十四五”規劃建議》從3個方面進行了闡釋,即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指向是個人,個人文明程度的提高,帶動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這是核心與根本,是起點,也是目標;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指向的是政府,是以政府的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現代化,服務的對象或目標還是個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指向的是企業組織服務于人的現代化或以文化人的進程,其目的還是服務于人。這三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個人的學習與實踐是關鍵,但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組織的服務;離開政府和企業組織的服務,個人的學習與實踐便寸步難行。個人、企業組織、政府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又深刻地揭示了這一點。 

 

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這三大任務都與出版業有著直接的關系,出版人必須擔當起新時期文化建設的使命。 

 

 

3.3  三大任務與出版使命

 

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直接表現在思想觀念、精神風貌、社會風尚和行為規范等方面。這些都與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公共道德教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奮斗的歷史教育,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等密切相關。出版就是一種教育形式,出版與教育是相互依托、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出版應該而且必須在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方面發揮重要且獨特的作用,這是時代賦予出版人的職責,出版人必須不負時代的重托,努力交出一張讓時代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出版人理應沖鋒在前。內容是一切文化產品的核心,出版業是內容產業,在原始資料的選擇方面,在思想性與科學性的甄別與把關方面,以及打造初始化產品形態方面,出版人都在扮演“知識守門人”的角色。出版物與人的成長、進化密切相關,與民族精神的塑造密切相關,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密切相關。因此,越來越多地發揮出版物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的重要作用,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方面,需要出版人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全民閱讀推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業,沒有閱讀便沒有出版。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根本之道,因為商品經濟是社會發展和文明演進的根本方式。商業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本質性特征。人與生俱來的需求,以及必須通過相互交換才能滿足需求,是社會發展與文明演進的根本動力。人類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成果,歸根結底都是這種動力驅動的結果。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有逐漸壘高的趨勢,因此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創新式發展便勢所必需。面對數字革命浪潮,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便是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良機。新型出版企業和新型文化企業在這個良機面前,仍然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仍然需要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這是出版的生命,也是文化的生命。

 

 

 

 

04
結語

 

“十四五”開啟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新階段,現代化國家建設,文化強國為先。文化強國首先是出版強國,出版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出版人必須開拓創新,不負時代重托,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不辱使命。同時,學術界也應緊緊圍繞時代主題,深入開展理論研究,讓理論與實踐結合,開創中國出版新局面。

 

主頁 > 專題研究 > 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 > 規劃動態 >

以“十四五”規劃促進出版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2021-01-29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取得的成績,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十四五”規劃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了說明。“十四五”規劃將成為中國現代化國家建設征程中的藍圖和號角。各行各業理解《“十四五”規劃建議》, 對標對表領任務、抓落實,是最終繪制好這張藍圖和響應這一號角的關鍵所在。

 

 

01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更是一門系統的學問。理解“十四五”規劃的精神實質,明確“十四五”規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的前提。 

 

1.1  “十四五”規劃的背景和意義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1953年開始,中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制實施8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十四五”規劃既是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規劃的常規延續,同時又具有獨特的歷史方位。理解和把握好“十四五”的歷史方位,是我國出版業深刻理解“十四五”精神和“十四五”時期主要任務,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制定出版企業 “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依據。人類進入了數字科技的新時代,世界出現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進入了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階段,等等,這些都是“十四五”時期新的歷史坐標,出版業要把握這一歷史時期的新坐標,乘勢而上,不負使命。

 

 

 

1.2  “十四五”規劃的時代特征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十三五”結束之際,“四個全面”中的第一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完成,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成為“十四五”時期的總任務。 

 

文化發展成為新時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國在經歷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后,在堅持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成為新的時代主題。文化產業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如果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多的是強調人的基本生存權利和條件,那么在保障經濟建設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標志著中國社會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方面進入了更高的發展階段。可以說,新時代就是文化發展的新時代。文化工作者將擔負起新的時代使命,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迎來了國際形勢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經濟貿易競爭將更加激烈和充滿不確定性,科技、文化和意識形態競爭將成為新時代國際關系和國家競爭的新特點。中國將繼續改革開放,但所面臨的形勢將會是全新的,甚至是從未經歷過的,因此更復雜,應對起來更加困難。其中,文化產業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1.3  “十四五”規劃的要義

 

“十四五”規劃的主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主線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促進現代化進程,動力是改革與創新,關鍵是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是由國內矛盾和國際競爭形勢決定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就國際競爭而言,從注重規模到注重質量,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是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中國實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具有學術眼光的、敏銳市場洞察力的、高瞻遠矚的戰略性舉措。

 

 

 

 

02
以技術創新驅動新型文化企業建設

 

創新是人類的天性,無創新不生存,無創新不進步。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生命。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聚焦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明確提出了新時代的新目標,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大局中的突出地位,特別是把科技自主創新、自立自強作為中國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戰略支撐。 

 

現代化國家離不開現代化企業,《“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可以說,《“十四五”規劃建議》既對企業的科技創新給予了極大的政策支持,也對企業的科技創新寄予了極大期望。以信息標準化、資源數據化和運營智能化促進新型文化企業建設,應該成為“十四五”時期中國出版企業重要的努力方向。 

 

2.1  新型文化企業為時代之需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這一段關于“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論述,既秉承了“十三五”時期的政策與精神,又不乏蘊含新的提法、強調和要求。對于出版企業來說,可以實施“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戰略,打造“新型文化企業”;對于整個出版業來說,通過一個個“新型文化企業”創造“新型文化業態”和“新型文化消費模式”。這是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實現出版融合發展的關鍵。 

 

建設新型文化企業,必須牢固樹立數字技術觀念,堅定地以數字技術為依托使企業脫胎換骨,從而打造基于科技的、以內容為中心的、面向大文化或整個文化產業的新型出版企業。如何發揮數字技術在新型文化企業中的作用,筆者認為做好“三化建設”,即信息標準化、資源數據化和運營智能化至關重要。

 

 

2.2  信息標準化為根

 

信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手段,信息交流和交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先決性條件。自人類步入信息社會以來,信息的標準化對于所有企業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沒有統一的信息標準,就不可能實現有效的交流與交換。對于現代企業而言,信息標準化意味著機會和效率。盡管出版行業制定和發布了許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產業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縱觀整個出版業,信息化建設依舊是出版業的短板。就出版業而言,出版企業、印刷企業、發行企業之間,缺乏統一的信息交換標準;而且在出版企業內部,編輯部門、出版部門、發行部門、財務部門之間,也缺乏統一的信息標準。出版企業內部的元數據建設意識淡薄,一方面表現為出版企業內部缺乏元數據建設系統和機制;另一方面表現為元數據建設應付的成分居多,導致元數據缺乏準確性與科學性,達不到高標準要求。傳統出版行業的低信息化已經成為制約出版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新型出版企業和新型文化企業來說,信息標準化建設迫在眉睫。

 

 

2.3  資源數據化為本 

 

《“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提出了“發展數字經濟”的新要求,指明了“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新方向。“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如果說“產業數字化”的關鍵點在于信息化,那么“數字產業化”的關鍵點則在于信息的數據化,而信息數據化的核心在于標準化。上面說過,信息標準是交換的前提條件,數據信息標準則不可避免地成為數字產品生產制作的前提,也是數字產品交換的前提。因此,數據信息標準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化的基礎。《“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數據資源的規范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在這方面,不僅需要技術企業的努力,更需要內容企業的參與,因為數據信息的根本在于內容。實事求是地說,不論是在數字出版、全媒體出版,還是媒體融合,企業都在自顧自地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統一的行業數據標準可以遵循。不僅如此,很多企業內部也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其數字化和數據化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謂數據化,就是將數字信息標準化和格式化的過程。只有經過標準化和格式化的數據,才能成為數據資產,企業才能建立起數據資源產權,才能依據產權開展數據資源的經營與管理。

 

 

2.4  運營智能化為目標 

 

信息標準化和資源數據化為運營智能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企業實現了運營智能化,就實現了經營管理現代化,就會提高運營效率和競爭力。運營智能化至少應該包括以下3個方面。 

 

一是產品智能化。數字產品必須具有高度的智能化,這是其區別于傳統圖書產品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所謂產品智能化,就是根據讀者的需求,在數據資源庫中智能提取并形成讀者所需的定制化產品或知識服務。數字產品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產品由有形變成了無形,也可以將無形的產品或知識服務打印、裝訂成冊,讓它再次有形。產品智能化的前提是資源數據化,對編輯駕馭內容和技術的融合素養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是流程管理智能化。通過數據集成、分類、治理實現全面數據化后,管理流程的智能化便成為可能。實現管理流程的智能化是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它不僅可以節約人力成本、交通成本、溝通成本等,還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的差錯率,成為企業生產質量保障的可信賴工具,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運營效能。同時,它還可以大大提高員工的科技自覺性和實操能力,呼應《“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的新要求。 

 

三是經營決策智能化。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一直是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倡導和遵循的準則。但是,如何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如何避免民主決策過程中由于意見不一致甚至“眾聲喧嘩”局面造成的決策懸而不絕,從而喪失經營良機?各種數據的全息化和分析技術的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解決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所面臨的難題。傳統出版企業應該抓住“十四五”時期科技賦能的良機,蛻變為新型文化企業。 

 

無論是傳統出版企業還是新型文化企業,內容創新都是保證其生命源源不斷的秘訣。“十四五”時期,出版業既要認識到內容創新乃時勢所趨,又要根據“十四五”的歷史方位,明確內容創新的方向。中國共產黨根據新時期的新形勢和新特點,確立了新時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和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圍繞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可以有針對性地梳理出文化建設對內和對外兩方面的主要任務。對于出版業而言,文化建設對內和對外兩方面的主要任務,就是其內容創新的新方向;與此同時,讓科技賦能出版,用“內容+科技”雙輪驅動,讓傳統出版企業走上新型出版企業之路、新型文化企業之路。

 

 

 

 

03
三大任務托起文化強國

 

3.1  文化強國與人的現代化 

 

《“十四五”規劃建議》把文化強國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是重中之重,而文化強國建設是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沒有人的現代化,其他的一切現代化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人的現代化是由人的現代思想觀念、現代道德觀念、現代科學知識和現代生產技能所構成的。文化強國強的就是人,就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過程。人是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核心和靈魂,是民族和國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和宗旨,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3.2  文化建設三大任務的辯證統一關系 

 

人的現代化過程,就是通常所說的以文化人的過程。《“十四五”規劃建議》從3個方面進行了闡釋,即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指向是個人,個人文明程度的提高,帶動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這是核心與根本,是起點,也是目標;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指向的是政府,是以政府的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現代化,服務的對象或目標還是個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指向的是企業組織服務于人的現代化或以文化人的進程,其目的還是服務于人。這三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個人的學習與實踐是關鍵,但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組織的服務;離開政府和企業組織的服務,個人的學習與實踐便寸步難行。個人、企業組織、政府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又深刻地揭示了這一點。 

 

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這三大任務都與出版業有著直接的關系,出版人必須擔當起新時期文化建設的使命。 

 

 

3.3  三大任務與出版使命

 

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直接表現在思想觀念、精神風貌、社會風尚和行為規范等方面。這些都與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公共道德教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奮斗的歷史教育,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等密切相關。出版就是一種教育形式,出版與教育是相互依托、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出版應該而且必須在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方面發揮重要且獨特的作用,這是時代賦予出版人的職責,出版人必須不負時代的重托,努力交出一張讓時代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出版人理應沖鋒在前。內容是一切文化產品的核心,出版業是內容產業,在原始資料的選擇方面,在思想性與科學性的甄別與把關方面,以及打造初始化產品形態方面,出版人都在扮演“知識守門人”的角色。出版物與人的成長、進化密切相關,與民族精神的塑造密切相關,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密切相關。因此,越來越多地發揮出版物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的重要作用,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方面,需要出版人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全民閱讀推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業,沒有閱讀便沒有出版。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根本之道,因為商品經濟是社會發展和文明演進的根本方式。商業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本質性特征。人與生俱來的需求,以及必須通過相互交換才能滿足需求,是社會發展與文明演進的根本動力。人類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成果,歸根結底都是這種動力驅動的結果。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有逐漸壘高的趨勢,因此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創新式發展便勢所必需。面對數字革命浪潮,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便是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良機。新型出版企業和新型文化企業在這個良機面前,仍然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仍然需要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這是出版的生命,也是文化的生命。

 

 

 

 

04
結語

 

“十四五”開啟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新階段,現代化國家建設,文化強國為先。文化強國首先是出版強國,出版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出版人必須開拓創新,不負時代重托,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不辱使命。同時,學術界也應緊緊圍繞時代主題,深入開展理論研究,讓理論與實踐結合,開創中國出版新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 朋友的丰满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成全电影大全免费观看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真人新婚之夜破苞第一次视频|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男男h黄漫画啪啪无遮挡| 欧美bbw极品另类|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 国产xxxx视频在线观看| 老熟女乱子伦|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国内自拍五区|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5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水果派解说|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欧美色aⅴ欧美综合色| 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